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技艺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一起玩泥巴,两岸同胞共同体验非遗泥塑技艺
长江日报· 2025-07-09 08:45
武汉黄陂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泥人胡"胡作林带领汉台青年代表制作泥塑 台湾同胞体验非遗泥塑 制作过程中,胡作林老师手把手教学,从揉泥、塑形,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 微。"同样与泥土打交道,我在台湾接触过陶艺,多是制作杯盏等器物;泥塑更考验功夫, 要细致拿捏人物的比例、姿态,塑形难度更高。"来自台湾《联合报》的李沅翰兴致盎然, 除了梦娃以外,他还精心捏制了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宝可梦","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的融 合,能让非遗技艺更贴近年轻群体。期待两岸携手守护这份文化根脉,让传统技艺在传承中 焕发新生"。 "泥塑体验仿佛让我重拾起儿时的纯粹与快乐,从单纯的'玩泥巴'到深入学习非遗技 艺,让我体会到传统手艺传承的意义。"台胞吕韵如和记者分享道。7月7日下午,作为乐活 两岸——2025汉台青年文化体育嘉年华的子项活动,楚才科技创新营一行来到龟山·楚才韬 奋书院,开展非遗泥塑体验活动,来自台湾的11名同胞和10名武汉青年代表一同走进书院, 在武汉黄陂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泥人胡"胡作林老师的指导下,感受泥塑的独特魅力。 "选土、揉泥、塑形、阴干、烧制、上色,完成一幅泥塑作品每一步都很关键……"活动 伊始,胡作林老师简 ...
生活印记 镌刻入画(工匠绝活)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19
桦树皮具有防水、抗腐蚀等特性,以其制成的器具有轻便、不易碎等特点。付占祥在钻研榫卯咬合、火 烤定型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雕刻、烙铁烫绘等技法,探索桦树皮制作技艺从实用技术转向艺术表 达的路径。 清晨6点,黑龙江省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传习基地内,国家级非遗项目桦树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付 占祥(见图,受访者供图)打开工具柜,3排刻刀在晨光中泛着光泽——平口刀削薄树皮,斜口刀雕刻 纹路,圆口刀勾勒曲线,每把刀的刀柄都被手掌磨出了油亮…… "火候到了。"付占祥将浸泡一夜的3张桦树皮捞起沥水,随后抽出一张湿润的桦树皮悬在炭火盆上方半 尺处,手腕匀速转动。"近了会烤焦,远了难定型,要拿捏好距离。"随着汗珠滑落,他手中的桦树皮边 缘渐渐卷起金边,原本柔韧的材质在热力作用下变得挺括——这就是火烤定型法,温度全凭经验掌控。 炭火映照着工作台前的《冬钓图》半成品。付占祥把可调节温度的烫画铁笔插入炭火,笔尖渐呈暗红。 他左手按住烤硬的桦树皮,右手执笔轻轻点触,"嗞"声轻响,焦痕在树皮上晕开细密裂纹。随着画面内 容变化,笔尖温度不断调整:170摄氏度时勾勒渔网经纬;200摄氏度时加深阴影;待刻画猎人皮袄毛领 时,笔尖温度又降至15 ...
