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航审定
搜索文档
C919飞机证后30米窄跑道运行能力扩展合格审定试飞顺利完成
中国民航网· 2025-09-27 17:30
C919飞机适航审定进展 - 民航上海适航审定中心试飞团队于9月22日至23日在鄂州机场顺利完成C919飞机104架机30米窄跑道运行能力扩展合格审定试飞 [1] - 本次审定试飞旨在满足客户及市场需要,为C919拓展海外市场窄跑道及非全宽清理跑道的运行能力提供支撑 [1] - 审定试飞包含4个试验点全部顺利完成,初步验证了C919在30米窄跑道的滑行和转弯、起飞和着陆、驾驶员诱发振荡-纠偏着陆等关键能力 [3] 试飞准备与技术评估 - 试飞前召开了飞行前技术交底会及试飞机组技术协同会,围绕飞机总体状态、试飞科目准备、试飞程序及风险防控进行全面梳理与研讨 [2] - 试飞工程师逐项核查并确认了审定试飞前检查单内容,制造检查代表对原型机的适航性进行了现场检查,确保准备工作落实到位 [2] - 试飞团队指出窄跑道适航审定应与航空公司运行紧密结合,需细化窄跑道运行程序以保障后续运行安全 [2] 试飞成果与后续工作 - 试飞过程中飞机特性符合预期,将有效提升C919飞机对不同跑道的适应性 [3] - 试飞团队确认将充分利用本次试飞获取的宝贵数据,深入开展分析研究,为后续适航审定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3] - 审定任务开展前,双方就严格遵循试飞程序、树立安全意识、加快审定任务及提升国际竞争力形成共识 [2]
百余低空飞行新品亮相 起飞风力尚无标准
南方都市报· 2025-09-24 07:11
低空经济发展与安全观 - 中央层面多次强调低空经济需安全发展,业内呼吁树立正确安全观,平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2] - 长春航空展低空经济馆以“智驭空天·融合共生”为主题,汇集82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展示16项新技术及百余件新产品,涵盖基础设施、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飞行保障四大类型[2] eVTOL赛道与技术发展 - 多家企业瞄准eVTOL赛道并展示研发或成型产品,但eVTOL起飞的风力条件目前尚无统一标准[2][3] - 航天时代飞鹏的FP-981CS垂起复合翼无人机具备8级风力的空中抗风能力[3] - 国内有两份针对eVTOL的团体标准可查,但具体内容暂未公开[3] - eVTOL抗风能力需视应用场景而定,例如在福建平潭年均风速每秒8.4米以上、全年300多天6级以上大风的强风环境需更高抗风能力[4] - 峰飞航空科技的V2000CG凯瑞鸥在平均风速超每秒10米、最大风速每秒16米的7级大风环境中完成超过20架次测试飞行,保持稳定[6] - 当前国内eVTOL包括固定翼、多旋翼和复合翼等类型,复合翼机型抗风能力较强[6] 低空飞行挑战 - 1000米以下低空为典型对流层,强对流现象及城市热源、高楼导致的城市峡谷风、建筑绕流风等复杂风场为低空飞行控制与路线规划带来挑战[6] 安全与适航审定 - 适航审定是飞行器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核心保障,行业层面应重视推进此项工作,目前国内仅亿航智能EH216-S型eVTOL获得适航证[7] - 传统空管技术手段与新型低空飞行器安全管控需求不匹配是低空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7] - 低空经济发展应遵循“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原则[7] - 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需通过科学、系统且动态管理的方法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8] - “安全、易用、低成本”是可行发展路线,安全是基础“1”,易用是关键赋能,低成本是实现安全能力普惠的可持续路径[8] 重载无人机产品与应用 - 航景创新FWH-1500重载无人机拥有300公斤载重能力,可挂载6枚50公斤级灭火弹,通过折叠尾梁设计实现快速运输[9][11] - FWH-3000重载无人机可搭载1000公斤任务载荷,机舱容量4.2立方米容纳6名伤病员,具备5小时滞空和600公里航程,支持高原及7级大风环境作业[11] - FWH-3000具备全自主飞行系统,可在高速公路、开阔地起降,实现“空地一体”全场景服务[11] 人才培训与产业需求 - 航景创新创立无人机培训学校,致力于实现研产教一体化,发展战略注重安全、应用场景及培训服务[12] - 低空经济领域急需既懂低空技术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12] - 专注于无人机培训的机构日益增多,智联招聘报告显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招聘增速强劲,无人机工程师等职位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13]
低空飞行新品扎推,eVTOL起飞风力条件尚无统一标准?
