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零售

搜索文档
百果园2024年亏亏3.8亿 董事长余惠勇却说“企业发展思路是对的”
搜狐财经· 2025-07-25 14:32
百果园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由盈转亏,净亏损3 8亿元[1][3] - 2020年至2023年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分别为4906万元、2 303亿元、3 233亿元、3 617亿元[3] - 2024年总营业收入102 7亿元,同比减少11 2亿元[3] 战略调整与门店优化 - 主动关闭965家加盟店(从6081家降至5116家),以提升单店盈利能力和质量[5] - 实施"高品质性价比"新战略,应对消费者对低价高质的需求变化[5] - 董事长余惠勇将亏损归因为战略转型的"阵痛",承认过往忽视价格竞争力[5] 行业挑战与应对 - 消费趋势转向"高性价比"对高端水果零售模式形成挑战[5] - 公司通过门店结构调整和战略重新定位响应市场变化[5]
苏州鲜果壹号:做好这几个小细节,我们在淘宝闪购赚到钱了
搜狐财经· 2025-07-20 16:07
公司表现 - 鲜果壹号水果店网上单品订单量暴增5倍以上,21家连锁专卖店单品订单量增长400%以上 [1] - 入驻淘宝闪购后,公司销售额大幅增长,商品毛利率达到5%~10%,7月份员工人均月薪将增长500~1000元 [3] - 公司计划走出苏州,前往苏北和无锡、常州开设新店,并向鲜花、烘焙、果汁、深加工产品拓展 [7] - 公司将招聘一批营销人员以扩大企业规模,发挥中小企业稳岗扩岗的内生动力 [8] 行业动态 - 淘宝闪购推出500亿平台消费券,通过线上流量反哺线下商家,给中小商家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5] - 淘宝闪购上线以来,3074家商家、超26万非餐饮门店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0%,日订单创下8000万新高,市场日订单总量超过2亿单 [5] - 新注册商家超过24万,6月份商家店均实收环比增长近100% [5] - 淘宝闪购的500亿平台消费券通过发放大额红包、免单卡、一口价商品等方式激发消费活力,给新兴服务业商家带来新客流 [6] 商业模式创新 - 淘宝闪购将电商和地面履约能力集合起来,形成"空对地"的消费新模式 [5] - 商家充分利用淘宝闪购的流量,调整店面布局,加大果切工作台,扩大SKU,增加甘草水果和鲜花类目 [6] - 鲜果壹号水果店优化果汁品类,改进包装和口味,适应消费者需求 [7] - 淘宝闪购的创新探索形成"需求--供给--就业--收入"的良性循环,推动中国消费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8] 消费趋势 - 淘宝闪购满足更多元的需求,如鲜花礼赠、"夜间经济"等场景化需要 [6] - 鲜果壹号水果店适应苏州人"不时不食"的饮食习惯,推出符合当地口味的产品 [7] - 外卖新兴力量激活增量市场,消费增量辐射至全产业链,推动就业市场向"新就业形态"升级 [8]
水果店竟成了最难做的生意
虎嗅APP· 2025-07-13 10:5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水果零售行业竞争激烈,新店快速涌入导致价格战和利润下滑,个体经营者平均经营周期从2019年的4.3年缩短至2024年的1.8年 [2][5] - 线上渠道冲击显著,水果消费线上渗透率从2020年的17%飙升至2024年的39%,25~35岁人群线下购买频次同比下降42% [10] - 行业巨头百果园面临经营压力,2024年闭店965家,单店日均销售额从2020年的5168元降至3824元,综合毛利率跌破8% [9] 经营困境与转型尝试 - 个体经营者尝试多元化经营(如增加蔬菜、干果、香烟等品类)或直播带货,但成功率低,仅12.7%通过直播找到突破口 [7][8] - 高端水果需求下降,进口水果滞销,部分门店因无法覆盖租金和损耗亏损30万元 [5][13] - 社区团购和电商平台加剧竞争,73%的外卖订单选择最便宜商家,实体店沦为"免费样品展示区" [10][14] 供应链与成本问题 - 行业冷链覆盖率不足30%,生鲜损耗率高达25%~35%,物流成本占终端售价40%(美国市场的2.3倍) [9] - 三级分销体系效率低下,从产地到消费者平均经历4.2次搬运,终端售价与产地收购价差异显著(如海南芒果田头价3元 vs 北京实体店15元) [9][10]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水果产量1.47亿吨(同比+3.2%),但批发均价同比下降11.6%,主产省滞销率达18.7% [10]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变化 - 63%消费者采用"线下挑选+线上下单"模式,对价格敏感度提升 [10] - 全品类商超(如盒马、叮咚买菜)通过规模化采购和数字化供应链压低价格,削弱专业水果店优势 [14] - 创业门槛低导致参与者过剩,人流分散加剧经营难度,部分区域同业态门店密度过高 [2][14]
水果店竟成了最难做的生意?
