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邻近标记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科研人员开发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纳米标记机器人”
人民日报· 2025-09-22 06:02
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韩硕研究团队开发出深红光或超声波响应的工程化纳米酶 成功构建可精准识别癌细胞的纳米标记机器人[1] - 邻近标记技术作为分子地图绘制技术应用于疾病治疗 通过催化标记癌细胞周边环境实现精准定位[1] - 纳米标记机器人搭载识别癌细胞的抗体或配体 通过血液循环富集于癌细胞表面并形成人造靶标[1] 研究成果 - 研究成果于9月10日获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1] - 在实验小鼠肿瘤模型和体外临床肿瘤样本中均取得良好疗效[1] - 该技术有望为开发更智能高效的下一代免疫疗法开辟全新道路[1]
【新华社】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纳米标记机器人”
新华社· 2025-09-12 10:06
技术突破 - 开发深红光或超声波响应的工程化纳米酶 成功构建可精准识别癌细胞的纳米标记机器人[4] - 纳米机器人搭载识别癌细胞的抗体或配体 通过血液循环富集于癌细胞表面[4] - 通过深红光或超声波指令给癌细胞打上人造靶标 激活免疫T细胞实施精准打击[4][5] 作用机制 - 采用邻近标记技术对癌细胞周边环境进行催化标记 形成高密度人造靶标[4] - 注射特制BiTE分子增强标记信号 同时激活并召集体内免疫T细胞[4] - 触发T细胞最强攻击模式 激活全身免疫系统形成长期记忆效应[5] 研发进展 - 研究成果于9月10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4] - 在实验小鼠肿瘤模型和体外临床肿瘤样本中均取得良好疗效[5] - 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多项资金支持[5]
新技术为狡猾癌细胞贴上“通缉令”
科技日报· 2025-09-12 07:47
技术突破 - 开发深红光或超声波响应的工程化纳米酶 将邻近标记技术改造为治疗武器 在肿瘤上人为制造难以逃逸的靶点 [1] - 通过化学催化反应在肿瘤细胞表面增加人工抗原密度 将抗原密度扩增至100倍以上 显著增强免疫识别效率和免疫杀伤力 [1] - 在癌细胞表面制造强大的人造靶标 使用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剂同时抓住人工抗原补丁和免疫T细胞 触发T细胞的最强攻击模式 [2] 治疗效果 - 体外试验中免疫激活和杀伤效率较非抗原扩增的传统方法显著提升 [2] - 小鼠原发肿瘤体积缩小80%以上 远端未治疗肿瘤因免疫系统激活同步得到抑制 [2] - 被治愈小鼠对二次肿瘤接种具备完全免疫能力 可诱导长效免疫记忆 效果如同接种肿瘤疫苗 [2] 应用前景 - 研究在实验小鼠和体外临床肿瘤样本中均取得良好疗效 [2] - 有望解决免疫疗法中癌细胞表面天然信号稀疏的核心难题 [1] - 为开发更智能高效的下一代免疫疗法开辟全新道路 [2]
【中国新闻网】有助精准打击癌细胞 中国科学家巧用邻近标记技术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09:04
研究突破 - 开发新型邻近标记技术 通过工程化纳米酶改造为治疗武器 在癌细胞表面制造高密度人造靶标以提升免疫攻击效果 [1][2] - 在小鼠肿瘤模型及乳腺癌胃癌肠癌病人样本体外研究中显示明显打击效果 在癌症免疫治疗中能数十倍乃至上百倍提升打击效果 [1][2] 技术原理 - 利用红光或超声波对工程化纳米酶下达标记指令 触发最强攻击模式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打击 [2] - 技术通过给特定分子邻居打上设计标签 解决癌细胞表面天然信号稀疏问题 为免疫细胞提供足够强和多的攻击信号 [1][2] 应用前景 - 研究为开发更智能高效的下一代免疫疗法开辟新道路 [3] - 目前对部分黑色素瘤细胞存在局限性 仅通过红光照射难以打穿细胞下达指令 [2]
【科技日报】新型邻近标记技术有望精准打击癌细胞
科技日报· 2025-09-11 09:04
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团队将邻近标记技术从观测工具改造为治疗工具 开发出深红光或超声波响应的工程化纳米酶 [1] - 该技术能在肿瘤细胞表面人为制造强大的人造靶标 将抗原密度扩增至100倍以上 显著增强免疫识别效率 [1] - 通过化学催化反应增加人工抗原密度 进而显著增强免疫杀伤力 [1] 治疗机制 - 引入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剂 同时抓住癌细胞的人工抗原和免疫T细胞 触发T细胞的最强攻击模式 [1] - 癌细胞被摧毁后释放的肿瘤相关抗原被全身免疫系统获取 诱导产生全身性抗肿瘤效应和长期免疫记忆 效果如同接种肿瘤疫苗 [2] - 该技术不仅能攻击原发肿瘤 还能使免疫系统主动攻击远处逃逸的癌细胞 [2] 实验疗效 - 在实验小鼠中原发肿瘤体积缩小80%以上 远端未治疗的肿瘤也得到同步抑制 [2] - 体外临床试验显示免疫激活和杀伤效率较传统方法显著提升 [2] - 长期实验表明被治愈的小鼠对二次肿瘤接种具备完全免疫能力 可诱导长效免疫记忆 [2] 行业前景 -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为开发更智能高效的下一代免疫疗法开辟全新道路 [1][2] - 该技术有望解决免疫疗法中癌细胞表面天然信号稀疏的核心难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