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C919
搜索文档
“创新爆发期”带来中国机遇新升级(和音)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4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在“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取得显著进展,并将在“十五五”时期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创新驱动发展,同时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推动国际科技合作 [1][2][3]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 [1]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全球第十四位跃升至第十位 [1] 前沿领域与创新成果 - 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加快崛起,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 - 国产大飞机C919、国产大型邮轮等重大创新成果相继投入商业运营 [1] “十五五”时期科技发展目标 -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将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将快速突破 [2]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催生新质生产力 [2] 国际科技合作与开放共享 - 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9个中外政府间科技协议 [3] - 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等多项国际倡议,在全球科技治理中作用增强 [3] - 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坚持开放开源,电动车巨头比亚迪将核心技术向全行业开放共享 [3]
“创新爆发期”带来中国机遇新升级——读懂中国的确定性②(和音)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10
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成就 -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动能并为国际合作带来机遇 [1]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第十四位跃升至第十位 [1] - 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加快崛起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神舟飞天、天眼巡空、国产大飞机C919及大型邮轮投入商业运营等成果显著 [1] “十五五”时期科技发展目标与规划 - “十五五”时期目标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 未来5年将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2]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在创新上先行一步将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2] 国际科技合作与全球贡献 - 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9个中外政府间科技协议,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等多项国际合作倡议 [3] - 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坚持开放开源技术路线,电动车巨头比亚迪将核心技术面向全行业开放共享,推动创新技术互惠互享 [3] - 中国将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在更高水平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3]
新华全媒头条︱中国之治 稳定之锚——新时代中国为世界贡献发展进步力量
新华社· 2025-10-22 14:15
宏观经济表现 - 中国经济总量在“十四五”时期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140万亿元 [2]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年均增速达5.5% [2] - 2025年中秋国庆假期日均超3亿人次出游,商品和服务消费双双增长 [2] -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约17% [2] 制造业与创新 -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2] - “十四五”期间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 [3]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建成运营、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飞、首座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并转入常态化运营 [3] - 全球首次实现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 [3] - 人形机器人迭代、人工智能模型升级、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不断突破 [3]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持全球第一,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巴西巴伊亚州正式下线 [3][4] 对外开放与合作 - “十四五”期间中国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2个,同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 [5] -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清零”,进博会已连续举办7届 [5] - 中国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立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 [6] - 10月13日从宁波舟山港出发的中欧北极快航航线首艘货船抵达英国,优化全球供应链 [5] - 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线通车,中国在亚欧大陆、非洲和拉美建设港口、大桥、电站、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 [6] 多边机制与全球治理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在天津举行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 [7] -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再次扩员,迎来阿尔及利亚作为新正式成员国 [7] - 中国举办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拉论坛等多边平台 [7] - 中国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八项举措、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 [7] - 塞尔维亚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共建新时代命运共同体的欧洲国家,中非关系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10]
关注“大国重器”高端突围!机床ETF(159663)涨2.69%,浙海德曼涨7%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16:33
