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业本土化
搜索文档
奥乐齐中国换帅陈佳上任,外资零售三巨头均由女性执掌!
搜狐财经· 2025-11-02 01:41
2025年10月,德国折扣超市巨头奥乐齐(ALDI)中国区宣布了一项人事任命: 原董事总经理陈佳升任中国区CEO,全面接管中国区业务并直接向奥乐齐全球CEO汇报。 这位在中国零售行业打拼多年的女性高管,因此成为奥乐齐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首位本土CEO。 陈佳的晋升并非孤例。 放眼当下中国商超零售行业,外资零售巨头奥乐齐、沃尔玛、开市客(Costco)以及本土新零售代表盒 马,均已由本土女性职业经理人执掌。 这批女性高管群体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零售行业管理阶层进入了新阶段。 四强鼎立:零售女帅的战略布局 中国零售市场的竞争格局从未如此微妙, 四大零售企业的掌舵者不约而同地由中国女性担任,她们各自带着不同的使命和战略重点。 奥乐齐陈佳于2023年2月加入奥乐齐,担任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她拥有丰富的零售行业经验,先后任职于沃尔玛、麦德龙。 在陈佳的推动下,奥乐齐中国启动了从"社区精品超市"向"硬折扣超市"的战略转型。 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则代表着另一种职业路径。 严筱磊上任后主导盒马回归用户价值战略,推动全国近半数门店升级改造。 转型之战:从战略调整到业绩兑现 作为70后,她拥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
法国家乐福、英国乐购、韩国乐天……在中国零售业消亡的9大洋品牌
36氪· 2025-05-12 12:49
洋品牌超市在华失败案例总结 家乐福 - 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 首创"大卖场"业态 2009年已在37个城市开设155家门店 销售额达437亿元 [4] - 2010年后受电商冲击及本土超市竞争加剧 市场份额被京东 淘宝等电商平台及永辉 大润发等本土超市抢占 [4] - 管理模式僵化 决策流程繁琐 对市场变化反应慢 2019年将80%股份出售给苏宁易购 2023年门店仅剩4家 [4][5] 玛莎百货 - 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 商品风格偏英伦风 与中国消费者时尚偏好存在差异 [8] - 选址在核心商圈导致运营成本高 商品定价比本土品牌高50%-100% 缺乏价格竞争力 [8] - 2018年关闭所有中国门店 仅保留线上旗舰店但影响力大减 [8] 乐购 - 2004年通过收购进入中国市场 初期发展顺利但本土化不足 [12] - 商品品类未适应中国消费者习惯 如节日商品不足 供应链管理存在短板 [12] - 2013年与华润万家合资 2014年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12] 易买得 - 1997年进入中国 初期凭借韩国商品特色吸引消费者 [15] - 本土化失败 生鲜 熟食等品类缺乏竞争力 供应链体系不适应中国市场 [15] - 2017年出售全部中国门店 [15] 高岛屋 - 2012年进入中国 定位高端奢华 商品价格偏高 [18] - 选址上海徐家汇商圈 运营成本极高 客流量不足 [18] - 2019年关闭上海门店 [18] 欧尚 - 1999年进入中国 会员制和丰富商品种类初期取得发展 [21] - 数字化转型滞后 线上业务发展缓慢 商品本土化不足 [21] - 2020年后门店逐步由大润发接管 [21] 乐天玛特 - 2008年进入中国 初期发展迅速 [24] - 2017年"萨德事件"引发消费者抵制 112家门店关闭87家 剩余门店营业额减少80% [24] - 2018年开始出售中国业务 [24] 卜蜂莲花 - 1997年进入中国 仓储式超市业态初期吸引消费者 [27] - 2012-2015年持续亏损 2016年亏损达5.38亿元 五年累计亏损超11亿元 [27] - 业态创新落后 面临私有化命运 [27] 麦德龙 - 1996年进入中国 批发业务受中小企业青睐 [30][31] - 受电商冲击及本土超市竞争 2019年物美以140亿元收购80%股权 [31] - 转型为仓储式会员店但效果不及山姆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