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核心资产退出
icon
搜索文档
复星医药卖掉130亿资产,但短债缺口仍超96亿
战略调整与资产剥离 - 公司拟转让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持有的上海克隆100%股权及债权,交易对价不超过12.56亿元 [3] - 2021年至2025年,公司通过系统性资产剥离累计回笼资金超过130亿元,核心目标是退出非战略非核心资产 [8] - 2025年上半年签约处置项目金额超过20亿元,包括上海克隆资产重组及和睦家医疗剩余股权 [9] 交易标的与模式 - 交易标的为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地块,宗地面积19,944平方米,建筑面积45,238.55平方米,紧邻漕河泾开发区 [5] - 交易采用“LP出资+资产转让”双阶段模式,先由复星医药产业联合弘毅天津、中汇人寿设立专项基金(公司持股9.98%),再向基金转让资产,交易完成后公司保留部分物业租赁权 [7] 区域市场与潜在买家 - 标的资产所在区域地价较2015年已翻倍,漕河泾开发区汇聚超过3,600家高科技企业及8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 [5] - 市场传闻潜在接盘方为某跨国药企,计划将基地改造为“研发+高端诊所”国际医疗中心 [7] - 外资生命科学企业正加速布局中国市场,例如阿斯利康在北京设立25亿美元研发中心,礼来在苏州扩建15亿元基地 [7] 财务状况与偿债压力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短期债务为226.46亿元,货币资金为129.59亿元,短期偿债缺口高达96.87亿元 [1][8][9] - 2025年上半年财务费用达6.4亿元,占扣非净利润的三分之二,创上市以来新高 [11]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底的50.1%降至48.98%,但短期借款激增至187.1亿元,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2.82%至11.11亿元 [9] 资产剥离历史与影响 - 2021年关键资产剥离包括转让亚能生物29.02%股权等,累计回笼资金41.32亿元,旨在应对2020年高达86.77亿元的商誉及377.02亿元的总债务 [8] - 2023-2024年加速资产退出,包括转让Unicorn II股权(1.24亿美元)、彻底退出和睦家医疗(1.24亿美元)以及处置Gland Pharma 6.01%股份(2.11亿美元) [9] - 资产处置所得款项定向投入创新药研发,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达199.6亿元,创新药收入43亿元,占制药板块收入的14.26% [9] 业务转型与核心业务表现 - 公司战略聚焦于“创新药+高值器械”双轮驱动转型 [8] - 尽管研发投入巨大,但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3.39%,显示核心业务面临压力 [9]
复星医药20250625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公司 复星医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主营业务板块及收入情况**:复星医药有制药、器械诊断和医疗服务三大主营业务板块,2024 年营业收入总额 410 亿元,制药板块占比超 70%约 289 亿元,器械诊断收入占比约 10%即 43 亿元,医疗健康服务占比近 19%约 76 亿元[3]。 - **创新药品亮点**:2024 年创新药品收入近 80 亿元,汉斯状和汉曲优分别超 13 亿元和 28 亿元,未来几年收入增速预计保持 20%,还推出汉防己甲素等新产品,今年 5 月底上市富迈宁和富妥宁两款小分子创新药[2][4][5]。 - **在研管线新产品**:ALK 抑制剂富瑞替尼治疗 ALK 阳性非小细胞肺癌;PD - 1 加 VEGFR 组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进入三期临床;PD - L1 ADC HLX43 治疗泛实体瘤开展二期临床且有 best in class 潜力;HER2 单抗 HLX222 与汉曲优连用治疗 HER2 阳性胃癌开展三期临床试验并获美欧孤儿药认证[6]。 - **器械诊断板块发展**:2024 年收入 43 亿元占比 10%,整体亏损但器械业务盈利,Assystem 布局能量源美容和注射填充赛道,长效肉毒素达西斐获批适应证并推进商业化,直观复兴主打手术机器人领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机量从 2023 年 55 台增至 2024 年 58 台,上海张江落成亚太最大研发生 产培训基地推进进口设备国产替代[7]。 - **医疗服务板块发展**:2024 年收入约 76 亿元占比 19%,包括大湾区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康复专科连锁业务,受大环境影响仍亏损但减亏显著,22 年亏损 8 亿,23 年亏损 4 亿,24 年减至 3 亿,公司期待扭亏为盈[8]。 - **公司战略举措**:核心聚焦创新药和高值器械,24 年退出法玛西亚 6%股权回流 2 亿美元,今年上半年退出和睦家回流 1.24 亿美元,总计回笼 30 亿元,增持翰林医药至 63%股权优化资产结构,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 44 亿同比增长 30%以上[9]。 - **领导班子调整及战略**:董事会和高管层换届,陈玉清任董事长,关晓辉任联席董事长,文德鑫任副董事长,新领导团队协同合作,公司坚定走创新和国际化路线,聚焦创新药品和高值器械研发布局[10]。 - **资产退出举措**:推进非核心资产退出,去年退出 Glenmark 部分股权回笼约 2.1 亿美元,今年年初退出和睦家,利用回笼资金优化债务结构,降低美泰借款节省财务费用,进行两轮股票回购,今年 A 股回购 3 亿元,港股约 4500 万港币[12]。 - **主要创新研发主体及进展**:复星汉霖专注单抗等领域,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复星凯瑞聚焦细胞疗法,易凯达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细胞疗法;全球研发中心聚焦小分子药物,今年 5 月底上市两款小分子药物[13][14]。 - **部分关键品种进展**:汉利康在美国上市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完成入组,明年底或后年初上市,结直肠癌适应症三期临床预计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有数据读出,PDL ADC 和 HLX22 数据读出时间待说明[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公司管理层换届后,新领导团队不同背景成员将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业务运营方面协同赋能公司,助力公司走创新和国际化路线,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