市场表现 - 10月20日临近午盘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上证指数盘中上涨0.94% [1] - 通信设备及林木等板块涨幅靠前 贵金属及农业板块跌幅居前 [1] - 机床板块走强 截至10点45分机床ETF(159663)上涨2.69% [1] 机床板块个股表现 - 机床ETF成分股浙海德曼上涨7.68% 新时达上涨7.01% [1] - 机床ETF成分股鼎泰高科上涨6.13% 埃斯顿上涨5.46% 华工科技上涨5.28% [1] 汽车行业产销数据 - 2025年1至8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 [3] - 2025年1至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2.5万辆和962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7.3%和36.7% [3] 机床行业需求驱动因素 - 汽车是机床最大需求领域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拉动对大型压铸机和高效齿轮加工机床等专用设备需求 [3] - 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加速带动高端数控机床需求增长 [3] 机床ETF概况 - 机床ETF(159663)紧密跟踪中证机床指数 涵盖激光设备、机床工具、机器人、工控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3] - 中证机床指数涉及行业是新质生产力理念强调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落地实践的核心阵地 [3]
坚持新发展理念 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三
新华网· 2025-10-16 22:52
新发展理念的内涵与实践 - 新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 [3]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这是反复强调的关键词 [2] - 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理念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3][8] 创新驱动发展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5] - “十四五”期间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创新“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推出科技金融政策“组合拳” [11] - 中国创新跑出“加速度”,国产大飞机C919、“天宫”、“嫦娥”等大国重器惊艳世界,杭州“六小龙”等科技企业“出圈” [10][11]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稳居世界第二 [8] 协调发展 - 2024年10月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布新行动方案,列出30项具体任务,聚焦6个都市圈的协同联动 [11] - 系统部署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深化区域协调发展 [11][12]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 - 乌梁素海通过系统生态修复治理,从“酱油湖”变身为“候鸟家园”,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 [2] -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7] - “十四五”前4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8]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全社会每3度电中有1度是绿电,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13] 对外开放 - 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清零” [7][13]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于2024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3] - 连续多年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单方面免签“朋友圈”扩大至47国 [13] 经济发展成效 - “十四五”前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 [8] - 2025年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 [8]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正逐步向更高质量、更加平衡、更具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转变 [8] 未来发展方向 - 面向“十五五”,明确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15] - 2024年9月国务院批准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等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16] - 未来将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消除地方保护、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践行新发展理念 [16] -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18]
理响中国|这就是“神秘的东方力量”
新华网· 2025-10-14 13:35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中国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就,研发投入和产出均实现大幅增长,并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1][3][5] - 以杭州、合肥为代表的城市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形成独特的“合肥模式”等发展路径,成为中国经济愿景的典范 [1][2] - 中国科技从“卡脖子”到“掰手腕”的转变,得益于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战略核心、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创新生态三大制度优势 [6][9][11] 研发投入与全球排名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 [3]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3] - 根据《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提升至全球第十位,比2013年上升了25位 [3] 关键领域科技成就 - 集齐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 [5] - 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云天,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携月壤而归 [1][5] - 2024年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增加约1900亿块 [9] - 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9]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 [11]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到10.4% [11] - 累计在研创新药达到4000余款,约占全球30% [11]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的总和 [11] 城市创新案例与模式 - 杭州“六小龙”通过一系列充满未来感的创新产品在国内外火爆“出圈” [1] - 合肥走出科技创新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为“合肥模式” [2] - 合肥滨湖科学城产出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等重大成果 [6]
2025全国二线城市魅力排行榜:厦门第6,大连第9,南昌第16
搜狐财经· 2025-10-08 08:54
