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精神

搜索文档
中学教师持续15年拍摄太阳轨迹,物理学家为何被震撼?
第一财经· 2025-07-10 11:20
艺术创作方法 - 使用针孔相机持续15年拍摄太阳轨迹,最长单次曝光时长达3年[1][3] - 自制40余台针孔相机并以光学科学家命名,首台命名为"墨子"[4] - 通过四台相机分别记录1天/2天/3天/半年轨迹,呼应"道生万物"理念[4] - 创新采用110度广角针孔相机同步捕捉太阳轨迹与地面建筑[6] 科学观测发现 - 精确记录冬至37度与夏至84度的太阳仰角,春分秋分呈现直线轨迹[6] - 通过《两季》系列作品呈现秋分至春分的太阳弧度渐变过程[11] - 发现阴雨天气导致轨迹中断,风力影响水面倒影形态[11] 技术实验突破 - 早期相机密封问题导致霉变,后期主动控制空气渗漏形成时间痕迹[11] - 首次年度拍摄失败后改进技术,最终实现年度曝光成像[12] - 三年期拍摄中利用磁铁生锈与粉尘形成银河状视觉效果[12] 艺术哲学理念 - 创作受《针孔摄影》启发,强调时间积累与忍耐的价值[14] - 通过显影过程建立个体与宇宙的联结感[14] - 此前持续20年记录女儿成长与古城变迁,体现长期主义[14] 社会教育意义 - 作品被物理学教授评价为"直观体验科学知识的典范"[8] - 弥补传统科学教育中"体验"维度的缺失[8] - 展览《逐日者》通过艺术形式传播天文现象认知[1]
关于阿里内网万字长文的絮絮叨叨
虎嗅· 2025-06-13 19:32
游戏行业观察 - 方舟进化游戏自2017年上线后仍保持高用户粘性 玩家单月游戏时长可达183小时 [1] - 灵魂面甲与方舟进化等沙盒生存类游戏展现出持续吸引力 暑期档用户活跃度显著提升 [1] 互联网公司治理 - 阿里内部分析报告引发广泛讨论 但被质疑缺乏可操作性建议 仅罗列已知失败案例而未提出具体改进方案 [4][6][10] - 公司价值观体系存在争议 部分观点认为其是"恶臭执念" 但反驳者指出价值观实际承担着"系统正义"功能 [3][5] - 法家思想被认为更适合公司治理 因其强调决策效率与可操作性 与儒家"大义名分"形成互补 [5] 组织管理方法论 - 有效管理建议需具象化 如诸葛亮《出师表》直接推荐贤臣名单 而非空谈"亲贤远佞"原则 [7] - 公司创新失败率属行业常态 阿里内部创新项目数量已超过多数同行水平 [11] - 组织优化方案需谨慎 如"砍掉1/3部门无影响"等提议缺乏实证支持 职级透明度调整需考虑历史演变逻辑 [12] 企业成功要素 - 企业成功关键取决于少数核心决策 即使95%事务处理失败仍可能保持整体成功 [14] - 基层员工视角与管理层存在割裂 日常执行层面的挫折易导致对组织能力的误判 [8] - 英雄史观与人民史观的分歧影响对公司前景判断 趋势运气因素大于个体努力 [9]
任正非为何提到这三人?(创新谈)
人民日报· 2025-06-13 06:02
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 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决定国家科技创新的底蕴和后劲 [1] - 基础研究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需要长期主义精神,如陈景润花费10多年证明"1+2",屠呦呦经历190多次失败提取青蒿素 [1] - 华为公司1/3的经费投入基础研究且不考核,体现对基础研究的战略耐心 [2] 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 - 中国基础研究经费从2012年499亿元增长至2024年2497亿元,占研发经费比重从4 8%提升至6 91% [2] - 中国在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纳米材料等领域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产出铁基高温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等重大原创成果 [2] - 自然指数2025科研领导者榜单显示中国科研产出保持世界第一并扩大领先优势 [2] 基础研究人才的作用 - 高水平人才是基础研究的顶梁柱,如"两弹一星"科学家理论先行,华为上万人15年将数学论文转化为5G技术 [3] - 中国深化人才机制改革,建立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企业"黄大年茶思屋"等平台 [3] - 赋予科研人才更大自主权,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评价体系 [3] 基础研究的未来展望 - 中国科技创新成果源自科技工作者长期坚守,如华为持续投入基础研究 [4] - 坚持做困难而正确的事,中国基础研究将创造更多世界级成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