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汽车

搜索文档
阿尔特(300825) - 300825阿尔特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4
2025-07-07 16:00
公司基本情况 - 亚洲最大且 A 股唯一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具备稀缺性,以整车及平台研发、零部件制造为载体,有全流程服务能力 [2] - 深耕行业二十余年,为 80 余家客户累计开发近 500 款车型,如理想 one、东风本田 e:NS1 等 [2] 业务布局 零部件领域 - 布局动力系统、汽车电子、高压电等业务板块 [3] - 动力系统产品完成前期准备,将启动量产交付;高压电与矢崎中国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汽车电子与 H 公司车 BU 达成合作意向 [3] 出海战略 - 2023 年推进“技术 + 供应链”出海战略,全球设七个研发中心,布局日本、东南亚、中东等市场,启动与国际大型汽车集团合作 [3] AI 及机器人业务 - 提出 AI 赋能汽车研发设计战略,应用新技术到研发多环节,未来推 AI 工具等形成平台 [4] - 2025 年 5 月成立控股子公司阿尔瑞特布局机器人业务,目前相关收入对财务影响有限 [4] 交流互动问题 客户与规划 - 与国内外各类整车企业合作,累计为 80 余家客户开发近 500 款车型 [5] - 维护现有客户关系,探索新客户及海外市场,以全球大型汽车集团为主要方向 [5] 设计师优势 - 技术沉淀深厚,是国内首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6] - 截至 2024 年底,拥有 1,917 项专利及 68 项著作权,有全栈式服务能力和前沿技术储备 [6] - 员工 2,315 人,研发技术人员占比 80%以上,有逾百人的国际级专家团队 [6] 零部件业务进展 - 2015 年布局,与整车开发协同,动力系统部分产品将量产交付 [7] - 电磁离合器 2025 年初量产,已交付并获定点通知;其他产品承接订单或启动合作 [7] 海外市场战略 - 2023 年提出“技术 + 供应链”出海战略,以日本为重点市场 [8] - 在日本承接多类业务,与 YAMATO 签订油改电订单,4 月交付 103 套,预计下半年推进 [8] - 获重卡油改电订单约 3.37 亿元,关注拓展日本油改电市场,拓展中东、欧洲市场 [9] 行业替代可能性 - 与整车厂有良好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全栈式开发服务,是行业重要技术力量 [9] - 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初期,需第三方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可提供多种产品服务 [9] 2024 年利润降低原因 - 国内汽车行业价格竞争致订单利润率低、毛利率下降,海外业务未形成利润规模 [9] - 2024 年研发投入大影响净利润 [9] - 计提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准备 [9] 2025 年收入预期 - 各项业务稳步推进,在手订单充足 [10] - 2025 年度营业收入较 2024 年增长率应不低于 40%,力争完成考核指标 [10] 同行业公司 - 行业参与者分三类,公司是 A 股上市且亚洲最大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 [10] - 海外同行业企业有艾达克、麦格纳等,国内有龙创设计、埃维股份等 [10]
【私募调研记录】泰舜资产调研阿尔特
证券之星· 2025-07-01 08:08
公司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泰舜资产近期调研了上市公司阿尔特 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 [1] - 阿尔特在油改电业务 AI+汽车研发设计 零部件业务 设计业务 海外市场 自动驾驶等领域均有布局 [1] 业务布局 - 公司与日本上市公司YMTO合作 提供油改电技术方案和三电套件 已交付103套轻卡油改电 新获重卡订单3.37亿人民币 [1] - 为日本IM公司开发纯电车型 签署量产采购合同 合同总金额约4.7亿人民币 [1] - 2024年境外收入1.11亿人民币 占营收11.40% 海外业务毛利率高于国内 [1] 技术创新 - 公司开发了效果图智能生成与渲染系统 风阻系数智能预测等创新应用 [1] - 2025年3月将发布I+汽车造型产品"TI" [1] 零部件与市场拓展 - 拓展动力系统 新能源车高压电系统 汽车电子等领域核心零部件 部分产品已量产交付 [1] -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在手订单充足 承接日系客户多类开发项目 [1] - 与日产(中国)签署6年合作协议 [1] 战略方向 - 深耕汽车研发设计 拓展海外市场 [1] - 推动I赋能汽车研发设计 布局机器人业务 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1] 机构背景 - 泰舜资产成立于2015年4月 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 登记编号P1061472 [2] - 公司专注稳健投资之道 深耕固定收益领域投资 同时拓展宏观对冲 多因子量化 大类资产配置等策略 [2]
