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布局

搜索文档
远大医药公布2025年中报:61.1亿港元营收再创新高 核药板块业绩持续爆发
环球网资讯· 2025-08-20 02:4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到约61.1亿港元的历史新高,创新和壁垒产品收入占比约51%,同比提升近15个百分点,剔除集采及汇率影响后收入同比增长约13% [1] - 期内公司净利润录得约11.7亿港元 [1] - 核药抗肿瘤诊疗板块实现收入约4.2亿港元,同比增长106% [5] 核心产品进展 - 核药板块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液体栓塞剂LavaTM进入快速放量阶段 [1] - 呼吸及危重症板块恩卓润®、恩明润®、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贡献业绩增长 [1] - 心脑血管急救板块能气朗®辅酶Q10片持续放量 [1] - 全球首创干眼症鼻喷产品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剂(OC-01)于7月开出首批商业化处方,该产品在美国上市一年内开出超过9.7万份处方,2023年美国销售收入约4200万美元 [4] - 眼药GPN01768(TP-03)上半年海外收入超1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52%,已在中国澳门获批上市 [4] 研发里程碑 - 上半年共实现38项重大里程碑进展,其中创新产品16项 [1] - STC3141治疗脓毒症的国内II期临床研究达到终点,该产品为全球首个以重新构建免疫稳态为核心的脓毒症治疗方案 [3] - 易甘泰®于7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新增适应症,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FDA批准用于不可切除HCC和结直肠癌肝转移双重适应症的选择性内放射治疗产品 [6] - 核药领域在研注册阶段储备15款创新产品,形成诊疗一体化产品矩阵,是中国III期临床研究中诊断和治疗类RDC创新药储备最多的企业 [7] - 用于诊断HCC的GPN02006在2025年SNMMI年会斩获口头报告,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针对GPC-3靶点的HCC诊断类RDC产品 [7] - 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TLX591-CDx在中国完成III期临床研究全部患者入组给药,计划年内递交国内上市申请,该产品已在多国获批上市,2024年销售额达5.17亿美元 [7] 产业布局 - 全球首个全产业链闭环核药研发及生产基地在成都温江投入运营,设施达全球顶尖水平,为国际范围内核素种类最全、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智能工厂之一,实现100%自主生产 [8]
剧透50亿美元BD,石药集团正迎来ADC平台价值重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9:57
核心观点 - 石药集团正与多家独立第三方就三项潜在授权合作进行深入磋商,涉及核心产品EGFR-ADC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三项潜在交易合计可能达到约50亿美元 [1] - 资本市场对BD消息反应积极,公告披露后石药集团盘中涨幅一度超12% [1][5] - 市场对石药集团的价值判断存在分歧,一方认为其ADC平台价值被低估,另一方则担忧传统仿制药业务受集采冲击且创新药管线尚未形成足够支撑 [1][4]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1.9%,抗肿瘤业务跌去近65.7%,若剔除7.18亿元的授权收入,成药业务下滑比例进一步扩大 [1][6]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达13.02亿元,同比增长11.4%,占成药收入的23.7% [7] 潜在授权交易 - 三项潜在交易中的其中一项目前已处于后期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6月完成 [1] - 每项潜在交易项下,可能的潜在首付款、潜在开发里程碑付款及潜在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合计可能达到约50亿美元 [1] - 交易条款尚未最终确定,也未签署具约束力协议,仍存在不确定性 [2] - 公司主动披露BD进展,或证明其ADC技术平台已获得市场认可 [1] 市场反应与争议 - 公告披露后石药集团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2%,截至发稿报价8.1港元 [5] - 市场对石药集团的价值判断存在分歧,部分投资者认为其ADC平台价值被低估,另一部分则担忧传统业务下滑及创新药管线支撑不足 [1][4] - 业内人士指出,首付款比例及里程碑支付的具体条件才是衡量交易质量的关键 [4] - 公司披露BD事宜可能是为回应市场关切,而非单纯对冲业绩压力 [3] 公司业绩与业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70.15亿元,同比下滑21.9%;净利润14.78亿元,同比下降8.4% [6] - 成药业务收入55亿元,同比下滑27.3%,其中抗肿瘤业务下降65.7% [6] - 原料药板块逆势增长14.6%,维生素C产品收入增长25%至6.08亿元,抗生素业务保持3.3%的稳定增长 [6] - 功能食品业务受咖啡因市场疲软拖累,收入下滑8.9% [6] 研发与创新药管线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达13.02亿元,同比增长11.4%,占成药收入的23.7% [7] - 目前有近90个产品处于不同临床试验阶段,其中10个已递交上市申请,超30个重点产品处于注册临床阶段 [7] - 今年以来已有2款创新药获批上市,3项产品获得突破性治疗认定 [7] - 大分子领域10余个ADC产品已进入不同临床阶段,小分子领域自主开发的AI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已产出临床前阶段产品 [7] 未来展望 - 市场机构预计公司业绩将在二季度开始走出低谷,全年有望达成更多重磅BD交易 [8] - 管理层预期后续季度将实现环比增长,创新药管线的重估潜力值得期待 [8] - 随着BD交易的推进和经营效率优化,公司业绩将逐季改善 [8] - 未来半年,随着谈判进展的推进和临床数据的更新,公司转型成效或将更加明朗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