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当科技遇上大运河文化传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9 12:19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传承 - 科技发展为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开辟新路径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科技赋能融入建馆理念 在文物研究/保护/展示三环节广泛应用科技手段 [1] - 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强调科技融合需覆盖文物保护/展陈/开放服务/宣教全链条 而非仅追求视觉特效 [1] AI与文旅融合创新 - AI技术正加速与文旅产业融合 在导览服务/历史人物IP互动/线上线下剧本游等场景激活消费 [2] - AR+AI技术突破时空限制 使大运河文化以沉浸式/交互式形态重新定义遗产现代价值 [2] - 数字技术与运河文化加速融合 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与文化繁荣的新动力 [2] 博物馆数字化转型 - 首都博物馆采用多学科研究成果与应用场景 实现"内容为核+科技为翼+传播为径"的平衡 [1] - "博物馆热"现象促进运河故事传播 科技手段成为文化遗产现代传播的必要支撑 [1][2]
学界业界共论科技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20:36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传承 - 活动以"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讨科技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1][3] - 首都博物馆将科技赋能融入建馆理念,在文物研究、保护、展示三个环节大量应用科技手段 [3] - 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强调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需坚持文化本位,用新技术语言展示文化 [3] 科技企业的应用案例 - 快手科技拥有超1100万位非遗万粉创作者,利用"可灵"AI为历史文化故事赋能 [4] - 灵伴科技开发的AR导览眼镜已应用于全国300多家博物馆和景区,包括大运河沿岸几十个城市博物馆 [4] - 科技企业在产品研发上需考虑自然简便的交互设计,让历史文化"丝滑"流入观众精神世界 [4] 文旅融合与AI技术 - 旅游型智能体正在涌现,可通过大模型和智能体推荐博物馆和景点,串联衣食住行 [5] - 运河沿线历史景点IP可转化为数字资产,结合AI、XR、3D打印等技术赋予商业化新活力 [6] - AI技术可深化文旅融合,实现导览、信息、商城等要素贯通,激活多维消费新场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