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一代

搜索文档
日本学历贬值30年:博士批量失业、大学生无奈啃老
商业洞察· 2025-06-02 12:47
核心观点 - 中国2024届毕业生数量达1222万创历史新高,但硕士/博士offer获取率仅44.4%,低于本科(45.4%)和大专(56.6%),学历贬值现象显著[1] - 日本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经历相似学历贬值历程,1992年大学生就业率拐点下跌至70.5%,产生"迷失的一代"群体[10][17] - 日本应对措施如研究生扩招、劳务派遣法修订等未能解决根本问题,产业升级停滞导致高学历人才过剩[21][25][35] - 当前日本就业率回升至98.1%主因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少子化),非经济结构改善[31][33] 日本学历贬值历程 泡沫经济时期(80年代) - 大学生被称为"金蛋",男生平均获3份offer,名校生工资达社会平均3倍[6] - 补习产业爆发式增长,1985年市场规模超1.2万亿日元,机构数量超2万家[6][7] - 企业招聘福利包括免费公寓、搬家费报销,三菱汽车甚至赠送入职汽车[5][6] 泡沫破裂期(90年代) - 1990年股市暴跌39%蒸发270万亿日元,1992年企业利润降20%倒闭超1万家[10] - 1967-1976年婴儿潮毕业生遭遇就业寒冬,投100份简历无果现象普遍[10][11] - 1995年80.3万毕业生就业率跌破70%,考研人数激增但3年后就业率降至55.8%[16] 应对措施与后果 - 研究生扩招计划使硕博在校生10年增长1.1倍至20.5万,但博士就业率降至58.4%[21][22] - 1999年修订《派遣劳动法》后非正式雇佣比例从1984年17%飙升至2003年34.6%[25][29] - 1997-2003年15-24岁啃老族激增5倍达40万人,形成社会现象[16][17] 中日对比与深层原因 数据对比 - 中国2024届毕业生数量(1222万)已接近日本预测的2038年峰值(1445万)[1][2] - 日本当前大学生起薪22.6万日元(约1.059万人民币)同比增4.01%,但90年代初中毕业生薪资涨幅反超大学生2万日元[23][31] 结构性矛盾 - 产业升级滞后导致高学历人才无法转化为生产力,PC/移动互联网/AI领域接连失利[35] - 金融机构持续输血"僵尸企业"挤占创新资源,中小企业活力被抑制[35] - 劳务派遣制度使30%薪资差距固化,错过校招窗口者终身难获正式岗位[26][29] 人口结构影响 - 2024年日本死亡161万vs出生72万,劳动力缺口使就业率被动回升至98.1%[32][33] - 1971-1982年出生的"迷失的一代"成为代际更替牺牲品,约40%终身陷非正式雇佣[17][29]
学历贬值时代
投资界· 2025-05-30 15:46
学历贬值现象 - 2024年中国应届大学生数量达1222万创历史新高 形成史上最大求职潮 [4] - 2024届硕士博士毕业生offer获取率仅44.4% 同比下降12.3% 首次低于本科生(45.4%)和大专生(56.6%) [4] - 银河证券预测大学生毕业人数将持续增长至2038年达1445万峰值 [4] 日本历史参照 - 80年代日本企业为争夺大学生提供入职送汽车等超额福利 东京大学毕业生薪资达社会平均3倍 [6][7] - 1990年日本股市暴跌39% 市值蒸发270万亿日元 1992年全行业利润下降20% 企业倒闭超1万家 [7] - 1992年日本大学生就业率拐点从80%持续下跌 1995年首次跌破70%至67.1% [7][9] 政策应对与后果 - 日本1991年启动"研究生倍增计划" 硕博在校生规模2000年达205311人 较1991年增长1.1倍 但同期博士就业率从66.33%降至58.4% [15] - 1999年修订《派遣劳动法》后非正式雇佣暴增 2003年占比达34.6% 较1984年翻倍 派遣工薪资比正式员工低30%-50% [16][17][21] - 政策宽松导致"水博"现象 部分企业认为高学历者缺乏实践能力 1995-1999年大学生月薪仅增3000日元 低于初中生2.3万日元涨幅 [15] 产业结构问题 - 日本错失PC/移动互联网/新能源/AI产业升级 金融机构对"僵尸企业"输血挤占创新资源 [24][25] - 2024年日本大学生就业率回升至98.1% 主因人口结构变化(年死亡161万vs出生72万)而非经济改善 [23][24] - 池田信夫指出日本缺乏"破坏性创新" 过度保护存量导致产业升级失败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