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发展
搜索文档
“我的铁路风景”文学征文 | 枕木上的年轮
新华网· 2025-10-05 11:17
铁路技术发展历程 - 1920年代津浦铁路修建时铁轨需二十四人抬,道钉依靠人力砸入 [1] - 20世纪70年代列车检修依赖人工敲击轮轴判断零件状态,使用煤油信号灯 [1] - 20世纪90年代绿皮车在春运期间极度拥挤,依靠人工服务 [1] - 当前复兴号列车时速达350公里,配备电子显示屏和智能餐车 [2] - 铁路技术从蒸汽机车煤烟、手工道岔演进至动车组电流和智能调度系统 [2] 铁路基础设施与运营变迁 - 早期铁路修建需开山采石,使用花岗岩作为材料 [1] - 当前铁路测绘技术已采用新时代测绘仪,取代泛黄的等高线图纸 [2] - 钢轨在群山间盘旋,成为连接历史的载体 [1][2] 铁路服务与乘客体验演变 - 20世纪90年代春运列车因大雪封路滞留时,列车员与乘客分享食物创造年味记忆 [1] - 现代高铁旅程可观赏窗外文化景观如曲阜孔庙的金色鸱吻 [2] - 四代铁路人通过不同方式服务乘客,共同丈量归途 [2]
纸质票退场后 再忆我与火车的故事
央广网· 2025-10-01 10:03
铁路行业数字化转型 - 纸质报销凭证自10月1日起正式停用,由电子发票替代,纸质火车票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1] - 检票工具“票剪”因电子票普及而不再使用,体现了技术进步 [2] - 车票信息化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趋势,行业向无纸化出行发展 [8] 铁路网络发展与技术成就 - 哈大高铁于2012年12月1日开通,是中国自主研发、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 [5] - 轨道交通发展伴随新站开通与旧站关停,例如青岛北站开通导致沧口火车站于2013年12月16日停运 [8] - 行业技术进步使百姓出行更为便捷 [2] 铁路人才与职业传承 - 员工加瓦伍哈从四川凉山通过求学成为铁路值班员,体现了行业对偏远地区人才的吸纳和培养 [7] - 员工徐晗悦一家三代均为铁路职工,亲历了从碳带打印红票到车票信息化的全过程 [11] - 列车长葛宏已从业35年,见证了检票方式从手工“票剪”到刷身份证机器的演变 [1][2] 车票的纪念与收藏价值 - 收藏家詹洪阁珍藏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首发车票,视其为国家复兴的见证 [5] - 收藏爱好者陈天豪收藏近两千张时间跨度数十年的车票,包括沧口站运营最后一天的车票 [8] - 员工加瓦伍哈珍藏往返于东北和西南故乡间的车票,视其为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见证 [7] - 员工徐晗悦与同事购买3元纪念车票,以纪念车票信息化进程 [11]
从有形到无形 火车票蝶变见证中国铁路发展
人民网· 2025-09-29 21:43
政策变更核心内容 - 自2025年10月1日起全国铁路客运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1] - 公司将继续提供行程信息提示单打印服务并增加线下电子发票申请渠道和购票(代办)人开具服务[1] - 该政策旨在为老年人脱网人群等旅客获取电子发票提供便利[1] 火车票技术演变历程 - 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标志着中国铁路起点线路长9.67公里[2] -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火车票为硬板式尺寸57×25毫米票面印有盲文快车票印一条红线特快车票印两条红线[2] - 1997年计算机售票时代开启热转印技术打印的红蓝纸质车票取代硬版票售票效率大幅提升[2] - 2007年7月硬板式火车票完全被全国联网的电子车票取代[2] -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中国迈入高铁时代磁卡式火车票出现[3] - 2009年12月10日全国铁路售票系统升级车票防伪条码变为二维码[3] - 2011年火车票实名制实施互联网售票启动京津城际率先刷身份证进站[3] - 2020年6月电子客票在全国普速铁路推广中国铁路全面告别实体车票[3] - 2024年11月1日起全国铁路客运全面实行电子客票[3] 行业发展与影响 - 火车票从有到无的转换折射出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3] - 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高铁里程稳居世界第一[3] - 火车时速从35公里提升至350公里的复兴号奔驰神州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蜕变[3] - 无票出行体验升级无需排队取票无需担心票证丢失高效便捷[3]
越南加快推进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
商务部网站· 2025-05-06 15:02
项目背景与战略重要性 - 铁路被越南政府确定为优先投资发展的交通方式之一,相关依据包括越共十三大决议、中央政治局第49号结论和第72号结论 [1] - 老街—河内—海防铁路线路项目被中央政治局要求优先投入资源建成 [1] - 铁路系统发展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区域连接和促进越南融入国际一体化进程起到关键作用 [1] 项目实施时间表与关键节点 - 政府要求项目确保在2025年按期动工 [2] - 需在2025年6月前向地方政府移交线路中轴坐标及征地红线,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2] - 项目具体动工日期确定为2025年12月19日 [2] - 要求按照"白天干不完,晚上加班干"、"节假日不停工"的精神推进工作 [2] 具体任务分工与要求 - 建设部需与河内、老街、安沛、富寿、永福、北宁、兴安、海阳、海防等项目沿线各省市人民委员会共同落实任务 [2] - 铁路项目管理委员会和咨询单位需同步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评估、审批,并制定设计、招标文件 [2] - 需在2025年5月5日前向政府报告关于铁路发展特定机制和特殊政策的文件 [2] 征地补偿与安置工作 - 征地被视为一项重点政治任务,需要动员整个政治系统参与 [3] - 要求确保重新安置后的群众居住条件不低于原有水平,并提供生计支持与就业机会 [3] - 项目相关省市需在2025年5月5日前成立由省市委书记担任主任的征地拆迁工作指导委员会 [3] - 补偿安置工作需确保在2025年8月前完成 [3] 资金安排与跨部门协调 - 财政部需审查2025年中央与地方经常性支出节余资金,并优先安排项目所需资金,在5月内向总理报告 [3] - 农业与环境部需同建设部及各地方配合,加快林地、稻田用途变更手续 [3] - 指定政府副总理陈红河直接督导和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3] - 政府办公厅负责跟踪、督促各部委和地方政府落实任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