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就业优先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围绕“坚持就业优先,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专题协商议政 市政协召开九届十九次常委会会议 徐曙海出席并讲话 郭建主持
镇江日报· 2025-09-19 07:55
对下一阶段工作,徐曙海表示,市政府将毫不动摇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始终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摆在优先位置,持续完善就业促进机制,让全市劳动年龄人口好就业、就好业。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 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支持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努力在 发展中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精准细致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推 动教育培训与就业市场精准衔接,加强新兴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育,强化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全方位 加强劳动者社会权益保障,健全人才评价体系,畅通诉求反映渠道,让每一位在镇江的奋斗者都能感受 到"镇江温度"。希望市政协和各位政协委员一如既往支持政府工作,促进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推动 政府工作更加务实高效。市政府将认真听取委员建议,高效办好政协提案,积极支持政协发挥职能作 用,共同把镇江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郭建表示,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思想行动自觉,坚定不移推进就业优先战 略,全力推动实现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全市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要坚持就业优先,推动协商成果高质量采纳落实,切实解决好群众在就业中最关心最直 ...
国企与民企如何协同促就业?
金融时报· 2025-09-15 11:22
文章核心观点 - 国企与民企通过资本协同、治理协同和产业协同的有机结合,能够形成"1+1>2"的效应,为稳增长和稳就业提供新动能 [1] 强化就业优先战略 - 将就业优先战略深度融入混改顶层设计,加快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后续改革 [2] - 规范国有企业参股民营企业行为,鼓励国企与民企合资合作 [2] - 推动民企深化内部改革并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协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2] 发挥国企优势与影响力 - 构建"双向筛选"机制,聚焦产业协同度和就业潜力指标选择合作对象,同时尊重民企自主选择权 [3] - 建立"就业目标与经营指标"双约束机制,将就业贡献纳入投资评估体系并设置市场化退出条款 [3] - 通过国企资源优势与民企市场效率结合,形成"国资赋能—民企活力释放—就业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 [3] 鼓励混改与联合投资 - 国企通过股权投资、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参与民企发展 [4] - 民企主动对接国企需求,引入国有资本进行战略投资 [4] - 双方在并购重组、新项目建设上开展合作,优化产业链布局并共同投资扩大产能 [4] 引导产业协同布局 -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等高就业产业 [5] - 支持地方国企与民企合作优化供应链、共建产业园区和联合研发中心 [5] - 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发展以扩大就业空间 [5] 推动人力资本升级 - 人力资本升级可增强民企核心竞争力并扩大就业岗位 [6] - 统筹民企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增加就业目标,协调经济性因素与国企功能性因素 [6] - 兼顾就业"量"的增加与"质"的提升,实现就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的良性互动 [6]
山东加力优化服务稳就业市场,开展就业岗位定向开发投放专项活动
齐鲁晚报网· 2025-09-11 20:1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杨璐 加力优化服务稳就业市场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开展就业岗位定向开发投放专项活动。组织公共就业 人才服务机构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持续挖潜扩容就业增量岗位,通过开展网络招聘、直播带岗 等线上招聘活动和小型化、专场化等线下招聘活动,向调查失业率较高的城市和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偏低 的高校加大岗位定向投放力度。 山东提出,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面向重点企业 和重点群体开展专业化就业服务,按规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支持。 《若干措施》提出,各市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稳就业政治责任,加力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就业优先政策, 增强就业与产业等宏观政策的取向一致性和效果协同性,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省份建设。加大就业补助 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资金监管力度,提升资金绩效水平,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部门要加强职业指导、创业咨询等专业化就业服务队伍建设,"组团式"为企业提供用工指导、政策咨 询、劳动关系协调等服务。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 心、"社区微业"就业驿站、零工市场、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产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党校杨凌示范区建设和食品药品安全就业等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8-30 09:10
