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加快构建高校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新华日报· 2025-06-10 05:31
□ 宫淑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 长治久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就业优先的理念根植已久,从积极就业政策、更加积极的就 业政策,到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就业工作规律的认识, 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优先之路。如何实现高质量就业,成为党和国家着力推进的重要任务。党的 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围绕高校 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建设服务完备、运行高效、协同有力的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既是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重要延伸,也是构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支撑。 精准导向的育人机制是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战略基础。高质量就业离不开高质量育人。当前高校就业 服务体系正从毕业出口向育人全程展开,从传统的岗位对接转向能力塑造的系统育人。各地高校普遍构 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将就业育人与课程思政、生涯规划、实践教学等深度融 合。多数高校建立了覆盖生涯全周期的就业指导站,吸纳专业教师、校友等担任职业咨询教师。就业指 导不再是单一的服务末端 ...
政策引领与市场对接并进—— 加快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5-17 05:52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经过3年 至5年持续努力,基本建立覆盖全员、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服务体系,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 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从2022年起连续3年突破千万。教育 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绝对主体,预计今后10 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还会持续增长。破解社会需求真实性、教育供给有效性、供需适配精准性等问题,已 成为当前教育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意见》着眼推动社会需求侧建立关于人才发展趋势及缺口状况的研究发布机制,教育系统构建以促进 供需适配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前提。 在人才需求侧,《意见》提出推进人才需求数据共享归集,建设人才需求数据库,并开展人才供需关系 前瞻性分析,定期发布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 在教育供给侧,《意见》提出要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围绕推动高等教育规模、结 构、质量更加契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优化高校层次类型和区域布局,优化调整学科专 ...
事关大学生就业!中办、国办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4-08 17:36
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核心观点 - 构建覆盖全员、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目标3-5年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1][6][7] - 以产业端人才需求和就业端评价反馈为指引,全链条优化培养供给、就业指导、求职招聘等五大体系 [1][6] - 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布局,推动规模、结构、质量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适配 [1][8] 优化培养供给体系 - 建设人才需求数据库,开展前瞻性供需分析,定期发布急需学科专业清单 [8] - 调整高校层次类型和区域布局,对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优化专业设置 [8] - 建立招生计划与就业联动机制,按国家战略需求制定专项招生计划 [8] 强化就业指导体系 - 将生涯教育列为必修课,打造国家规划教材和示范课程 [9] - 设立生涯教育学科专业,加强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 [9] - 要求大学生寒暑假至少开展1次就业实习,鼓励用人单位提供见习岗位并给予补贴 [9] 健全求职招聘体系 - 建设区域性、行业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给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补助 [10] - 挖掘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10] - 统筹党政机关、国企等招聘时间,优化职业资格考试安排 [10] 完善帮扶援助体系 - 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 [12] - 实施"宏志助航"就业能力培训项目,扩大覆盖面 [12] - 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12] 创新监测评价体系 - 开展就业形势滚动调查,推进大数据比对验证分析 [13] - 将就业质量评价结果作为高校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重要依据 [13] 巩固支持保障体系 - 高校按学费收入比例安排就业经费预算 [14] - 配齐专职就业指导教师,支持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14] - 推广"24365校园招聘服务"等数字化平台,应用AI技术升级服务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