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技术平台

搜索文档
半年暴涨近5倍!知名药企拟回A股上市
中国基金报· 2025-10-18 23:57
在港股上市半年后,映恩生物又拟回A股科创板上市。 2025年4月15日,映恩生物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此次IPO募资总额约2.43亿美元,共引入15名基石投资者,均为头部国际长线资本、国内 知名公募和知名药企,是近四年来港股18A板块募资规模最大的IPO之一。 映恩生物在港股的发行价为94.6港元/股,上市当天股价大涨116.7%;9月股价最高冲至563.5港元,最高涨幅达495.67%。 10月17日,映恩生物股价以334.2港元/股收盘,最新市值为294亿港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20.74亿元 映恩生物致力于颠覆下一代ADC格局的创新,构建了4个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ADC技术平台,为公司持续创新打下基础。 映恩生物10月17日晚在港交所公告称,当日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司拟发行将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并以人民币买卖的普通股,该事项取决于及受限 于市场状况、董事会的进一步批准、股东于公司股东大会上的批准及必要监管机构的批准。 目前,映恩生物的核心管线尚未商业化,收入主要依赖对外授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近年来公司亏损持续扩大。 港股上市半年,股价最高暴涨495.67% ...
半年暴涨近5倍!知名药企拟回A股上市
中国基金报· 2025-10-18 23:54
【导读】映恩生物拟回 A 股科创板上市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在港股上市半年后,映恩生物又拟回 A 股科创板上市。 映恩生物 10 月 17 日晚在港交所公告称,当日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司拟发行将于上海证券交 易所科创板上市并以人民币买卖的普通股,该事项取决于及受限于市场状况、董事会的进一 步批准、股东于公司股东大会上的批准及必要监管机构的批准。 港股上市半年,股价最高暴涨 495.67% 映恩生物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为朱忠远,他是中国生物技术行业的 资深从业者,在生物技术创业及风险投资领域拥有超过 20 年的经验;在投资及孵化多家知名 生物科技公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基石药业、荣昌生物、甘李药业、华大基因。 2025 年 4 月 15 日,映恩生物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此次 IPO 募资总额约 2.43 亿美元,共引入 15 名基石投资者,均为头部国际长线资本、国内知名公募和知名药 企,是近四年来港股 18A 板块募资规模最大的 IPO 之一。 映恩生物在港股的发行价为 94.6 港元 / 股,上市当天股价大涨 116.7% ; 9 月股价最高冲 至 563.5 港元,最高涨 ...
中金:首予映恩生物-B(09606)“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430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03 09:25
研报核心观点 - 首次覆盖映恩生物-B(09606)给予跑赢行业评级,基于DCF估值法得出合理市值379亿港元,目标价430港元,较当前股价有20.1%的上行空间 [1] - 公司被定位为国际化的平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创新公司 [1] ADC行业前景 - ADC是目前全球最具前景、发展最快的药物形式之一 [1] - 2023年全球ADC市场规模约104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1,151亿美元 [1] - 下一代ADC正探索分子设计和靶点优化、疗效和安全性升级,并有望将应用从肿瘤拓展到自免等领域 [1] 公司平台与技术验证 - 公司自主建立了4个特色ADC技术平台 [2] - 公司与BioNTech、百济神州、Avenzo、葛兰素史克等跨国药企达成授权合作,交易总价值超过60亿美元 [2] - 全球合作研发有望反哺其创新平台,驱动ADC创新的"飞轮效应" [2] 核心产品管线进展 - 首款ADC产品DB-1303(HER2 ADC)预计2025年递交美国上市申请(用于子宫内膜癌)和中国上市申请(用于乳腺癌) [3] - DB-1311(B7-H3 ADC)在前列腺癌中展示出潜在同类最佳潜力 [3] - DB-1310(HER3 ADC)有望后来居上 [3] - DB-1305(TROP2 ADC)和双抗的联用探索进展全球领先 [3] - 自免和双抗ADC不断推动下一代ADC前沿探索 [3] 估值逻辑与市场差异 - 市场倾向对已进入临床的管线逐个估值,而该行强调公司作为已验证的平台型创新者的投资价值 [4] - 优秀的平台长期或将孵化更多价值管线 [4] 潜在催化剂 - DB-1303中美上市申请 [4] - DB-1311注册临床开展 [4]
长春高新急了!释放重磅单品、BD、港股IPO三重利好
搜狐财经· 2025-09-01 23:08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日公司股价罕见涨停至113.37元 创近半年新高[1] - 股价上涨源于管理层对创新药业务的高调预期 而非当期业绩驱动[1]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66.03亿元 同比微降0.54%[1] - 归母净利润9.83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42.85%[1] - 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上半年收入54.69亿元 同比增长6.17%[2] - 金赛药业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7.35% 主要因销售费用大幅增加[2] 核心业务面临挑战 - 生长激素业务持续承压 2024年金赛药业首次出现收入与净利润双降[2] - 短效生长激素粉针和水针相继遭遇集采冲击[2] - 自费市场消费疲软导致生长激素增长失速[2] - 长效水针迎来直接竞争 特宝药业5mg规格产品挂网价仅1798元/支[4] - 金赛药业6mg规格长效水针市面价格约3500元/支 丧失价格优势[4] - 安科生物与维昇药业合作产品预计下半年获批[5] - 诺和诺德长效产品国内上市申请已获受理[5] 创新药业务布局 - 预计2024年创新药产品收入及海外授权收入将突破10亿元[1] - 2025年创新药收入目标突破15亿元[1] - 2027年创新药等其他收入将首次超过传统生长激素业务[1] - 伏欣奇拜单抗获批上市 定价8988元/支 预计峰值销售额达50亿元[1] - 该产品为国内首款抗人IL-1β单抗药物 用于痛风镇痛消炎[6] - 目前仅三生国健同靶点药物申报上市 竞争格局良好[6] - 预计2024年伏欣奇拜单抗销售额约1亿元 2025年达6-10亿元[6] - 醋酸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针对癌症恶病质 预计2024年销售额1亿元[7] - 若进入医保 2026年销售额预计达5亿元[7] 研发与对外合作 - ADC技术平台获诺华、强生、辉瑞等跨国巨头接洽[9] - B7-H3靶点ADC产品已吸引国际药企关注[9] - 预计BD授权首付款可达2亿美元以上[1] - 2025-2030年计划每年新增10-15个IND申报[9] - 2030年海外授权收入目标50-80亿元[9] 资本市场计划 - 公司计划2026年开启港股IPO[1] 应对竞争策略 - 公司将适当调整生长激素产品价格[5] - 开拓成人市场应对竞争[5] - 预计2026年生长激素业务触底反弹[5] - 依托品牌和临床覆盖优势维持市场地位[5]
