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水果市场变化
icon
搜索文档
榴莲暴跌
投资界· 2025-06-07 15:29
榴莲价格暴跌原因分析 - 5月榴莲全国批发均价降至51.38元/公斤,较4月69.26元下降25.8% [4] - 猫山王榴莲价格从65元/斤腰斩至35元/斤,金枕榴莲从36.8元/斤降至26元/斤 [4] - 新发地市场金枕榴莲从1200元/箱降至780元/箱,降幅达35% [4] - 泰国东部榴莲2024年预计增产30%至150万吨,越南产量85万吨,远超中国156万吨进口总量 [5] - 泰国仍有约10000柜榴莲待出,越南榴莲6月集中上市进一步增加供应 [5] 供应链与贸易环境变化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降低东南亚水果入华门槛,运输损耗从20%降至14% [6] - 榴莲跨国供应链效率提升,途耗时间缩短30% [6] - 海南三亚1.4万亩榴莲试田首批产量预计600吨,6月上市影响市场预期 [6] - 国产榴莲涵盖金枕、黑刺、猫山王等高端品种 [6] 品质问题与市场分化 - 进口榴莲"生包"比例异常高,出现口感寡淡、水分过多等问题 [8] - 泰国东部雨季影响糖分积累,收购价跌至5元/斤仍面临亏损 [8] - 劣质榴莲被迫低价抛售,裂口榴莲打五六折,严重问题果打一二折 [8] - 优质榴莲价格坚挺,部分品牌仍能维持78元/斤高价 [9] - 泰国AB级榴莲到国内成本价16元/斤创五年新低,但市场接受度低 [9] 产业链影响 - 泰国榴莲收购价从190泰铢/公斤腰斩至100泰铢/公斤 [10] - 小型跨境贸易商因亏损严重大量退出市场 [10] - 高山向阳坡地优质果园收购价不降反升 [10] 零售端冲击与转型 - 零售商利润被腰斩,部分出现倒贴人工和运输成本情况 [12] - 高端水果从改善型消费转向品质导向,消费者优先削减非必需品支出 [12] - 零售商加强产地直采和品质管控,推出"不熟包退"等服务承诺 [13] - 增加牛油果、无花果等新品,引进小众精品水果分散风险 [14] - 行业从高利润模式转向品质与服务竞争 [14]
暴跌的榴莲
虎嗅APP· 2025-06-05 22:24
榴莲价格暴跌的核心原因 - 5月全国榴莲批发均价降至51.38元/公斤,较4月下降25.8%,部分品种如猫山王从65元/斤腰斩至35元/斤,金枕从36.8元/斤降至26元/斤 [2] - 泰国东部榴莲2024年预计增产30%至150万吨,越南产量达85万吨,远超中国156万吨进口总量 [2] - 泰国东部仍有约10000柜待出,叠加越南榴莲上市,6月货量将超5月 [3]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降低流通门槛,榴莲跨国供应链效率提升,运输损耗从20%降低30% [4][5] - 海南三亚1.4万亩榴莲试田首批产量预计600吨,6月中下旬上市 [6] 品质两极分化现象 - 进口榴莲"生包"比例异常高,出现口感寡淡、水分过多、"馒头味"等问题 [8] - 泰国东部产季推迟与雨季重叠,影响糖分积累,即便产地收购价跌至5元/斤仍面临亏损 [8] - 低质量榴莲低价抛售导致价格"踩踏式"下跌,裂口榴莲打五六折,严重问题果打一二折 [8] - 优质榴莲价格坚挺,部分品牌仍能以78元/斤出货,高山果园产品收购价不降反升 [11] 产业链冲击与消费端变化 - 泰国榴莲收购价跌至100泰铢/公斤(约10元/斤),仅为去年同期190泰铢的一半 [12] - 小型跨境贸易商因通关效率低和运输变质亏损严重,部分退出市场 [12] - 零售商利润腰斩,北京新发地金枕榴莲从1100-1200元/箱降至730-780元/箱 [2][15] - 消费者因品质问题投诉增加,"生包""水包"现象普遍,高端水果需求不确定性增强 [17] - 零售商转向品质管控和多元化经营,增加牛油果、无花果等新品分散风险 [18][19]
暴跌的榴莲
36氪· 2025-06-05 11:29
榴莲价格暴跌 - 5月23日全国榴莲批发均价51.38元/公斤,较4月69.26元下降25.8% [1] - 猫山王榴莲从65元/斤降至35元/斤,金枕榴莲从36.8元/斤降至26元/斤,部分菜市场售价低于20元/斤 [3] - 北京新发地金枕榴莲从1100-1200元/标箱(32斤)降至730-780元/标箱,价格腰斩 [3] 供应激增 - 2024年泰国东部榴莲预计增产30%至150万吨,越南产量85万吨,远超中国156万吨进口总量 [3] - 泰国东部仍有约10000柜待出,越南榴莲6月大量上市,货量超5月 [3] - 海南三亚1.4万亩榴莲试田已落地4000亩,预计6月首批产量600吨 [7] 贸易便利化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降低东南亚水果进入门槛,流通效率提升 [4] - 榴莲跨国供应链效率提升,运输损耗从20%降至约30%,途耗时间缩短30% [5] 品质问题 - 进口榴莲"生包"比例异常高,口感寡淡、水分过多,"馒头味"、"夹生"、"死包"现象普遍 [8] - 泰国东部产季推迟一个月与雨季重叠,影响糖分积累和成熟度 [8] - 劣质榴莲低价抛售导致价格"踩踏式"下跌,优质榴莲价格坚挺 [10][13] 产业链影响 - 泰国榴莲收购价跌至100泰铢/公斤(约10元/斤),仅为去年同期190泰铢的一半 [14] - 小型跨境水果贸易商因亏损严重相继退出市场,产地收果人数减少 [14] - 优质榴莲收购价不降反升,知名品牌仍能以78元/斤稳定出货 [13] 零售端变化 - 榴莲价格下跌导致零售商利润腰斩,高端水果高利润时代正在远去 [15] - 泰国产地AB级榴莲到国内成本价约16元/斤,为近五年最低,但市场接受度低 [16] - 零售商加强品质管控,推出"不熟包退"、"坏果包赔"服务 [19][21] 行业趋势 - 零售商调整品类结构,增加牛油果、无花果等新品,分散风险 [21] - 高端水果市场趋向理性,品质和服务成为核心竞争力 [21] - 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提升,选择更加谨慎,价格和消费门槛趋于平稳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