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股新核心资产
icon
搜索文档
A股市场|中国股票配置中,港股应占几成?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6 08:13
港股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入 - 开年以来港股已迈入技术性牛市,A股整体处于震荡 [1] - 南下资金流入汹涌,开年至今净流入已近4000亿港元 [1] - 港股在中国股票资产中的合理占比应为40%-50%,机构投资者仍有较大增配空间 [1] 主要指数中的港股市值占比 - 中证沪港深300指数和中证沪港深500指数中,港股市值占比分别为48%和45% [2] - 中华沪深港300指数中,港股市值占比为49% [2] - MSCI China指数中,港股市值占比超过6成,前十大成分股均为港股和美股中概股 [2] 港股与A股核心指数市值对比 - 恒生指数/(恒生指数+沪深300)市值占比为45% [3] - 中证港股通50/(中证港股通50+中证A100)市值占比为55% [3] - 中证港股通50/(中证港股通50+上证50+深证50)市值占比为53% [3] 新核心资产组合分析 - A股新核心资产30组合包含14家新科技赛道公司和16家传统核心资产 [4] - 港股新核心资产15组合包含互联网、创新药、硬科技、智能车四大新经济赛道公司 [4] - 港股15/(A股30+港股15)流通市值占比约为51% [4] 机构投资者港股配置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公募主动型基金中具备港股投资权限的产品平均对港股持仓仅有25.5% [5] - 2024年四季度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仅有腾讯控股一只港股 [5] - 春节后国内主动权益基金迅速提升港股仓位,成为南下资金的重要力量 [5] 港股优质资产特点 - 新经济大容量、高共识的核心资产在港股具有独占性,包括国产算力、互联网、智能车、创新药 [6] - 2023年以来港股IPO行业以软件(含智驾)、创新药、新消费等新经济为主 [6] - 港股核心资产盈利整体更为亮眼,净利润率和营收增速仍在恢复早期 [6]
策略聚焦|高切低后的市场演绎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6 15:24
文章核心观点 - 预计后续内外资回流港股趋势放缓,港股明显跑赢A股状况结束;年报季市场回归业绩驱动,A股核心资产蓄力上涨;特朗普“政策三部曲”进度加快,美国年中衰退概率提升;美国衰退预期交易不影响中国资产,真实衰退有负面影响;春季躁动中后段纯资金驱动主题降温,建议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1] 外资和内资回流港股趋势会放缓 - 外资回流或因港股核心龙头与美股龙头估值趋近而放缓,截至3月14日,美股科技七巨头剔除特斯拉后平均动态P/E为26.2倍,港股科技四巨头平均动态P/E为29.3倍,年初时分别为29.1倍和21.9倍;港股智驾公司与特斯拉估值也在趋近 [3] - 具备港股权限的主动型公募对港股欠配程度明显缩窄,截至去年底,其平均对港股持仓仅25.5%,春节后国内主动权益基金迅速提升港股仓位 [4] 年报季市场回归业绩驱动 - A股核心资产改善未被充分认知和定价,“A股新核心资产30”ROE - TTM与全A非金融板块ROE差异扩大,净利润增速连续2个季度好转,超过一半传统核心资产公司在好转 [6] - 年报季临近,纯主题板块热度将降温,核心资产迎来机会,其重估需政策加码和长线外资回流,部分A股公司港股发行利于重塑A股核心资产估值体系 [6] 特朗普的理想“政策三部曲”进度在加快 - 特朗普为保住2026年中期选举参议两院,理想政策三部曲为加征关税、削减政府支出和国内大规模减税、持续降息刺激私营部门投资 [8] - 若二季度相关政策集中落地,美国年中衰退概率明显提升,截至3月6日,亚特兰大联储对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GDP增长率最新估计值为 - 2.4%,较2月26日明显下滑 [8] 美国衰退预期交易不会影响中国资产 - 美国衰退预期交易不影响中国资产独立行情,但真实衰退会使中国资产回撤,近期衰退预期交易提前消化估值,延长中国资产春季躁动窗口期 [10][11] - 若6 - 8月衰退预期交易转成真实衰退交易,美债和美元走强,中国资产面临挑战,但中国或加码提振内需政策,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可能同步,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将跑赢万得全A [11] 春季躁动的中后段纯资金驱动的主题会降温 - 短期内A股主导力量是“高切低”资金流动,本周超额下跌的“高位”为TMT等主题板块,涨幅较大的“低位”主要是大消费板块,顺周期品种更受资金青睐 [13] - 纯资金流驱动的主题行情有望降温,中国与美国资产“东升西落”叙事不会迅速退潮,风格层面先演绎“高切低”,“新核心资产”具战略配置价值 [14] - 行业层面,科技和高端制造关注国产算力等,供给端出清关注铝等,消费关注线下新零售;一季报潜在超预期视角关注风电零部件等细分环节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