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搜索文档
集采落选、断供警告,难以替代的外周动脉覆膜支架
新浪财经· 2025-08-25 13:44
核心观点 - 戈尔公司Viabahn覆膜支架因第五批国家集采落选导致供应紧张 临床面临断供危机 该产品在治疗外周动脉疾病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国产企业正逐步突破技术壁垒 [1][3][16] 集采影响与市场现状 - 全国医疗机构下肢动脉支架年度采购需求量12.3万个 占全年需求90% 其中戈尔需求量18476个排名第三 国产占比仅1.8% [2] - 戈尔因第一轮报价超限且第二轮未报价而弃标 集采最低价约2000元远低于其预期 可能导致零利润 [3] - 集采结果执行后供应商缩减库存 临时采购需1-2周调货 严重影响临床紧急病例救治 [1][3] 产品临床优势与技术壁垒 - Viabahn覆膜支架用于外周动脉疾病和主动脉分支重建 其24个月一期通畅率达68.57% 显著高于裸支架的42.50% [3][4] - 产品采用ePTFE覆膜与镍钛合金结构 支持肝素共价结合技术 提升抗凝血能力和远期通畅率 [9] - 适用于长病变(最长110mm)和跨关节部位 柔顺性 抗折性 支撑性优于替代品 尤其在直径较小的下肢动脉段无可替代 [9][10] - TIPS手术中可避免胆汁渗漏 金属裸支架存在血栓泄漏风险 [10] 行业规模与竞争格局 - 中国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约4530万人 其中下肢动脉疾病占比80% [5] - 外周血管植入治疗年患者数20-30万 手术量预计从2021年16.3万台增至2030年60.2万台 年复合增长率15.6% [5] - 国内获批的8款外周动脉覆膜支架均为外资品牌 戈尔占5款 巴德医疗2款 美敦力1款 [7][8] 国产替代进展 - 心凯诺SkyNova支架为国产首款外周下肢动脉长支架 覆盖血管直径4-9mm 病变长度170mm 壁厚降低20%-25% 12个月随访断裂率0% 优于进口产品2%-3% [17] - 宏普医疗突破肝素涂层覆膜支架技术 畅德医疗 心脉医疗 先健科技布局药物洗脱支架 [18] - 下肢动脉支架生产因长度大(150-300mm) 柔顺性要求高 覆膜结合工艺复杂(ePTFE材料惰性) 导致成本高且合格率低 [13][14]
断供警告,这款市场需求量第三的器械用不上了?
36氪· 2025-08-25 10:22
核心观点 - 戈尔公司Viabahn覆膜支架因未入选国家集采导致供应紧张 临床面临断供危机 该产品在特定适应症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外资品牌垄断外周动脉支架市场 国产企业正逐步突破技术壁垒并推出竞品 [1][2][10][6][16] 市场供需与集采影响 - 全国下肢动脉支架年度采购需求量达12.3万个 占全年需求90% 其中戈尔外周动脉支架需求量18476个 排名第三 [1] - 国产外周动脉支架报量仅占总需求量1.8% 市场几乎被外资垄断 [1] - 戈尔因第一轮报价超限且第二轮未报价而落选集采 主动放弃市场 [2] - 集采执行后供应商缩减库存 导致临床临时采购需1-2周调货 出现断供 [1][2] 产品临床优势与不可替代性 - Viabahn覆膜支架用于外周动脉疾病和主动脉分支重建 其柔顺性、支撑性和抗折性优于替代品 [1][8] - 临床数据显示:Viabahn组24个月一期通畅率68.57% 显著高于裸支架组42.50% [2][3] - 适用于长病变(最长110mm)和跨关节部位 其他产品需多支架拼接 易引发堵塞或断裂 [8][9] - 在TIPS手术中可避免胆汁渗漏 替代方案金属裸支架或混合拼接方案风险更高 [9] 技术壁垒与行业挑战 - 中国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约4530万人 下肢动脉病例占80% 年手术量预计从2021年16.3万台增至2030年60.2万台(CAGR 15.6%) [5] - 药监局批准8款外周覆膜支架均为外资产品 其中戈尔占5款 [6] - 下肢动脉病变血管长(150-300mm)、口径差异大 且需耐受关节活动外力 要求支架具备优异柔顺性、抗疲劳性和支撑力平衡 [12][13] - 覆膜支架需攻克ePTFE覆膜结合、肝素涂层活性保持及输送系统防短缩等技术难点 [15] 国产企业突破进展 - 心凯诺SkyNova外周血管支架为国产首款下肢动脉长支架 覆盖血管直径4-9mm 病变长度170mm 壁厚降低20%-25% 12个月随访断裂率0%(进口产品为2%-3%) [16] - 宏普医疗研发肝素涂层外周小血管覆膜支架 采用丝袜编织技术解决输送短缩问题 [17] - 心脉医疗、畅德医疗、先健科技等企业布局外周药物洗脱支架 部分产品进入创新审查或临床阶段 [17]
人工耳蜗植入进医保 6月1日起,四川参保患者单例治疗费用将从20余万元降至3万元左右
四川日报· 2025-05-07 10:32
