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国药企在华战略调整
icon
搜索文档
从开创性合资到战略性退出,跨国药企在华战略转型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3:05
交易概述 - 百时美施贵宝签署协议出售其在华合资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60%的股权,接盘方为高瓴资本 [1][2] - 该交易预计将于2026年初完成,意味着BMS基本退出在华合资生产业务 [2][4] - 此次资产剥离计划体现了公司不断演进的网络战略,有助于BMS将内部资源聚焦于最具增长潜力的核心领域 [2] 交易背景与战略调整 - 中美上海施贵宝成立于198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家中美合资制药企业,由BMS与上药集团、国药集团共同投资成立 [2][4] - BMS此次出售的SASS工厂以经营成熟产品为主,包括头孢拉定胶囊、恩替卡韦片等 [5] - 自2018年中国市场集采政策实施以来,过专利期的原研药产品利润空间受到显著压缩,中选药品价格降幅通常在50%到85%之间 [5] - BMS全球战略更倾斜于“高增长、高壁垒”的创新药,剥离非核心合资公司可回笼资金,集中资源投入创新药研发与商业化 [7] 财务业绩与专利风险 - 百时美施贵宝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112亿美元总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6% [5] - 增长产品组合贡献56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16%,成熟产品组合收入下降20% [5] - BMS在2025年面临的专利悬崖风险尤为显著,预计其收入的64%将受到专利损失和仿制药冲击的影响 [7] - 抗凝血药物Eliquis收入35.7亿美元,同比下降4%,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Revlimid收入9.4亿美元,同比下降44% [6] 行业环境与竞争格局 - 中国医保报销目录向创新药倾斜,跨国药企过去依靠专利过期原研药获得高额利润的模式难以为继 [9] - 在肿瘤、自免等热门赛道,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头部本土药企已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研发管线,如恒瑞的卡瑞利珠单抗、信达的信迪利单抗年销售额均超30亿元 [9] - 跨国药企院内市场占比从此前的50%缩小至20%,剩余80%中50%的渠道铺设分给了零售药房以及电商 [10] 跨国药企应对策略 - BMS推出“中国2030战略”,加速将全球创新产品引入中国,研发跟商业化团队人数自该战略实施以来已扩展30% [11] - 罗氏中国、默沙东等企业纷纷进行人事调整,阿斯利康、默沙东等企业加速了重大组织架构调整 [12] - 跨国药企未来策略包括聚焦“高壁垒+差异化”创新药、深化本土合作网络、重构商业模式及组织与决策本土化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