虎嗅· 2025-07-12 20:01
行业现状 - 水果零售行业个体经营者平均经营周期从2019年的4.3年缩短至2024年的1.8年 [6] - 百果园2024年闭店965家 单店日均销售额从2020年5168元降至2024年3824元 综合毛利率跌破8%较2020年下降5.3个百分点 [12] - 水果行业冷链覆盖率不足30% 生鲜损耗率高达25%-35% 物流成本占终端售价40%是美国市场2.3倍 [13] 竞争格局 - 社区水果店数量激增导致恶性竞争 山东滨州某社区水果店从2016年独家增至2024年十余家 [1][2] - 线上渗透率从2020年17%飙升至2024年39% 25-35岁人群线下购买频次同比下降42% [14] - 73%水果外卖订单选择最便宜商家 实体店逐渐沦为"免费样品展示区" [15] 经营困境 - 高端水果滞销严重 北京商超15元/颗海南芒果产地收购价仅3元 电商直采价压至8元 [14]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水果产量1.47亿吨同比增3.2% 但批发均价同比下降11.6% 主产省滞销率达18.7% [16] - 全品类平台(七鲜/盒马/叮咚)通过规模化采购和数字化供应链持续压低零售价格 [21] 转型尝试 - 12.7%生鲜实体店通过直播带货找到新突破口 但多数经营者仍在生存线挣扎 [11] - 传统水果店尝试增加蔬菜/干果/香烟等品类 但差异化不足难改经营颓势 [2][4][10] - 精品水果店增加鲜花礼盒等创新业态 但客流量未见显著改善 [2][9] 系统性挑战 - 三级分销体系导致水果从产地到消费者平均经历4.2次搬运 [13] - 行业创业门槛极低 新手因缺乏成本控制和损耗管理知识导致经营失败 [19][20] - 消费者对高端水果需求明显下降 更倾向性价比消费 [21]
行进中国丨东盟果香飘 “邕”抱消费热
搜狐财经· 2025-07-12 17:57
东盟水果消费热潮 - 广西暑期消费季活动推动榴莲、山竹等东盟水果消费热潮,南宁市民享受"东盟水果自由" [1] - 沃尔玛超市金枕榴莲促销价19.99元/500g,单个榴莲消费不足100元吸引大量顾客 [3] - 超市榴莲单日销量高峰超1000公斤,周末需增派人员维持秩序 [3] 东盟水果品类与市场表现 - 菲律宾香蕉、泰国山竹、椰青等东盟水果从高端商品转变为日常消费品 [5] - 南宁建成广西最大水果交易中心,年交易量超150万吨,其中进口水果占比达30万吨 [6] 供应链与物流优势 - 南宁依托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冷链物流基地,强化水果批发市场建设 [6] - 批发市场至商超的供应链完善,线上线下渠道协同推动东盟水果流通 [10] 未来发展方向 - 南宁计划深化与东盟贸易合作,扩大优质水果进口规模 [10] - 政策导向推动"果香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升级 [10]
百果园 (02411)打造“升级范式”:战略转型成效显著,新一轮成长周期启动在即
智通财经网· 2025-07-11 18:12
战略转型背景与核心举措 - 公司基于国内消费升级与降级并存背景,启动"高品质高性价比口碑战役",全面升级供应链、品质管控、服务及定价系统 [1] - 核心策略为"1212"品类计划:全年一价标产品满足刚需,12款超级客流品每月推出"好果报恩"活动强化消费者认知 [2] - 战略目标为扭转生鲜行业低效循环,建立"高质+高性价比—高效—高粘性—可持续盈利"的增长飞轮 [5] 客流与销售数据表现 - "好果报恩"活动成效显著:佳沛金奇异果销量环比增234%,山东秋月梨销售2800吨创五年纪录,秘鲁蓝莓销量同比激增1456% [3] - 