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标准化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手搓”走向量产,供应链厂商加码制造
第一财经· 2025-06-27 21:14
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正在从实验室手工制造转向工厂规模化生产,多家公司如智平方、智元机器人、优必选等已开始规划或建设产线 [1][2] - 供应链厂商如领益智造加码人形机器人领域,目标成为全球前三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切入核心零部件研发、硬件服务及场景开发 [1][3] - 国内人形机器人价格明显低于海外,得益于庞大内需市场“以量制价”及成熟供应链提供的低成本替代部件 [5] 公司动态 - 智平方规划自建产线,目标2028年实现万台应用,2033年拓展至百万台规模 [1][2] - 领益智造已建成多条核心零部件产线(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等),拥有约20条手工组装线,灵巧手组装线已量产,客户包括越疆机器人、智元机器人等 [3] - 领益智造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研发和销售 [2] 生产挑战 - 零部件标准化尚未实现,定制化需求导致供应商成本高企,行业存在重复投资和内耗问题 [6] - 整机组装工艺复杂,软硬件定规难度大,例如特斯拉若未完成定规则无法实现每周几百台产量 [7] - 材料开发成为供应链新机会,3C领域材料(碳纤维、注塑材料)或应用于机器人减重,氮化镓有望用于关节无刷电机 [7][8] 供应链协同 - 人形机器人40%-50%供应链与新能源汽车重合,30%-40%基于3C消费电子 [4] - 领益智造计划通过下游对接多家机器人公司,推动上游模组厂开发通用标品以降低成本 [6] - 行业需解决组装效率问题,例如数字华夏提到量产超1000台需硬件与算法设计高度匹配 [7] 技术应用 - 氮化镓因其高功率密度优势,可能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无刷电机,单台需约40个无刷电机 [8] - 领益智造将消费电子制造标准(精密度、一致性)引入机器人生产体系 [3]
小牛公司20250521
2025-05-21 23:14
纪要涉及的公司 小牛电动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总营收6.82亿元,同比增长35%,中国区收入占比89%达6.08亿元,海外市场收入7400万元;预计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0%-50%,达13 - 14亿元[2][3][5] - 一季度整车销量20.3万台,同比增长57%,中国区18.3万台,同比增长66%,海外2万台,同比增长4%[3] - 中国区整车收入同比增长39%至5.46亿元,但ASP同比下降16%至2985元,因高端铅酸车型销量增长;海外整车收入同比增长22%至6000万元,ASP从2577元提升至2962元,得益于高价电摩产品销量增加[2][3] - 一季度毛利润1.18亿元,毛利率17.3%,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但环比提升4.9个百分点;中国区业务推动毛利,海外滑板车业务受关税和海运费影响拖累毛利[2][5] - 一季度营运费用1.65亿元,费用率从33%降至24%,销售费用占比下降;净亏损3880万元,净亏损率5.7%,调整后净亏损3100万元,净亏损率4.6%;预计二季度盈利达千万级别[2][5] 产品价格与结构 - 2025年一季度国内两轮车ASP下滑,因产品推新节奏波动、涉足铅酸市场及新中端型号影响;预计二季度回升,新品将拉动均价[2][6] - 今年第二季度整车ASP可能接近去年但不一定达到,中国区年化ASP预计在3300元上下[7] - 从3月起每月有新品推出,零售价多在4700元以上,4月起新品将提升整体单价[8] - 迎合铅酸智能化趋势,产品结构更集中,单价相对稳定[9] 海外业务 - 2025年一季度电摩销量1500台,接近去年全年一半,预计全年增长近5倍至15000台;滑板车销量同比仅增长约5%[10][28] - 海外业务目标全年盈亏平衡,取决于电摩增长和滑板车盈利改善[4] - 北美市场因关税豁免到期有毛利压力,计划将产能转移至柬埔寨,部分产品已微调价格,预计7月普调[25] - 滑板车业务以改善盈利为主,不建议主动降低北美占比,通过涨价、减少低价车型比例等措施提升毛利率[26][27] 毛利率与费用控制 - 国内两轮车业务一季度毛利率提升至20.3%,目标全年维持在18%-20%,提升因素为产品研发端结构降本、平台化降本和规模效应[4][11] - 一季度各项费用率下降,归因于收入规模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坏账认领减少,同时通过缩减SKU提高产品毛利率[30] 渠道扩张 - 计划2025年增加约1000家门店,总数接近5000家,一季度已增加300多家,后续按节奏扩展[4][14] - 渠道扩张在铅酸电池市场较顺利,铅酸电摩市场在部分地区较困难,今年推出新系列补足产品端[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新款电摩在设计风格和智能功能上全体系覆盖,价格差异源于电池成本不同[16] - 锂电池设计需考虑更大母线电流,今年开始优化设计降低成本[18] - 高端市场存在功能堆砌现象,并非单纯价格战,是通过配置选择保持毛利体系[19] - 今年推出MT、MMT升级版及U系列女性向产品,围绕新国标还将推出新女性向产品[22] - 公司预计新造型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生产时间预计到9月[22] - 回顾2019年新国标落地,U系列在严管市场表现好,顶配版售价高,传统骨架车难溢价[23][24] - 目前公司没有回港股上市的计划,因可能稀释投资人、港股估值低及合规成本高[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