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零售
搜索文档
水果更便宜了,连锁企业全员失速中?
36氪· 2025-10-24 18:14
洪九果品要退市了,年销超百亿的百果园也扛不住了。 当水果不再稀缺、价格越来越透明,传统高端水果品牌必须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在性价比为王的新时代,高端水果的生存逻辑是什么? 长期以来,水果行业流传着"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的说法,这三家企业被视为行业内的三足鼎立之势。 然而,近年来,它们却纷纷陷入困境: 洪九果品从中国水果第一股沦为强制退市;百果园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差的成绩单;鲜丰水果则深陷股权冻结危机……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凭借"产地直采+源头直发"的模式,不断冲击传统水果零售,不仅拉低了水果价格,还大幅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损耗。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他们愿意为真正优质的水果支付合理溢价,但对品牌带来的"额外加价"却越来越不买账。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水果零售巨头们,该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水果巨头们的失速 要论水果圈舆论的中心,非洪九果品莫属。 近期洪九果品因未完成调查及补救措施、管理层诚信存疑、内控缺陷未纠正等问题,收到了香港联交所的退市决定。 这家由邓洪九一手创立的企业,以家族化管理和股权结构著称,总部位于重庆,核心优势在于端到端的水果供应链能力,尤其擅长水果批发。 创始人邓洪九曾凭借敏锐的商业 ...
这些“8090后”熟悉的品牌,为什么总是惹怒消费者?
搜狐财经· 2025-10-24 15:08
近期品牌公关危机案例 - 始祖鸟大中华区总经理因喜马拉雅山烟火活动引发的环保及品牌理念争议而离职,该事件导致母公司安踏股价一天内损失上百亿[2] - 百果园创始人回应水果价格高昂的“教育消费者”言论引发舆论反感,公司股价一度下跌7%,市值缩水至约26亿港元[3] - 西贝创始人因威胁起诉吐槽其预制菜的评论而陷入公关危机[3] - 爱康集团就“十年体检未预警肾癌”事件召开说明会,并起诉相关当事人侵犯名誉权,索赔1000万元[2] 舆论环境与社会心理变迁 - 社交媒体作为信息传播中心,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数字媒体时代的每个人[3] - 数字媒体消减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精神距离,削弱了尊重,促进了匿名和即时性的冲动发泄[5] - 数字联网促进了对称性交流,每个人同时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颠覆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权利秩序[6] - “老登”一词的流行反映了年轻一代对居高临下说教和压制性权力的消解[7][8] 品牌叙事模式的失效与挑战 - 品牌过去擅长的宏大叙事、高端叙事方式正在失灵,这种模式旨在堆砌“逼格”产生震惊效果[9][11] - 当前时代的特点是权威被消解、中心化被去除,高逼格受到挑战[12] - 与之相对,苹果等品牌采用聚焦产品极致的“极致叙事”模式[12] - 一句广告词打天下的时代结束,舆情环境进入层级和颗粒度极细的复杂态[14] 企业内部的根源问题与应对策略 - 企业创始人和高管普遍存在对公众情绪捕捉失灵的问题,对消费人群认知单一且防御性强[15][16] - 品牌传播惹恼非目标用户,引发的舆论海啸反而严重影响核心用户信心,暴露了营销不精准、混淆营销与品牌动作、缺少品牌安全评估等问题[17] - 增长逻辑与安全逻辑下的品牌动作截然不同,品牌安全评估是中国企业的短板[18] - 建议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推行“四R合一”,将公关、人力、客户关系、政府公关等职能合并以实现有效内容管理[19] - 未来的品牌管理应像一个分发中台,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工作,品牌应追求真实、人感、平等,而非炫耀[14][18]
老板被抓、强制退市,600亿水果帝国崩了