亚投行刮起“中国风”:非遗技艺惊艳亮相,外国嘉宾直呼“真棒”
贝壳财经· 2025-06-26 21:43
亚投行年会非遗展览概况 - 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期间,12家代表性企业以"非遗技艺+老字号品牌+文创IP"形式打造沉浸式文化展览,吸引超千人次中外嘉宾参与[2][3] - 参展企业覆盖传统工艺、文房四宝、服饰、健康四大类,包括同仁堂、瑞蚨祥、荣宝斋等老字号及"北京礼物"运营商[4] - 展会实现非遗产品生活化转型,冰箱贴、胸针、茶具等文创产品三日售罄,部分企业月库存量被清空[3][4] 参展企业创新实践 - 一得阁突破传统墨业边界,推出"墨分五色"香薰蜡烛、洗手液及"肚里有墨水"饮用水等跨界文创[6] - 珐琅厂以景泰蓝技艺开发饰品与冰箱贴,瑞蚨祥推出盘扣胸针、蚕丝发簪等"国潮美学"产品[6] - 菜百首饰与颐和园等文化地标合作,用黄金珠宝演绎皇家纹样及动物IP形象[7] - 荣宝斋00后传承人现场演示木版水印技艺,吴裕泰展示宋代点茶,同仁堂进行手工搓丸等沉浸式体验[10][11] 文化出海与传承创新 - 企业强调文化出海需以需求为导向,通过赋予产品文化符号激发外宾兴趣,如欧洲嘉宾购买文房四宝让孩子体验东方文化[9][10] - 老字号加速年轻化转型:一得阁开发香水文创,瑞蚨祥采纳年轻人建议设计"直上云霄"小象造型产品[11] - 传承人提出"三心一敬"理念(耐心、静心、恒心、敬畏),认为非遗传承需兼顾技艺与匠人精神[11][12] 非遗产业转型趋势 - 展览显示非遗可通过现代设计焕发新生,如明十三陵凤冠冰箱贴、中轴线主题文创成为城市文化名片[5] - Z世代推动老字号创新,年轻消费者从文化接收者转变为传统再造者,与企业形成互动共创模式[10][11] - 行业共识认为传统与创新需相互赋能,例如将宋代点茶与现代茶饮结合,实现"在传统主干道上再创新"[10][12]
“我喜欢漆艺,从不觉得寂寞”(为梦想奔跑)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21
杨细容在工作室里展示漆器。 陈锴跃摄 桌子上工具、颜料碟一字排开,一只漆器手镯被砂纸反复打磨后,逐渐显露漆层下的纹理。广东省级非 遗项目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细容就是在这个普通的工作间里,成功制作出有"漆器之首"美誉的 犀皮漆器。 杨细容在浓厚的漆艺氛围中长大。耳濡目染下,她从小就对这项技艺"喜欢得不得了"。1980年,刚满16 岁的杨细容进入工艺厂工作,开始真正接触这项技艺。 关于犀皮漆的文字记载很少,杨细容找到王世襄所著的《髹饰录解说》等资料,反复学习。经过一段时 间的认真揣摩,杨细容着手寻找相关制作材料,开始试制。 一件漆器从最基本的漆器胎骨做起,需经过裱布、打磨、髹饰等繁杂工序,制作周期需几个月或更 久。"我喜欢漆艺,从不觉得寂寞。"杨细容说。通过一番刻苦练习,她熟练掌握了贴金、打磨、推光等 一系列工序。 推光是在已经打磨好的漆器上,用手掌或手指肚沾上瓦粉,来回推磨。"这样的反复推磨需要上千遍, 直到可以'以漆为镜'。常常坐下一推就是一天。"杨细容说。 推光从白天推到天黑,而为木雕贴金箔,有时又要从黑夜到天明。杨细容介绍,"大漆贴金很讲究时 机,金箔早贴则不亮,晚贴又不牢,大漆达到合适的黏度才能达 ...
德诚珠宝博物馆:焕发东方文化新生,探秘金艺美学活力
搜狐网· 2025-06-17 16:15
黄金艺术与文化传承 - 黄金作为东方智慧与美学的载体,在国潮复兴背景下被赋予文化自信与血脉赓续的新时代意义 [1] - 德诚珠宝博物馆以黄金为媒介,通过技艺传承与创新延续东方文化底蕴,打造国潮复兴中的文化地标 [1][9] - 公司联合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举办「传诚东方・金工万象」展览,系统展现黄金艺术千年历史脉络,汇集46件跨越战国至明清的黄金文物 [3][5] 非遗技艺与现代融合 - 中国古代八大金工艺(如花丝镶嵌、累丝、錾刻)代表黄金加工技艺巅峰,公司通过非遗传承人作品(如王亚强、袁长君等)实现传统技艺活态传承 [11] - 产品线深度融合非遗工艺:金德尚系列创新点翠工艺(孔雀毛替代翠鸟羽毛)、上辰金系列结合描金彩绘与大漆工艺、鑫喜缘系列沿袭皇家花丝工艺 [14] - 公司自2015年起联合国际大师(如茜茜夏薇、任进、汪旺)创作跨界作品,推动黄金与彩宝、玉石等材质的融合,展现东方美学与当代艺术的交融 [16][18] 跨界合作与非遗活化 - 公司联合潮绣大师康惠芳、泥金彩漆传承人黄才良打造「金禧良缘」十里红妆系列,以高纯金线刺绣和嫁妆器具还原传统婚礼盛景 [21] - 博物馆通过"师荟馆"陈列大师匠作(如《诚之精彩》《种子说》《龙行天境》),构建东方美学基因库 [18] - 公司将潮流与非遗结合,通过可触可感的载体(如婚服、囍帕、团扇)推动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新生命力 [21][24] 行业地位与战略布局 - 德诚珠宝博物馆为福建省首家珠宝行业博物馆,占地3800平方米,拥有四大展厅与十大展馆,构建"历史-文化-艺术-工艺"完整叙事链 [8][9] - 公司以"传承东方经典,缔造时代精彩"为使命,通过产品设计与展览活动持续输出中国黄金艺术故事 [14][24]
