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骚扰电话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莫让营销变骚扰
经济日报· 2025-07-09 16:00
银行电话营销纠纷案例 - 某银行信用卡中心因持续电话短信推销骚扰被客户起诉 法院调解后银行当庭道歉并支付50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1] - 该案例对银行业具有警示作用 显示公民维权意识增强 [1] 电话营销行业现状 - 电话营销因成本低覆盖广被企业视为拓客捷径 但频繁侵扰私人生活引发强烈不满 [1] - 民法典明确规定未经同意不得以电话短信等方式侵扰私人生活安宁 为企业营销划定法律红线 [1] 监管治理建议 - 相关部门需加强企业营销行为规范督查 对滥用用户数据扰民企业限期整改或处罚 [1] - 需畅通举报渠道精准执法 定期公布典型案例警示经营者并引导消费者维权 [1] 技术解决方案 - 运营商应升级智能拦截技术 完善骚扰号码黑名单系统 提升识别拦截能力 [2] - 需做好骚扰信息溯源核查 从源头减少传播 [2] 企业营销策略转型 - 电话短信轰炸虽能短期筛选客户 但损害品牌形象难以建立信任 [2] - 企业竞争优势应来自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和服务创新 需强化自律树立正确营销观念 [2] - 营销活动需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开展 尊重消费者意愿和维护权益应成为基本准则 [2]
壹快评|亮剑骚扰电话,相关部门该学学浦东法院
第一财经· 2025-07-01 18:32
骚扰电话治理案例 - 上海浦东法院判决某银行因骚扰电话向消费者赔偿5000元并当庭道歉,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司法案例 [1] - 该案例显示通过民事诉讼可有效维护个人信息权益,但司法途径应作为权利救济的最终手段 [4] 法律依据分析 - 《民法典》第1033条明确禁止未经同意的电话/短信骚扰,并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条款 [1] - 《刑法》第253条对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设定3-7年有期徒刑的刑罚 [2] -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个人信息违法行为规定5-15日拘留及最高2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标准 [2] 行业监管现状 - 骚扰电话涉及银行推销、电信诈骗等多行业,已成为社会公害但长期治理不力 [1] - 现行法律体系已完备,但存在监管部门职责落实不到位、跨部门协调不足等问题 [2][3] 治理建议 - 需建立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制定明确目标清单和时间表推进整改 [3] - 监管部门应主动履职而非依赖司法救济,通过行政手段前置解决问题 [4]
霸榜315的「最强反派」,还在逍遥法外
36氪· 2025-03-17 17:07
文章核心观点 当AI成为骚扰电话帮凶,人类需学会驾驭AI,可从源头切断产业链及用AI对抗AI来治理骚扰电话 [2][65] 315晚会曝光问题 - 女性卫生巾存在从垃圾堆挑“二等品”翻新高价售卖、蟑螂车间徒手加工且原料含虫卵烟蒂问题,利润翻20倍 [4][5] - 啄木鸟平台作为国内最大家电维修平台,存在无病乱修、小病大修现象,换成本20元点火器收费250元 [6][7] - AI外呼公司宣称处于外呼智能机器人技术第一梯队,能让AI机器人一次打100个电话,一天打10万通,还能隐藏地址匹配当地号码,曾服务企业超5000家 [9][10][11] 骚扰电话现状 - 年轻人因边界感、工作压力及骚扰电话,产生电话恐惧症,小红书相关笔记达几十万篇,人们采取多种方式减少接电话 [15][16][18] - 骚扰电话精准,如买房后装修电话即来、保险续费前推销电话就到,拉黑也防不胜防 [20] - 2022年315曝光融营通信为电销公司搭建外呼系统,可隐藏主叫号码、规避检测,每分钟收费1毛,年话费收入上亿,超2万家客户买单 [21][22] - 美国骚扰诈骗电话占比从2017年的3.7%飙升到2018年的29.2%,2018年11月接到57亿个骚扰电话,2019年收到约600亿个垃圾电话 [24][25] - 2020年“360手机先赔”接到手机诈骗举报2656起,涉案总金额1520.2万元,人均损失11345元,高发区为金融理财等 [27][28] AI外呼特点 - 成本极低、效率极高,系统“无休”“精准”,靠预设话术和关键词触发机制完成全流程,如站优云为口腔诊所“AI盲打”,第三方以每条100元出售市民信息 [31][33][38] - 以假乱真,能讲方言,用真人录音语音包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让用户难辨人机,还能形成“心理操控闭环”,如AI用雷军声音吐槽、伪造拜登声音干扰选举、AI伪装老板讲德国腔英文骗钱 [40][41][48] 骚扰电话治理措施 - 从源头切断产业链,如13部门印发方案整治骚扰电话,需解决电销机器人买卖问题 [57][58][60] - 用AI对抗AI,科大讯飞、阿里推出抗骚扰机器人,阿里“二哈”以毒攻毒,国家反诈中心APP自动标记高危号码、实时弹窗提醒 [6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