商业洞察· 2025-10-21 17:24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以洪九果品从巅峰到退市的案例为切入点,剖析了新消费行业在高速扩张中普遍存在的陷阱和教训 [4][6][14] - 公司案例揭示了过度追求规模而忽视现金流、家族式治理失控、对消费趋势判断失误以及挥霍市场信任是导致其崩塌的核心原因 [15][33][37] - 该案例对处于扩张期或筹备上市的消费品牌具有重要警示意义,强调稳健经营、制度建设和趋势洞察的重要性 [33][37][38] 梦幻三年 - 公司于2022年9月在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达到600亿港元,被誉为"中国水果第一股" [8] - 2022年公司营收达150.8亿元,净利润14.52亿元,净利润同比暴涨405% [8] - 公司在榴莲品类占据领先地位,2022年销售2500万颗榴莲,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 [8] - 上市仅18个月后,公司于2024年3月因无法按时披露2023年年报而停牌 [9] - 2025年4月,创始人邓洪九等6名核心高管因涉嫌"骗取贷款、虚开增值税发票"被采取强制措施 [10] - 2025年10月3日,港交所正式裁定取消公司上市地位 [12] 每个消费品牌都可能踩到的坑 - **现金流"自杀式"模式**:公司采用"端到端供应链"模式,向上游果农支付全额预付款锁定货源,同时给予下游商超3-6个月账期,导致自身现金流持续紧张 [16] - 2019年至2022年四年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累计净流出40.6亿元,2023年上半年现金流缺口进一步扩大3.14亿元 [16] - 截至2023年中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高达101.51亿元,占流动资产的92.4%,而账面现金仅剩5.57亿元,银行贷款则飙升至27.76亿元,为上市前的2倍 [16] - **家族式治理失控**:创始人邓洪九夫妇持股超过40%,核心岗位多由亲属担任,缺乏有效的监督和风控机制 [18] - 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向多家"刚注册、零社保、注册资本50万元"的空壳供应商支付了34.2亿元预付款,占全年预付款的76%,这些供应商与公司重庆分公司仅一路之隔,且多为创始人亲信控制,审批流程缺失 [9][19] - **踩错消费降级节奏**:公司核心品类为高端进口水果(如榴莲、车厘子),但2023年起消费趋势变化,国产榴莲大量上市导致价格腰斩,公司成本高企,出现"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局面 [24] - 线上电商分流和线下过度依赖商超导致渠道议价权减弱,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24] - **挥霍市场信任**:2023年9月,创始人夫妇在短时间内减持股份套现约1亿元;停牌后公司对外宣称努力复牌,内部却进行员工劝退和账款抵押等操作,严重损害投资者和渠道信任 [28][29] 写在最后 - 对于处于扩张期的消费品牌,应优先关注现金流健康,定期进行压力测试,并设定应收款占比红线 [33][34] - 需要尽早打破家族治理模式,在关键岗位引入外部专业管理者和监督机制,并借助第三方机构进行定期审计 [35] - 品牌应将消费趋势洞察作为日常功课,紧密跟踪平台销售数据和消费者调研,及时调整产品与定价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36] - 案例强调做消费是"慢功夫",核心在于做好产品、管好现金流、管好团队、守住信任,而非追求短期规模扩张 [37][38]
百果园集团就申请建议实行H股全流通获中国证监会发出备案通知书
智通财经· 2025-10-20 19:56
公司重大事件 - 百果园集团于2025年10月20日接获中国证监会就H股全流通申请发出的正式备案通知书 [1] - 公司已完成3名股东持有的合共8544.86万股非上市股份转换为等量H股的中国证监会备案 [1] - 转换比例为按一比一的基准进行 [1] 股份转换与上市安排 - 转换后的8544.86万股H股将于完成转换及获得联交所上市批准后在联交所主板上市买卖 [1] - 备案通知书自中国证监会批准之日(2025年10月17日)起12个月内有效 [1]
600亿,阿里投资的水果大王要退市了
36氪· 2025-10-20 18:24
洪九果品危机与私有化 - 控股股东拟通过协议安排将公司私有化并从港交所退市[5] - 港交所作出退市决定基于五方面考量,包括未能完成调查、未能证明管理层诚信、未完成内控审查、未公布财务业绩以及未按规定委任董事等[9] - 公司市值曾高达600亿港元,停牌时股价较发行价暴跌超95%,市值蒸发至不足28亿港元[6][21] 洪九果品财务与运营问题 - 审计机构毕马威发现截至2023年底预付款项余额约44.7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向新供应商支付预付款高达34.2亿元,较2022年末的12.64亿元激增近32亿元[9] - 2024年1月继续支付约15.2亿元预付款,但仅收到价值约4.5亿元货物,当月底预付款余额仍高达42亿元[10] -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2019年至2022年净流出额从4.5亿元扩大至18.23亿元,2023年上半年仍达3.14亿元[12] - 2023年上半年营收增长放缓至19.37%,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6.26%至8.04亿元[11][12] 洪九果品高管与法律风险 - 