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艺传承

搜索文档
一起玩泥巴,两岸同胞共同体验非遗泥塑技艺
长江日报· 2025-07-09 08:45
活动概述 - 乐活两岸——2025汉台青年文化体育嘉年华子项活动楚才科技创新营在龟山·楚才韬奋书院开展非遗泥塑体验活动 [1] - 11名台湾同胞与10名武汉青年代表参与活动 由武汉黄陂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胡作林指导 [1] - 活动由楚才竞赛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报》教育事业部联合主办 [8] 泥塑技艺展示 - 胡作林老师介绍泥塑六大关键步骤:选土 揉泥 塑形 阴干 烧制 上色 [2] - 现场教学以天津"泥人张"流派作品"中国梦娃"为临摹对象 [2] - 台湾参与者对比陶艺与泥塑差异 指出泥塑更注重人物比例姿态的精细塑造 [5] 两岸文化交流 - 台湾参与者创作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的作品如"宝可梦" 体现非遗技艺年轻化传播 [5][6] - 活动设置"最佳临摹作品奖"和"课程纪念奖" 8名两岸参与者获奖 [7] - 台湾同胞通过活动感受武汉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 深化文化认同 [7] 后续规划 - 台湾代表团后续行程包括黄鹤楼 湖北省博物馆 东湖绿道及襄阳古隆中等文化景点 [8] - 楚才平台将持续推进汉台青少年文化交流项目 扩大中华文化研习影响力 [8]
生活印记 镌刻入画(工匠绝活)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19
桦树皮制作技艺 - 桦树皮具有防水、抗腐蚀特性,制成的器具轻便且不易碎 [2] - 传统技艺包括榫卯咬合、火烤定型,并融入雕刻、烙铁烫绘等技法 [2][3] - 火烤定型法需精准控制温度与距离,经验是关键 [2] 技艺创新与艺术表达 - 付占祥将桦树皮制作从实用技术转向艺术表达,探索立体画与多层叠加技法 [3] - 烫画铁笔温度需动态调整(170-200摄氏度),用于勾勒细节与阴影 [3] - 融入赫哲族传统纹样(云纹、鱼形符号)及生活印记,丰富作品文化内涵 [3][4] 传承与教育推广 - 2009年建立非遗保护基地,开展学生体验活动(火烤定型、染色方法) [4] - 付占祥担任高校客座教授,将基地扩展为实践课堂 [4] - 研发文创产品(拼图、台灯罩、冰箱贴),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 [5] 代表性作品与技法 - 作品《冬钓图》运用烙铁烫绘技法,刻画赫哲族猎人场景 [3] - 新作《迁徙》采用深色树疙瘩点睛技法,继承尤连仲风格 [5] - 多层桦树皮叠加增强层次感,雕刻与烫绘提升纹理表现力 [3][5]
“我喜欢漆艺,从不觉得寂寞”(为梦想奔跑)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21
非遗漆器技艺传承 - 广东省级非遗项目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细容成功制作出被誉为"漆器之首"的犀皮漆器,其作品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2][4] - 漆器制作需经过裱布、打磨、髹饰等繁杂工序,制作周期长达数月,其中推光工序需反复推磨上千遍以达到"以漆为镜"的效果 [2] - 大漆贴金箔工艺对时机要求极高,需在午夜观察大漆黏度以把握最佳贴金时机 [2] 犀皮漆技艺复兴 - 犀皮漆因技艺复杂一度几近失传,杨细容通过研究《髹饰录解说》等资料并反复试制,历时3年成功制成髹漆50多层、高33.5厘米的"脱胎犀皮漆瓶" [3][4] - 犀皮漆制作难点在于纹理的不可预测性,首次试制耗时3个月但效果不佳 [3] - 2018年"脱胎犀皮漆瓶"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并与1960年其父亲制作的《新八宝》漆花瓶共同展出 [4] 非遗技艺现代化探索 - 传统潮汕漆器用途有限,杨细容通过制作漆器手镯、茶具等生活用品推动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4] - 强调非遗传承关键在于让技艺"走入寻常百姓家",并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4]
精研技艺,让千年壁画“会呼吸”(工匠绝活)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11
