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轻量化与低功耗设计
icon
搜索文档
首届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落幕,仅一款无需更换电池
高工锂电· 2025-04-21 18:34
人形机器人续航技术突破 -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凸显电池续航能力为核心挑战,20支队伍中仅上海卓益得"行者二号"实现不换电池完成21公里全程[2] - "行者二号"通过轻量化设计(身高1.7米/28公斤)和能效优化实现6小时续航,比冠军"天工Ultra"(55公斤)减重49%,采用绳驱动技术和步态能量回收机制降低能耗[3] - 行业普遍续航局限在2-4小时,冠军"天工Ultra"需中途换电池,反映小圆柱电芯能量密度接近300Wh/kg天花板[4] 电池技术升级路径 - 材料体系创新:睿恩新能源推出270Wh/kg以上能量密度的9系高镍电池,SES AI开发6Ah容量21700电池,天鹏电源目标7Ah小圆柱电芯[6] - 固态电池应用:广汽全固态机器人GoMate续航6小时且能耗降80%,创明新能源准固态电芯支持软通动力机器人4小时续航[7] - 国轩高科/孚能科技/南孚电池等布局固态电池技术,但实际续航还受机器人重量/运动效率/能量管理策略影响[8] 行业协同发展方向 - 市场期待8-10小时续航满足生活场景,工业领域需10-12小时覆盖完整工班[9] - 需电池厂商与机器人制造商协同优化结构设计(异形电池/分布式方案)/材料选用/算法优化[9] - 轻量化设计(如"行者二号"减重方案)将成为衡量电池创新方案的重要标准[3][9]
首届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落幕,仅一款无需更换电池
高工锂电· 2025-04-21 18:34
人形机器人续航挑战与突破 -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凸显电池续航能力为核心挑战 仅1/20参赛机器人(上海卓益得"行者二号")实现不换电池完成21公里赛程 其单次充电续航达6小时/30公里 [2] - "行者二号"突破依赖轻量化设计(身高1.7米/重量28公斤)与能效优化 相比冠军"天工Ultra"(55公斤)和亚军"小顽童N2"(30公斤)显著减重 [3] - 创新技术包括绳驱动系统(动态分配关节功率)和步态能量回收机制 相比传统单关节单电机方案节能30%以上 [3] 当前技术瓶颈与行业现状 - 主流人形机器人续航普遍局限在2-4小时 头部机型仅达5-6小时 冠军"天工Ultra"需中途换电池完成比赛 [4] - 小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接近300Wh/kg天花板 天鹏电源等供应商面临技术突破压力 [4] - 应用场景差异导致续航标准未统一 工业领域需求达10-12小时/工班 远超当前水平 [9] 电池技术升级路径 - 材料体系创新:睿恩新能源推出270Wh/kg超高镍电池 SES AI开发6Ah硅负极电解液 天鹏电源目标7Ah电芯 [6] - 固态电池应用:广汽GoMate机器人宣称续航6小时且能耗降80% 创明新能源准固态电芯支持4小时运行 [7][8] - 国轩高科/孚能科技/南孚等布局固态技术 但实际续航还受机器人重量/能量管理策略影响 [8] 系统协同优化方向 - 分布式电池设计成为新趋势 可根据不同部件需求灵活配置电压/功率 [8] - 行业需建立硬件基础标准 通过异形电池/材料/算法协同提升续航 [9] - 轻量化验证为有效路径 "行者二号"28公斤重量比同类减重50%以上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