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有效需求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学范式的四次“转换”和“综合”|新京报中文学术文摘
新京报· 2025-09-17 09:32
"经济学的每一次理论变革都将通过范式转换与范式综合这两个阶段才能最终完成。" —— 叶航:《经济学的范式转换与范式综合——一个经济思想史的回顾和展望》,《经济思想史 学刊》2025年第1期,页21-54。 本期评议:刘守英 陈新宇 文本摘选:罗东 在当代,书籍之外,刊于专业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正在成为知识生产、知识积累的另一基本载体。《新京 报·书评周刊》在图书评介的基础上试拓展"学术评议和文摘"这一全新的知识传播工作,筹备"新京报中 文学术文摘服务所",与期刊界,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文摘刊物一道服务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每一期均由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评议人参与推选。每周五,《新京 报》B叠报纸"书评周刊"摘选两篇论文,并在新媒体上转载全文。 我们希望将近期兼具专业性和前沿性的论文传递给大家,我们还希望所选论文具有鲜明的本土或世界问 题意识,具有中文写作独到的气质。 此为第4期的第一篇论文。作者叶航回顾了经济思想在近现代的历次转变。在许多读者印象中,经济学 最让人熟悉的是"经济人""理性人"等科学假设,其实在经济学内部,如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持不同 看法。由于经济学的数学化,成 ...
8月经济总体平稳,四季度稳增长政策需提前谋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21:30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5.3%的增长[1] - 8月经济数据回落但整体韧性仍存 主要受极端天气、信贷回落及政策真空期影响[6] - 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2% 制造业投资增5.1%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9%[6][7] 社会融资状况 - 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5693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3] - 新增政府债融资13658亿元 同比少增2519亿元[3] - 新增贷款6233亿元 同比少增4178亿元 其中居民贷款增303亿元(短期增105亿/中长期增200亿)同比少增1597亿元[3][4] 部门信贷需求 - 居民部门消费意愿偏弱导致短期贷款同比少增611亿元 购房意愿不足致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000亿元[4] - 企业部门贷款增加5900亿元 同比少增2500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4700亿元同比少增200亿元[4] - 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457亿元 同比多增325亿元[3] 消费市场表现 -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68亿元 同比增长3.4%[7] - 体育娱乐用品和家用电器行业增速可观 主要受益以旧换新政策[7] - 餐饮收入受信任危机影响增速低于整体消费水平[7] 政策导向 - 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出台必要性增加 或考虑增发特别国债及开启政策性金融工具[2][8] - 十大重点行业(钢铁/有色/石化/机械/汽车等)稳增长政策将持续推出[6][7] - 货币政策侧重结构性工具 财政政策需加大力度 产业政策考虑放松限制性措施[8] 资本市场影响 - 上证指数逼近3900点 股市盈利效应推动非银存款增加[5] - 定期存款向活期转移推动资金活化 有助于扩大内需[5] - 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有望扩大 支持外贸企业[8]
【数说经济】“反内卷”不会推动物价普遍上涨
经济日报· 2025-08-15 09:16
今年以来,"反内卷"政策信号不断强化,从中央到部门层面密集出手,统筹运用修订法律、出台政策、 完善标准、强化行业自律等"组合拳",加快推动整治"内卷式"竞争问题。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 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等行为, 为打击"内卷式"竞争提供了法律依据。7月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 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7月24日对外公开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完善了低价倾销的认定标准,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治理"内 卷式"竞争。近段时间,多个行业协会发布倡议书或自律公约,呼吁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 发展,企业积极响应。 从反映工业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看,7月份PPI同比维持在-3.6%的 低位,但环比降幅已从6月份的-0.4%收窄至-0.2%,为今年3月份以来环比降幅的首次收窄,表明工业品 价格虽还在底部震荡,但部分行业价格开始企稳,反映出政策通过抑制低价无序竞争和淘汰低效产能, 部分修复了企业合理利润空间。反映居民消费 ...
中经评论:“反内卷”不会推动物价普遍上涨
经济日报· 2025-08-15 08:02
下一阶段,物价能否合理回升,关键还要看需求。从物价数据看,有关政策对PPI的改善作用已初 步显现,但对CPI的直接影响仍较为有限。一方面,PPI整体仍然承压,同比涨幅已连续34个月为负,当 前PPI的改善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材料和工业品领域,与居民消费直接关联度低。另一方面,PPI向CPI的 传导机制仍不通畅。终端消费需求不足抑制企业提价能力,上游工业品价格修复难以有效传递至下游消 费品,今年以来CPI同比多数时间在零值左右波动。当前我国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居民消费能力和 意愿仍待提振,扩内需等政策效果的释放需要时间,加之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继续压制电子设备、 汽车等出口导向型行业的价格弹性。除非房地产市场和基建投资明显回暖,否则PPI的回升难以直接带 动CPI大幅上涨。 更深层看,"反内卷"政策的本质是"纠偏"而不是"刺激",其长远意义在于重塑产业竞争逻辑。"反 内卷"强调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而非强制性行政干预,引导企业摆脱单纯依靠"价格战"的低水平发展模 式,转向更注重质量、服务和创新的健康竞争,促进市场供需结构优化,从而实现"企业盈利改善—居 民收入增长—消费复苏"的良性循环。因此,"反内卷"政策对物价的 ...
