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
搜索文档
夸克的「狡兔三窟」
36氪· 2025-10-31 19:59
在互联网行业,只要入口发生变化,一切秩序都会被重新改写。 PC时代的入口是浏览器,移动时代入口落在超级应用上,而生成式AI的出现,再次让入 口这件事从指尖跃迁到语言,甚至走向更直觉的交互方式。 入口之争的本质,几乎都不是技术路线之争,往往更多是产品定义的一时决策。当然这个位置一旦失守,就意味着退出主航道。 长期以来,夸克更多像阿里体系里的一条支线:做浏览器、做搜索框、做网盘 、 做办公学习集合 不一而足,可以说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算是一种难 得的工具理想主义。 夸克官网截图 直到 AI大潮 来临 ,夸克的姿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从原本的工具开始转向阿里AI战略中真正直面C端消费者的核心。 最具象的信号,是短时间内连出两步骤然升级的动作:推出"对话助手",和启动夸克AI眼镜预售 —— 一个触及软件入口,一个押注硬件入口。 这不只是技能树的拓展,而是在试图为未来入口的不同可能性预先占位。 终于了推出对话式AI助手,把入口搜索向自然对话转移;同时押注AI眼镜,则是把硬件入口从手机转向更随身的眼镜。 随着夸克一个月内连出两步,阿里似乎是把Google、OpenAI、Meta的AI野心揉进了同一个产品叙事里。 不过关问 ...
一颗爱心打败所有 AI,ChatGPT、豆包、Gemini全看不到
36氪· 2025-10-31 18:34
能够 beat AI,是我们人类现在最热衷做的事情。 最近一张视错觉的图片在网络上疯传,大家都说这张图,就是 新时代的图灵测试 。 是人还是 AI,问问对方能不能看到这张图片里,有一颗浮动的心就行。 因为如果是 AI,必然看不到 ;而我们只需要把手机拿远一点,中间这颗浮动的 心就特别明显。 我拿着这张图片问了一圈大家用得比较多的 AI 大模型,全军覆没,没一个能答得上来。 先问的 ChatGPT,一开始它说没看到有浮动的图形。当我说有头牛,它就说是牛;有个咖啡杯,就是个杯子;有一颗心,那就是一颗心。 在他看来,能看到一颗心,是我们人类的大脑,擅长想象。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经历,来解释这张图片,所以看到猫猫狗狗,都是有可能的,是因人而异 的。 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个视觉错觉图。虽然看起来好像整幅图都在波动或起伏、但其实所有的线条都是完全平行的。这种效果是由黑白交界的小角形和 灰色方块的排列引起的,会让大脑误判角度与间距,从而产生"在动"或"弯曲"的错觉。 0 0 0 0 0 3 中间不是有一个咖啡杯吗 你错了,你再仔细看看,中间是一头牛 Thought for 10s 对的! 99 仔细看的话,在这张视觉错觉图的正 ...
豆包们,开始“上链接”
投中网· 2025-10-31 15:21
以下文章来源于定焦One ,作者定焦One团队 定焦One . 深度影响创新。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聚焦闭源大模型的变现模式。 作者丨 王璐 编辑丨 魏佳 来源丨 定焦One 豆包 , 开始 "带货" 了。 近期有用户 发现, 在 和 豆包 对话时, 其 回复中 嵌入 了 抖音商城的 商品 链接, 尤其是涉及消 费类话题时, 出现频次不低 。 不止 豆包 , 腾讯元宝、文小言、Kim i等这类C端用户高频使用的 智能助手类工具, 也都 在默默"上 链接 " 。国外 的 ChatGPT 更是 与沃尔玛 展开 合作,用户 能 直接在 聊天界面 内完成 下单支付 。 从回答问题到推荐商品,这意味着AI工具 正在迎来新的商业化阶段,它们不仅提供信息,还成为新 的交易入口。 但"带货"只是表象。背后,是整个大模型行业在高成本和激烈竞争下的集体焦虑。 大模型 主要分为 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 两类 。其中,开源模型更注重技术共享与生态构建,变现主 要依赖 提供 配套服务、企业合作及社区支持;闭源模型的变现方式更为多元,涵盖直接商业服务、 订阅付费、定制化解决方案等领域。 我们 将重点聚焦闭源大模型的 ...