精研技艺,让千年壁画“会呼吸”(工匠绝活)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11
经历了上百次失败和经验总结,刘子群的复原技术日臻娴熟。分藏各国的壁画残片,在他的笔下逐渐现 出真容,其中就包括至今仍流失海外的《焚香菩萨图》。这些壁画以另外一种形式回归故里。"他们能 搬走壁画的实物,但永远搬不走我们的壁画工艺,我们的工匠会一直把技艺传承下去。"刘子群说。 铺粗泥层、涂白土层、打磨平整、淡墨勾线……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晋城传统彩塑匠人 刘子群潜心复原壁画,改进工艺,展现壁画的古朴美,让壁画会呼吸、有温度。 凌晨2点,山西临汾关帝庙后院的壁画只剩最后一步——"开脸"。这是传统壁画绘制中的关键一步,为 人物勾勒五官、赋予神态。对于画师而言,这步尤为神圣,要等到心全然静下来才行。刘子群(见图, 王帆摄)屏息凝神,提笔勾勒,见人物双目透出神韵,他微微松了口气。那一刻,刘子群仿佛回到敦煌 莫高窟,凝视着翩跹起舞的飞天壁画…… 山西,现存唐代以来1.2万余尊彩塑和5万余平方米壁画。刘子群出生在晋城的传统彩塑世家,研究生毕 业后,他回到家乡从事壁画、彩塑创作和研究工作,致力于复原流失海外的壁画。 现状临摹,让流失海外的壁画"回家" 刘子群打开电脑,屏幕上是现藏于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的《文殊伏案 ...
三异绣针融时韵 四赴盛会绽华章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0:44
行业动态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云集全国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织绣大师,包括苏绣、云锦、缂丝、湘绣、粤秀、卞绣等非遗技艺代表[1][5] - 博览会为传统非遗技艺提供高规格展示平台,促进优秀手工技艺与工艺精品走进大众视野,提升行业整体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5][6] - 博览会吸引众多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帮助传统技艺拓展市场,通过作品展示实现销售,创造经济价值[1] 公司表现 -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卢福英携《狮子 老虎》《雾隐秋林》《白孔雀》等创新苏绣作品参展,作品巧妙融合现代元素与传统苏绣技艺[5][6] - 卢福英第四次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其作品《狮子 老虎》采用双面异绣技法,以平绣针法呈现狮虎双面异图,创新诠释东方美学[6] - 《雾隐秋林》运用乱针绣技法,以数十种色阶丝线呈现水墨画般的朦胧意境与西洋油画质感[6] - 《白孔雀》通过多变的针法层层叠加,展现羽毛细腻光泽与层次纹理,体现苏绣技艺的炉火纯青[6] 创新与传承 - 传统非遗技艺在新理念、新技术、新渠道的促进下与时俱进,焕发新活力[1] - 卢福英强调苏绣需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大胆创新表现形式,融入现代生活,创新求变精神成为引领苏绣发展的主要动力[6] - 卢福英积极培养苏绣人才,担任学校刺绣艺术高级指导老师,将刺绣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学,让年轻一代了解苏绣文化历史[6] 未来展望 - 卢福英表示未来将与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携手共进,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诠释苏绣艺术的魅力与文化价值[7] - 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引领下,苏绣传承人共同努力,苏绣艺术将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色彩[7]