政策调整 - 四川省从6月1日起将电子耳蜗植入术和人工耳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按乙类管理 [1] - 政策适用人群为四川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 需符合双侧重度或极重度耳聋等适应症 [1] - 人工耳蜗集采中选产品按中选价格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非中选产品价格不高于同类中选产品最高中选价格的按实际价格支付 [1] 费用变化 - 通过集采与支付政策调整 患者单例治疗费用从20余万元降至3万元左右 [1] - 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 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 [2] 产品范围 - 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具体项目包括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电子耳蜗植入术"和医用耗材"人工耳蜗(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 [1] - 人工耳蜗是一种用于帮助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恢复听力的电子医疗设备 [2]
凯利泰2024年营业收入9.85亿元 积极投入多项新产品研发
全景网· 2025-04-30 14:29
文章核心观点 - 4月29日凯利泰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积极应对医改新变化,执行内生与外延并重战略,调整优化主营业务,各业务有不同表现,同时在研发、投资方面有相应举措以提升竞争力 [1][2] 分组1: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5亿元,同比增长2.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亿元 [1] - 椎体成形业务销售收入27,617.75万元;创伤类或脊柱类骨科植入物业务销售收入6,449.27万元,毛利率小幅提高 [1] - 低温射频(能量平台)业务销售收入21,873.88万元,较上年度增幅10.48% [1] - 医疗器械贸易业务销售收入14,258.97万元;消毒灭菌服务销售收入26,073.78万元,较上年度增幅21.88%,毛利率基本持平 [1] - 研发投入总计4,398.3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为4.47% [2] 分组2:业务战略 - 公司在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背景下,坚持贯彻执行内生与外延并重的发展战略,持续对主营业务进行调整和优化 [1] 分组3:产品研发及注册 - 报告期内公司授权专利共45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 [2] - 公司依托专业研发团队并结合外延并购战略,瞄准骨科医疗器械发展趋势,坚持产品滚动开发,逐步实现产品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创新和领先的转换 [2] 分组4:对外投资 - 公司依据内生与外延并重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发挥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优势,适时开展投资或企业兼并收购,进行国内外行业资源整合,构建多层次的产业链布局 [2] - 报告期内公司对动之医学、椎元医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烁谱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或投资,进一步聚焦于骨科医疗器械领域,实现在骨科领域的全面布局,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2] 分组5:公司业务范围 - 凯利泰主要业务属于骨科植入医疗器械的生产、研发、销售及服务,主要产品包括脊柱微创类产品、骨科创伤类植入器械产品等 [2] - 全资子公司Elliquence主要从事手术能量平台及高值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控股子公司洁诺医疗的主要业务为医疗器械、设备、医疗卫生材料及用品提供专业的清洗、灭菌整体解决方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