如何理解物价指数与居民感受之间的“温差”?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9
CPI统计与个体感知差异分析 - CPI作为综合统计指标涵盖八大类268个基本分类商品与服务价格 其同比上涨1%代表居民购买商品和服务价格较去年同期平均上涨1% 反之则代表购买力提升[1] - 个体感受差异源于消费结构差异 低收入家庭对食品和水电气等必需品价格敏感 中等收入家庭更关注教育及文化娱乐价格变化 例如5月鲜果和淡水鱼价格环比分别上涨3.3%和3.1% 但CPI整体环比下降0.2%[2] - 消费频率影响感知 居民对猪肉鸡蛋等高频消费品价格变动敏感 而对汽车等低频消费品价格变化感知较弱 5月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价格分别下降4.2%和2.8% 但多数消费者未明显察觉[2] - 统计方法差异导致感受偏差 CPI采用月度均价对比(同比/环比) 而个体常以时点价格对比(今日vs昨日) 例如5月某日猪肉价格单日上涨 但月度均价仍低于4月[3] 物价下行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 物价适度下行短期内降低消费成本并提升消费能力 例如食品价格下降可使居民将更多资金投入文旅消费[3] - 持续物价下行可能引发经济负反馈循环 企业因预期收益下降缩减投资 居民延迟消费导致企业利润下滑 进而引发减产停产及失业率上升 最终抑制总需求并进一步拉低物价[4] - 政策层面通过扩大有效需求稳定物价 以旧换新和消费券等促消费政策推动内需回升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 较4月加速1.3个百分点 创2024年月度最高增速[4] 物价调控与经济运行关系 - 保持物价温和上涨对经济运行产生积极效应 关键在于畅通供需循环和打通实体经济堵点[4] - 宏观调控注重提振内需 去年四季度以来消费投资增速加快 国内有效需求稳步回升[4]
经济地理丨湖北加速逼近河南 中部第一省或将易主
搜狐财经· 2025-08-01 12:34
中部地区经济竞争格局 - 湖北上半年GDP达29642.61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居中部第1位、全国第3位 [1] - 河南上半年GDP为31683.80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居中部第2位、全国第6位 [1] - 湖北与河南GDP差距从2023年上半年的5066.78亿元缩小至2024年上半年的2041.19亿元,两年内差距减半 [1] 湖北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增速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2.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8% [4]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73.93亿元,同比增长6.9%,家电和家具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0.8%和63.0% [4] - 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4023.1亿元,出口增长38.5%,机电产品出口占比50.7%,锂电池出口增长1.1倍 [4][5] 河南经济增长结构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增速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0.7% [5][6]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增速均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以上 [5] - 重点产业链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高于全省工业增速1.1个百分点 [7] 区域竞争态势 - 湖北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投资表现突出 [4] - 河南依靠工业生产核心引擎,重点产业链群支撑明显,75.6%工业行业实现增长 [5][6][7] - 两省经济增速差距缩小至0.5个百分点,中部第一省竞争进入"近身互搏"阶段 [1][7]
经济学家朱宁:买房从来没有刚需,楼市预计2027年见底
搜狐财经· 2025-07-29 17:14
房地产市场趋势判断 - 行业普遍认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趋势向好但时间节点存在分歧 部分观点预测2024年止跌 另一部分观点认为需3-5年 [1] - 经济学家朱宁预测房价仍有20%-30%下降空间 2023年9月政策组合使市场短期稳定 但近期再次进入下行通道 [3] - 行业调整期将持续至2027年 部分二三线城市2018-2019年见顶 假设10年调整周期 政策干预较早使中国情况介于美日之间 [8] 市场驱动因素变化 - 人口结构逆转 城镇化放缓及年轻人低欲心态持续驱动楼市深度调整 [3] - 行业逻辑从"买房必涨"转变为"买房即亏" 第一套房应视为消费品而非投资品 [3] - 历史"隐性担保"催生刚性兑付预期 推高资产泡沫 2016年预警已得到验证 [5] 需求结构转变 - 当前购房需求以刚需和改善性住房为主 不再追求投资回报 [5] - "住房刚需"概念被质疑 经济学强调有效需求(买得起的需求)而非必需品驱动 [5] - 历史附加条件(赚钱效应 子女教育)改变使"刚需"概念失效 [5][6] 预期与风险形成机制 - 历史预期从"打破头买房"逆转为"打破头卖房" 稳定预期成为市场止跌关键 [6] - 过度杠杆和野蛮生长导致部分房企累积超2万亿负债 以某大为典型代表 [6] - 建议年轻购房者转变思维 从投机转向消费逻辑 重新评估购房标准 [8]
一财社论:市场出清是经济的必经之役
第一财经· 2025-07-28 20:21
