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独角兽
icon
搜索文档
在Cursor工作60天,我发现了这家公司成功的秘密
创业邦· 2025-11-11 18:27
公司核心观点 - Cursor是一家在AI时代具有划时代潜力的AI编程工具公司,在不到两年内实现1亿美元ARR,员工人数从不到20人扩张至接近250人 [5] - 公司文化独特,以使命驱动,强调面对面协作、高人才密度和自主性,营造出表面平静但内部高速运转的工作氛围 [5][8][37][38] - 公司将产品开发视为雕琢世界的尝试,商业成功被视为自然而然的奖励,而非核心目标 [17][74][76] 公司文化与工作模式 - 办公室位于旧金山北滩,风格低调真诚,像大学食堂,没有公司标识,家具多为淘来的欧式古董,墙边堆满被频繁阅读的书籍 [12][13][14][15] - 公司崇尚面对面办公,86%的员工常驻旧金山总部或纽约办公室,最有效的交流方式是直接走到工位沟通,会议安排极少以保护深度工作时间 [17][18] - 公司内部形成“口述文化”,合作多发生在临时围绕黑板或办公桌展开的小讨论中,批评被视为参与,批评者亦是解决问题的人 [17][54][57] - 公司没有“防蠢人设计”的理念,因为假设团队中没有蠢人,任务交到个人手中即拥有全部责任与自主权 [17][40] 人才招聘与团队构成 - 招聘体系不按常理出牌,最小单位是“一个人”而非“一个岗位”,流程像一场社交狩猎,全员参与推荐和围猎顶尖人才 [21][22][26] - 采用独特的“猎人文化”吸引人才,例如为心仪候选人寻找其热爱之物作为礼物,或创始人亲自多次拜访邀请,录取率极低但决心坚定 [25][27][28] - 团队人才密度极高,公司有50位前创始人(占总人数五分之一),40%员工出身于MIT、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学府,但无人显摆 [31] - 团队年轻人比例高,但精神气质“非常成年”,衣着得体、说话清晰、情绪稳定,讨论话题围绕工作、文化和深度内容,而非网络八卦 [32][34][35][36] 产品开发与内部运营 - 员工是产品的深度用户,形成自下而上的产品路线图,员工可自主决定开发功能,内部通过Slack频道用emoji投票(👍保留/👎移除)决定功能去留 [49][50][51] - 公司有独特的“Fuzz”仪式,在重要版本发布前号召全员找Bug,过程像集体禅修,找问题的人和修复问题的人往往是同一批 [62][65][66][70] - 公司专注于提高产品功能上限,相信服务好顶尖用户能拉升整个生态标准,并鼓励全员使用产品探索其广度,内部频道充满用Cursor搭建的各种工具和项目 [59][60] 员工驱动力与工作状态 - 工作强度大但非强制996,完全是员工因热爱工作而自我驱动,新员工会经历“溺水感”,但公司高度信任会将其转化为信心 [9][44][45][46][48] - 个体贡献者(IC)地位最高,工作靠热情驱动而非命令,谁对某事最上心谁就负责,常出现工程师自发组队利用周末开发新功能的情况 [42][43] - 公司达到1亿美元ARR时内部反应平静,真正的奖赏是看到工作直接推动更好、更精准的软件构建,而非财富或地位 [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