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降薪
icon
搜索文档
匹克回应降薪:得到了大多数同事理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12:52
匹克公司降薪风波 - 匹克公司因实行阶梯式降薪引发内部风波,部分拒写检讨的员工面临停薪惩罚 [1] - 降薪方案自2025年5月起酝酿,重点针对直营亏损部门和部分高薪岗位,最高降幅达50% [1] - 具体阶梯降薪标准为:月薪5000元至1万元降10%,1万元至2万元降20%,2万元以上降30% [1] - 公司董事长许景南称整体降薪幅度不到10%,绩效奖金制度保留,相关决议已向工会和公安备案 [2] 匹克公司经营状况 - 匹克内销直营板块自年初以来持续亏损,仅1至7月就累计亏损逾1.3亿元 [2] - 亏损期间公司转手三个分公司,此次调薪是为应对直营板块亏损 [2] - 公司强调降薪是暂时措施,旨在确保长期稳健发展和保障绝大多数员工岗位,避免裁员 [2] - 管理层承担更高降薪比例,并推出员工关怀计划,承诺经营好转后优先回报员工 [2] 运动用品行业环境 - 运动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面临压力,头部品牌亦受冲击 [3][4] - 耐克最新财季大中华区收入同比下滑10%至15.12亿美元 [3] - 行业价格战下,安踏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滑0.7个百分点至63.4% [3] - 安踏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4.3%至385.44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9%至70.31亿元 [3] - 当头部运动品牌遭遇压力时,腰部品牌突围难度增加 [4]
一边捐款 1 亿元,一边自曝亏损 1.3 亿,网传“全员降薪”最高减 50%,匹克的回应来了!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9-18 22:02
降薪事件概述 - 网传匹克公司将于9月17日上午召开主题为“三观培训和加强内控管理”的会议,并传闻“匹克全员降薪” [1] - 公司董事长许景南回应称降薪属实,但并非全员降薪,受影响员工占比不到10% [2] - 降薪计划自2025年5月起酝酿调整,重点针对直营亏损部门和部分高薪岗位 [2] 降薪具体方案 - 降薪按薪资水平分档执行:月薪5000元到1万元的调整10%,1万元到2万元的调整20%,2万元以上的调整30% [2] - 亏损部门内的部分车间调整幅度达到50% [2] - 计件岗位和销售系统所有店铺未纳入降薪范围 [2] - 针对月薪低于3000元的低收入员工,公司承诺补足至3000元,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 [2] 降薪原因与公司财务状况 - 降薪关键原因是匹克内销直营板块自年初以来持续亏损,仅2025年1至7月就累计亏损逾1.3亿元 [4] - 亏损期间公司转手了三个分公司 [4] 降薪决策流程与内部管理 - 公司称降薪有流程、有文件,经过反复推敲,并在调薪过程中充分考虑员工利益和法律程序 [5] - 相关决议内容已向工会和公安备案 [5] - 人力资源部门被指出存在问题,相关负责人有随意加工资的情况,网传通知中有3人被停职处理 [2] - 会议虽设置禁言,但老板在结束前询问了大家是否还有其他意见 [5] 其他相关事件 - 匹克公司在2025年9月初捐款1亿元 [5]
匹克董事长称全员整体降薪幅度不到10%,这个月刚捐款1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8 09:52
薪酬调整事件核心事实 - 网络传闻匹克“全员降薪”,最高降幅可达50% [1] - 公司董事长回应称“全员降薪”为不实消息,降薪主要针对亏损部门和高薪岗位 [2] - 计件岗位和销售系统所有店铺未调薪,后台管理人员确有调整 [2] - 亏损部门员工降薪约50%,但降薪后工资低于3000元的补足至3000元 [2] - 整体降薪幅度不到10%,绩效等仍将保留 [2] 薪酬调整原因与背景 - 公司今年头7个月累计亏损超1.3亿元,是此次调薪的原因 [2] - 公司内控尤其是人力资源部出了一些问题,相关负责人有随意加工资的情况 [2] - 调薪有流程、有文件,经过反复推敲,并充分考虑员工利益和法律程序 [2] 公司经营与财务现状 - 2025年1月至8月匹克外销业务累计增长二十余万双,整体保持稳定 [3] - 匹克品牌最近30天在单电商平台上的销售额约2500-5000万 [3] - 公司目前并无现金流紧张的迹象 [3] - 海外销售收入占总销售额的20%以上,是国际市场销售占比最高的中国体育品牌 [3] 公司战略与市场活动 - 公司正在制定十年规划,目标是“外销突破百亿元、内销达到两百亿元” [3] - 2024年,匹克赞助11个国家代表团征战巴黎奥运会 [3] - 上个月,正式发布了比利时、塞尔维亚等10国奥运代表团米兰冬奥会专业装备 [3] - 九月初,匹克向泉州市慈善总会捐赠1亿元 [3] 事件后续与内部反应 - 不少员工已提交书面的降薪异议书,但日常工作仍正常进行,公司内部也无异样 [2] - 会议设置了禁言,尽管老板在结束开会前问了大家是否还有其他意见 [2] - 匹克官方热线和人力资源部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2]
匹克董事长内部谈降薪:直营公司前七月亏损1.3亿 对内销形成拖累
经济观察报· 2025-09-17 21:15
