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

搜索文档
亚投行刮起“中国风”:非遗技艺惊艳亮相,外国嘉宾直呼“真棒”
贝壳财经· 2025-06-26 21:43
亚投行年会非遗展览概况 - 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期间,12家代表性企业以"非遗技艺+老字号品牌+文创IP"形式打造沉浸式文化展览,吸引超千人次中外嘉宾参与[2][3] - 参展企业覆盖传统工艺、文房四宝、服饰、健康四大类,包括同仁堂、瑞蚨祥、荣宝斋等老字号及"北京礼物"运营商[4] - 展会实现非遗产品生活化转型,冰箱贴、胸针、茶具等文创产品三日售罄,部分企业月库存量被清空[3][4] 参展企业创新实践 - 一得阁突破传统墨业边界,推出"墨分五色"香薰蜡烛、洗手液及"肚里有墨水"饮用水等跨界文创[6] - 珐琅厂以景泰蓝技艺开发饰品与冰箱贴,瑞蚨祥推出盘扣胸针、蚕丝发簪等"国潮美学"产品[6] - 菜百首饰与颐和园等文化地标合作,用黄金珠宝演绎皇家纹样及动物IP形象[7] - 荣宝斋00后传承人现场演示木版水印技艺,吴裕泰展示宋代点茶,同仁堂进行手工搓丸等沉浸式体验[10][11] 文化出海与传承创新 - 企业强调文化出海需以需求为导向,通过赋予产品文化符号激发外宾兴趣,如欧洲嘉宾购买文房四宝让孩子体验东方文化[9][10] - 老字号加速年轻化转型:一得阁开发香水文创,瑞蚨祥采纳年轻人建议设计"直上云霄"小象造型产品[11] - 传承人提出"三心一敬"理念(耐心、静心、恒心、敬畏),认为非遗传承需兼顾技艺与匠人精神[11][12] 非遗产业转型趋势 - 展览显示非遗可通过现代设计焕发新生,如明十三陵凤冠冰箱贴、中轴线主题文创成为城市文化名片[5] - Z世代推动老字号创新,年轻消费者从文化接收者转变为传统再造者,与企业形成互动共创模式[10][11] - 行业共识认为传统与创新需相互赋能,例如将宋代点茶与现代茶饮结合,实现"在传统主干道上再创新"[10][12]
德诚珠宝博物馆:焕发东方文化新生,探秘金艺美学活力
搜狐网· 2025-06-17 16:15
黄金艺术与文化传承 - 黄金作为东方智慧与美学的载体,在国潮复兴背景下被赋予文化自信与血脉赓续的新时代意义 [1] - 德诚珠宝博物馆以黄金为媒介,通过技艺传承与创新延续东方文化底蕴,打造国潮复兴中的文化地标 [1][9] - 公司联合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举办「传诚东方・金工万象」展览,系统展现黄金艺术千年历史脉络,汇集46件跨越战国至明清的黄金文物 [3][5] 非遗技艺与现代融合 - 中国古代八大金工艺(如花丝镶嵌、累丝、錾刻)代表黄金加工技艺巅峰,公司通过非遗传承人作品(如王亚强、袁长君等)实现传统技艺活态传承 [11] - 产品线深度融合非遗工艺:金德尚系列创新点翠工艺(孔雀毛替代翠鸟羽毛)、上辰金系列结合描金彩绘与大漆工艺、鑫喜缘系列沿袭皇家花丝工艺 [14] - 公司自2015年起联合国际大师(如茜茜夏薇、任进、汪旺)创作跨界作品,推动黄金与彩宝、玉石等材质的融合,展现东方美学与当代艺术的交融 [16][18] 跨界合作与非遗活化 - 公司联合潮绣大师康惠芳、泥金彩漆传承人黄才良打造「金禧良缘」十里红妆系列,以高纯金线刺绣和嫁妆器具还原传统婚礼盛景 [21] - 博物馆通过"师荟馆"陈列大师匠作(如《诚之精彩》《种子说》《龙行天境》),构建东方美学基因库 [18] - 公司将潮流与非遗结合,通过可触可感的载体(如婚服、囍帕、团扇)推动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新生命力 [21][24] 行业地位与战略布局 - 德诚珠宝博物馆为福建省首家珠宝行业博物馆,占地3800平方米,拥有四大展厅与十大展馆,构建"历史-文化-艺术-工艺"完整叙事链 [8][9] - 公司以"传承东方经典,缔造时代精彩"为使命,通过产品设计与展览活动持续输出中国黄金艺术故事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