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 - 山西现存唐代以来1.2万余尊彩塑和5万余平方米壁画,刘子群致力于复原流失海外的壁画并通过现状临摹弥补海外同行复原时的瑕疵 [2][3] - 刘子群通过参考同时期纸绢作品、石窟壁画、岩画等素材,甚至将博物馆小陶俑转化为平面壁画形象,经历上百次失败后技术日臻娴熟 [3] - 复原的精髓在于复刻壁画原始古代工艺,展现材料美,让壁画会呼吸有温度,坚持使用矿物颜料而非化学颜料 [6] 壁画工艺与技术改进 - 壁画制作包含铺粗泥层、涂白土层、打磨平整、淡墨勾线等十几道工序,全凭匠人多年经验,一步疏漏满盘皆输 [4] - 刘子群发现古人在地仗层加入秸秆以流通空气,可能是千年壁画保存完好的秘密,并通过调整粗泥与细泥的半干状态解决泥板开裂问题 [5][6] - 矿物颜料制作需经过锤碎、研磨、水飞分层等步骤,一块矿物石能分出由浅至深5种颜色,掺入明胶后形成最终颜料 [6] 学术研究与文化价值挖掘 - 刘子群通过观察25平方厘米区域即可判断壁画年代,受邀担任敦煌研究院项目顾问,参与莫高窟第3窟营造年代研究 [7] - 课题组发现莫高窟第3窟神佛衣冠道教元素与山西永乐宫、洪洞广胜下寺壁画近似,推断其为元代遗迹而非西夏 [7] - 非遗技艺需紧跟时代,未来需秉承传统培养新人,同时深挖山西壁画彩塑技艺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7]
乡村虎头鞋走俏巴黎博览会
新华日报· 2025-05-08 07:05
公司表现 - 启东承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章镇布艺"的虎头文创产品在巴黎博览会开展4天内售罄200多件香囊、挂件、小包等产品,虎头鞋从10多双仅剩3双 [1] - 公司5个月内虎头鞋销售额超过上一年全年水平 [1] - 公司将虎头鞋放置在巴黎博览会展台"C位",吸引外国客户购买,其中一位客户一次性购入100多件文创产品用于全年伴手礼 [2] 产品与文化价值 - 虎头鞋制作需经过打袼褙、纳鞋底、绣虎脸等十多道工序,86岁老人陈秀兰的手艺成为非遗传承契机 [1] - 产品结合启东土布、蓝印花布等元素,文化内涵体现驱邪纳福的吉祥寓意,法国夫妇因象征意义购买作为孩子礼物 [2] - 公司开发香囊、挂件、玩偶等多款虎头文创衍生品,推动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1] 行业与社会影响 - 虎头鞋2023年4月入选南通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 丰利村村民通过制作虎头鞋、扎染玩偶等实现农闲时"日结百元"的收入,带动乡村就业 [2] - 巴黎博览会被称为"世界生活美学风向标",乡村手工艺借此平台走向国际市场 [1][2]
慢,是对传统最大的尊重
人民日报· 2025-05-07 06:12
非遗传承与创新 - 彭南科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展示铜官窑瓷器制作过程 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传播方式结合 [1] - 制作蓑衣的视频成为爆款 单条视频时长6分03秒 背后耗时半个多月进行研究和制作 [2] - 每条视频制作周期长 从选题到拍摄需反复打磨 如传统米酒视频跨越三季记录全过程 [2] - 3年来走访安徽 湖北 广东 四川等地 接触上百位非遗传承人 积累丰富行业资源 [2] - 单条视频平均拍摄1500个素材 制作周期从一周到一年不等 形成独特"慢工"风格 [4] 内容创作与传播 - 视频画面精致考究 采用自然布景和舒缓音乐 无解说形式增强沉浸感 [4] - 抖音账号已发布百余条视频 形成稳定内容产出 被粉丝称为"全网最不敢催更的博主" [4] - 面临年轻受众兴趣培养的挑战 需平衡传统工艺的慢工细作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 [2][4] 商业化与生态建设 - 发起"一村一主播"培训计划 在古丈县推动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 [4] - 将工作室"南科院子"打造为"非遗谷" 提供手艺人演示平台 形成实体展示空间 [4] - 开发文创产品线 探索非遗技艺的商业化路径 实现活态传承 [4] 行业洞察与价值观 - 提出手艺学习三维度理论:形似 神似 魂似 认为现代人最多达到形神兼备 [4] - 强调"慢是对传统最大的尊重" 形成差异化内容创作理念 [4] - 通过内容唤起乡愁记忆 定位为"乡村守艺人" 建立清晰品牌形象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