创新药出海再下一城!先声药业(02096)与NextCure达成重磅合作
智通财经网· 2025-06-16 19:30
海外授权合作 - 公司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NextCure签署许可协议,授予后者靶向CDH6的创新抗体偶联药物SIM0505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利 [1] - 协议还包括公司向NextCure提供自有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载荷技术,用于其另一款临床前阶段新靶点ADC产品的研发 [1] - 公司有望获得最高达7.45亿美元的款项,包括首付款、开发及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大中华区以外市场净销售额最高达双位数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1] - 这是公司今年达成的第二项海外授权,1月13日公司与艾伯维就三特异性抗体SIM0500达成潜在交易额达10.55亿美元的海外权益许可选择权合作 [2] 研发实力与平台验证 - CDH6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抗肿瘤新药靶点,目前全球尚无靶向CDH6的药物上市 [2] - 此次合作验证了公司ADC技术平台的创新价值,标志着公司具备与国际顶尖药企同台竞技的研发实力 [2] - SIM0500通过独特的T细胞衔接器技术激活免疫系统,针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已在中美同步开展I期临床,并于2024年获FDA快速通道资格 [2] 全球化布局与研发投入 - 公司已构建覆盖全球的创新研发网络,在波士顿、上海、南京、北京设立四大创新中心 [2] - 公司与麻总百瀚、哈佛医学院等全球顶级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在伦敦、新加坡等地设立分公司,在中国香港设立协同创新中心 [2] - 近五年研发投入超80亿元,成功打造了包括ADC、蛋白质工程、AI药物发现等核心技术平台 [3] - 自主研发的脑卒中创新药先必新注射液已在中国上市,先必新®舌下片正在美国开展临床研究,已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证 [3]
剧透50亿美元BD,石药集团正迎来ADC平台价值重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9:57
核心观点 - 石药集团正与多家独立第三方就三项潜在授权合作进行深入磋商,涉及核心产品EGFR-ADC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三项潜在交易合计可能达到约50亿美元 [1] - 资本市场对BD消息反应积极,公告披露后石药集团盘中涨幅一度超12% [1][5] - 市场对石药集团的价值判断存在分歧,一方认为其ADC平台价值被低估,另一方则担忧传统仿制药业务受集采冲击且创新药管线尚未形成足够支撑 [1][4]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1.9%,抗肿瘤业务跌去近65.7%,若剔除7.18亿元的授权收入,成药业务下滑比例进一步扩大 [1][6]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达13.02亿元,同比增长11.4%,占成药收入的23.7% [7] 潜在授权交易 - 三项潜在交易中的其中一项目前已处于后期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6月完成 [1] - 每项潜在交易项下,可能的潜在首付款、潜在开发里程碑付款及潜在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合计可能达到约50亿美元 [1] - 交易条款尚未最终确定,也未签署具约束力协议,仍存在不确定性 [2] - 公司主动披露BD进展,或证明其ADC技术平台已获得市场认可 [1] 市场反应与争议 - 公告披露后石药集团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2%,截至发稿报价8.1港元 [5] - 市场对石药集团的价值判断存在分歧,部分投资者认为其ADC平台价值被低估,另一部分则担忧传统业务下滑及创新药管线支撑不足 [1][4] - 业内人士指出,首付款比例及里程碑支付的具体条件才是衡量交易质量的关键 [4] - 公司披露BD事宜可能是为回应市场关切,而非单纯对冲业绩压力 [3] 公司业绩与业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70.15亿元,同比下滑21.9%;净利润14.78亿元,同比下降8.4% [6] - 成药业务收入55亿元,同比下滑27.3%,其中抗肿瘤业务下降65.7% [6] - 原料药板块逆势增长14.6%,维生素C产品收入增长25%至6.08亿元,抗生素业务保持3.3%的稳定增长 [6] - 功能食品业务受咖啡因市场疲软拖累,收入下滑8.9% [6] 研发与创新药管线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达13.02亿元,同比增长11.4%,占成药收入的23.7% [7] - 目前有近90个产品处于不同临床试验阶段,其中10个已递交上市申请,超30个重点产品处于注册临床阶段 [7] - 今年以来已有2款创新药获批上市,3项产品获得突破性治疗认定 [7] - 大分子领域10余个ADC产品已进入不同临床阶段,小分子领域自主开发的AI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已产出临床前阶段产品 [7] 未来展望 - 市场机构预计公司业绩将在二季度开始走出低谷,全年有望达成更多重磅BD交易 [8] - 管理层预期后续季度将实现环比增长,创新药管线的重估潜力值得期待 [8] - 随着BD交易的推进和经营效率优化,公司业绩将逐季改善 [8] - 未来半年,随着谈判进展的推进和临床数据的更新,公司转型成效或将更加明朗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