进口车厘子(J级)累计销量达4075吨,同比增长近5倍,单期来客数同比提升1078% [3] - 2025年上半年同店客流预计实现双位数增长,战略调整后终端数据进入正向循环 [3][7] 毛利结构与供应链优化 - 通过提高高毛利果品占比,单店毛利额同比增单位数、环比增双位数,盈利弹性持续释放 [6] - 供应链端已覆盖26国800+直采基地,采购团队超300人,建立全球化采购网络壁垒 [6] - 战略倒逼产业链升级:从种植到销售全环节精益管理,推动运营效率与产业协同提升 [5] 门店结构调整与扩张规划 - 2024年关闭966家低效门店,资源向优势门店集中,终端运营效率显著改善 [7] - 实施单店深耕模式:强化鲜度管理、温控标准及督导闭环,奠定质量基础 [7] - 渠道网络调整基本完成,2026年将重启门店扩张,收入端有望触底回升 [7][8] 长期发展前景 - 战略转型进入"内生增长+外延扩张"双轮驱动阶段,2026年业绩加速上行通道将打开 [8] - 单店盈利模型优化超预期,为新一轮扩张提供可复制的"范式" [8] - 公司聚焦核心能力与经营效率提升,运营模式全面升维驱动成长周期启动 [8]
百果园20250709
2025-07-11 09: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百果园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表现** - 2024 年全年总收入 102.7 亿元,同比下降 9.8%,零售 GMV 为 127 亿元,C 端收入下滑 13%,B 端收入增长 22%,全年净亏损 3.9 亿元,因执行高性价比战略致毛利率从 11.5%降至 7.4%,毛利额减少约 5.5 亿元[2][4] - 2025 年上半年同店销售整体持平,客流同比双位数增长,单店毛利额同比个位数增长、环比双位数增长,毛利率低个位数提升,礼品业务春节期间同比双位数增长[2][3][8] - **业务发展** - ToB 业务保持双位数增长,国内通过金龙开展传统商超业务规模约 4 亿元,有大客户业务和新兴渠道拓展;海外通过金城泰拓展品类,在香港成立新公司负责全品类拓展[5][11] - 海外 ToB 业务以耐储果品为扩张基础,海运冷链运输需找合适合作方降低损耗[12] - 消费者主要为社区居民,约 9000 万会员,月人均购买约两次,招牌果占比接近 20%,其毛利率比 A 级高约两三个百分点[5][16][26] - **门店调整** - 2024 年净减 966 家门店至 5127 家,2025 年上半年预计关店约 400 家,下半年重启扩张,2026 年进入正常开店节奏[2][6] - 调整考虑租金费用率、加盟商盈利能力、商圈变化等因素,调整后订单量与客流双位数增长,4 月起毛利率和单店毛利额显著提升[9] - **未来规划** - 坚持高品质、高性价比战略,聚焦提升单店盈利能力、优化门店投资成本、拓展国内外市场[2][7] - 国内深耕多行业多渠道,加强卡券、福利礼品业务;海外拓展国产水果出海品类[7] - 取消特许权使用费,推出开业补贴政策,优化装修和设备,单店初始投资成本从 28 万元降至 23.4 万元,回本周期约两年[2][9] - 探索新渠道包括临时折扣渠道,与供应商考虑股权激励,采取优先但不排他供应模式[21][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已完成品牌升级,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折旧,每年约两三千万,摊销三年[10] - 2024 年湖南岳阳大店创新店表现一般,无再开大店计划,正探索轻量化门店[17] - 轻量化门店优化装修和设备,电子秤系统换安卓省成本约 5000 元,精细化运营助加盟商降成本[18] - 