阿尔特(300825) - 300825阿尔特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7
2025-06-30 00:24
公司概况 - 亚洲最大且A股唯一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具备稀缺性,在国内汽车设计领域领先,是首批高新技术企业,获多项荣誉 [3] - 截至目前,为国内外80余家客户开发近500款车型,下游客户包括本田、日产、丰田等车企,深度参与理想one等多款车型 [3] 业务模式 整车开发 - 业务涵盖整车开发与零部件配套全产业链,整车开发含八大流程,提供全流程“交钥匙”服务,开发周期1.5 - 2年 [3] - 服务方式包括委托设计服务收取项目开发费用,技术支持服务收取工时费用 [3] 零部件领域 - 布局动力系统、汽车电子、高压电等业务板块,动力系统部分订单2024年落地,后续量产交付;高压电与矢崎中国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PDU产品启动技术开发;汽车电子与H公司车BU达成合作意向 [3] 出海战略 - 2023年推进“技术 + 供应链”出海战略,全球设七个研发中心,布局日本、东南亚、中东等市场,启动与国际大型汽车集团合作 [3] AI赋能战略 - 2023年启动AI赋能汽车研发设计战略,定位为AI驱动工业设计全球引领者,重构传统汽车设计工作流 [3] - 传统整车开发周期从38个月缩短至22 - 24个月,因整车生命周期缩短和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探索将AI融入研发全流程,建立“汽车研发数智系统” [3][4] - 与英伟达、智谱华章、清华大学智能研究院等建立合作关系,2024年6月成英伟达全球汽车设计领域唯一解决方案顾问合作伙伴 [4] - 重构汽车研发工作流,构建AI工业设计平台,开发出效果图智能生成与渲染系统等创新应用,“TAI”(太乙)2025年3月发布并推广 [5] 互动交流要点 日本业务 - 参股日本上市公司YAMATO,负责油改电技术方案和三电套件出口,YAMATO进行电动化改装,日本商用车油改电市场潜力大,轻卡油改电业务4月交付103套,获重卡油改电订单约3.37亿元 [6][7] - 与日本AIM公司合作,实现汽车设计研发、供应链配套及整车出口产业链闭环,合同金额约47,000万元 [8] 海外业务目标 - 2024年度境外收入1.11亿元,占比11.40%,未来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有望提高,海外客户利润率高于国内,推进出海战略提升整体毛利率 [9] AI产品优势 - 全球无成熟方案,除公司外部分厂商探索相关方向,公司有行业knowhow和数据积累,第三方定位服务全产业链,开发的AI设计平台和工具应用空间广 [10] - 公司“TAI”(太乙)具备文生图等多种功能,基于工程学将2D转化为工程可用3D模型,可应用于工业场景 [10][11] 零部件业务趋势 - 以整车研发为基础拓展零部件业务,动力系统部分产品完成前期准备,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后续量产交付,如电磁离合器2025年初量产,部分产品承接订单或启动合作 [12] 设计业务订单 - 2024年以来加大市场开拓,在手订单充足,维护现有客户合作,承接日系客户开发项目,与日产(中国)签6年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多个“交钥匙”服务整包订单 [13] 未来战略规划 - 深耕汽车领域,为海外市场提供产品与服务,助力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推动“AI赋能汽车研发设计”战略,打造AI原生汽车数智设计系统 [14][15] - 布局机器人领域,以阿尔瑞特为主体,建立设计研发和仿真训练平台,提供定制化机器人解决方案,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15] 自动驾驶布局 - 定位系统集成方案解决商,提供L2 - L4级别智能驾驶整车解决方案,布局智能底盘平台,承接多款L4级别自动驾驶车型开发项目,加入自动驾驶编队运输联盟 [15]
阿尔特签订2.14亿元新能源车型整车开发合同 加速推进“技术+供应链”国际化战略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20:11
公司合作与订单 - 公司与全球知名企业客户Z签署技术开发合同,研究开发某新能源车型整车项目,不含税金额约为2.14亿元 [1] - 双方将在合同签署后根据项目进度节点另行签署详细工作内容合同 [1] - 此次合作将基于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标准和技术体系,助力客户业务向汽车领域延伸,同时提升公司海外新能源整车研发设计市场份额 [1] - 2024年公司与客户Z发生类似交易的合同金额约为975.1万元,占2024年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收入的1.2% [1] - 客户Z信誉良好,资金实力和履约能力强,预计对公司本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 - 2024年12月底与AIM株式会社签订合同,预计金额为4.7亿元,承接整车生产制造 [3] - 今年5月与DOSHIN Holdings株式会社旗下未来能源签订合同,金额为68亿日元,进行大型重卡EV套件开发 [3] - 已与部分中东、东欧整车厂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框架协议,已有订单落地 [3] 公司业务与市场 - 公司是A股唯一一家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主营整车及整车平台全流程研发、新能源智能化平台开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 [2] - 汽车设计业务涵盖产品定义、造型设计、整车工程、同步工程、软件开发、性能开发、整车试制、试验验证等环节 [2] - 核心零部件业务涵盖动力系统、新能源车高压电系统、汽车电子等领域 [2] - 已为国内外80余家客户开发近500款车型,包括理想one、东风本田e:NS1、广汽本田e:NP1、一汽红旗H5等 [2] - 2024年境外收入达1.11亿元,同比增长188.89%,占总营收比重为11.4%,同比提升6.94个百分点 [2] - 境外业务毛利率为33.03%,同比提升5.71个百分点 [2] - 海外战略以日本为起点,逐步辐射东南亚、中东、欧洲、美洲等地区,已在多个区域市场设立分支机构 [2] 技术创新与AI战略 - 公司提出AI赋能汽车研发设计战略,已开发效果图智能生成与渲染系统、风阻系数智能预测、零部件自动生成等创新应用 [3] - AI+汽车造型设计产品"TAI"(太乙)于2025年3月正式发布,目前正面向行业开展商业推广工作 [3] - 预计2025年AI产品将贡献部分营业收入,但暂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显著影响 [3]
阿尔特(300825) - 300825阿尔特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3
2025-05-14 11:00
公司战略布局 - AI赋能汽车研发设计战略:将AI大模型和数字化研发工具应用于研发业务链多环节,开发出多个创新应用,“TAI”(太乙)于2025年3月发布并推广,未来将形成AI工业设计平台 [2][5][6] - “技术 + 供应链”出海战略:以日本为起点辐射海外市场,2024年境外收入1.11亿,占比11.4%,同比增长188.89%,承接多个海外项目,2025年推进订单落地并拓展市场 [3][6][16][17] - 机器人业务布局:与伙伴合作探索机器人多场景应用,依托平台构建设计研发和仿真训练平台,业务处于早期培育阶段 [14][15][17] 业务经营情况 - 2024年业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13284.92万元,亏损因订单利润率低、研发投入大、资产减值计提 [3] - 2025年一季度业绩:营业收入2.69亿,净利润1077万,归母净利润1239万,实现扭亏为盈 [8] - 零部件业务:产品涵盖动力系统、高压电系统、电子产品等,部分订单2024年落地,2025年保障供货和推动量产 [4] 技术创新与研发 - 技术创新规划:追踪行业前沿,布局前沿技术领域,加强研发团队和体系建设,2025年重点储备多项前沿技术 [12][13] - 自动驾驶领域:具备高级别辅助驾驶车型开发能力,承接多款L4级别车型项目,前瞻布局智能化数字底盘平台 [11][13] - AI应用:使用DeepSeek大模型,包括自动化代码生成、增强空间信息处理等,开发垂类知识模型 [20][21] - 英伟达Omniverse平台:在汽车领域用于虚拟验证和测试,在机器人领域构建研发和训练平台 [21][22] 市场与合作 - 海外市场拓展:重点参加展会和推广活动,强化客户关系,开展产业链合作,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模式 [8][22][25] - 客户合作:与国内外80余家客户合作开发近500款车型,下游客户包括本田、日产等车企 [24] - 飞行汽车合作:2025年4月与江汽集团、项昌乐院士团队合作,开展飞行汽车关键技术攻关,业务处于早期研发阶段 [31][32] 市值管理与股价 - 市值管理思路:落实两大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股份回购,提升经营质量和投资者信心 [10][11][19][20] - 股价影响因素:受国际政治、经济、产业、公司经营和市场资金偏好等因素影响 [18] 其他事项 - 增发情况: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无连续盈利要求,提请股东大会授权简易程序发行,实施存在不确定性 [6][7][25] - 日本项目:与日本YAMATO油改电项目已交付百余套套件并上牌,合同按计划执行 [10][17][27][40]
当零部件走向台前 汽车业迎来“价值重估”时刻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7 09:07