火笔绘出富民景 热土乡情入画来
消费日报网· 2025-05-23 10:51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出燕京八绝、苏杭玉雕、宫廷织绣等顶级艺术品及剪纸、面塑等地方特色工艺品 [1] -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金婷将展示嵩县套彩写实烙画作品及文创产品,并进行现场技艺演示与观众互动 [1] 嵩县烙画技艺与创新 - 杨金婷将中国传统烙画与现代写实套彩手法结合,创作《吉·玉》展现河南新农村生活,以鸡群象征吉祥、玉米表达丰收 [3] - 作品《那山 那水 那桥》描绘嵩县前河大桥,反映当地人文风采与工匠智慧,该桥曾为亚洲单拱跨度第一的双曲拱桥 [3] - 杨金婷融合中国写意与西洋写实风格,以烙铁在木板、丝绢等材质创作,作品获国家及省市级工艺美术设计金奖 [7] 非遗传承与产业推动 - 杨金婷通过"非遗进校园""技能助农"等活动推广烙画技艺,采用"听故事、观技艺、践操作"模式弘扬工匠精神 [7] - 其创作主题聚焦家乡,用烙画记录新农村建设成果,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并带动农村增收 [3][7] - 杨金婷表示将利用博览会平台宣传嵩县烙画,向全国工美大师学习以促进技艺传承创新 [8]
乡村虎头鞋走俏巴黎博览会
新华日报· 2025-05-08 07:05
公司表现 - 启东承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章镇布艺"的虎头文创产品在巴黎博览会开展4天内售罄200多件香囊、挂件、小包等产品,虎头鞋从10多双仅剩3双 [1] - 公司5个月内虎头鞋销售额超过上一年全年水平 [1] - 公司将虎头鞋放置在巴黎博览会展台"C位",吸引外国客户购买,其中一位客户一次性购入100多件文创产品用于全年伴手礼 [2] 产品与文化价值 - 虎头鞋制作需经过打袼褙、纳鞋底、绣虎脸等十多道工序,86岁老人陈秀兰的手艺成为非遗传承契机 [1] - 产品结合启东土布、蓝印花布等元素,文化内涵体现驱邪纳福的吉祥寓意,法国夫妇因象征意义购买作为孩子礼物 [2] - 公司开发香囊、挂件、玩偶等多款虎头文创衍生品,推动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1] 行业与社会影响 - 虎头鞋2023年4月入选南通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 丰利村村民通过制作虎头鞋、扎染玩偶等实现农闲时"日结百元"的收入,带动乡村就业 [2] - 巴黎博览会被称为"世界生活美学风向标",乡村手工艺借此平台走向国际市场 [1][2]
慢,是对传统最大的尊重
人民日报· 2025-05-07 06:12
非遗传承与创新 - 彭南科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展示铜官窑瓷器制作过程 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传播方式结合 [1] - 制作蓑衣的视频成为爆款 单条视频时长6分03秒 背后耗时半个多月进行研究和制作 [2] - 每条视频制作周期长 从选题到拍摄需反复打磨 如传统米酒视频跨越三季记录全过程 [2] - 3年来走访安徽 湖北 广东 四川等地 接触上百位非遗传承人 积累丰富行业资源 [2] - 单条视频平均拍摄1500个素材 制作周期从一周到一年不等 形成独特"慢工"风格 [4] 内容创作与传播 - 视频画面精致考究 采用自然布景和舒缓音乐 无解说形式增强沉浸感 [4] - 抖音账号已发布百余条视频 形成稳定内容产出 被粉丝称为"全网最不敢催更的博主" [4] - 面临年轻受众兴趣培养的挑战 需平衡传统工艺的慢工细作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 [2][4] 商业化与生态建设 - 发起"一村一主播"培训计划 在古丈县推动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 [4] - 将工作室"南科院子"打造为"非遗谷" 提供手艺人演示平台 形成实体展示空间 [4] - 开发文创产品线 探索非遗技艺的商业化路径 实现活态传承 [4] 行业洞察与价值观 - 提出手艺学习三维度理论:形似 神似 魂似 认为现代人最多达到形神兼备 [4] - 强调"慢是对传统最大的尊重" 形成差异化内容创作理念 [4] - 通过内容唤起乡愁记忆 定位为"乡村守艺人" 建立清晰品牌形象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