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穿戴

搜索文档
鱼跃医疗(002223):2025年中报点评:经营稳健,出海加速
东方证券· 2025-09-12 20:5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48.48元 对应2025年24倍PE估值[3][6] 核心观点 - 2025H1营收46.6亿元(同比+8.2%) 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7.4%) 经营表现稳健[10] - 呼吸治疗与血糖监测构成双轮驱动:家用呼吸机产品同比增速超40% 血糖业务营收6.7亿元(同比+20%)[10] - 海外业务收入6.1亿元(同比+26.6%) 营收占比13.0% 东南亚与欧洲市场实现高速增长[10] - 积极布局AI智能穿戴设备 整合多品类医疗数据接口 打造健康管理生态体系[10]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同比增长8.2%至46.6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4%至12.0亿元[10] - 预测2025年营收86.69亿元(同比+14.6%) 2026年99.71亿元(同比+15.0%)[5]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20.20亿元(同比+11.9%) 2026年23.78亿元(同比+17.7%)[5] - 毛利率保持稳定:2025E为50.7% 2026E为50.6% 2027E为50.9%[5] 业务发展 - 呼吸机业务依托研发投入与渠道建设实现超40%增长 血糖业务通过新品迭代实现高端客群突破[10] - 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泰国子公司形成模板效应 欧洲团队完善注册渠道 美国市场借助Inogen渠道实现销售放量[10] - CGM新品Anytime系列性能优异 推动血糖业务高速增长[10] - 货币资金充裕:2025E预计达82.28亿元 较2024年66.19亿元增长24.2%[11] 盈利预测 - 上调2025-2027年EPS预测至2.02/2.37/2.81元(原预测2.01/2.36/2.78元)[3] - ROE持续改善:从2024年14.9%提升至2027E的16.9%[5] - 每股经营现金流2025E为1.82元 2026E提升至2.37元[11]
万魔声学蔡云辉:耳机发展历经“四步曲”,海外布局有技巧
南方都市报· 2025-07-21 16:36
公司发展历程 - 万魔声学2013年创立 自主品牌1MORE万魔耳机2015年启动出海 为小米生态链首家企业[1][2] - 公司创始人谢冠宏有十年富士康生涯 主导过Apple iPod和Amazon Kindle设计生产 被业界称为"为富士康抢到苹果订单的人"[2] - 公司为小米生产的活塞耳机以99元价格打败上千元产品 一战成名[2] 产品技术演进 - 声学产品经历四步变革:有线耳机→TWS无线蓝牙耳机→开放式气传导耳机→AI耳机[2] - 公司布局AI产品矩阵 包括已上市的AI S70翻译耳机和即将上市的AI智能眼镜 集成AI翻译、会议记录、运动监测及VR实时解说等功能[2] - AI智能穿戴设备跳过APP直接与用户互动 解决人与机器、人与人的多重构联 更强调用户体验顺畅性[3] 市场拓展策略 - 不同市场发达程度对产品偏好不同 海外部分地区仍保守 存在有线产品需求[4] - 国内开放式耳机渗透率远高于海外 海外市场需要品牌企业先行教育培养[1][4] - 海外品牌发动的产品变革对市场渗透率影响力高于国内企业 如苹果推动TWS耳机普及[4] - 公司稳固欧美市场同时 加速布局中东和东南亚新市场[6] 品牌竞争优势 - 公司是全球消费市场具影响力的TWS耳机品牌厂商 多次获选中国十大耳机品牌第一名 亚马逊平台头部顶级大卖[4] - 品牌获12项CES创新奖和41项日本VGP大奖 是全球首个获得THX认证的耳机品牌 提供影院级音质[6] - 每副耳机由四次格莱美奖得主路卡·比格纳尔迪亲自调音[6] - 通过衡阳自建工厂实现研发到生产垂直整合 创造不到6个月完成华为新款耳机从接单到上市的行业纪录[6] - 实现核心原料100%国产化 增强供应链自主性[6] 行业发展趋势 - AI是改变音频行业的关键 "听与说"被视为最自然的人类交互方式[2] - 消费电子品牌出海需紧跟AI智能穿戴发展步调[3] - 产品出海需甄别市场成熟度与品类匹配性 供应链优势与价格优势带动新产品普及速度较慢[4] - 品牌带来的产品变革可更快渗透市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