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豆包
icon
搜索文档
计算机行业快评报告: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万联证券· 2025-08-01 20:16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4] 核心观点 - 我国"人工智能+"行动从"开展"到"持续推进"再到"深入实施",已迈入规模化商业化应用阶段,国产大模型如DeepSeek、阿里通义千问、智谱、豆包等持续创新迭代,降低AI训练及使用成本,推动应用加速落地 [2] - 腾讯、阿里巴巴、字节等头部云厂商及三大运营商加码算力资本支出,支持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AI基础设施与产品落地的良性循环 [2] - 政府及国资央企在"人工智能+"行动中发挥引领作用,聚焦应用落地、智算基建及核心技术研发,加大资金投入 [3] - 政策支持从资金、人才等多维度保障人工智能国产化水平,优化创新生态,强化算力、算法和数据供给 [7] - 重视人工智能治理,加快形成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治理格局,保障产业安全规范发展 [8] 投资建议 - 关注AI产品规模化商业化落地的领先企业,包括AI终端、AI Agent及潜在杀手级应用 [9] - 关注AI算力产业链需求提振,包括智算中心建设、液冷服务器、光通信、铜连接等领域 [9] - 关注布局人工智能安全方法及治理的相关企业 [9] 行业表现 - 计算机行业相对沪深300指数表现显著优于大盘 [6]
一次美国自驾,看清中美AI的差异性
创业邦· 2025-08-01 18:20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七道 ,作者南七道 南七道 . 我强烈的感受到: AI,已经从技术圈走进生活圈了。这次旅行,让我对中美AI发展的差异有了切身感 受,更让我看到了中国AI公司,在这场全球竞赛中的独特优势与潜力。 南七道:环球旅行的商业博主,边旅行,边访谈;去100个国家,访谈1000个华人创业者; 来源丨 南七道 (ID:nanqidao33 ) 作者丨 南七道 编辑丨卓然 图源丨Midjourney 2025年7月,我和好友吕伟胜,在美国自驾4000多公里,8个州,15个城市,深入体验美国的文化、 经济、科技、社会等真实情况。从加州洛杉矶出发,途经优山美地、芝加哥、底特律、哥伦布、辛辛 那提、圣路易斯、春田等。 伟胜是美股上市公司高途的联合创始人,创业者和投资人。他投资的新加坡AI公司已经盈利。这次在 美国,见了包括了硅谷创业者、投资人、企业家、自媒体大 V、银行从业者、房产中介等各行各业的 人。 原本这是一次放松身心的行程,但没想到,一路上各种关于 AI 的对话、体验和观察,最后变成了一 场深度对比中美 AI 路线的"田野调查"。 AI开始渗透生活 这次旅行,让我感受到了AI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是 ...
用AI图「仅退款」,这群人真穷疯了?
36氪· 2025-08-01 08:17
AI生成内容在电商欺诈中的应用 - 电商平台出现消费者利用AI生成虚假商品瑕疵图片申请"仅退款"现象 部分案例显示AI生成的图片存在明显漏洞如多出右手、背景变化等[4][7][9] - 店主反馈遇到同一商品多次退款但破损位置不符 或衣物出现非自然撕裂等伪造迹象[10] - AI工具如豆包、腾讯元宝可在数秒内生成高仿真瑕疵图片 技术门槛大幅降低[13][17] AI生成内容的技术演进与行业影响 - AIGC技术简化了伪造流程 从专业PS操作变为"上传-生成-下载"三步 使欺诈行为呈现产业化趋势[15][16][17] - 早期伪造需处理EXIF信息等技术细节 现在AI可自动完成全部伪造环节[15][16] - 电商从业者担忧AI滥用将模糊平台规则边界 形成"黑暗森林"效应[6][17] AI生成内容的版权与伦理争议 - AIGC模型训练涉及海量受版权保护数据 生成物版权归属存在法律模糊性[19] - AI模仿特定画师风格的作品引发争议 尽管像素级数据不同但存在明显风格继承[22][24] - 部分原创作者对AIGC持支持态度 与行业普遍担忧形成反差[25] AI生成内容在社交媒体中的滥用 - 自然灾害事件中出现AI伪造图片获数万转发 如西藏地震和佛罗里达飓风虚假灾情图[27][29][31] - Deepfake技术被用于名人换脸诈骗 国内外均出现假冒明星互动骗局[33][35] - 新闻从业者表示专业群体亦难辨AI生成内容真伪[31][32] AI生成内容的鉴别方法 - 通过谷歌图片搜索追溯图源 多数AI内容会标注生成方式[38] - 观察图片细节异常 如手指关节、光影逻辑、物品物理状态等[39][41] - 行业呼吁建立AI内容标注标准 需技术监管与法律规范并行[43]
