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法治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民生银行潍坊分行积极践行法治宣传社会责任
齐鲁晚报· 2025-06-19 16:49
法治合规建设 - 公司积极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落实,制定法治培训宣传计划,全面提升员工法治素养[1] - 将法治合规纳入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管理计划,定期召开法治风险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重大事项[2] - 通过多层次全覆盖方式深化法治专题学习,开展信贷、票据、员工行为等案例巡讲强化合规文化[2] 普法宣传教育 - 利用营业网点开展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活动,以通俗语言普及金融法治知识[3] - 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加强以案普法,围绕"民法典进企业"主题掀起学习热潮[3] - 组织《反洗钱法》主题宣传提升公众反洗钱意识,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五进"宣传活动[3] - 推动《反有组织犯罪法》集中普法,增强群众运用法律对抗黑恶势力的能力[3] 发展战略 - 坚持稳中求进基本方略,全面践行"合规经营就是核心竞争力"理念[4] - 持续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4]
中国消费金融法治研究中心揭牌 专家解析新的需求大场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12:59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在题为《消费金融支持扩大消费大有可为》 的演讲中,解析了四个新的需求大场景。 一是新型城镇化带来新需求。加快推进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带 来大量城市型消费金融需求,例如更多租房买房需求、教育需求、医疗服务需求等。二是"投资于人"带 来新需求。更多的教育健康和社会保障投入,必定产生居民家庭和个人的更多消费金融需求,例如成人 教育和职业转换培训需求等。三是老龄社会带来新需求。银发消费有自身特点,要开发和提供多样化的 养老消费金融服务,例如多种形态的以房养老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金融服务等。四是入境游热带来需 求。我国推出多国短期入境免签政策,各地政府与商家联合推出补贴和折扣活动,更多国外游客期待来 华旅游,可以尝试开发新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 江小涓表示,扩大消费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消费金融是重要动能。新型大场景、新技术应用、新数 据供给、新洞察能力等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新网重庆6月6日电 (记者 刘贤)2025消费金融生态大会6日在重庆举行。中国消费金融法治研究中 心现场揭牌。专家解析称,新的需求大场景出现,带来新机遇。 中国法学会银行 ...
《国务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发布,金融法草案等在列 | 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4 18:10
国务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 2025年度全国人大常委会计划继续审议14个法律案,包括民营经济促进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金融稳定法等 [2] - 全国人大常委会计划初次审议23件法律案,包括金融法草案、国家发展规划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改)、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改)等 [2] - 《国务院立法计划》强调以高质量立法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重点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等七个方面 [5] 金融法制定背景与意义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制定金融法"作为重要立法任务,标志着我国金融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3] - 制定金融法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金融领域重大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 [3] - 金融法有望成为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综合性立法,将统筹协调现有金融领域法律法规体系,确立集中统一的金融监管原则 [8] 金融法的立法定位与路径 - 金融法应以金融监管基本法为定位,全面界定监管范围,完善集中统一领导、纵向央地分权、横向部际协同等体制构建 [9] - 基于《金融稳定法》与"金融法"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共同目标,可将前者并入后者作为立法基础 [9] - 金融立法需兼顾效率与安全,以金融基本法为主线、多部法律协同的路径展开,强化风险识别与处置机制 [9] - 金融法立法应秉持公私协同理念,强化金融私法规范的供给,扭转当前金融私法规范供给短缺的现状 [10] 金融法立法推进建议 - 需深入开展制定金融法的理论研究,为立法提供充足理论支撑 [11] - 需尽快对金融法的立法定位、立法模式、制度体系等基本问题形成共识 [11] - 需建立权威高效、沟通顺畅的立法协调机制,有效协调相关部门推进立法进程 [11]
“制定金融法”任务全面启动,金融体制改革步入立法攻坚期|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14 18:49
文章核心观点 -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金融法”列为2025年重点立法任务,标志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法治建设进入立法攻坚期;我国金融法治体系历经五个阶段发展,但现阶段存在局限性,《清华金融评论》从多方面探寻制定金融法的有效路径 [1][14] 我国金融法治体系的演进过程 - 第一阶段(1949 - 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的“大一统”金融体系,金融活动由国家行政指令主导,金融法律体系以临时性政策为主,未形成现代法治框架 [3] - 第二阶段(1978 - 1994年):改革开放后金融体系从“大一统”转向专业化分工,1986年《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确立分业监管雏形,初步构建分业监管框架,但运作仍依赖行政手段 [4] - 第三阶段(1995 - 2011年):1993年提出建立现代金融制度,1995年核心法律密集出台推动法律体系升级,确立分业经营与监管框架;2003年形成“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格局;2005年推动资本市场法治化;加入WTO后修订相关条例应对跨境风险 [5] - 第四阶段(2012 - 2021年):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分业监管漏洞,2018年银保监会合并成立,出台《资管新规》整治问题,推出补充性规定,法治重点转向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6][7] - 第五阶段(2022年至今):2021年定调“稳字当头”推动金融法治转型,2023年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一方面加速前沿领域立法,另一方面聚焦金融监管体系制度性规范建构,“一行一局一会”金融监管新架构落地,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8] 现阶段我国金融法治体系的局限性与改革方向 - 分业立法监管框架存在问题:我国金融法律体系以分业为主,法与法之间协同、兼容能力不足,存在监管空白和盲区,需明确金融活动范围和监管协作关系,协调相关法律关系 [10] - 难以适应新业态需求:金融环境变化使新兴金融活动频繁复杂,我国金融法律修改间隔长、频率低,无法及时适应法律协调需求,可探索建立修法制度并设置缓冲期 [11] 《清华金融评论》解读如何“制定金融法” - 制定金融法意义重大: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改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 [13][14] - 专家观点:北京金融法院院长张雯认为金融法有望成为综合性立法,统筹协调现有法律法规体系;杨赫指出要回应重要课题,建立逻辑框架,借鉴他国经验,处理好重要关系;刘燕认为“金融法”应定位为金融监管基本法,可将《金融稳定法》并入其立法轨道;伏军提出金融立法要追求效率、维护安全、保护公共利益,以金融基本法为主线展开;王湘淳强调金融法是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石;肖京指出要准确理解含义,系统规划思路,把握定位,选择模式,构建体系,探寻路径 [14][15][16]
央行重磅会议!
证券时报· 2025-03-07 18:49
研究部署2025年金融法治工作。 3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金融法治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 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 部署,总结工作,分析问题,研究部署2025年金融法治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陶玲出席会 议并讲话。 会议认为,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推进金融领域重点立法修法,金融稳定法草 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反洗钱法完成修订。出台《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 定》,修订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依法合规开展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认真贯彻新行政复议法,依法开展行 政复议应诉,扎实做好法律顾问、法治研究和普法宣传,为中央银行高效履职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有力支 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究相关 行 为主体 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会议要求,做好金融法治工作,全面深化法治央行建设,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