这个双11的AI电商:热闹在入口,但核心是基建
36氪· 2025-10-31 10:43
构想出体验并不难,难的是让新体验真正变得好用。这需要面向AI电商时代进行更复杂、深度地基建。 「豆包,请帮我推荐几个双11值得购买的户外双肩包。」看到豆包正式接入抖音商城,能够直接向用户提供推荐商品的购买链接时,我在网页端向豆包提 出了这个问题,也想感受一下在AI助理中购物的体验。但豆包给到我的答案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附带上商品链接。 然后我又问了一个别人已经尝试过,能够附带链接的问题:「双11购买录音笔,有哪些推荐?」豆包的答案依然没有附带链接。我不死心,又问豆包: 「能直接给我推荐商品的购买链接吗?」这次豆包给到了产品官网、拼多多、天猫和京东的链接,既没有抖音商城的链接,也不是所有链接都能正确跳转 到商品详情页。 网页端的豆包并没有给我想象中的AI导购服务,但在App端的豆包的回答中在产品名上增加了跳转抖音商城的链接,但也仅仅是链接。 相较而言,美团推出的「小美」提供了更符合对话交互习惯、更有行动力的点外卖、选餐厅体验。我可以让它给我直接点一杯自取的、最近的瑞幸咖啡, 并将燕麦拿铁换成美式;也可以让它帮我推荐几家火锅店。它甚至知道我在家最常点的奶茶品牌是蜜雪冰城,美中不足的是它没记住我点的是柠檬水。 豆包 ...
AI看不到的爱心,成了最棒的AI检测器。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10-31 09:33
这两天在网上刷到了一张图,很有意思。 其实就是一张经典的视觉错觉图,做了个漂浮的心形图案。 如果你用电脑打开这篇文章的话,没看到这个图动起来的话,那就就用手机打开或者直接把页面缩小。 瞬间,你就能看到这个图里的爱心,直接左右横跳起来了。。。 看到的兄弟可以把公屏打在弹幕上。 这哥们说,这是最好的AI探测器,说,没有AI能看到这个图中间还有个爱心。 我顺手找了几个模型试试,结果无一例外,果然,没一个AI认出来。 比如Gemini 2.5 Pro,率先翻车。 给我扯了一堆有的没的,然后说了一句,圆圈。 圈你妹= = GPT-5-Thinking,想了2分多分钟,直接阵亡。 甚至,我还试了一下豪华版GPT-5 Pro。 在长达7分钟的花里胡哨之后,宣布直接躺平。 国产三巨头,豆包、Qwen、元宝,也都倒在了这张图的淫威之下。 DeepSeek因为没有多模态,所以反而逃过一劫。 在这测试过程中,我一度产生了一种错觉,就是,不会这些模型,不知道啥叫心形吧。 导致我非常智障的还去问了一下。。。 认识,看来没啥问题。。。 你们也能看到,我用的都是同一套提示词。 我觉得,同样的问题交给随便的一个人,应该都是能得出正确答案的。 ...
老年人怎样用活法定义算法:1年100人1场实践
36氪· 2025-10-30 20:13
当大模型等新技术的浪潮席卷而来,我们常常被它的速度与潜能震撼。人们争相体验最新功能,讨论它如何重塑生产与教育,如何改变信息传播与知识形 态等问题。然而,技术奔涌向前,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节奏与它相遇。我们不禁思考:当技术进入老年人的生活中,会发生什么?他们怎样理解、使用?他 们的声音、节奏、好奇与迟疑,是否正被数字世界看到?为了找到答案,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复旦大学AI向善与数智养老研究中心与腾讯SSV时光实验 室、腾讯研究院共同发起了一项为期一年的研究项目——教100位老年人使用大模型。 这一年,既是教学的记录,更是一场生活的观察。我们希望借此探寻:当AI进入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或者未曾改变什么。这份报 告,正是关于这一年来100位老年人的故事。关于他们如何学习、如何犹豫、如何重新发现自己;关于他们如何用"活法",重新定义我们理解中的"算 法"。它让我们看到,所谓的"智能",或许不过是生活与生命之间那一点需要被理解的温度。 旦大学老龄研究院 v 腾讯5 1年 100位老) 1场AI+实践 100位老人 怎样用「活法」定义「算法」 AI FOR OLDER ADULTS 教100位老年人用大模型 ...
