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植

搜索文档
科创动力足 林业“绿富美”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30 16:24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激发林业动能、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作为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 浙江省通过深化省院合作,聚力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为林改纵深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自2023年启动科技服务集体林改工作以来,通过组织实施"浙江衢州科技示范 样板建设"林改重点专项项目,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林业"四新"成果)等的转化应 用,打好科技支撑森林"四库"联动组合拳,贯通"护绿增汇"与"点绿成金"双路径,为全国深化集体林改 提供可复制的样板。 良种筑基 增强产业技术支撑服务 针对常山县30万亩低产油茶园,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木本油料育种与培育研究团队与县油茶产业中心 共建油茶博士工作站,构建集良种选育、种苗繁育、产业政策研究于一体化的科技服务新范式。在何家 乡打造千亩油茶高效栽培示范基地,重点示范油茶密度调整、授粉品种补植、树体整形修剪、水肥一体 化管理等技术。常山县2025年3月25日举行首届油茶整形修剪比赛,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专家团队现场指 导,实操竞技推广"四大主枝分层法",全县20余名油茶种植能手参加。以赛代训掀起春季管护热潮,以 点带面推动全县油茶种植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林下掘金 激 ...
重庆永川完成全国首单楠木“树票”交易——以林养林有了新模式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14
楠木"树票"机制创新 - 重庆永川区创新推出全国首单楠木"树票"质押贷款1500万元 将林木资源转化为可交易、质押的电子资产凭证[1][3] - "树票"本质为电子版资产凭证 量化楠木所有权、使用权及生态经济价值 支持流转、交易、质押功能[2] 政策背景与资源基础 - 永川区拥有全国最大960亩桢楠天然次生林及200万株人工种植楠木 但受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身份限制 传统融资渠道受阻[3] - 政策突破源于重庆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通过《楠木资产票据管理办法》实现生态资源资产化[3][4] 技术实现与估值体系 - 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 为每株胸径5cm以上楠木生成区块链加密的"数字身份证"[4] - 智能估值系统综合材积增量、碳汇潜力等20余项指标 动态计算林木现值与预期收益[4] - 制度设计明确树票权益涵盖林木现值、预期收益及碳汇权属 存续期与林地经营权证同步[4] 应用场景与经济效益 - 首单贷款资金分配:30%用于智能滴灌系统 50%投入林下中药材种植 剩余扩种500亩楠木 预计保存率达95%以上[5] - "桢楠+茶树"立体种植模式提升茶叶品质两级 200株楠木可生成树票申请组合贷款[5] - 生态金融体系实现林业、金融、规资三部门数据实时同步 推动"楠木+"产业延伸至赤松茸种植、研学活动等[5][6] 未来发展方向 - 计划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开发专属保险产品 完善质押贷款担保机制[6] - 将健全长期管护机制与采伐认证制度 保障所有权人权益[6]
从资源到资产 绿色金融助力森林“三库+碳库”建设
金融时报· 2025-05-21 09:50
森林"三库+碳库"建设 - 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引导金融机构以森林资源为突破口,提供精准、多元、便捷的金融服务,推动"绿色资源"变"鲜活资产" [1] 生态调蓄水库 - 宁德市林地面积达91.43万公顷,森林蓄积量从1988年的1217万立方米提升至2024年的5968.6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40.2%提升至59.7% [2] - 金融机构为华电福新周宁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发放贷款余额约22.6亿元,项目累计发电37.62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准煤消耗112.8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5.07万吨 [2] 富民兴业钱库 - 创新"非标生产要素+林业经营票证+线上金融产品"模式,推出"林e贷",授信3255万元,用信余额2478.25万元 [3] - 金融机构与7家金融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授信协议,金额达3.39亿元,支持林下药材种植 [4] - 福建天星山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获流动性贷款180万元,茯苓种植规模达2000亩,带动100多名农户就业 [4] 多元供给粮库 - 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分行选派170名"金融特派员"赴山区乡镇挂职,提供配套金融服务方案 [5] - 虎贝镇"金融特派员"为猕猴桃家庭农场办理"福农贷"30万元,累计办理"林农贷"15户、金额153万元 [5] 长效封存碳库 - 金融机构基于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发放"碳汇贷"2432.18万元,惠及79户林户 [7] - 周宁县七步镇后洋、苏家村以集体林地办理"碳汇贷",用于发展茶叶、水果等林下经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