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过程性评价
icon
搜索文档
大学生不考试啦,那未来怎么评价
36氪· 2025-08-07 20:09
近期,多所"双一流"高校纷纷启动对绩点制度的调整与改革。复旦大学已引入"P/NP"成绩机 制,允许部分课程不计入绩点;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高校,也在逐步弱化绩点排名的权重,推动以"去量化""去内卷"为导向的学业评价变革。 2025年7月26日,北京大学宣布自2025级本科生起取消绩点(GPA)制度,成为近年来改革 力度最大的高校之一。 作为一个长期高度依赖绩点的教育体系,这一系列变化不仅是对教学管理细节的微调,更标 志着高校对"唯分数论"的反思正在从边缘走向主流。绩点制度的松动,不只是技术性的修修 补补,它所触及的,是教育预设的根基。 在本文中,胡泳追问:分数究竟是什么?我们为何如此依赖它?从"绩点制改革潮"出发,他 引导我们重新理解学习的意义,思考一种可能的"无分数"学习想象。 评分制度是现代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在成千上万间教室中,评分早已成为普遍接受的教育常规。这 一制度的"自然性",堪比教科书的使用、学生按课桌排列的方式,或教师的在场——它们都是"学校教 学语法"(grammar of schooling)的一部分。从小学年级到高等研究生项目,教师每周要花大量时间批 ...
大学生不考试啦,那未来怎么评价?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19:30
编者按 近期,多所 " 双一流 " 高校纷纷启动对绩点制度的调整与改革。复旦大学已引入 "P/NP" 成绩机制,允许部分课程不计入绩点;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 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也在逐步弱化绩点排名的权重,推动以 " 去量化 "" 去内卷 " 为导向的学业评价变革。 2025 年 7 月 26 日,北京大学宣布自 2025 级本科生起取消绩点( GPA )制度,成为近年来改革力度最大的高校之一。 作为一个长期高度依赖绩点的教育体系,这一系列变化不仅是对教学管理细节的微调,更标志着高校对 " 唯分数论 " 的反思正在从边缘走向主流。绩点制度 的松动,不只是技术性的修修补补,它所触及的,是教育预设的根基。 在本文中,胡泳追问:分数究竟是什么?我们为何如此依赖它?从 " 绩点制改革潮 " 出发,他引导我们重新理解学习的意义,思考一种可能的 " 无分数 " 学习 想象。 文/胡泳 评分制度是现代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在成千上万间教室中,评分早已成为普遍接受的教育常规。这一制度的"自然性",堪比教科书的使用、学生按课桌 排列的方式,或教师的在场——它们都是"学校教学语法"(grammar of sch ...
人工智能视域下思政教育工作图景与路径
新华日报· 2025-07-03 07:33
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 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的全方位变革,构建教育模式智能化、内容精准化、主体协同化的新图景 [2] - 智慧教育生态的构建包括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常态化、人机协同教学以及过程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考核 [2] - AI技术可实现实时抓取网络思政教育素材、利用VR技术构建虚拟教学实验室以及助力跨学科知识有机融合 [2] 教育模式变革 - 智能技术让网络微课堂成为思政课堂的重要补充阵地 [2] - AI技术帮助思政课教师分担学情分析、智能推荐、作业批改等机械化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2] - 应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实时监测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为过程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2] 教学内容创新 - AI系统可实现实时抓取网络热门思政教育素材,生成自动更新的案例库 [2] - VR技术构建的虚拟教学实验室可模拟不同场景中的价值选择体验和后果 [2] - 人工智能系统助力将思政元素以合理方式嵌入专业课程教学,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2] 师生角色重构 - 思政课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设计者、学术研究者和情感联结者 [2] - 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自主学习者和价值共创者,利用AI工具生成思政主题创意内容 [2] 改革路径与挑战 - 需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重点突破技术、制度、人才等关键环节 [3] - 需完善政策法规,明确AI技术的准入门槛、应用场景边界和数据使用规范 [3] - 针对AI思政教育平台建立分级认证体系,评估数据安全等级、算法透明度和教育适配性 [3] 价值引领与教师能力提升 - 需深化价值引领,确保AI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服务于育人本质 [4] - 建立AI生成内容审核机制,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过滤负面内容,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4] - 培育复合型师资队伍,设计"三步走"培训体系,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数字素养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