钟慧娟首次登顶中国女首富,娃哈哈宗馥莉875亿元下滑至第三
搜狐财经· 2025-10-30 19:37
10月30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胡润女企业家榜》。其中,翰森制药创始人钟慧娟以1410亿元财富首 次成为中国女首富,成为该榜单创立20年来第八位登顶的女性,也是首位来自生命健康领域的女首富。 | | | | 《2025胡润女企业家榜》前十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姓名 | 财富 (亿元人民币) | 财富变化 | 公司 | 主业 | 居住地 | 年龄 | | 11 | 钟慧娟、孙远母女 | 1,410 | 83% | 朝森 | 医药 | 连云港 | 64, 38 | | 21 | 周群长 | 用糖及亚 1,100 | 75% | 蓝色科技 | 消费电子 | 长沙 | રેર | | 31 | 宗農利 | 875 | 8% | 好哈哈 | 饮料 | 杭州 | 43 | | 41 | 王来春 | 855 | 38% | 立讯精密 | 消费电子 | 深圳 | ટેક | | 51十日: | 那岸段 | 830 | 25% | 新鸡基 | 房地产 | 香港 | તેર | | 6. 后 | 曾芳勤 | 695 ...
老年人怎样用活法定义算法:1年100人1场实践
腾讯研究院· 2025-10-30 17:13
研究项目概述 -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复旦大学AI向善与数智养老研究中心与腾讯SSV时光实验室、腾讯研究院共同发起为期一年的研究项目,旨在探索大模型技术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应用[2] - 研究采用纵贯1年的"教-用-追-访"全流程实践设计,邀请100位老年人试用腾讯元宝、通义千问等6款用户数排名靠前、界面设计差异化的国产大模型[6] - 通过系统化设计还原大模型技术进入老年人生活的完整路径,为理解"人工智能技术与老年人的关系"提供经验支持与参考[6]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 研究采用"线下一对一"与"线上+线下一对一"交流方式,避免群体教学中老年人"不敢提问""跟不上节奏"的问题[10] - 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基线调研期(2024年6-8月)、集中教学期(2024年9月-2025年3月)、日常跟踪期(2025年4-9月)、总结复盘期(2025年10月)[10][11] - 构建了10236条有效语料的多维度数据库,涵盖"老年人-家属-照护者"的全场景视角[12] - 语音记录8860条(累计约620小时),文字记录1376条,按东中西部细分,其中东部老年人语音记录占比45%,西部老年人占比30%[14] 老年人对大模型的初始态度 - 46位老年人表示生活充实,没有精力和时间学习新技术,认为技术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17] - 35位老年人明确拒绝技术成为亲情的"替代品",更看重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情感温度[18] - 68位老年受访者初次接触大模型时存在困惑,因长期形成的"实用主义技术观"而对大模型"什么都能做"的通用性感到无所适从[19] 信任建立与校准机制 - 84位老年人(男32、女52)经信任校准后对大模型的认知准确性均有提升,在一年接触期内形成相对稳定的信任连接[22] - 25位女性老年人形成协同互惠型校准行为模式,表现为包容技术弱点、主动调教技术、将大模型视为平等交往主体[23] - 16位老年人(男13、女3)持续抗拒大模型,因技术风险刻板印象或情感层面心理防线未能完成信任校准[23] 使用行为与交互特征 - 89位老年人使用语音提问比例极高,常在提问中使用语气助词,构成与算法之间独特的"人味"[26] - 老年人提问呈现层次差异:53位问题明确目的单一,35位更愿意"闲聊",25位将其当作"学习伙伴"[28] - 界面设计影响使用意愿,温暖的图标、拟人化的昵称、清晰的按钮与文字提示能提升老年人的开口意愿[29] 性别差异与使用障碍 - 家庭性别角色规范产生"挤压效应",29位女性受访者因家务和照料孙辈而难以深度探索人机交互[31] - 