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轻量化
搜索文档
拳头产品毛利率存疑,至信股份“家族式”IPO迎考
北京商报· 2025-11-05 20:41
上市进程与公司概况 - 公司沪市主板IPO将于2025年11月6日接受上市委会议审议 [1] - 公司IPO于2025年6月6日获得受理,同年7月1日进入问询阶段 [3] - 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营汽车冲焊件及相关模具的开发、加工、生产和销售,深耕行业30年,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3] 财务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约20.91亿元,2023年约25.64亿元,2024年约30.88亿元,2025年上半年约16.04亿元 [3] - 归属净利润持续增长,2022年约7069.1万元,2023年约1.32亿元,2024年约2.04亿元,2025年上半年约9448.06万元 [3] - 报告期各期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均超九成 [3] - 冲焊零部件为核心产品,2022年收入约17.3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90.74%),2023年约22.39亿元(94.35%),2024年约27.7亿元(95.93%),2025年上半年约14.31亿元(94.28%) [3] 毛利率表现与分析 - 主营业务毛利率逆势走高,2022年14.49%,2023年14.11%,2024年16.43%,2025年上半年16.59% [4] - 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平均值为2022年14.44%,2023年16.46%,2024年16%,2025年上半年15.48% [4] - 冲焊零部件业务毛利率呈上升趋势,2022年12.98%,2023年13.49%,2024年15.98%,2025年上半年15.47% [4] - 毛利率上涨原因包括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整体下降、公司积极改善产品结构、推进降本增效措施 [4] 资产负债与融资需求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仅2.87亿元,短期借款4.27亿元,长期借款5.32亿元,合计借款接近10亿元(9.59亿元) [5]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达60.89%,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45.3%)15个百分点 [1][5] - 短期借款中抵押借款1.33亿元,占比31.15%,长期借款中抵押借款4.44亿元,占比83.46% [6] - 公司计划募集资金约13.29亿元,其中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0.29亿元用于冲焊生产线扩产能及技术改造项目 [6] 营运资金状况 - 存货规模较大,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3.24亿元、4.28亿元、4.3亿元和5亿元,占当期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20.89%、24.07%、21.8%和22.94% [7]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0.53亿元,占当期流动资产比例达48.31% [7] 公司治理与研发 - 实控人陈志宇、敬兵夫妇合计控制公司83.75%表决权,其女儿陈笑寒担任董事、董事会秘书,但未被认定为共同实控人 [8]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研发人员共390人,其中非全职研发人员209人,占比超五成,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仅37.44% [8] 行业背景 - 新能源车持续高增长带动车身结构轻量化和一体化压铸趋势,冲焊件作为关键结构件需求同步扩容 [4]
凌云股份: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营收稳健增长,致力打造头部零部件企业-20250429
华西证券· 2025-04-29 12: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主业稳健,热成型+电池壳业务双轮驱动,并战略布局储能+机器人新业务,打开新成长空间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概述 - 公司2024年营收188.37亿元,同比+0.72%;归母净利润6.55亿元,同比+3.77%;扣非归母净利润5.45亿元,同比-4.14%;2025年一季度营收43.39亿元,同比+0.92%;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2.91%;扣非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5.08% [2] 营收情况 - 2024年公司营收188.37亿元,同比增长0.72%;汽车金属及塑料零部件/塑料管道系统业务营收分别为171.12亿元/11.11亿元,同比分别+2.78%/-15.13% [3] 盈利情况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7.60%,同比增长1.26pct;汽车金属及塑料零部件/塑料管道系统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7.88%/14.97%,同比分别+1.11pct/+1.90pct [4] -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管控效果显著,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销售/管理费用率同比-0.30pct/+0.80pct,研发费用率同比+0.16pct [4]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6.55亿元,同比增长3.77%,扣非归母净利润5.45亿元,同比下降4.14% [4] 创新转型 - 公司持续加强科研投入,推动中央研究院高效实施两个清单项目研发,强化车身结构轻量化、极致化、集成化技术开发与市场开发 [5] - 加大与重点客户战略合作力度和深度,完善大客户经理机制,扩大优势产品在战略客户销售占比 [5] - 与奔驰、宝马、TSL、大众、本田等国内外重点客户建立立体式交流渠道,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 [5] - 全年累计新获订单510亿元,汽车金属中标项目生命周期产值超350亿元,优质客户定点占比超97%;汽车管路板块中标项目生命周期产值超150亿元 [5] - 大力推进动电池封装系统、汽车流体控制系统、整车热管理系统、线控转向系统、自适应智能悬架系统、六维力传感器等转型升级项目研发 [5] 国际化业务 - 优化国际化业务经营管控,提升德国WAG经营质量,争取新项目定点;强化墨西哥WAM经营管理,保障新项目量产质量以及现金流健康;提升印尼凌云管理层级,加大东南亚地区市场开发力度 [6][7] - 大力推进摩洛哥基地建设,以STLA、宝马、奔驰、雷诺、福特、大众、TSL等国际车企为目标客户,拓展新能源电池产品、车身结构件等传统优势产品的配套能力 [7] 投资建议 - 维持2025/2026年盈利预测不变、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为214.95/236.00/256.0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9.48/10.50/11.37亿元,EPS为1.01/1.12/1.21元 [8] 盈利预测与估值 |财务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8,702|18,837|21,495|23,600|25,606| |YoY(%)|12.1%|0.7%|14.1%|9.8%|8.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32|655|948|1,050|1,137| |YoY(%)|85.4%|3.8%|44.6%|10.8%|8.3%| |毛利率(%)|16.3%|17.6%|17.8%|17.9%|17.8%| |每股收益(元)|0.69|0.71|1.01|1.12|1.21| |ROE|9.0%|8.8%|11.3%|11.1%|10.7%| |市盈率|23.36|22.70|16.00|14.44|13.34| [10]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展示了2024A - 2027E的相关财务数据,包括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等 [12] - 主要财务指标涵盖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每股指标、估值分析等方面的数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