公司董事长邓洪九、多名董事及监事会主席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与涉嫌骗取贷款及/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有关[5][10] - 自2025年1月6日起,公司主要办公场所被公安机关限制人员出入,导致无法正常办公,公司印章及账簿被查扣[5][10] - 2024年5月案件进展显示,除邓洪九等四人仍被逮捕外,其他限制措施已解除[10] 洪九果品发展历程 - 创始人邓洪九从“山城棒棒”起家,通过发现红桔价差赚取第一桶金,后创立重庆洪九果品有限公司[14][15][16] - 公司通过抓住无籽西瓜和进口水果商机迅速扩张,2006年年销售额达1.5亿元[17] - 2012年抵押房产筹资一亿元在泰国建厂,首创“树上熟”榴莲包机直运模式,2022年售出榴莲2500万颗,年收入近40亿元[19] - 2018年起完成多轮融资,累计总额超过十亿元,2022年9月登陆港交所募资约4.97亿港元[20][21] 水果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行业曾形成“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三足鼎立局面[25] - 百果园2025年上半年营收43.76亿元,同比下滑21.8%,净亏损3.42亿元,门店数量净减少1639家,收缩幅度达27%[26] - 百果园市值从高位跌去75%,截至2025年8月下旬股价为1.86港元,市值缩水至28.63亿港元[29] - 百果园付费会员人数从2023年底约117.1万降至2024年底的85.4万,减少31.7万人[31] 水果行业新模式与市场趋势 - 电商平台推行“产地直采+源头直发”模式,如拼多多“农地云拼”和京东超市产地直采,缩短流通链条[33][34] - 国产水果供给增加,例如中国在2021年成为全球最大蓝莓生产国,海南国产榴莲2024年产量达250吨,较2023年增长500%[36] - 2025年荔枝总产量预计达36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00%以上创历史新高,价格从十几元/斤降至六七元/斤[37][38] - 消费者行为转变,更注重性价比,拒绝不必要品牌加成,表现为部分市场“量减价增”的特征[39][40]
600亿,阿里投资的水果大王要退市了
搜狐财经· 2025-10-20 11:24
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 曾顶着"水果第一股"光环的明星,正悄然准备落下帷幕。 近日,洪九果品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股东拟通过协议安排将公司私有化,并从香港联合交易所退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时洪九果品对外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中提到,公司董事长邓洪九、董事彭何、江宗英、杨俊文、谭波以及监事会主席余利霞 等相关人员或其家属接到通知,已被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这一举措与重庆市两江新区公安分局针对涉嫌骗取贷款以及/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 事项所展开的立案侦查密切相关。 此外,洪九果品在公告中还披露了一个重要情况:自2025年1月6日起,公司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东湖南路3号中铁峰汇B座22层的主要办公场所之一,被公 安机关限制人员出入,导致公司无法正常开展办公活动。 高管被采取强制措施,办公场所陷入停滞,如今这家曾市值高达600亿的"水果巨头"终于走到了退市的边缘。 从"山城棒棒"到"水果大王",邓洪九的逆袭故事如今却以崩塌收场,留给人们的只剩下满地的狼藉和无尽的感慨。 港交所作出退市决定主要基于五个方面的考量:公司未能完成调查并公布结果及采取补救措施;未能证明管理层的诚信、能力及品格不存在合理监管问 题;未完成内 ...
老板被抓、强制退市,600亿水果帝国崩了
虎嗅APP· 2025-10-18 21:05
文章核心观点 - 洪九果品从“中国水果第一股”的巅峰迅速跌落,其案例揭示了新消费行业在高速扩张中普遍存在的结构性风险,包括现金流管理失控、公司治理失效、市场趋势误判以及信任资本挥霍等问题 [4][6][8][9][10] 洪九果品的兴衰历程 - 公司在2022年9月于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达到600亿港元,被誉为“中国水果第一股”,2022年榴莲销量达2500万颗,占全国近10%市场份额,营收150.8亿元,净利润14.52亿元,净利润同比暴涨405% [8] - 上市仅18个月后,公司因无法按时披露2023年年报被停牌,审计机构毕马威辞任并揭露2023年第四季度向“新增供应商”支付34.2亿元预付款,占全年预付款的76%,这些供应商多为空壳公司 [9] - 2025年4月,创始人邓洪九等6名核心高管因“骗取贷款、虚开增值税发票”被逮捕,总部被封;5月,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辞职,公司治理彻底空壳化;同年10月,港交所正式裁定取消其上市地位 [9][10] 现金流管理陷阱 - 