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降薪
icon
搜索文档
鲍威尔:美联储降薪会加大控制人员规模的难度。
快讯· 2025-06-25 00:02
美联储政策与人力资源管理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降薪措施将增加控制人员规模的难度 [1]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降薪将使留住员工变得更加困难。
快讯· 2025-06-24 23:59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降薪将使留住员工变得更加困难。 ...
银行业,再次大降薪
商业洞察· 2025-06-21 17:39
智谷趋势Trend . 新中产的首席财富顾问 作者:女兆 来源: 智谷趋势Trend 曾被视为"金饭碗"的银行业,又一次传出大降薪的消息 。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谷趋势Trend ,作者女兆 2023年,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14家出现人均薪酬下滑,最大降幅为13.59%。 而2024年,降薪 银行增至18家,最大降幅扩大至15%。 可以看出无论是从降薪银行的数量,还是从降幅的深度来看,银行业的降薪趋势都在进一步加剧。 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降薪潮,表现在 银行高管身上特别明显。 《财经》统计上市银行2024年财报和Choice数据发现,2024年42家A股上市的银行中,有33家银 行的管理层薪酬出现同比下降,占比78.5%。 管理层的薪酬 总额,从2023年的 8.7亿 元下降至7亿元,足足下降了19.5%。 与此同时,上市银行的人均薪酬则是从2023年的46.23万元下降到2024年的44.49万元,下降了 2.68%。 两相对比不难看出, 管理层的薪酬降幅远高于银行整体员工薪酬的降幅 。 可以说,在本轮银行降薪中,高管无疑是主要的"目标"。不妨看看部分上市银行的具体降薪数据: -------------- ...
A股董事长薪酬出炉:药企霸榜前三,千万级年薪人数越来越少
搜狐财经· 2025-05-08 15:29
红星资本局5月8日消息,随着2024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的收官,各上市公司董事长薪酬也逐一浮出水 面。 据Wind数据统计,423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董事长年度薪酬,合计金额57.89亿元(仅统计在上市公司领 取报酬的数额,下同)。其中,13位董事长年薪超过1000万元,他们主要来自于医药生物、电子、家用 电器、食品饮料、传媒、基础化工等行业(申万一级,下同)。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医药行业更是独占鳌头,三大巨头药明康德(603259.SH)、迈瑞医疗 (300760.SZ)、百济神州(688235.SH)的董事长李革、李西廷、欧雷强分别以4180万元、2493.9万 元、2019.38万元的年薪占据薪酬榜前三名。这一现象再度印证了生物医药领域"高附加值、高成长 性"的造富逻辑。 | 证券代码 | 证券简称 | 董事长 | 董事长薪酬 [年度] 2024 [单位] 万元 | [行业级别] 一级行业 | 所属申万行业名称(2021) | | --- | --- | --- | --- | --- | --- | | 603259 SH | 药明康德 | 交車 | 4180.00 | 医药生物 | | | 300760 ...
老板昨天找我说现在的员工忠诚度差,他只想用忠诚度好的员工,想降薪做测试,这骚操作,简直绝了。。。
猿大侠· 2025-05-03 12:16
核心观点 - 通过降薪测试员工忠诚度的做法逻辑错误且适得其反 员工与公司的关系本质是交易关系而非情感绑定[3][7][8] - 员工忠诚度是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非可量化的考核指标[11][15][18] - 企业留住人才的核心在于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完善的晋升机制 而非采用测试手段[12][19][22] 雇佣关系本质 - 雇佣关系本质是契约交易 员工付出劳动换取报酬 不存在情感层面的忠诚义务[7][8][9] - 将恋爱测试逻辑套用于职场管理是错误类比 降薪测试会直接破坏雇佣关系的稳定性[5][6][10] - 企业要求员工单方面忠诚缺乏契约基础 这种诉求本身就不合理[10][16] 人才保留机制 - 薪资竞争力是员工留存的首要因素 行业数据显示薪酬不满是跳槽最主要原因[12][13] - 职业发展空间是除薪资外第二大留人要素 需要建立清晰的晋升通道[11][14] - 员工忠诚度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结果呈现 需通过薪酬体系优化和成长路径设计来实现[15][18][19] 管理建议 - 企业应聚焦提升薪酬竞争力和福利水平 而非设计忠诚度测试[12][21][22] - 优化晋升机制比强制要求忠诚更有效 需为员工提供可持续的发展预期[11][14][19] - 人才保留依赖实质性的资源投入和管理诚意 而非形式化的测试套路[23]
高薪行情不再!这些年,头部房企高管年薪如何变化?