行业趋势 - 2025上海车展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风向标 集中展现零部件企业在电动化 智能化 全球化浪潮下的创新与突破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从"量变"迈向"质变" 逐步占据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核心位置 [2] - 汽车供应链呈现跨界协同合作 产业格局多元化和全球化 中国汽车行业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发挥全球引领作用 [2] - 汽车产业从硬件主导向"软硬一体"全面跃迁 整车馆进入智能电动汽车主导时代 "软件定义汽车"浪潮澎湃 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区从2个展馆扩展至4个展馆 [3] - 电动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成为核心主题 法士特全球首发蓝驰800V解决方案 并携多款高端智能绿色新品亮相 [3] - 汽车由机械代步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变 软件获得全栈化控制权限 成为定义汽车产品力关键因素 纯粹卖硬件的时代过去 软硬结合的服务模式成为主流 [3] 技术发展 - AI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 重构人 车 路 云协同模式 汽车成为承载智慧生活的移动空间 [4] - 跨域融合成为显著特征 包括技术融合 产品融合 产业融合 生态融合 硬件与软件深度融合 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 [5] - 2025年全球汽车软件市场规模将达550亿美元 OTA升级 智能座舱交互 自动驾驶算法成为三大增长极 软件权重有望首次超越机械性能 [6] - 芯片与算法竞速成为焦点 黑芝麻智能推出新一代芯片平台 跨域融合方案 并宣布多项全球合作 聚焦芯片研发 赋能汽车智能化转型 [6] - 商汤绝影推出生成式智驾R-UniAD技术方案 发布4D世界模型"绝影开悟2 0" 依托VLAR技术增强模型能力 显著提升施工占道场景泛化交互能力 [7] 企业合作 - 供应链协同模式进化 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大会11位车企高管亮相 展示华为技术赋能成果 [5] - 地平线推出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 奇瑞汽车宣布与地平线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 [5] - 保隆科技与均联智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聚焦L2到L4辅助驾驶及智能座舱领域 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5] - 中科创达与面壁智能 泊知港达成合作 成为滴水OS系统全球合作生态重要伙伴 [5] 外资企业本土化 - 外资零部件企业加速从"单向技术输出"转向"深度生态融合" 技术落地本土化成为关键策略 [9] - 博世展示面向未来汽车架构的软件与技术创新 2024年博世智能出行集团在华销售额增长4%至1166亿元 未来5年新业务订单65%与汽车智能化及电气化解决方案相关 [9] - 大陆集团汽车子集团计划于2024年9月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 命名为AUMOVIO 中国战略聚焦综合成本竞争力 快速敏捷响应体系 本地创新集研发能力 [10][11] - 博泽实现从技术引进到本土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全球首秀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智能座舱交互系统 结合超宽带和毫米波雷达技术 [11] 新兴企业与跨界产品 - 零部件企业占据4个独立展馆 参展数量超300家 其中50家为首次亮相 [13] - 智驾先驱Momenta首次作为独立展商参展 预测智能驾驶软件体验将呈指数级提升 达到两年提升10倍 4年提升100倍 6年提升1000倍的水平 [13] - 三星 索尼 英特尔等国际知名企业首次亮相上海车展 展示汽车与科技行业深度融合 [13] - 人形机器人 无人机等跨界产品成为新宠 万里扬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 开发谐波减速器和行星减速器作为机器人关节点核心部件 [15] - 亿纬锂能首创"原位升级"大圆柱电池方案 适配各种尺寸机器人及无人机 [15] 产业格局变化 - 零部件企业首次占据主场聚光灯 超过60%展台陈列激光雷达 域控制器 固态电池等硬核科技 参展企业 产品和发布会数量激增 [15] - 汽车产业价值链发生根本性位移 电动化完成"从0到1"突破 智能化 生态化与全球化推动"从1到100"质变 传统由整车企业主导的产业格局迎来变局 [15] - 英伟达芯片算力达3000TOPS 华为智能驾驶云平台每天处理数据量相当于10万部高清电影 亿纬锂能6C快充大圆柱电池充5分钟可行驶300公里 [16]
“东软方案”推动“人车共智慧”时代加速到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16:57
