赛事流量转化消费增量

搜索文档
聚焦成都世运会丨赛事流量化为消费增量
经济日报· 2025-08-16 15:12
赛事经济效益释放 - 成都票根优惠打卡地图3.0版上线,涵盖赛事、演出、展览等门票及结婚证,联动餐厅、酒店、景区提供优惠[1] - 世运会27个竞赛场馆分布在8个区县,各区县推出优惠政策推动"赛事+消费"模式[1] - 龙泉驿区特许商品店中"蜀宝"玩偶和限量火炬徽章热销,部分限定款售罄[1] 区域消费数据增长 - 世运会前3天龙泉驿区接待游客21.82万人次,酒店入住率同比增50%,重点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7.5%[1] - 武侯区推出"武侯仲夏消费月",持票根可享餐厅8.8折,结合泰拳表演、民谣活动等吸引客流[1] 全域联动消费促进 - 成都高新区8月启动"票根经济"活动,区县联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2] - 世运村"礼尚天府"展销馆熊猫元素商品受外国运动员青睐,景区文创店、商圈快闪点同步推动消费[2] 体育产业规模目标 - 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超1500亿元,世运会为经济注入新动能[2]
赛事流量化为消费增量
经济日报· 2025-08-16 08:57
赛事经济效益 - 成都票根优惠打卡地图3.0版上线,涵盖赛事、演出、展览、景区等门票,提供餐厅、酒店、景区优惠[1] - 世运会27个竞赛场馆分布在成都8个区县,各区县推出优惠政策推动"赛事+消费"联动[1] - 龙泉驿区特许商品店限量款火炬徽章等商品热销,部分限定款售罄[1] 消费数据增长 - 世运会前3天龙泉驿区接待游客21.82万人次,酒店入住率同比增长50%,重点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7.5%[1] - 武侯区推出"武侯仲夏消费月"活动,持票根可享餐厅8.8折优惠[1] - 成都高新区启动"票根经济"活动,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2] 文创及商业联动 - 世运村"礼尚天府"展销馆熊猫元素商品受外国运动员青睐[2] - 成都文博场馆、景区及商圈设置文创销售点,实现"边玩边买"模式[2] - 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超1500亿元[2]
“苏超”将赛事“流量” 持续转化为经济发展“增量”
新华日报· 2025-07-01 08:46
赛事经济效应 - "苏超"赛事两个月内持续火爆,成为江苏激发消费潜力、彰显城市风采、挖掘经济动能的重要引擎,形成"全时赛场、全域主场、全民参与"的发展模式 [1] - 苏州队对阵扬州队比赛吸引43617名观众,刷新上座纪录,赛前两轮抢票人数累计达144万人 [2] - 赛事带动文旅联动效应显著:苏州同里古镇对扬州市民免票,连云港对苏州市民免国有A级景区门票,常州天目湖景区对光头游客免门票 [2] 文旅产业联动 - 淮安推出"自驾+赛事+文旅"主题活动,球迷凭票根兑换小龙虾等美食,连云港开通异地球迷"零换乘"直通车 [3] - 社交平台热梗转化为消费热点:"恐龙妹妹"IP玩偶3天预售破万个,徐州博物馆"汉代金缕玉衣"特展参观人数同比增长380%,宿迁项王故里景区门票收入增长217% [3] - 飞猪数据显示6月以来江苏过夜游客数量显著增长,省内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 [5] 消费链激活 - 南通组织"啤酒嘉年华""足球夜市",宿迁"优品市集"派送4万余份福利,拉动现场零售消费超百万元 [6] - 扬州早茶惠民券5分钟抢光9000张,美团"苏超"主题餐饮套餐热销,连云港海鲜啤酒活动带动销量激增超50% [7] - 无锡队与常州队比赛期间,球场周边餐馆上座率高达150%,特色小吃日销量突破5万份,酒店入住率达92% [7] 经济辐射效应 - 盐城队比赛吸引深圳60多人后援团,其中40人为高企高管,赛前考察当地机器人及无人车项目 [9] - 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苏超"整个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 [10] - 常州1—5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2.9亿元、同比增长4.7%,徐州前5个月28个工业行业产值正增长,淮安1—5月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超序时进度8.42个百分点 [10] 政策协同推动 - 南京发布《促进入境旅游发展十条措施》,淮安推出《推动"品质江苏"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宿迁出台促进首发经济实施方案 [10] - 各地构建"赛事核心层—产业关联层—经济辐射层"三级传导机制,撬动文旅消费活力 [9] - 省级文旅部门推动资源衔接、游客出行便捷、区域协同联动,强化"文旅+体育"融合 [5]
2024野途行业分析报告出炉
搜狐财经· 2025-06-11 16:36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自行车运动行业在全民健康意识提升、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等多重驱动下蓬勃发展,骑行已从单一代步工具演变为融合运动、社交、环保理念的多元载体 [2] - 2024年中国自行车赛事活动数量达803场(自行车赛事354场,自行车活动449场),整体数量大幅上升,自行车爱好人群约995余万 [5] - 行业呈现职业赛稳中有增、业余赛数量几乎翻倍、骑游活动备受欢迎的特点,品牌与赛事合作更紧密 [6][8] 赛事特点 - 赛制创新显著,越来越多赛事融合业余与职业同场竞技,"一赛多玩"模式受欢迎,砾石赛事兴起引入复杂地形 [12] - 青年人才表现突出: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公园赛邓雅文以92.60分夺金,场地自行车世青赛中国队打破女子团体竞速世界青年纪录 [14] - 业余赛事中B级和C级赛事占比达81.4%,公路赛比例持续上升,速降赛和小轮车赛事比例也在增加 [17][21] 业余赛事 - 赛事奖金排行榜显示多日赛奖金最高,2024年"环茶马古道"雅安公路自行车赛以720000元人民币居首 [18] - 参赛人群地域分布集中,北京、江苏及四川车友活跃度较高,车友参赛频次以2-10次为主流 [24][26] 装备市场 - 骑行服市场森地客以20%份额领先,迈森兰、GRC等新兴品牌通过设计吸引年轻消费者 [33] - 骑行鞋市场禧玛诺以26.01%份额居首,森地客以21.93%成为国产领先品牌 [33] - 头盔市场PMT以20.13%份额领先,KASK(19.44%)、闪电(14.21%)紧随其后 [35] - 变速系统禧玛诺占据55.26%绝对优势,速连26.92%,国产蓝图8.66% [39] - 功率计市场思各异(20.14%)与迈金(18.67%)凭借性价比策略领先 [44] 未来趋势 - 政策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国家鼓励体育赛事进景区、商圈带动衍生经济 [51] - 技术创新推动电助力自行车轻量化续航提升,智能自行车将普及AI和生物监测功能 [55] - 市场竞争加剧,新品牌入局导致价格"内卷",同时国产高端化市场持续扩张 [57][59] - 职业化发展加速,通过共建省级车队、承接国家队集训提升竞技水平,推动与国际接轨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