家庭资源分配存在"挤占效应",38位女性老年人使用子女淘汰的旧手机,设备问题影响使用体验[33] - 23位老年女性存在自我贬值认知,形成"技术不适合我"的观念,阻碍数字能力建立[34] 情感需求与长期使用 - 32位持续使用大模型超过一年的老年人具备高学习意愿、心理韧性和高质量社交圈特征[39] - 老年人对大模型存在五类深层需求:生命意义重建、自主与控制坚持、社会存在感延续、低风险社交渴望、生命完整性追求[40] - 健康咨询类问题占比高达四成以上,城市老人关注慢性病管理,乡村老人依赖其解决就医难题[45] 老年人期待的大模型形态 - 37位老年人期待"算命"功能,作为表达焦虑和祈愿的方式,在不确定生活中获得"被确认"的力量[44] - 老年人希望大模型成为可信赖的健康助手,把医学晦涩术语"讲明白",及时解答且有情感温度[45] - 48位老年人将大模型视为可聊天的"朋友",希望机器能听懂家乡话、记得讲过的故事,成为生活陪伴者[45] - 许多老人期待大模型成为可放松的"玩具",通过轻松互动带来简单快乐,满足对"慢娱乐"的需求[46][47] 城乡差异与使用特点 - 东部老年人功能性需求占比最高,侧重进阶功能;西部情感类需求占比最高,聚焦家庭情感互动;中部老年人整体相对均衡[14] - 城市老人倾向"理性问卜",乡村老人更注重实在问题;城市老人话题丰富,乡村老人爱"说日子"[44][45] - 农村高龄老年人依然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学习热情,数字生活比想象中更为生动、开放[48]
多款大模型开始“上链接” 种草带货,冲击了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6:2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潇 报道 今年的双十一似乎没什么新意,但有一种"买买买"正在升级。 不少用户发现,多款国内大模型学会了带货:豆包在回复里嵌入抖音商城的商品链接,覆盖电子产品、美妆、护肤等多个消费品类;两个月前,元宝宣布和 京东图书商城合作;Kimi、文小言也早有电商平台的跳转链接。 国外更进一步。不久前,ChatGPT推出即时结账功能,并上架了沃尔玛等购物平台的商品。用户可以边聊天边一键下单,而ChatGPT将从商家端抽成佣金。 通用大模型正集体迈出一步:布局电商搜索。AI不再只是回应你的好奇心,还想连接交易。 这一步看似微小,却可能改写搜索经济格局。当AI能够回复"最适合拍照的手机有哪些"时,那些真正有商业价值的询问入口正在被人工智能取代。多位从业 者认为,电商平台的护城河仍在,未来的更大冲击,可能指向搜索引擎和内容种草平台。 (让AI推荐拍照好的手机,Kimi、豆包和文小言的回复里出现电商跳转链接) AI的带货姿势 十月底,豆包悄悄上线了购物功能。 当聊天涉及消费领域时,比如询问"预算9000元内适合拍照的手机有哪些",豆包的回答不再只是文字推荐,而是会列出iPhone 17 Pro、华为 Mate ...
AI传播开始反着打了
36氪· 2025-10-30 10:34
好久没写传播复盘笔记了。 这段时间,时不时有品牌和AI的朋友跟我交流:AI产品传播,还能怎么打? 以前靠邀请码,后来邀请码疲倦了,再也没什么出圈案例了;但我倒觉得,最近看的几个传播动作,挺有意思。 它们几乎在行业里先形成一种「好奇链条」,然后再进行持续渗透,所以,我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传播阶段:表面To C的产品,实质先用To B 做杠杆。 1 怎么说?先看案例:高德那次「封楼」事件挺典型;没有发新闻稿的情况下,先在小红书上放出了一些零散的信息,说公司里有一层楼被封了,不让别人 进去。 那些帖子没几天就被截图、转发,广告圈、媒体圈的人全在猜: 高德到底在干嘛?是不是要搞什么新品牌?还是在重组团队?这种模糊的信息,反而比官方通告更有传播力。 因为大家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话题开始自己发酵,就会有大量的人去关注,我当时看到这个案例时,还好奇,一个TOC产品,为什么用TOB打法? 其实,它真正打动的,是KOC,让他们自己去猜,去蹭流量,这样信息像滚雪球一样,就能从行业延展到外部。 这是典型的「B端杠杆」,传播起点不是C端用户。 再看夸克,「C计划」也一样;表面上,是一次AI助手的产品升级,实际上,是阿里在通义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