加盟商目前单店营收 200 - 250 万元/年,毛利率 27%,损耗率约 3%,净利率 4 - 5%,回本周期约两年[19] - 深圳等核心区域门店单店情况优于全国平均,一线和三线城市门店表现优于二线[20] - 与折扣渠道合作产品结构与门店区隔,处于试点阶段,目的是业务增量、优化供应链[21][23] - 近期气温上升水果销售增长,6 月起单店日均销售同比小幅正增长,线上销售增速良好[24] - 礼盒战略坚持去年策略,与 IT 企业联名等,上半年礼品业务占门店销售额约 15%[25] - 四五月份招牌果占比从 14% - 15%提至近 20%,A 级占比约 40%,B 级约 30%,干果及果制品高个位数[26]
水果越自由,百果园越危险
36氪· 2025-06-12 12:29
行业趋势 - 供应链效率提升、进口贸易拓宽、冷链技术普及和生鲜电商崛起使得消费者购买水果成本降低、选择增多,贵价水果从"奢侈品"下沉为日常消费品 [1]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将进一步推动"山竹自由""红毛丹自由"等趋势 [1] - 高端水果降价趋势明显,以榴莲为例,未来3-5年东南亚榴莲产量可能翻一番,配合供应链优化,高端水果自由化是大势所趋 [9] - 电商平台及新一代商超通过"产地直采 + 规模效应"优势击穿传统价格体系,在水果零售市场占据龙头地位 [17][18] 公司表现 - 百果园2024年平均每天关闭2.65家门店,全年税前亏损达3.91亿元,股价长期低于2元 [1] - 2021-2023年营收增速从16.22%下滑至0.7%,归母净利润增速从369.49%下滑至11.9% [7] - 2024年央视315曝光品控问题,包括腐烂水果切块高价出售、隔夜水果冒充鲜果等,严重损害品牌价值 [12] - 加盟门店单店收入从2021年88.45万下滑至2023年H1的79.6万,北京30%门店亏损,武汉地区一半门店亏损 [14] 商业模式 - 百果园本质是供应链公司,上游仅两处自有种植基地,下游加盟店占比超99% [10] - 加盟模式导致管理难度大,存在无证经营、不履行退货政策等问题,品牌与加盟商利益撕裂 [11][15] - 2024年8月从高端路线转向"高性价比"战略,试图通过降毛利、砍价格应对竞争 [18] - 电商平台直接连接上下游,削弱中间商价值,百果园在低价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 [20] 竞争格局 - 盒马、Costco等新型商超凭借更强大会员体系和商品体系,在水果零售领域更具竞争力 [17] - 盒马2023年9月与17家顶级水果巨头达成战略合作,包括智利车厘子出口公司Garces Fruit等 [17] - Costco通过"毛利率不高于14%"策略建立消费者信任,会员体系远超百果园 [17] - 拼多多等平台通过低价策略(如10元/斤蓝莓、19.9元包邮车厘子)抢占市场份额 [9][21] 消费者行为 - 经济下行周期中,贵价水果从刚需变为可选消费,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平价替代品 [7] - 消费者对水果价格敏感度提升,"只要能便宜一块钱,就不会多花一分" [20] - 新型商超因商品体系齐全获得更高消费者依赖度,百果园会员吸引力不足 [17] - 消费者对高价水果品牌信任度下降,更倾向通过电商或商超渠道购买 [16][21]
暴跌的榴莲
虎嗅APP· 2025-06-05 22:24