新京报· 2025-04-15 15:39
文章核心观点 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房企高管降薪潮持续,高管薪水与业绩尤其是利润紧密挂钩,行业正重塑更加理性、可持续的薪酬体系与发展模式 [1][5][7] 分组1:房企高管降薪情况 - 招商蛇口董事长蒋铁峰年薪从2023年的491.69万元降至2024年的241.77万元,降幅约51%;总经理朱文凯2024年薪酬为232.35万元,较2023年的450.98万元减少48.5%;3位副总经理薪酬同比减少约150万元,降幅约48% [1] - 万科郁亮2011 - 2013年年薪较高,2021年归母净利接近腰斩后自愿放弃年度奖金,2024年3月起月薪税前1万元直至2025年1月离任 [2] - 碧桂园莫斌2021年年薪1.92亿元,2023年变为月薪1万元 [3] - 龙湖集团陈序平2023年总薪酬达3466.9万元,2024年年报未披露具体薪资 [3] - 绿城中国前董事会主席张亚东2023年年薪1217.1万元,2024年离职 [5] - 中国金茂董事长陶天海2024年年薪从153.6万元降至130.1万元 [6] - 华发股份董事局主席李光宁年薪从683.4万元降至289.05万元,总裁陈茵薪酬比上一年下降289.86万元 [6] 分组2:部分房企业绩情况 - 招商蛇口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789.48亿元,同比增长2.2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0.39亿元,同比减少36.09% [2] - 2024年绿城中国完成总合同销售额2768亿元,位列行业第三;新增42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18万平方米,权益投资额约484亿元,权益比提升至79%;但股东应占利润仅为15.96亿元,同比下降48.8% [5] - 华发股份2024年剔除市场波动后的营业收入为599.92亿元,同比下降16.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锐减48.24%,仅为9.51亿元 [6] 分组3:房地产行业薪酬现状 - 大部分地产“打工人”认为房地产已不是高薪行业,降薪是房企生存必选项,如中国金茂去年薪酬支出下滑25.7%,人员只减少2.6% [7] - 部分头部房企人均年薪仍较高,如绿城集团2024年人均月薪4万元,年薪48.15万元;中国金茂人均年薪31.12万元;越秀集团人均年薪19.92万元;龙湖集团人均年薪19.49万元;万科人均年薪14.89万元 [7]
2024上市险企薪酬透视:净利润大增下,高管薪酬为何遭遇“六连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4 19:49
文章核心观点 随着上市险企2024年年报披露,机构高管薪酬受关注,五家A股上市险企在任董监高薪酬总额连续六年下滑,2024年同比降近12%,头部险企薪酬体系分化,背后是监管对短期激励严控与险企对未来风险预判,且净利润激增但高管薪酬未同步反弹,体现监管导向与市场化激励博弈 [1][3][7] 高管薪酬整体情况 - 五家A股上市险企董监高薪酬总额连续六年下滑,2024年同比下降近12% [1] - 2024年33.33%的高管年薪低于50万元,较2023年上升2.42个百分点;50万 - 100万元区间人数锐减,占比从26.36%降至19.61%;100万 - 500万元区间占比39.22%成主力;500万元以上年薪者共8人,千万年薪高管仅存2人,较2019年的6人减少三分之二 [3] 各险企高管薪酬变化 - 新华保险高管整体薪酬同比明显上涨27.9%至1681.40万元,可能与管理层调整相关,新增多位高管,横向对比其高管薪酬仍低于平安,与太保、国寿基本持平 [2][3][6] - 中国人保高管薪酬同比下降6.84%至1174.01万元,薪酬总额下滑但人均微增5%,国有险企注重薪酬平稳 [2][3][6] - 中国人寿高管薪酬同比下降9.34%至1624.40万元,薪酬总额下降但因在职人数减少人均薪酬同比上涨6%,国有险企注重薪酬平稳 [2][3][6] - 中国平安高管薪酬总盘子缩减约10%,整体薪酬和人均薪酬在五大A股险企中位于前列,8位高管年薪超500万元 [5] - 中国太保高管薪酬降幅最大,董监高薪酬总额同比缩水35.85%至2280.7万元,多位董监高薪酬缩水幅度大,300万元以上年薪职位“清零” [2][3][5] 薪酬变化原因 - 监管对短期激励严控,原银保监会要求险企建立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及追索扣回机制,如平安递延支付比例不低于40%、追索期3年,国寿50%绩效薪酬延期发放、任期目标未达成可扣回,太保建立相关市场化薪酬管理机制 [7] - 险企对未来风险主动预判,行业倾向压缩短期激励,通过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机制绑定长期风控 [3][4] 净利润与薪酬关系 - 2024年五大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3475.71亿元,同比增长77.7%,但高管薪酬未同步反弹,体现金融业“降薪潮”监管导向与市场化激励深度博弈 [7]