AI动态跟踪系列(七):国产大模型竞争力持续提升,坚定看好我国AI产业发展
平安证券· 2025-07-31 14: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产大模型竞争力持续提升,坚定看好我国AI产业发展 [1] - 国产开源模型通过推进模型性能、参数效率、性价比的全面提升,在全球大模型领域的竞争力持续增强 [6] - 6月APP MAU全球前十国产AI应用占据六席,部分国产AI应用月活增速高 [6] - 我国AI算力市场将持续高景气,国产AI算力芯片产业链将深度受益 [6] - 建议关注AI主题的投资机会,推荐相关算法、应用和算力标的 [6][3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算法端 - 国内大模型领域迭代加速,多个团队推出新模型,涵盖推理、代码、Agent、多模态等细分领域 [6][9] - 智谱GLM - 4.5性能跻身全球开源模型第一,在综合能力和12个评测基准平均分表现优异,且参数效率和性价比高 [11][15] 应用端 - 2025年6月APP MAU全球前十的AI应用中,国产AI应用已过半数 [6][17] - 从全球总榜MAU环比增速看,抖音海外版Cici增速最高;出海总榜环比增速前三为字节Cici、同花顺DreamFace、昆仑万维Linky [6][19] 算力端 - 我国AI算力芯片自主可控取得长足进步,海光、华为、寒武纪等有突破,燧原等公司也在发展 [6][21] - 英伟达恢复H20在中国销售,推出全新兼容GPU [25] - 我国AI算力市场未来将持续高速增长,国产AI算力芯片产业链将受益 [6][26][29] - 上海出台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政策支持措施,有望形成示范效应 [30] 投资建议 - 关注AI主题投资机会,AI算法和应用强烈推荐恒生电子等,推荐道通科技等,建议关注鼎捷数智等;AI算力推荐海光信息等,建议关注寒武纪等 [6][31]
这是最新AI产品百强 | 量子位智库AI 100
量子位· 2025-07-31 07:56
以下文章来源于量子位智库 ,作者AI 100组委会 量子位智库 . 为了确保榜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AI 100」双榜单据称采用了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的双重评估体系。 从综合实力到突破潜力,两份榜单共同勾勒出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AI产品地图,也为产业参与者与观察者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坐标。 连接AI创新,提供产业研究 二喵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2025年已经过半。 国内AI产品,也从高速爆发期走进了精细打磨的深水区。 用户红利逐渐触顶,产品体验日趋同质化,各家AI产品之间的较量,也从"有没有"进入"好不好""用多久""还用不用"。 而在这场关乎留存、体验和持续价值的较量中,哪些产品已经确立了领先优势?又有哪些新面孔正在快速突围,成为下一个爆款种子选手? 量子位智库最新发布的 「AI 100」双榜单 ,给出了一个阶段性的判断。 这份AI产品观察体系由 "旗舰100" 和 "创新100" 两个榜单组成,一个代表当前格局中的领军阵营,一个代表未来市场的种子选手。 新的机会窗口也在同步开启。 Vibe Coding 作为新蓝海崛起,推动AI低代码平台和AI编程工具的入榜产品数量激增。 相较之 ...