新一线城市魅力榜总体情况 - 2025年新一线城市魅力榜公布,30座二线城市排定座次 [1] - 厦门、大连、南昌分别位列第6、第9和第16位,全部进入全国前二十名 [1] 厦门城市发展 - 城市面积虽小但经济强劲,GDP突破8000亿元 [3] - 航空维修、软件信息、集成电路三大核心产业年产值合计达42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一半 [3] - 高崎机场国际航线达55条,出入境旅客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3] -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9%,商业魅力指数稳居全国前十 [3] 大连城市发展 - 2024年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40万标箱,增速在东北地区排名第一 [4] - 长兴岛恒力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达产,产值突破3000亿元 [4] -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连续五年位居辽宁省首位 [4] - 地铁通车里程达225公里,形成连接机场、港区、高新区的"半小时经济圈" [4] - 日韩航线密集,国际客运量东北第一,带动免税、邮轮、跨境电商行业爆发式增长 [4] 南昌城市发展 - 重点发展航空制造与虚拟现实产业,国产大飞机C919中部生产基地年产能达30架,航空产业产值三年内实现翻番 [7] - 世界VR产业大会永久落户,华为、阿里、高通等公司同步布局,虚拟现实相关企业在册数量突破500家 [7] - 昌景黄高铁开通后,南昌至杭州、合肥的通行时间均缩短至2小时,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7] - 房价仅为杭州的40%,人口净流入量连续四年位居中部地区第一 [7]
中秋将至 南航计划执飞400余条赏月航线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12:01
运营规划与航班安排 - 公司计划在2025年10月4日至8日期间执飞超400条赏月航线,航班量超2800班次 [1] - 在10月6日中秋夜最佳赏月时段19:00至次日凌晨03:00,公司将在300余条航线上执飞超500班次赏月航班 [1] - 公司将在中秋月圆之夜于部分航线推出赏月主题航班,安排猜灯谜、古诗词飞花令和手工制作荷花灯等特色机上活动 [5] 国内航线布局 - 华北地区推荐航班包括CZ3904(成都至北京,空客A350执飞)、CZ5356(呼和浩特至沈阳,空客A320执飞)和CZ5904(桂林至北京,空客A321执飞) [1] - 华东地区推荐航班包括CZ3595(广州至上海,波音B777执飞)和CZ6548(杭州至深圳) [2] - 中部地区特别推荐由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的CZ3347航班(武汉至广州)以及CZ6474航班(成都至郑州) [2] - 西部地区推荐航班包括CZ6242(西宁至广州,空客A320执飞)、CZ3218(西安至广州)和CZ8910(昆明至北京) [2] 国际航线布局 - 精选国际赏月航班包括CZ6092(万象至广州,约150分钟航程)、CZ6011(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CZ8058(迪拜至广州,空客A330执飞)和CZ302(悉尼至广州,波音B787执飞) [5] - 公司还在广州、北京、乌鲁木齐等枢纽机场执行往返于东南亚、日韩、中西亚、中东、欧洲、美洲、澳新方向的多条国际航线 [5] 客户体验优化 - 公司提供赏月座位选择指导:南北方向航班靠东座位赏月角度佳,自东向西航班左侧为最佳,自西向东航班右侧为最佳,建议旅客提前选择靠窗座位 [5]
暖心、便民、智慧、精细……多样化服务保障百姓乐享假期顺畅出行
央视网· 2025-09-29 14:31
铁路运输 -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19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825万人次,10月1日为客流最高峰日[14] - 铁路部门实行高峰运行图,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约1.3万列[1][14] - 假期客流呈现总量大、首尾时段高度集中的特点,铁路部门将优化12306系统资源配置并动态分析客流以科学制定售票策略[16] 铁路运力提升与创新服务 - 一批2025年新增线路和新站投用,包括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沈阳至佳木斯高铁沈阳至白河段等,并安排京哈高铁京沈段、沪昆高铁杭长段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行以提升运输能力[4] - 铁路部门在9月29日至10月2日、10月7日至10月9日安排开行夜间高铁,并在北京、太原至粤港桂云等方向加开高铁动卧[6] - 铁路部门开行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和银发专列,如“熊猫专列”“新东方快车”,并优化开行时刻实现“昼游夜行”“快旅慢游”[9][12][13] 民航运输 - 假期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达1920万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3.6%,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22][25] - 假期最后两天将迎来客流最高峰,单日旅客运输量有望接近或超过2025年暑期历史最高峰的256万人次[24] - 多家航司增加运力投放,东航投入816架客机(含11架C919),南航计划增班超2700班次、执行航班量4.8万班次,国航也计划增投热点航线航班[27] 租车市场 - 全国租车出行订单预计同比有两位数以上增长[16] - 交通部门将引导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及重点旅游线路沿线城市提供异地还车服务,扩大免费或低费还车区域范围[18] - 将加强一线城市、热门自驾游线路沿线及机场、高铁站等区域的车辆投放,增加车龄3年以下的新车辆,并推动提供儿童座椅等便民服务[20][22]
“第一动力”结出累累硕果
经济日报· 2025-09-29 05:59
重大工程与装备制造成就 -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 [1] - 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 [1] 前沿科技与基础研究进展 - 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 [2] -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2] - 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技术突破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 [3] - 超级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智能技术等加快应用 [3] 创新空间布局与产业集群 -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 [3] - 2024年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9.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4.3% [3] - 国家高新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71.8万元/人,比"十三五"末翻一番 [3] 全球创新地位与国际合作 - 中国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首次跻身全球十大最具创新力经济体之列 [3] - 中国AI大模型、移动支付技术、无人机技术等在沙特、马来西亚、非洲多国得到应用 [3] 算力基础设施与新质生产力 - "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百亿亿次,每日支撑超过两万项计算任务 [4] -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 [5] 高技术产业与数字经济发展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3% [6]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到10.4% [6] - 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出口表现突出 [6]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与研发投入 - 企业牵头和参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量占比约80% [6] -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 [6] -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 [6]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 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探索经费"包干制" [7]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完善发行上市等制度机制,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