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

搜索文档
大幅降薪323万元后,300亿家电龙头总裁辞职
中国基金报· 2025-07-30 19:30
高管变动 - 海信家电总裁胡剑涌辞去公司董事、总裁及战略委员会、ESG委员会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2][4][5] - 董事长高玉玲兼任总裁,其董事长年薪为税前159.6万元,不领取总裁薪酬[5] - 2024年高管普遍降薪,胡剑涌薪酬降幅最大,减少323.36万元至406.13万元[5][6]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93.4亿元(同比+1.44%),归母净利润20.77亿元(同比+3.01%),增幅较2024年同期的13.27%(营收)、34.61%(净利)显著放缓[8][9][10] - 2024年全年营收增速8.35%、净利增速17.99%,较2023年的15.5%(营收)、97.73%(净利)大幅下滑[11] 股价与经营关联 - 公司股价自2024年5月历史高点后持续下行,2025年7月30日报27.2元/股,市值353亿元[16] - 胡剑涌2023年任职总裁后,公司业绩自2024年起连续下滑[16]
投资机构如何“花式”降薪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3-09 16:03
行业现状 - 行业面临不景气 募资困难 管理费比例下降 [1] - 项目退出难度增加 超额收益稀缺 [1] - 投资机构采取降薪策略应对寒冬 强调团队共克时艰 [1] KPI设定策略 - 通过设置严苛且不合理的KPI实现变相降薪 包括投资 退出 募资等量化指标 [2][3] - 投资KPI要求年度项目数量及金额总和远超基金实际容量 确保部分员工无法达标 [6][7][8] - 退出KPI强制要求个人预测项目IRR和DPI 与实际市场脱节 [9] - 募资KPI要求投资团队参与LP开发等事项 但评分机制单向倾斜募资团队 [10][11][12] 日常管理细则 - 实行扣分制考核 涵盖项目拓展 资源对接 流程合规等维度 [14][15] - 强制每周完成3次陌生项目拜访 1份保密协议签署 并需留痕核查 [14] - 差旅行程需实时打卡 报销凭证需严格匹配 否则扣分或拒付 [16][21][22] - 文件归档 尽调时效等流程延误均纳入扣分项 [17][18][19][20] 成本压缩措施 - 直接降低差旅标准 如住宿预算从500元/人削减至400元/人 [24] - 餐饮报销改为实报实销 要求发票户名一致 单日上限150元 实际报销额大幅缩水 [25][26] - 员工被视为机构最大成本 降薪成为利润提升的核心手段 [27] 行业新动向 - 国家级20年期限引导基金设立传闻提振行业信心 被视为"耐心资本"入场信号 [29] - 机构积极争取母基金资格 但管理费率可能较低 引发内部争议 [29][30]
实事求是-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才能有解题的思路(中)
付鹏的财经世界· 2024-09-30 09:10
企业部门预期低迷的核心矛盾 - 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面临不同问题:国有企业受行政审查制度束缚导致决策僵化[7],私营企业受利润预期下滑和消费力缩减冲击[4] - 价格战与利润螺旋:企业恶性竞争→利润下滑→裁员降本→居民收入减少→消费萎缩→进一步压制企业利润[5] - 需求疲软深刻影响供给端:规模以上企业利润与PPI持续低迷形成负反馈循环[7] 私营企业面临的挑战 - 企业家老龄化危机:2010年后上市的中小板/创业板企业家平均年龄超65岁,接班断层问题突出[7] - 管理机制缺陷:过度依赖创始人个人决策,现代化公司治理体系缺失[7] - 外部环境压力:税务审计等行政监管加剧投资预期不确定性[7] 国有企业改革困境 - 行政枷锁效应:FF监管机制强化导致市场响应能力下降[7] - 激励机制失效:降薪政策造成绩效与回报脱钩,员工积极性受挫[7] - 定位矛盾: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双重目标难以平衡[7] 技术创新与短期现实的错配 - 长期转型需求:技术进步是国家经济转型关键但需时间沉淀[7] - 短期生存压力: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成本上升/创新高风险制约企业投入意愿[7] 消费端与生产端的负反馈 - 中产阶级消费力缩减直接削弱企业议价能力[4] - 居民收入预期恶化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