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少年厌学
icon
搜索文档
“从不想学到不想活”,崩溃的青少年正变得越来越多
虎嗅· 2025-09-17 19:5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江湖边,题图来自:AI生成 最近我看到一组数据:厌学的青少年,正变得越来越多。 她告诉我:拒学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并不只发生在东亚,也并不只是中小学生,更与成绩好不好没关系。 "做我们这行的都知道,即便是在牛津剑桥这样的大学,每年崩溃的大一新生都很多。从东方到西方,来心理治 疗室里的孩子,很多都是大众口中的好孩子。他们看起来什么都好,活动、学校、成绩样样好,可依旧会有心理 状况。 我们要认清的是:一个情绪不好的孩子,完全有可能成绩非常好。因为情绪和自我功能是两个层面的事情,当然 它们是互相影响的。" 在十几年的临床工作中,严艺家发现,"拒学不仅仅和情绪有关,也牵扯到家庭、人际互动。在更广泛的视角 上,它同样是一个社会产物。" 国外也有类似的结论。 对青少年厌学问题长达一个世纪的研究显示,缺勤是心理问题的一个预测因素[3]。我读到一篇文献说,在国外一 个大型社区样本中,存在1/4的拒学儿童符合DSM-IV诊断标准(Egger,2003)。 当然,对厌学的病理化解读是片面的。厌学背后存在许多动因。比如同伴欺凌、与老师关系不和、对评价体系敏 感,或是孩子 ...
从厌学到复学|01揭开青少年拒学的心理真相
经济观察报· 2025-08-19 10:21
文章核心观点 - 青少年厌学并非简单的懒惰或叛逆,而是其内心挣扎、家庭系统失衡及心理需求被忽视的反映,需要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以提供有效帮助 [1] 厌学的核心原因 - 压力过载:青少年面临来自学业难度、同辈竞争、家长期望及社交媒体的多重压力,当压力超出承受阈值,逃避上学成为其直接的应对方式,有初三学生描述宁愿被责骂也不愿面对试卷和补习班 [2] - 归属感缺失:当青少年在学校遭遇欺凌、孤立或被老师误解时,学校从成长基地变为压力源,强烈的疏离感导致其通过厌学行为逃离痛苦的社交处境,例如转学生感到自己像透明人 [3] - 自我效能感崩塌:长期经历学业失败(如考试失利、被当众批评)会形成“我学不好”的固化认知,陷入逃避学习导致成绩更差的恶性循环,有孩子认为努力无效不如放弃以自我保护 [4] - 意义感丧失:当学习动力完全来自外部目标(如家长期望、考上好大学)而缺乏内在兴趣关联时,青少年会产生无意义感,厌学成为对此种危机的反抗 [5] - 心理创伤或障碍的隐性表达:厌学行为可能是应对校园暴力、家庭变故等心理创伤的方式,或是抑郁、焦虑、ADHD等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孩子因情绪低落、注意力无法集中或恐惧而被困住 [6][7] 青少年大脑发育与厌学行为 - 青少年大脑前额叶皮质(负责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尚未完全成熟(约25岁成熟),而情绪相关的杏仁核异常活跃,导致其面对压力时情绪反应强烈且难以平复,易做出冲动性逃避行为 [8] - 大脑“刹车系统”(前额叶)不完善与情绪“油门”(杏仁核)活跃度不匹配,使青少年在学业或社交挫折中易产生灾难化想法(如“我彻底完了”),并通过不上学来逃避强烈负面情绪 [8] - 外部施压(如指责、惩罚)会激活青少年的应激反应,使其优先应对情绪冲击而无法处理“压力”与“解决问题”的双重任务,导致更激烈的反抗或逃避行为 [8]
是谁在批量制造“厌学小孩”?
虎嗅· 2025-06-24 18:05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 全国超25家休学中心面对2800万抑郁青少年需求缺口[1] - 心理咨询师13年从业经验显示50%以上个案涉及青少年学习困难问题[3] - 疫情后厌学休学现象显著增加 居家学习导致社交能力退化[20][21] 核心影响因素 - 家庭环境是主因 语言暴力导致儿童大脑发育迟缓案例[12] - 学校管理过度约束 课间活动受限 教室窗户仅开1/4[15] - 经济压力传导 二胎家庭因疫情陷入财务困境影响子女[24] 典型症状表现 - 躯体化反应明显 包括自残行为(33例刀痕)[4] - 注意力缺陷 小学四年级学生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34] - 社交障碍 训练营中青少年集体手机依赖现象[23] 有效干预措施 - 基础三要素调节:饮食 睡眠 运动改善有效率显著[37][41] - 团体活动可快速重建社交连接 手机使用率归零[24] - 家庭系统治疗使重度案例3周内恢复学业能力[45][47] 区域差异特征 - 海淀区超前教育普遍 小学一年级掌握初中英语[16] - 农村留守儿童占比50% 退学决定多因经济绝望[28][30] - 国际学校学生出现"地理无感"型抑郁症状[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