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学教育

搜索文档
如何做好短视频生态下青少年的科学教育
中国青年报· 2025-06-22 10:59
未成年人网络普及与短视频使用 - 我国未成年人网络普及率达97.3%,未成年人网民规模达1.96亿人 [1] - 短视频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和学习的主要媒介,兼具科普教育功能 [1] - 调查覆盖中西部5省(自治区),聚焦短视频生态下中小学生科学教育需求 [1] 科普短视频的教育价值 - 七成多中小学生对科学感兴趣,95.7%近一年观看过科普视频 [2] - 科普视频接触频率最高,其次为科普电视(89.7%)、实验演示(87.6%)和科普图书(86.3%) [2] - 科普短视频特点包括内容丰富、短小精悍、互动性强,打破知识传播壁垒 [2] - 95.7%学生希望增加优质科普内容,95.3%要求内容完整全面,95.2%期待内容更深入 [5][6] 短视频平台与科学教育协同 - 近三成学生反映科学教师不足,三成多认为科学讲座少 [3] - 短视频平台可弥补师资缺口,如院士、教授创作的科普内容成为乡村教师"云课件" [3] - 建议平台整合优质资源,为科学教师"减负",提升中西部教师专业能力 [3] - 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足:仅三成学生从家庭学习科学知识,一成多获校外专业人士指导 [4] 科学教育生态构建 - 需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引入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支持科学教育 [4] - 短视频平台应共建共享,打造网络"第二课堂",支持数字化教育平台 [4] - 需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优化内容质量,加强创作者扶持,形成多角度闭环创作 [6]
多彩赛事放飞青少年科学梦想
科技日报· 2025-05-28 09:20
"编程就像是魔法一样,几行代码一敲,再点击运行,一下子就把问题给解决了。"刘楚清眼睛亮亮 的,兴奋地向记者描绘着她的编程小世界,"在学校的机器人社团里,我们会用scratch编程去操控机器 人。机器人在我的指令下不仅能动起来,还能执行各种抓取命令。这个创造的过程让我觉得特别骄 傲。"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刘楚清沉浸其中。"先是一点点梳理思路,构思得差不多以后,我就 迫不及待地想上手操作。"刘楚清说。 相比结果,青少年科技类赛事更注重考查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开展创新的过程,进而引导青少年积极 开展创新实践、提升自身科学素养。海淀区实验小学机器人社团指导老师辛悦对此深有感触:"很多赛 事评委在提问时,都会灵活地考查作品的创新思路,而非让孩子们生硬地介绍。" 不久前,辛悦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的机器人创新作品"海洋生态牧场",获得了第二十六届北京市师生 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FLL少儿探索项目冠军。在海淀区实验小学5月26日举行的"六一科普嘉年华"活 动期间,记者见到了这个既能保护鱼类又能利用海洋能的作品。 原标题:多彩赛事放飞青少年科学梦想 "在我们的想象中,未来的海洋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牧场,通过高科技手段,让海洋生物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