榴莲价格暴跌的核心原因 - 5月全国榴莲批发均价降至51.38元/公斤,较4月下降25.8%,部分品种如猫山王从65元/斤腰斩至35元/斤,金枕从36.8元/斤降至26元/斤 [2] - 泰国东部榴莲2024年预计增产30%至150万吨,越南产量达85万吨,远超中国156万吨进口总量 [2] - 泰国东部仍有约10000柜待出,叠加越南榴莲上市,6月货量将超5月 [3]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降低流通门槛,榴莲跨国供应链效率提升,运输损耗从20%降低30% [4][5] - 海南三亚1.4万亩榴莲试田首批产量预计600吨,6月中下旬上市 [6] 品质两极分化现象 - 进口榴莲"生包"比例异常高,出现口感寡淡、水分过多、"馒头味"等问题 [8] - 泰国东部产季推迟与雨季重叠,影响糖分积累,即便产地收购价跌至5元/斤仍面临亏损 [8] - 低质量榴莲低价抛售导致价格"踩踏式"下跌,裂口榴莲打五六折,严重问题果打一二折 [8] - 优质榴莲价格坚挺,部分品牌仍能以78元/斤出货,高山果园产品收购价不降反升 [11] 产业链冲击与消费端变化 - 泰国榴莲收购价跌至100泰铢/公斤(约10元/斤),仅为去年同期190泰铢的一半 [12] - 小型跨境贸易商因通关效率低和运输变质亏损严重,部分退出市场 [12] - 零售商利润腰斩,北京新发地金枕榴莲从1100-1200元/箱降至730-780元/箱 [2][15] - 消费者因品质问题投诉增加,"生包""水包"现象普遍,高端水果需求不确定性增强 [17] - 零售商转向品质管控和多元化经营,增加牛油果、无花果等新品分散风险 [18][19]
暴跌的榴莲
36氪· 2025-06-05 11:29
榴莲价格暴跌 - 5月23日全国榴莲批发均价51.38元/公斤,较4月69.26元下降25.8% [1] - 猫山王榴莲从65元/斤降至35元/斤,金枕榴莲从36.8元/斤降至26元/斤,部分菜市场售价低于20元/斤 [3] - 北京新发地金枕榴莲从1100-1200元/标箱(32斤)降至730-780元/标箱,价格腰斩 [3] 供应激增 - 2024年泰国东部榴莲预计增产30%至150万吨,越南产量85万吨,远超中国156万吨进口总量 [3] - 泰国东部仍有约10000柜待出,越南榴莲6月大量上市,货量超5月 [3] - 海南三亚1.4万亩榴莲试田已落地4000亩,预计6月首批产量600吨 [7] 贸易便利化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降低东南亚水果进入门槛,流通效率提升 [4] - 榴莲跨国供应链效率提升,运输损耗从20%降至约30%,途耗时间缩短30% [5] 品质问题 - 进口榴莲"生包"比例异常高,口感寡淡、水分过多,"馒头味"、"夹生"、"死包"现象普遍 [8] - 泰国东部产季推迟一个月与雨季重叠,影响糖分积累和成熟度 [8] - 劣质榴莲低价抛售导致价格"踩踏式"下跌,优质榴莲价格坚挺 [10][13] 产业链影响 - 泰国榴莲收购价跌至100泰铢/公斤(约10元/斤),仅为去年同期190泰铢的一半 [14] - 小型跨境水果贸易商因亏损严重相继退出市场,产地收果人数减少 [14] - 优质榴莲收购价不降反升,知名品牌仍能以78元/斤稳定出货 [13] 零售端变化 - 榴莲价格下跌导致零售商利润腰斩,高端水果高利润时代正在远去 [15] - 泰国产地AB级榴莲到国内成本价约16元/斤,为近五年最低,但市场接受度低 [16] - 零售商加强品质管控,推出"不熟包退"、"坏果包赔"服务 [19][21] 行业趋势 - 零售商调整品类结构,增加牛油果、无花果等新品,分散风险 [21] - 高端水果市场趋向理性,品质和服务成为核心竞争力 [21] - 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提升,选择更加谨慎,价格和消费门槛趋于平稳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