【笔记20250324— 降准,降息 or 降薪】
债券笔记· 2025-03-24 21:04
央行也会有认知上的不足和过头,政策上也会有观察、微调,甚至反复。所以,当政策大方向真的开始转向时,很多投资者不会意识到这一点,还沉浸在 原来的惯性思维中。 ——笔记哥《应对》 【笔记20250324— 降准,降息or降薪(+MLF提前超额续作+资金面偏松-央行继续大额净回笼资金=大下)】 资金面均衡偏松,长债收益率大幅下行。 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3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有1807亿元逆回购到期,净回笼3460亿元。此外,央行公告自本月起中期借贷便利(MLF)将采用固 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操作,将于3月25日开展4500亿元MLF操作,净投放630亿元。 资金面均衡偏松,资金价格较为稳定,DR001、DR007在1.75%附近。 | | | | 银行间资金 | (2025. 03. 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购代码 | 加权利率 | 变化 | 利率走势 | 最高利率 | 变化 | 成交量 | 变化量 | 成交通占 | | | (%) | (bp) | (近30天) | ...
投资机构如何“花式”降薪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3-09 16:03
行业不景气,募资不顺,管理费比例下降;另一方面,退出也越来越难,即使有退出,也难有超额收 益。 于是,投资机构决定给投资经理降薪。合伙人说:大家要一起面对寒冬。 但是,直接降工资,显不出合伙人的管理水平。一定要降得有理有据,让投资经理心服口服。 比如:设定更严格的,更细致的KPI,设定根本完不成的KPI。 而这是不现实的。一般情况下,基金的投资期是4年,4年才投完一只基金。 换言之,一家机构里,一定有一定比例的员工,完不成投资的kpi,拿不全甚至拿不到投成奖。 退出: 每年把每个项目的irr、dpi,以KPI的形式落实到个人。 每年1月,合伙人会找我谈话,让我判断我负责的投后项目,新的一年能取得多少浮盈,多少退出。进 而要给我定KPI。 ???这是我能判断和决定的?我预测今年dpi就到1,可以嘛? 募资: 全员必须参与募资。投资团队的"参与"可以体现为:独立挖掘lp,为地方政府lp储备项目,配合 募资团队的一些日常工作,等。 有哪些"花式"KPI呢?我访谈了一些同行,整理如下。 (一)年终奖相关 首先是显性的,可以量化到KPI的,和年终奖挂钩的事项。 投资: 设定刚性的每年的投资项目的数量、金额。 注意,这是 ...
金融圈,再传限薪令!券商高管不超过375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8 16:46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以来,受IPO节奏调整、降薪裁员及限薪传言影响,不少投行人选择转型,常见方向包括企业财务总监、董秘、证代,加入私募做股权投资,创业做精品投行,部分年轻投行人选择考公考编 [2][4][7]。 分组1:投行人转型现状 - 2024年以来,受IPO节奏调整、降薪裁员及限薪传言影响,不少投行人或主动或被动告别券业 [2] - 投行人转型常见方向为企业财务总监、董秘、证代,加入私募做股权投资,创业做精品投行 [2][4][7] - 2024年以来,超50位前投行人出任上市公司董秘、财务总监等,其中董秘超40位 [10] 分组2:上市公司董秘成热门转型方向 - 投行转型常见方向为企业财务总监和董秘,可获股权激励或股权,吸引力大 [7] - 少数投行人加入上市公司出任证代,有人降低对新工作职位、待遇要求 [11] - 投行人跳槽至上市公司后,新职务与原职务不完全匹配,与企业老板和投行人“看对眼”有关 [12] 分组3:考公考编成年轻投行人新选择 - 转型难度加大,部分年轻投行人将稳定性作为新工作首要考量因素,选择考公考编 [13][17] - 2024年以来,不少投行人开始着手备战考公考编,甚至有人辞掉工作全职备考 [17] 分组4:375万限薪传闻影响 - 资深保代和投行管理层面临限薪传言压力,业内流传券商高管限薪不超过375万元,特殊人才可特殊申请 [19][20] - 有资深保代认为投行仍是优质职业,建议大学在读尤其是临近毕业学生优先考虑并购重组业务方向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