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核心资产
icon
搜索文档
恒生指数创近4年新高,恒生ETF易方达(513210)、H股ETF(510900)等产品聚焦港股核心资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9:55
恒生ETF易方达产品特征 - 跟踪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 由市值大 成交活跃 行业代表性强的成份股组成[2] - 指数行业覆盖广泛 金融 可选消费 信息技术行业合计占比近80%[2] - 指数单日涨跌1.2% 滚动市盈率11.7倍[2]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ETF - 跟踪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涵盖50只在港上市中国内地企业股票[2] - 指数成份股选择标准为市值大 成交活跃[2] - 可选消费 金融 信息技术 能源行业合计占比超85%[2] - 指数单日涨跌1.3% 滚动市盈率10.5倍[2] 港股通100ETF产品属性 - 跟踪中证港股通中国100指数 选取港股通范围内100家中国内地公司[2] - 成份股筛选标准为市值大 成交活跃[2] - 可选消费 信息技术 金融行业合计占比近75%[2] - 指数单日涨跌1.2% 滚动市盈率10.9倍[2]
恒生指数上涨0.9%终结四连跌,恒生ETF易方达(513210)、H股ETF(510900)等助力布局港股核心资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22:27
港股今日回暖,原材料业、资讯科技业表现亮眼。截至收盘,恒生指数上涨0.9%,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中证港股通中国100指数均上涨1%。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一指网罗港股通核心资产,富国恒指港股通(159365)ETF即将结募
新浪基金· 2025-06-12 09:43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强劲 截至5月底已有29只新股登陆 募资额超760亿港元 同比大增 [1] - 南下资金前五个月累计净流入约6509亿港元 远超去年同期水平 [1] 恒指港股通ETF产品 - 富国恒指港股通ETF即将结募 跟踪恒指港股通指数 该指数与恒指高度相关 涵盖港股市场61.6%的市值 [1] - 恒指港股通指数成分股总市值超35万亿港元 平均市值约4480.72亿港元 [1][2] -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合计权重占比约58.86% 聚焦腾讯控股 阿里巴巴 汇丰控股等龙头 [2] 指数行业分布 - 恒指港股通指数包含12个恒生一级行业 前三大行业为金融业 非必需性消费 资讯科技业 合计权重77.46% [2] - 指数深度覆盖红利板块与科技赛道 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2] 指数历史表现 - 恒指港股通指数自基日2020年9月4日以来跑赢恒指 超额收益达12.57% [2] - 2021年以来单年度表现均优于恒指 超额收益分别为2.93% 0.16% 4.35%和3.00% [2] 基金管理团队 - 富国恒指港股通ETF由百亿港股ETF基金经理田希蒙管理 具备8年证券从业经验和4年投资管理经验 [2] - 田希蒙目前管理多只港股ETF 其中港股通互联网ETF最新份额超535亿份 [2] 富国基金背景 - 富国基金在指数量化投资领域深耕逾16年 目前拥有66只ETF和46只ETF联接基金 [3] - 公司为"老十家"公募基金之一 致力于打造多元化全谱系资产配置工具 [3]
中信证券:关注年内两个关键时点 继续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智通财经· 2025-03-24 14:59
文章核心观点 - 年内有两个关键时点,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带来交易性机会,年中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频带来配置性机会,建议配置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1] 年内关键时点 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 - 外部风险包括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调查结果公布及“对等关税”加征方式和范围明朗 [2] - 风险落地后,科技主题因弱宏观关联和强产业催化,预计成4 - 5月最好进攻方向 [2] - 增量资金或来自前期高切低回补、仓位回补以及部分追逐港股的趋势资金回流 [2] 年中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频 - 预计二季度美国经济走弱叠加关税压力加大,催生2013年以来中国第四轮总量经济刺激,美国推动减税及降息 [2] - 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将迎来2021年后首次同步共振上行,打开内需叙事空间,解除中国核心资产估值压制,引发风格切换 [2] 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交易性机会 科技主题交易机会 - 4月初外部风险集中落地,科技因弱宏观、强预期特性,是风险落地后适合的交易机会 [3] 端侧AI带动行情 - 端侧AI是最可能带动行情的方向,后续产品推陈出新或提振市场预期 [4] - 二季度关注4月字节跳动AIoT生态大会和AI模型更新、5月小米眼镜发布会、6月Rokid眼镜发布会带来的交易机会 [4] 资金来源 - A股“高切低”和减仓持续4周,泛科技行业跌幅居前,相关资金在科技板块调整有新催化后可能回流或加仓 [5] - 港股科技巨头估值优势不再,亚太市场资金有再配置需求,南下趋势资金获利了结或回流A股 [5][6] 年中中美周期同频配置性机会 内需刺激条件 - 足够大外部压力催生超预期内需刺激,带来向上叙事弹性,复盘2013年以来政策阶段可印证 [7] 政策刺激预期 - 年中美国经济走弱叠加关税压力加大,6 - 8月衰退风险提高,我国2025年四个季度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分别为0.8%、 - 6.4%、 - 6.6%、 - 7.9%,7月政治局会议有望出台政策对冲 [8] 周期同步影响 - 2021年后中美政策、库存、利率周期错位压制中国绩优成长股,周期同频后有望转机 [8] 核心资产配置机会 - 中美宏观周期共振上行时,大盘股和GARP策略表现好,核心资产有超额收益 [9] - 年中后顺周期核心资产走出经营拐点等因素强化大盘绩优成长股配置优势,迎来风格切换 [9] 资产配置建议 - 科技领域关注国产算力、端侧AI、锂电、军工、港股互联网和港股创新药 [1][10] - 关注新能源(储能、逆变器)等相对滞涨品种 [10] - 供给端出清领域关注铝、钢铁和面板,消费领域关注线下新零售 [1][10] - 从一季报潜在超预期视角,关注风电零部件、工程机械、汽车电子、眼科药店、服务性消费等细分环节 [1][10]
策略聚焦|高切低后的市场演绎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6 15:24
文章核心观点 - 预计后续内外资回流港股趋势放缓,港股明显跑赢A股状况结束;年报季市场回归业绩驱动,A股核心资产蓄力上涨;特朗普“政策三部曲”进度加快,美国年中衰退概率提升;美国衰退预期交易不影响中国资产,真实衰退有负面影响;春季躁动中后段纯资金驱动主题降温,建议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1] 外资和内资回流港股趋势会放缓 - 外资回流或因港股核心龙头与美股龙头估值趋近而放缓,截至3月14日,美股科技七巨头剔除特斯拉后平均动态P/E为26.2倍,港股科技四巨头平均动态P/E为29.3倍,年初时分别为29.1倍和21.9倍;港股智驾公司与特斯拉估值也在趋近 [3] - 具备港股权限的主动型公募对港股欠配程度明显缩窄,截至去年底,其平均对港股持仓仅25.5%,春节后国内主动权益基金迅速提升港股仓位 [4] 年报季市场回归业绩驱动 - A股核心资产改善未被充分认知和定价,“A股新核心资产30”ROE - TTM与全A非金融板块ROE差异扩大,净利润增速连续2个季度好转,超过一半传统核心资产公司在好转 [6] - 年报季临近,纯主题板块热度将降温,核心资产迎来机会,其重估需政策加码和长线外资回流,部分A股公司港股发行利于重塑A股核心资产估值体系 [6] 特朗普的理想“政策三部曲”进度在加快 - 特朗普为保住2026年中期选举参议两院,理想政策三部曲为加征关税、削减政府支出和国内大规模减税、持续降息刺激私营部门投资 [8] - 若二季度相关政策集中落地,美国年中衰退概率明显提升,截至3月6日,亚特兰大联储对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GDP增长率最新估计值为 - 2.4%,较2月26日明显下滑 [8] 美国衰退预期交易不会影响中国资产 - 美国衰退预期交易不影响中国资产独立行情,但真实衰退会使中国资产回撤,近期衰退预期交易提前消化估值,延长中国资产春季躁动窗口期 [10][11] - 若6 - 8月衰退预期交易转成真实衰退交易,美债和美元走强,中国资产面临挑战,但中国或加码提振内需政策,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可能同步,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将跑赢万得全A [11] 春季躁动的中后段纯资金驱动的主题会降温 - 短期内A股主导力量是“高切低”资金流动,本周超额下跌的“高位”为TMT等主题板块,涨幅较大的“低位”主要是大消费板块,顺周期品种更受资金青睐 [13] - 纯资金流驱动的主题行情有望降温,中国与美国资产“东升西落”叙事不会迅速退潮,风格层面先演绎“高切低”,“新核心资产”具战略配置价值 [14] - 行业层面,科技和高端制造关注国产算力等,供给端出清关注铝等,消费关注线下新零售;一季报潜在超预期视角关注风电零部件等细分环节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