党校工作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并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规定 [1] - 坚持党校姓党 发挥基本培训牵引带动作用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 [1] - 深化教学科研 人才队伍 管理服务 作风建设 机关党建改革创新 [1] 杨凌示范区发展 - 紧扣三区三高地建设目标 发挥部省共建优势 构建政策互通 资源互通 体系互通的区校融合发展新格局 [1] -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高水平建设未来农业研究院和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 [1] - 以秦创原建设和三项改革牵引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1] -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利用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 杨凌农高会 综合保税区等平台推动农业技术 企业 产品引进来和走出去 [1] 食品药品安全 - 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运用自动化智慧化监管手段强化社会监督 提高产运储销各环节监管覆盖面和问题发现率 [2] -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 - 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 鼓励企业加强原始创新技术改造和规范管理 [2] - 推动以富硒食品和秦药为代表的陕西食药产业提质升级 [2] 就业战略 -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优化岗位供给 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 [2] - 加强各类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 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2] - 确保稳就业促增收硬仗取得更多实效 [2] - 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 增强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
赵刚主持召开省政府第二十九次常务会议
陕西日报· 2025-08-26 08:13
就业政策 - 会议原则同意《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措施》 强调突出就业优先导向 确保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 - 强化产业带动就业 持续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 积极开拓高质量就业岗位 稳定落实政策性就业岗位 [1] - 发挥重点项目建设的就业吸纳作用 强化创业带动就业 提升培训工作质效 完善供需对接机制 [1] - 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 推动各类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 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1] - 聚焦高校毕业生 农民工 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 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1] - 健全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 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 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1] 信访工作 - 会议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2] - 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围绕预防 受理 办理 监督追责和维护秩序 确保群众诉求依法推进 [2] - 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 坚持关口前移 加强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2] - 压紧压实信访工作责任 完善制度机制 强化协同联动 加强信访工作队伍建设 [2]
镜观·回响丨筑牢就业“压舱石” 守护群众幸福感
新华社· 2025-08-05 22:10
就业战略与政策成效 - "十四五"期间中国坚持就业优先战略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1] - 国家通过政策协同发力、精准施策和多措并举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 新兴行业就业扩张 - 先进制造、信息技术和服务消费等重点领域释放新岗位需求 [5] - 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成为人社部认证新职业 应用于影视动画、沉浸式文旅和生命科学领域 [7] - 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于2022年6月被列为新职业 负责机器人研发设计工作 [9] -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于2024年成为人社部公布的新职业 [10] 产业升级与就业转型 - 山东即墨区通过新技术研发和自动化设备升级促进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 [11] - 即墨区通过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和新技能培训实现群众家门口稳定就业 [11] 职业教育体系发展 - 国家深化职普融通和产教融合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2] - 蓝田厨师学校通过特色职业教育拓展就业渠道并助力乡村振兴 [14] - 河北威县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模式拓宽职教毕业生就业渠道 [15] -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无人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17] 特殊群体就业支持 - 重庆城口县建立大漆艺术空间 为残障人士提供漆艺培训和辅助性就业 [20] - 深圳举办"就业助残"现场招聘会促进残疾人就业 [23] - 雄安新区"雄业创工坊"为回迁群众提供灵活就业岗位 [23] 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 杭州举办青年就业促进大会 包含校企合作洽谈会和招聘会等系列活动 [22] -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建立零工市场服务体系 提供就业登记和技能培训等服务 [28] - 浙江海宁桃园村采用"灵活就业+固定用工"弹性方式促进村民增收 [29] 劳动者权益保障 - 北京朝阳区智能化工会驿站为快递员提供休息场所和免费图书阅读服务 [26] - 浙江湖州工会驿站为环卫工人提供休憩纳凉服务 [26]
镜观·回响|筑牢就业“压舱石” 守护群众幸福感
新华社· 2025-08-05 21:32
就业战略与政策 - "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目标扩大就业容量并提升就业质量 五年来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每年1200万人以上 [1] - 政策通过精准施策和多措并举 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为民生改善提供基础支撑 [1] 新兴技术与产业就业 - 先进制造、信息技术、服务消费等重点领域加速向新向智转型 释放新岗位需求 [5] - 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等新职业涌现 应用于影视动画、沉浸式文旅、生命科学等领域 [7] - 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成为2022年公布的新职业 负责研发智能焊接机器人等产品 [9] -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等2024年新职业推动潮玩手办等产业发展 [12] 传统产业升级与就业 - 智慧纺纱企业通过自动化设备升级改造 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带动家门口就业 [14] - 青岛即墨区民营企业加大新技术投入 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升级 [14] 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 - 深化职普融通和产教融合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支持学生多样化发展 [15] - 蓝田厨师学校培养一专多能厨师 拓展就业渠道并助力乡村振兴 [17] - 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才 [18] - 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开设茶艺、茶叶加工等专业 为茶产业培养技能人才 [22] 重点群体就业支持 - 重庆城口县"忘我"大漆艺术空间为残障人士提供漆艺培训和辅助性就业 [25] - 杭州举办青年就业促进大会 包括校企合作洽谈会和招聘会等服务青年群体 [27] - 深圳举办"就业助残"招聘会 针对性支持残疾人就业 [30] 就业服务与权益保障 - 北京朝阳区智能化工会驿站为快递员提供休息、阅读等免费服务 [34] - 广西融水县建立零工市场服务体系 促进脱贫人口就近灵活就业 [38] - 浙江海宁市共富工坊采用弹性用工方式 帮助低收入村民灵活就业增收 [39]
织牢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网
经济日报· 2025-07-29 06:13
就业政策与重点群体保障 -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国之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具有重要作用 [1] - 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抓手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 [1] 高校毕业生就业措施 - 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通过企业吸纳、基层就业、公共部门扩岗、创业创新等举措实现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 - 稳定国有企业招聘规模,挖掘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就业潜力,各地推出地方性扩岗增量政策 [2] - 上海联动苏浙皖成立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盟,举办招聘会覆盖三省一市重点产业集群 [2] 农民工就业保障 - 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治理工资拖欠问题,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3] - 外出农民工省内流动比重提高,重庆启动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目标每年新增就近就业30万人以上 [3] -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下达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投资295亿元,支持近6000个项目,预计带动70余万名困难群众就业,发放劳务报酬超110亿元 [3] 就业政策优化方向 - 强化青年就业政策,结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鼓励投身重点领域和基层就业 [4] - 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实用型青年劳动群体 [4] - 推进"就业+培训+创业"一体化服务,支持毕业生利用平台经济实现多元化就业创业 [4] 城乡就业体系与公共服务 - 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体系,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 [5] - 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及其就业质量,稳定建筑、制造、物流等传统行业岗位供给 [5] - 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交流平台,推进数据共享和数字赋能 [5] 就业帮扶与技能提升 - 优化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 [6] - 推动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重点支持地域特色品牌优、带动就业能力强的车间 [6] -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强化职业素质培养和技能实训 [6]
财政部公布的财政收支情况显示:上半年科学技术支出479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8 09:23
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271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中央支出19914亿元(+9%),地方支出121357亿元(+2.6%)[1]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566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中央收入48589亿元(-2.8%),地方收入66977亿元(+1.6%)[1] - 财政运行总体平稳,税收收入逐步回升,多数地区收入保持增长[1] 重点领域支出情况 - 教育支出21483亿元,同比增长5.9%[1] - 科学技术支出4790亿元,同比增长9.1%[1]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504亿元,同比增长9.2%[1] - 卫生健康支出11004亿元,同比增长4.3%[1] - 节能环保支出2556亿元,同比增长5.9%[1] 民生领域财政工作 - 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 - 中央财政加大养老保险补助力度,开展全国统筹调剂,保障3亿老年群众基本养老待遇[2] - 中央财政下达医疗保障补助资金5522亿元,提升服务水平[2] - 中央财政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兜牢生活保障底线[2]
广东部署十大行动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17:09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 核心观点 - 广东省计划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在粤就业创业,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1] - 方案包含十大行动、29条具体举措,涵盖政策支持、岗位拓展、能力提升等多维度措施 [1] - 重点挖掘新质生产力领域(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低空经济)及消费热点(绿色消费、夜间经济、直播电商)的就业潜力 [1] 政策支持与岗位供给 - 综合运用税费优惠、社保补贴、扩岗补助等政策工具,社会组织可参照企业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2] - 公务员岗位提供不少于1.9万个,事业单位岗位不少于5.5万个,8月底前完成招聘 [2] - 国有企业全年新招高校毕业生不少于2万人(省属国企占8000人) [2] 重点行业与新兴领域 - 新质生产力领域: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低空经济被列为就业潜力增长点 [1] - 消费热点:绿色消费、夜间经济、直播电商、赛事文旅成为就业新增长点 [1] - 民生领域:扩大养老、医疗、托育、家政等服务岗位供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