字节跳动要造“豆包汽车”?辟谣了:没有智驾业务计划
南方都市报· 2025-07-30 13:37
字节跳动汽车业务布局 - 媒体报道字节跳动计划打造"豆包汽车",协同火山引擎汽车云业务,围绕智能汽车"座舱+智驾"两大板块提供解决方案,对标华为鸿蒙智行[1] - 火山引擎相关负责人否认"豆包汽车"计划,称自身没有智驾业务,仅为汽车客户提供算法训练平台[1] - 火山引擎已与超40家车企达成AI合作,包括宝马、奔驰、奥迪、上汽、长安等,部分合作已发布量产车型[1] 火山引擎与车企合作内容 - 火山引擎将字节跳动生态资源(抖音、豆包、汽水音乐)结合座舱业务场景,以插件化方式配合大模型调用[2] - 与上汽奥迪合作中实现传统语音大模型化,提升用户理解泛化能力和上下文理解能力,覆盖更广需求范围[2] - 火山引擎联合行业伙伴成立"汽车大模型生态联盟",探索人车交互新形态,目标建立行业标准及评估体系[2] 汽车大模型生态联盟进展 - 截至5月24日联盟已吸收24家合作伙伴,覆盖官方机构、整车厂、出行生态公司等[3] - 成员包括一汽红旗、东风乘用车、北汽研究院、捷途汽车、中科创达、美行科技、大搜车等企业[3]
年轻人最关注哪些AI应用?B站发布榜单
观察者网· 2025-07-27 19:18
B站AI内容生态发展 - 公司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首次发布"B站最受年轻人关注的TOP30 AI应用"榜单,Deepseek、夸克、豆包、腾讯元宝、Kimi位列前五,榜单基于哔哩指数模型综合稿件量、UP主数量、播放量等维度生成 [1] - 2025年Q1数据显示,每月超1.4亿用户在B站观看AI内容,日均播放时长同比增长超100%,投稿量同比增130%,95后用户占比超80%,年轻化特征显著 [2] - AI分区负责人指出平台聚集大量头部AI创作者,如"老麦的工具库"专注技术时效性发布、"Git源宝"解析热门技术、"秋葉aaaki"推动AI绘画普及,亚马逊科学家"跟李沐学AI"通过精读论文获百万粉丝 [3] AI内容创作与技术创新 - 平台设立AI主题视频播客间,2025年Q1播客消费时长达259亿分钟(同比+270%),用户规模突破4000万 [4] - 展示UP主开发的AI高考机械臂(可对话及答题)、马拉松机器人(具备足球、越野跑等功能)等创新作品 [4] - IndexTTS2文本转语音大模型即将开源,1.5版本已上线GitHub,支持音色情感复刻及多语言合成,适用于影视翻译、鬼畜视频等场景 [8] 平台战略与行业定位 - 公司强调通过AIGC技术降低创作者成本,如TTS技术辅助翻译及内容生成,目标构建AI生态土壤助力UP主及创业者成长 [8] - 明确提出"AI是十年长跑"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成为AI内容生态第一平台 [2][8]
油管大神Dan的这套AI学习法,让我彻底告别瞎忙活
虎嗅· 2025-07-26 14:23
你是不是也这样: 买了一堆课,却总也看不完?收藏夹里塞满了干货,但真正用上的没几个?或者,每天被各种新知识、 新工具轮番轰炸,感觉越学越焦虑,越学越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从哪儿下手? 这个点真的很扎心。 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东西却感觉没用?花了那么多时间却看不到效果?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方向错 了,一开始就盲目投入。 明明很努力,却总感觉自己只是个知识的搬运工,工作和生活一点都没变? 最近,我看到一位油管大神Dan Koe的分享,这哥们儿特别牛!他在油管有几百万粉丝,专注分享个人 成长和一人事业,年收入超500万美元。他这次分享的主题就是:AI时代,如何比别人快10倍学会任何 技能? 他的观点,让我豁然开朗! 我是做自媒体领域,从公众号到直播,再到短视频都有涉及。高效学习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这个方法 论,不仅对我有用,对每一个想快速提升自己的人,都会有不小的启发。 所以今天分享给你,也算是我自己学习实践这些方法的新起点吧。 一、学习第一步,重要的是搞清楚"不学什么" 一说提升学习能力,很多人下意识就想:我要学新理论?我要掌握新方法?但Dan一上来就说:不,学 习的第一步,不是急着去学什么,而是先搞清楚你不学什么! 那 ...