降薪事件概述 - 公司出现大面积降薪 降薪幅度在10%至50% 且事先未获得书面通知 [2] - 董事长许景南解释本次调薪并非全员降薪 而是针对直营亏损部门和部分高薪岗位 [1][3] - 公司通过内部OA系统发布通知称全体同事均表示理解与支持 但引发多位员工异议 表示此前未就降薪事宜进行充分沟通 [2] 降薪具体方案 - 月薪5000元至10000元的岗位薪资下调10% 10000元至20000元的岗位下调20% 20000元以上的岗位下调30% 亏损部门有的岗位调整幅度达50% [3] - 调薪后薪酬低于3000元以下的 公司会补贴至3000元 [3] - 此次调整的只是固定工资 绩效并未调整 [3] 公司经营状况 - 直营公司今年1月至7月亏损1.3亿元 内销被直营公司拖累 因此做出调整薪资的决定 [3] - 海外市场是公司重点业务之一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曾赞助11个国家的奥运代表团 [4] - 公司提出未来十年规划:外销突破100亿元 内销达200亿元 但目前外销销售额仅3亿多元 [4] 员工反馈与争议 - 有员工表示到手的薪资减少50% 其所在分公司的职能部门包括财务、人事、商品部门等员工薪资均被减半 仅店铺一线销售人员薪资未受影响 [2] - 有员工称公司此前的绩效工资发放频率为一季度一次 而后续发放周期将调整为一年一次 [3] - 在社交媒体平台 公司董事长及CEO账号发布的视频评论区中有不少用户提及员工被减薪事宜 [2]
大幅降薪323万元后,300亿家电龙头总裁辞职
中国基金报· 2025-07-30 19:30
高管变动 - 海信家电总裁胡剑涌辞去公司董事、总裁及战略委员会、ESG委员会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2][4][5] - 董事长高玉玲兼任总裁,其董事长年薪为税前159.6万元,不领取总裁薪酬[5] - 2024年高管普遍降薪,胡剑涌薪酬降幅最大,减少323.36万元至406.13万元[5][6]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93.4亿元(同比+1.44%),归母净利润20.77亿元(同比+3.01%),增幅较2024年同期的13.27%(营收)、34.61%(净利)显著放缓[8][9][10] - 2024年全年营收增速8.35%、净利增速17.99%,较2023年的15.5%(营收)、97.73%(净利)大幅下滑[11] 股价与经营关联 - 公司股价自2024年5月历史高点后持续下行,2025年7月30日报27.2元/股,市值353亿元[16] - 胡剑涌2023年任职总裁后,公司业绩自2024年起连续下滑[16]
投资机构如何“花式”降薪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3-09 16:03
行业现状 - 行业面临不景气 募资困难 管理费比例下降 [1] - 项目退出难度增加 超额收益稀缺 [1] - 投资机构采取降薪策略应对寒冬 强调团队共克时艰 [1] KPI设定策略 - 通过设置严苛且不合理的KPI实现变相降薪 包括投资 退出 募资等量化指标 [2][3] - 投资KPI要求年度项目数量及金额总和远超基金实际容量 确保部分员工无法达标 [6][7][8] - 退出KPI强制要求个人预测项目IRR和DPI 与实际市场脱节 [9] - 募资KPI要求投资团队参与LP开发等事项 但评分机制单向倾斜募资团队 [10][11][12] 日常管理细则 - 实行扣分制考核 涵盖项目拓展 资源对接 流程合规等维度 [14][15] - 强制每周完成3次陌生项目拜访 1份保密协议签署 并需留痕核查 [14] - 差旅行程需实时打卡 报销凭证需严格匹配 否则扣分或拒付 [16][21][22] - 文件归档 尽调时效等流程延误均纳入扣分项 [17][18][19][20] 成本压缩措施 - 直接降低差旅标准 如住宿预算从500元/人削减至400元/人 [24] - 餐饮报销改为实报实销 要求发票户名一致 单日上限150元 实际报销额大幅缩水 [25][26] - 员工被视为机构最大成本 降薪成为利润提升的核心手段 [27] 行业新动向 - 国家级20年期限引导基金设立传闻提振行业信心 被视为"耐心资本"入场信号 [29] - 机构积极争取母基金资格 但管理费率可能较低 引发内部争议 [29][30]
实事求是-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才能有解题的思路(中)
付鹏的财经世界· 2024-09-30 09:10
企业部门预期低迷的核心矛盾 - 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面临不同问题:国有企业受行政审查制度束缚导致决策僵化[7],私营企业受利润预期下滑和消费力缩减冲击[4] - 价格战与利润螺旋:企业恶性竞争→利润下滑→裁员降本→居民收入减少→消费萎缩→进一步压制企业利润[5] - 需求疲软深刻影响供给端:规模以上企业利润与PPI持续低迷形成负反馈循环[7] 私营企业面临的挑战 - 企业家老龄化危机:2010年后上市的中小板/创业板企业家平均年龄超65岁,接班断层问题突出[7] - 管理机制缺陷:过度依赖创始人个人决策,现代化公司治理体系缺失[7] - 外部环境压力:税务审计等行政监管加剧投资预期不确定性[7] 国有企业改革困境 - 行政枷锁效应:FF监管机制强化导致市场响应能力下降[7] - 激励机制失效:降薪政策造成绩效与回报脱钩,员工积极性受挫[7] - 定位矛盾: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双重目标难以平衡[7] 技术创新与短期现实的错配 - 长期转型需求:技术进步是国家经济转型关键但需时间沉淀[7] - 短期生存压力: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成本上升/创新高风险制约企业投入意愿[7] 消费端与生产端的负反馈 - 中产阶级消费力缩减直接削弱企业议价能力[4] - 居民收入预期恶化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