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8C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18C特专科技专题:黑芝麻智能为唯一破发企业 2024年业绩预告掩藏亏损情况
新浪证券· 2025-08-25 10:53
18C特专科技企业上市与融资动态 - 2024年首批18C企业(如晶泰科技、黑芝麻智能)上市时受资本热捧,但2025年港股市场未完成一单18C企业IPO,12家递表企业中希迪智驾、五一视界二次递表仍无进展 [1] - 港交所于2024年9月1日实施18C改革,下调最低市值标准:已商业化公司从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从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已商业化公司需最近会计年度收益达2.5亿港元,该政策为三年期临时措施(2024年9月1日至2027年8月31日) [1] 已上市18C公司表现与增发行为 - 晶泰控股2024年6月13日上市,IPO募资10.4亿港元,发行价5.28港元/股,首日涨10%,上市至今涨93%,市值180亿港元;2025年进行两次增发:1月募资11.3亿港元(发行价4.28港元/股),2月募资20.9亿港元(发行价6.10港元/股),总增发募资32.2亿港元为IPO规模3倍,第二次增发价较第一次溢价43% [2][3][4] - 黑芝麻智能2024年8月8日上市,IPO募资10.4亿港元,发行价28.00港元/股,首日跌27%,上市至今跌31%,市值159亿港元;2025年2月19日增发募资12.4亿港元,发行价23.20港元/股较IPO折价17%,增发后股价最低跌至14.50港元/股(较增发价跌38%) [2][3][6] - 越疆2024年12月23日上市,IPO募资8.3亿港元,发行价18.80港元/股,首日涨1%,上市至今涨188%,市值75亿港元;2025年7月15日增发募资10.4亿港元,发行价54.30港元/股较IPO溢价189% [2][3][7] 已上市18C公司财务与研发状况 - 黑芝麻智能2024年收入4.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44%-60%),利润3.13亿元(2023年亏损48.55亿元),但经调整亏损净额13.04亿元(较2023年扩大)未在盈利预告中披露 [6] - 越疆2024年收入3.74亿元(同比增30.3%),扣非净亏损0.95亿元(同比收窄7.7%),2024年研发支出0.72亿元(占收入19.2%),显著低于晶泰控股(研发占比157.0%)和黑芝麻智能(研发占比302.6%) [7][8] - 晶泰控股2024年研发支出4.18亿元(占收入157.0%),黑芝麻智能2024年研发支出14.35亿元(占收入302.6%) [8] 递表18C企业商业化与估值挑战 - 12家递表企业2024年收入均超2.5亿港元(商业化门槛),但仅五一视界、仙工智能、瑞为技术连续两年达标,9家为2024年刚达标 [10][11] - 希迪智驾2024年收入4.1亿元(同比增207%),亏损5.8亿元(同比扩大124%),2024年C+轮融资估值90亿元,与IPO门槛40亿港元估值要求存在矛盾 [11] - 五一视界2024年收入2.9亿元(同比增11.5%),亏损0.8亿元(同比收窄11.1%),但研发投入0.58亿元(同比减43%),研发人员从250人减至118人 [12] 行业趋势与市场环境 - 2025年港股IPO募资额创近4年新高,但18C板块IPO零发行,与改革预期形成反差 [9] - 特专科技企业面临商业化验证与市场预期矛盾,热门赛道(AI、半导体、自动驾驶)光环下存在多重风险 [1]
18C特专科技专题:晶泰科技上市后一个月内两次闪电配售 增发规模为IPO规模三倍
新浪证券· 2025-08-25 10:50
18C特专科技企业上市政策调整 - 港交所于2024年9月1日实施18C特专科技章节改革 将已商业化公司最低市值要求从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 未商业化公司从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 该政策为三年期临时措施(2024年9月1日至2027年8月31日)[1] - 已商业化公司定义为最近会计年度收益至少达2.5亿港元的企业 未商业化公司指未达此门槛的企业[1] 已上市18C企业市场表现 - 三家已上市18C企业均按改革前标准完成IPO:晶泰控股(未商业化)上市市值180亿港元 黑芝麻智能(已商业化)159亿港元 越疆(已商业化)75亿港元[2] - 晶泰控股上市后股价涨幅达93% 黑芝麻智能下跌31% 越疆上涨188%[2][3] - 三家企业均在上市后半年至一年内进行增发:晶泰控股两次增发募资32.2亿港元(为IPO规模3.1倍) 黑芝麻智能增发12.4亿港元 越疆增发10.4亿港元[3][4] 企业融资行为分析 - 晶泰控股两次增发间隔仅一个月 第二次增发价格6.10港元较第一次4.28港元溢价43% 募资用途从具体方案简化为泛化表述[4][5] - 黑芝麻智能增发价23.20港元较IPO发行价28.00港元折价17% 增发后股价最低跌至14.50港元较增发价下跌38%[6] - 越疆增发价54.30港元较IPO发行价18.80港元溢价189% 但未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7] 研发投入对比 - 黑芝麻智能2024年研发投入14.35亿元 占营收302.6% 晶泰控股研发投入4.18亿元占营收157.0% 越疆研发投入0.72亿元仅占营收19.2%[7][8] - 越疆研发投入占比显著低于同业 2024年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仅19.2% 而黑芝麻智能和晶泰控股分别达302.6%和157.0%[7][8] 递表企业现状 - 2025年港股市场无18C企业完成IPO 12家递表企业中希迪智驾和五一视界为二次递表[9] - 12家递表企业2024年收入均超2.5亿港元商业化门槛 但仅五一视界、仙工智能和瑞为技术连续两年达标[10][11] - 希迪智驾2024年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207% 但亏损扩大124%至5.8亿元 C+轮融资估值90亿元与IPO门槛40亿港元存在矛盾[11] - 五一视界2024年研发投入0.58亿元同比减少43% 研发人员从250人减至118人[12] 企业财务表现 - 黑芝麻智能2024年收入4.74亿元同比增长44%-60% 实现利润3.13亿元(2023年亏损48.55亿元) 但经调整亏损净额13.04亿元较2023年扩大[6] - 越疆2024年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30.3% 扣非净亏损0.95亿元仅收窄7.7%[7] - 递表企业普遍存在亏损 滴普科技2024年亏损12.5亿元 希迪智驾亏损5.8亿元 云迹科技亏损1.8亿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