人工智能时代投什么?吴世春的三条逻辑、两个观点和十个忠告
创业邦· 2025-07-25 17:42
AI行业发展现状 - AI发展相当于互联网2002年、移动互联网2011年阶段,基础设施完善且应用爆发初期 [4][7] - 中国市场应用层融资已超越模型层融资,DeepSeek推动全球对中国科技市场重估 [6] - 小公司应聚焦垂直应用和效率提升,避免与大厂在基础设施和入口级产品竞争 [7] AI Agent趋势 - 2025年为AI Agent元年,线性智能增长带来指数级价值,成本下降推动Token价格降低 [9] - Agent定义为基于大模型、具备记忆、自主推理和工具使用能力的智能程序 [10] - 重点关注垂直领域Agent,如深度赋智、cameraAI等,四大物理落地场景包括具身智能、自动驾驶、无人机和AI玩具 [10] 具身智能机遇 - 中国供应链优势使具身智能成为历史性机遇,机器人本体成本从百万降至10万级别 [12] - 产业链覆盖硬件、软件、本体和应用,投资案例包括鹿明机器人、钛虎机器人等 [12] - 中国机器人采购量远超国外,教育机构和政府为主要买家 [12] 投资逻辑与布局 - 梅花创投布局商业航天(火箭、卫星、遥感)、AI(Meta GPT)、机器人(20多家企业)等前沿领域 [6] - 三条投资逻辑:独角虎(价值创造)、小镇青年(PSD创业者)、"人-事-时-值"四合一项目 [15] - 资本寒冬是伟大企业诞生季节,转向投低估值、投国运策略 [16] 投资忠告 - 投资未来稀缺性,敢于在非共识领域独立判断(如早期布局AI、机器人、航天) [17] - 避免短债长投和负债投资,逆周期操作避免扎堆 [19][20] - 早期投资需控制资金量,创业者-1到0阶段商业化能力弱 [22] - 偏好有匪气、抗挫折能力的创始人 [23][24]
疯了,这些人用AI P图退货坑骗商家,AIGC该被管管了?
36氪· 2025-07-24 16:33
AI生成内容在电商领域的滥用 - AI生成图片被部分消费者用于伪造商品瑕疵证据以申请"仅退款",给电商平台和商家带来困扰[1][6] - 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使用AI生成视频证明销毁商品,但视频中出现两只右手等明显漏洞[2][5] - 电商从业者反映遇到AI伪造的破损商品照片、非正常使用痕迹甚至水果霉斑等造假现象[6] AI技术降低造假门槛 - 从需要专业PS技能到仅需输入文字指令,AI将造假流程简化为"上传-生成-下载"三步[11][12][13] - 测试显示主流AI模型可在数秒内生成高度真实的"发霉香蕉"等伪造图片[8] - 部分造假者甚至直接使用带AI水印的图片,被识破后仅简单裁剪水印后再次提交[8] AI内容引发的版权与信任危机 - AIGC作品的版权归属存在法律争议,涉及训练数据源、开发者与使用者的权利界定[14][19] - AI模仿特定画师风格生成的像素级不同但风格相似作品挑战现有知识产权定义[16][19] - 伪造的灾难现场图片和名人深度伪造内容在社交媒体获得数万传播,加剧信息甄别难度[20][22][24][26] AI内容鉴别方法与行业影响 - 建议通过图片溯源和观察手指、阴影等细节破绽来鉴别AI生成内容[28][29][31] - 电商行业出现从"无理由退货"滥用转向AI伪造证据的新型欺诈模式[6][8] - 传媒行业面临AI生成虚假新闻图片的传播挑战,部分伪造内容获得广泛关注[2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