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 1~6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6月单月同比下降4.3%,但降幅较5月收窄4.8个百分点 [2] - 制造业改善显著,利润从5月下降4.1%转为6月增长1.4% [2] - 6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但营业成本增长2.8%,营业收入利润率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 [2] - 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7.8%,产成品存货增长3.1%,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达85.54元,同比增加0.25元 [2] 企业经营压力 - 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增长导致企业面临增产不增收问题,经营活动现金流紧缩压力加大 [2] - 企业需要中长期筹资活动现金流支持以避免间歇性休克 [3] - 当前核心症结是有效需求不足,供给侧调节如限产、反内卷等措施需配合需求弹性改善 [3] 政策支持建议 - 金融需制定中长期计划支持实体企业,财政应提高留抵退税频次并推动税制从间接税向直接税过渡 [3] - 需完善企业破产重整、清算的司法环境,健全社保福利和再培训体系,推出个人破产制度 [4] - 鼓励市场出清式竞争,识别正当低价竞争,淘汰落后产能以激发增量需求 [4] 市场竞争机制 - 供给侧市场出清可筛选优质资产,提升行业风险承载能力和供给多样化 [4] - 竞争性退出机制能重塑经济结构,越早实施越有利于经济重构重生 [5]
2025年1-5月工业企业盈利数据的背后:工业利润:短期投资收益扰动难改缓慢修复趋势
浙商证券· 2025-06-27 17:05
工业企业利润现状 - 2025年1 - 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降1.1%,5月同比降9.1%,投资收益扰动下拉1 - 5月增速1.7个百分点,剔除后增速约0.6%[2] - 1 - 5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4.97%,较1 - 4月回升,低于去年同期0.19个百分点,5月制造业营收利润率约4.65%[4] 政策与行业影响 - “两新”政策发力,通用、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10.6%、7.1%,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0.6个百分点,部分消费品行业利润增长显著[3] - 装备制造业1 - 5月利润同比增7.2%,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2.4个百分点,电子等细分行业利润增速超两位数[5] 外部因素冲击 - 美国关税战影响总体可控,2024年对美出口工业品利润约2000亿元,占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7%,部分轻工业受冲击大[8] - 1 - 5月部分与美出口相关度高的轻工业产业利润增速负增长,鞋、帽等行业对美出口占比高[6][8] 库存与利润展望 - 2025年5月末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3.5%,剔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升至7.0%,库存平坦化特征显著[11] - 预计2025年下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小幅修复,全年增速或为2.1%[10] “反内卷”影响 - 下半年“反内卷”以控增量为主,对工业利润修复支持偏中长期,若加力优化存量影响更显著[9]
2.72万亿元,下降1.1%!最新解读来了→
金融时报· 2025-06-27 16:48
工业企业整体表现 - 1至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72万亿元 同比下降1.1% 增速较1至4月下降2.5个百分点 [1] - 1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54.76万亿元 同比增长2.7% 增速较前值下降0.5个百分点 [1] - 5月单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9.1% 增速较4月下降12.1个百分点 为去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 [3] 利润下降原因分析 - 有效需求不足 工业品价格下降及短期因素波动共同导致利润下滑 其中投资收益等短期因素下拉利润增速1.7个百分点 [3] - PPI持续走低是现阶段制约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的最主要因素 [3] - 外需增速逐步回落 需依靠投资消费等内需回升支撑利润增速 [3] 行业结构性亮点 - 装备制造业1至5月利润同比增长7.2% 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2.4个百分点 其中电子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行业利润增长超两位数 [4] - "三航"产业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利润同比增长56% 飞机制造航天器制造船舶制造分别增长120.7% 28.6% 85% [4] - "两新"政策带动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0.6% 7.1% 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0.6个百分点 [5] - 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01.5% 31.2% 20.7% [5] 经营质量与展望 - 1至5月规上工业企业毛利润同比增长1.1% 拉动全部利润增长3个百分点 [4] - 5月末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20.8天 同比增加0.1天 应收账款回收期70.5天 同比增加4.1天 [5] - 二季度末至三季度初工业部门生产开工可能持续低于预期 因内需不足PPI低位及季节性因素影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