从软件定义汽车,到AI全面赋能,从以功能实现为导向,到以用户体验为引领,汽车进化的车轮滚滚而动,这一过程少不了汽车厂商、供应链企业 等的共同努力。4月23日,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东软集团焕新发布三大产品矩阵——东软A³舱行泊产品平台、东软汽车行业NeuMind赋能体、东软 OneCoreGo®全球车载智能出行解决方案6.0,标志着其在推动智能出行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且关键的一步。 应时代之变交出"东软方案" 目前,AI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应用,正在改变人们对出行的认知和期待,AI技术也使得人机交互进入了全新的境界,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个 性化的用户体验。而且,AI技术的融入,不仅改变汽车产品本身,也在重塑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AI技术崛起,为汽车进化开辟新径。不过,AI之于汽车,绝非仅仅是加个前缀,其内涵是AI技术在汽车全领域的深度渗透。如何在AI时代绘画出智 能出行新答卷?作为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车企创新的核心合作伙伴和产业变革的赋能者,东软集团在2025上海车展上交出了"东软方案"。 汽车智能化迈入全域智能新纪元 解读"东软方案"的背后,是其在智能汽车互联领域的一次重要技术升级,不仅体现了技术 ...
阿尔特(300825):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全年业绩符合预期,零部件订单放量在即
开源证券· 2025-04-28 22: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全年业绩符合预期,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71亿元,同比增长13.17%,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减少469.37%;2025Q1实现营业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6.51%,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减少40.23%。因汽车降价压力传导至上游,公司盈利能力承压,小幅下调2025 - 2026年业绩预期,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0.96(-0.37)/1.45(-0.72)/2.0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19(-0.08)/0.29(-0.15)/0.41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49.0/32.5/22.9倍。基于公司汽零业务订单逐步落地,业绩有望持续修复,维持“买入”评级[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国内汽车产业链降价压力传导至研发设计环节,公司盈利能力承压,计提信用及资产减值准备1.04亿元影响净利率,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20.65%/-15.72%,同比-13.13/-19.07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17%/12.40%/12.07%/1.99%,同比-2.84/-1.02/+6.91/+0.48pct,研发费用化支出1.17亿元,同比增长164.96%[5] - 公司推进国际化战略,境外收入达1.11亿元,同比增长188.89%;与日本YAMATO油改电项目交付百余套电动系统套件,与AIM签订4.7亿元EVM量产采购合同,子公司四川阿尔特与HDI签订14.51亿元DHT供货合同;基于Omniverse平台构建汽车数字化协同设计体系,开发AI应用,2025年初发布AI + 汽车造型设计产品“TAI”并启动商业推广,在自动驾驶等前瞻领域持续布局[6]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858|971|1,373|2,099|2,636| |YOY(%)|-9.4|13.2|41.4|52.9|25.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6|-133|96|145|205| |YOY(%)|-56.4|-469.4|172.2|50.9|41.6| |毛利率(%)|33.1|20.7|27.1|27.8|28.5| |净利率(%)|4.2|-13.7|7.0|6.9|7.8| |ROE(%)|1.1|-6.6|3.6|5.2|6.8| |EPS(摊薄/元)|0.07|-0.27|0.19|0.29|0.41| |P/E(倍)|130.6|-35.4|49.0|32.5|22.9| |P/B(倍)|1.9|2.1|2.0|1.9|1.7|[7] 财务预测摘要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呈现不同指标在2023A - 2027E的情况,如流动资产、营业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等指标在各年份有不同数值及变化[9] - 主要财务比率方面,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在各年份有不同表现,如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等[9] - 每股指标和估值比率方面,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P/E、P/B等指标在各年份有不同数值[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