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多态机器人
搜索文档
云迹启动全球发售:2025年首单18C项目上市 无基石投资者站台 研发开支占比缩水超50%
新浪证券· 2025-10-11 18:53
IPO基本信息 - 云迹于10月8日启动全球招股,预计10月16日登陆港股市场,是港交所18C特专科技章节改革后首单上市项目 [1] - 发行价定为95.60港元/股,募资规模介于6.6亿至7.6亿港元之间,对应市值约65.7亿至66.7亿港元 [1] - 上市进程迅速,从首次递交招股书到上市日仅间隔209天 [1] -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及建银国际 [1] 投资者结构 - 此次IPO未设置基石投资者,后续锚定投资者的参与情况需等待配发结果公告披露 [2] - 参考2025年至今无基石投资者参与的港股IPO项目数据,上市首日破发比例达57%,上市至今破发比例高达71% [2] - 对比其他18C上市项目,晶泰控股、黑芝麻智能及越疆在上市时均有基石或锚定投资者参与 [2][3]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收入2.4亿元人民币(约2.7亿港元),略超18C政策对“已商业化公司”2.5亿港元的最低门槛 [4]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波动明显,分别为1.6亿元、1.5亿元、2.4亿元 [4] - 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同比增长19%至0.9亿元,但毛利率同比下滑3.1个百分点至39.5% [4] - 2025年前五个月亏损规模扩大41%至1.2亿元 [4] 资金链与负债 - 截至2025年5月末,公司面临的赎回负债高达19.25亿元,而同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7514万元,负债规模是现金储备的25倍以上 [5] - 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净亏损1.18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出高达5299万元,已超2024年全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出规模 [5] - 2014-2021年间累计完成8轮融资,融资金额达12.02亿元,但融资伴随的严苛对赌条款转化为沉重负债负担 [5]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开支为5739万元,占收入比例降至23.4%,较2023年(研发开支6944万元,占收入47.8%)出现大幅下滑 [7] - 2025年前五个月研发投入占比小幅回升至28.2% [7] 估值与行业对比 - 此次上市市值约66亿港元,较2021年末D轮融资投后估值41亿元人民币上浮近50% [8] - IPO募资规模(6.6-7.6亿港元)与上市市值(65.7-66.7亿港元)在已上市的18C公司中均为最小 [8][9] - 对比其他18C公司,晶泰控股上市至今涨幅118%,黑芝麻智能下跌25%,越疆上涨200% [9]
AI智能体企业云迹科技上市通关获备案 年服务次数超5亿
证券时报· 2025-09-19 19:42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关于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通知书,拟发行不超过12,592,500股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 公司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机器人完成超过5亿次端到端的服务,单日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最高达3.6万台,排名全球第一 [1][8]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服务超过3.4万名企业客户,服务终端消费者数量为全球最大 [8] - 2024年12月,公司机器人单月执行超过186亿次指令 [8] 核心技术:复合多态机器人 - 公司UP系列机器人是复合多态机器人的代表,整合多模态大模型、具身智能技术及新型传感器融合系统 [2] - 机器人具备自主工具使用、多任务协调和群体协作能力,可全天候完成跨场景服务任务 [3] - 公司拥有服务智能体全自主闭环学习系统,形成感知、认知、决策、行动和反馈闭环 [3][4][5] 技术系统架构 - 公司具备“大脑+四肢”全栈能力,“大脑”指AI智能体应用系统HDOS,提供智能分析、调度与决策支持 [3] - “四肢”指机器人及功能套件,负责物理世界的任务执行 [3] - 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切换可互换上仓实现不同功能之间的顺畅转换 [8] 商业化应用与场景拓展 - UP系列机器人及HDOS系统已落地超过100家境内外顶级医院和医疗机构 [6][7] - 机器人在医院场景可执行污物回收、医废处理、送餐、巡检、消杀喷雾等多种任务 [7] - 公司将酒店领域沉淀的AI服务拓展至医疗机构、工厂、社区、楼宇等领域 [6]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人民币15亿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币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7% [10] - 预计该市场规模将于2028年达到人民币97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6.5% [10] - AI Agent领域正经历指数级增长,能力每7个月翻倍,甚至在2024-2025年加速至每4个月翻倍 [6] 行业竞争格局 - 相较于云迹科技数万台的规模,同业公司Serve Robotics仅运营约100台机器人,自2022年以来完成超过5万次配送服务 [11] - 全球机器人企业如云迹科技、卧安机器人、埃斯顿、石头科技等竞相奔赴资本市场 [11] - 公司股东包括腾讯、阿里巴巴、联想集团、携程、启明创投等国内顶尖资本 [12]
云迹科技打造AI智能体新范式:让服务机器人真正“眼里有活,眼里有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6 13:53
智能体技术发展现状 - 智能体产品已能独立完成任务并与人类或其他智能体协作完成复杂任务[1] - 复合多态机器人需具备与人类协同配合、适应不同服务场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紧急事件处理等能力[1] - 行业期待智能体能够替代"一个团队"的工作效能[1] 酒店行业应用案例 - 服务机器人在酒店业实现全场景赋能,覆盖营销、接待、送物、房务、工程等环节[1] - 杭州某酒店集成智能系统后运营效率提升15%[1] - 云迹科技3万台机器人深度融入酒店运营体系,实现从接单到配送全流程自动化[3] - 机器人需掌握人类常识、环境认知和社交规则,仅靠大数据难以实现[2] 技术解决方案 - 云迹科技推出端到端闭环服务方案,包含复合多态机器人、数字化运营系统等[2] - 技术架构覆盖感知、认知、决策、执行、反馈全流程服务闭环[2] - 运用多模态大模型、新型传感器融合、自适应控制技术搭建智能体底层框架[3] - AI智能体可预判用户需求,如健身房场景后的洗衣或轻食服务[3] 行业发展趋势 - 未来5-10年是酒店数字化建设窗口期,将涌现大量AI+新型应用[3] - 数字化思维和AI大模型可将酒店升级为"智能体"生态系统[3] - 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将较2020年翻番,服务机器人应用更广泛深入[4] - AI智能体与人力结合可形成超级团队模式,重塑生产力结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