南方都市报· 2025-09-22 17:58
"无安全不低空",自低空经济写入中央文件,国内掀起了发展热潮后,中央层面先后多次提出安全发展 的要求。今年以来,业内也在不断呼吁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既不能过于偏重发展而忽视安全,也不能 过于注重安全而制约行业发展。 长春航空展上设有低空经济馆。 今年长春航空展专门设置了低空经济馆。低空经济馆以"智驭空天·融合共生"为主题,全面展示低空经 济产业链生态,汇集航天时代飞鹏、联合飞机、浙江圣翔、维新宇航等全国82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这 些企业代表携16项新技术、百余件新产品参展,涵盖了基础设施、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飞行保障等 四大类型,充分展示国内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 据公开资料,国内有两份针对eVTOL的团体标准可查,即《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通用技术要求》和 《电动垂直起降(eVTOL)无人机通用技术要求》,但这两份标准的具体内容暂未公开。 那么,eVTOL起飞对风力有何要求?某研制厂商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统一标准,不同型号的 eVTOL大小不一,参数不一,最好是能对抗7级风。 此外,eVTOL对抗风力还要看应用场景。比如:福建平潭风能资源丰富,年均风速在每秒8.4米以上, 全年6级以上大风天气有300多天, ...
这个展会多款“空中出租车”集结,它们正在忙“大考”
新京报· 2025-05-28 10:30
空中出租车商业化进展 - 多家展商展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产品,巡航速度达200公里/小时,可实现全自主飞行,外观小巧且部分无需驾驶员 [2] - eVTOL可将北京鸟巢至大兴机场的2小时自驾缩短至30分钟,票价接近打车价格 [2] - 上海御风已提交载物eVTOL适航申请,后续将提交载人申请;广汽高域启动飞行汽车适航认证;亿航智能EH216-S已获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等三证 [3] 适航审定体系与流程 - 适航审定覆盖航空器全生命周期,涉及数百个子系统,从仪表到发动机均需审查,是保障安全的第一道关口 [1][4] - C919审查历时12年,50余人团队完成6000余份符合性验证报告;C909审定耗时11年,60人团队处理3400余份报告 [4] - 发动机材料试验审查涉及300余种材料标准验证、700余个特种工艺工序审定,累积试验时长超160万小时 [5] 新技术对适航审定的影响 - 无人机和eVTOL产业快速发展推动适航取证需求攀升,传统航空器安全标准仍适用但需结合新设计特征调整 [6] - 远程制造符合性检查系统投入应用,通过实时数据传输实现审查代表远程监督,集成激光跟踪仪、应变片等工具检测装配间隙等关键属性 [7] - 新技术可降低审查人力时间成本,提升效率,例如座舱音频记录器审定周期为23个月 [4][7]
深化国际合作 让适航审定听见中国声音
中国民航网· 2025-05-27 10:34
电动飞机适航认证突破 - 中国自主研制的4座电动飞机RX4E成功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成为全球首款取得型号合格证的23部电动飞机 [1] - 中国民航在国际民航业内率先完成电动飞机适航认证工作,编制发布电动飞机适航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民航组织核心机制建设 [1] - 2015年全球首款电动飞机RX1E取得型号合格证,随后系列衍生产品RX1E-A、RX1E-S相继取证,支持中国民航修订《正常类飞机适航规定》新增电动飞机专用条款 [3] 国际标准制定参与 - 中国民航从"规则跟随者"转变为"标准制定者",通过参与国际民航适航审定规则制定、推动双多边机制创新、输出中国民航适航审定方案 [1] - 2022年中国民航在ICAO第41届大会上提交的《研究制定电驱动航空器适航要求》提案获全票通过,ICAO适航工作组专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启动电动飞机适航标准研究制定工作 [3] - 中国民航技术顾问在ICAO适航工作组中积极发挥作用,分享电动飞机适航审定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3] 国际合作与影响力提升 - 自2021年起中国民航开始派员以专家顾问身份参加ICAO适航工作组和双多边适航工作组 [2] - 中国民航专家在六国局方更改产品政策工作组中提出建设性方案,推动规则相关内容修订 [6]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与10个国家或地区建立全面双边适航关系,与21个国家签署适航谅解备忘录,现行有效双边文件达195份 [7] 技术积累与专业发展 - 随着国内民用航空产品增多,适航审定实践经验不断积累,能力不断增强,适航审定中心成立后大批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起来 [2] - 中国民航适航审定专家结合我国适航审定实践,在实质性更改判定、累积效应评估等关键议题上提出建设性方案 [6] - ICAO技术标准小组已启动电动飞机适航标准国际化路线图制定工作,中国民航将持续深度参与其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