公司采用“端到端供应链”模式,上游全额预付货款锁定货源,下游给予商超3~6个月账期,导致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2019~2022年累计净流出40.6亿元,2023年上半年再添3.14亿元缺口 [14] - 截至2023年中报,贸易应收款达101.51亿元,占流动资产的92.4%,账面现金仅5.57亿元,而银行贷款飙升至27.76亿元,是上市前的2倍,反映出依赖垫资冲规模但忽视现金流健康的致命风险 [14][15][16] 家族式治理失控 - 邓洪九夫妇持股超40%,核心岗位由亲属垄断,包括妹夫任董事、儿媳任监事等,缺乏有效监督机制,34.2亿元预付款的审批仅凭创始人一句话即可拍板,资金最终流向亲信控制的空壳公司 [17][18] - 这种治理结构导致风控形同虚设,家族信任无法替代制度信任,尤其在采购、财务等关键环节易引发腐败和失控,是许多新消费品牌规模扩张后的共性隐患 [19][20][21] 消费趋势误判 - 公司主打高端进口水果如榴莲、车厘子,但2023年起消费降级趋势明显,国产榴莲价格腰斩,导致成本与售价倒挂,例如一箱30斤榴莲成本700元,超市仅售600元,销售越多亏损越大 [23] - 同时线上电商冲击线下渠道,公司过度依赖商超且议价权减弱,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或定价策略,暴露了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的短板 [23][24][25] 信任资本挥霍 - 2023年9月,邓洪九夫妇悄悄减持股份套现1亿元;停牌后公司对外宣称努力复牌,实则劝退员工、抵押账款,甚至总部被封4个月仍隐瞒信息,彻底丧失投资者、渠道及消费者信任 [27][28] - 新消费品牌的核心资产是信任,包括产品履约、财务诚信等,任何挥霍行为都将直接导致品牌价值崩塌,这一教训在行业其他案例中亦有印证 [29][30] 行业启示与应对建议 - 现金流管理应优先于规模扩张,建议每月进行现金流压力测试,设定应收款占比红线(如不超过流动资产特定比例),避免垫资与账期失衡引发的资金链断裂 [32][33] - 治理结构需尽早去家族化,关键岗位引入外部专业管理者,并建立第三方审计季度抽查机制,杜绝个人决策主导大额资金流向 [34] - 消费趋势研判需常态化,通过电商平台数据、月度消费者调研等方式动态调整策略,例如当前国产平价品类增长强劲,应减少对高端进口品的过度依赖 [35][36][37]
上市三年即告“烂尾”?股价暴跌95%!600亿“水果第一股”或遭港交所“强退”
搜狐财经· 2025-10-15 15:25
在港股上市3年多后,"水果第一股"洪九果品即将面临摘牌的风险。 10月13日,洪九果品( 06689.HK)发布公告称,于2025年10月3日接获联交所发出的函件(上市委员会决定函件),指 出公司未能履行复牌指引,因此决定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1)条取消公司H股的上市地位定(除牌決定)。 洪九果品财务数据的异常在上市前已现端倪。招股书显示,公司上游采购需全额预付,下游却要给商超 3-6 个月账期,这 种 "先款后货" 与 "先货后款" 的错配,导致经营性现金流连续多年为负:2019年至2022年累计净流出40.6亿元,2023年上 半年再添3.14亿元缺口。 2023年中期财报显示,公司贸易应收款高达101.51 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 92.4%,周转天数长达188.5 天;而账面现金仅 5.57亿元,银行贷款却增至 27.76亿元,资产负债比率较上市前翻倍。更致命的是44.7亿元预付款形成的"资金黑洞"。核 数师发现,部分预付款流向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的主体,涉嫌通过虚假交易套取资金。 公告 称,上市委员会作出其决定的理由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1)公司尚未完成调查,公布调查结果并采取适当补救措 施。(2 ...
百果园 :通过一般授权配售新H股募资约2.8亿港元
新浪财经· 2025-10-06 21:29
来源:新浪港股-好仓工作室 2025年10月6日,百果园(股份代号:2411)公告称,通过一般授权以"配售新H股"方式融资,配售新H 股发行279,500,000股(约2.8亿股),募集资金约2.8亿港元。本次融资由配售代理担任相关角色。 配售新H股配售价未提及。配售股份占现有已发行股本约X.X%,完成后占扩大股本约X.X%。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 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 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 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 系biz@staff.sina.com.cn。 百果园是一家水果零售企业。所得款项中,约2.8亿港元将用于核心业务扩张、技术研发投入及一般企 业用途。本次发行根据股东大会授予的一般授权实施,预计于2025年10月9日或之前完成。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