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赋能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当零部件走向台前 汽车业迎来“价值重估”时刻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7 09:07
行业趋势 - 2025上海车展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风向标 集中展现零部件企业在电动化 智能化 全球化浪潮下的创新与突破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从"量变"迈向"质变" 逐步占据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核心位置 [2] - 汽车供应链呈现跨界协同合作 产业格局多元化和全球化 中国汽车行业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发挥全球引领作用 [2] - 汽车产业从硬件主导向"软硬一体"全面跃迁 整车馆进入智能电动汽车主导时代 "软件定义汽车"浪潮澎湃 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区从2个展馆扩展至4个展馆 [3] - 电动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成为核心主题 法士特全球首发蓝驰800V解决方案 并携多款高端智能绿色新品亮相 [3] - 汽车由机械代步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变 软件获得全栈化控制权限 成为定义汽车产品力关键因素 纯粹卖硬件的时代过去 软硬结合的服务模式成为主流 [3] 技术发展 - AI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 重构人 车 路 云协同模式 汽车成为承载智慧生活的移动空间 [4] - 跨域融合成为显著特征 包括技术融合 产品融合 产业融合 生态融合 硬件与软件深度融合 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 [5] - 2025年全球汽车软件市场规模将达550亿美元 OTA升级 智能座舱交互 自动驾驶算法成为三大增长极 软件权重有望首次超越机械性能 [6] - 芯片与算法竞速成为焦点 黑芝麻智能推出新一代芯片平台 跨域融合方案 并宣布多项全球合作 聚焦芯片研发 赋能汽车智能化转型 [6] - 商汤绝影推出生成式智驾R-UniAD技术方案 发布4D世界模型"绝影开悟2 0" 依托VLAR技术增强模型能力 显著提升施工占道场景泛化交互能力 [7] 企业合作 - 供应链协同模式进化 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大会11位车企高管亮相 展示华为技术赋能成果 [5] - 地平线推出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 奇瑞汽车宣布与地平线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 [5] - 保隆科技与均联智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聚焦L2到L4辅助驾驶及智能座舱领域 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5] - 中科创达与面壁智能 泊知港达成合作 成为滴水OS系统全球合作生态重要伙伴 [5] 外资企业本土化 - 外资零部件企业加速从"单向技术输出"转向"深度生态融合" 技术落地本土化成为关键策略 [9] - 博世展示面向未来汽车架构的软件与技术创新 2024年博世智能出行集团在华销售额增长4%至1166亿元 未来5年新业务订单65%与汽车智能化及电气化解决方案相关 [9] - 大陆集团汽车子集团计划于2024年9月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 命名为AUMOVIO 中国战略聚焦综合成本竞争力 快速敏捷响应体系 本地创新集研发能力 [10][11] - 博泽实现从技术引进到本土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全球首秀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智能座舱交互系统 结合超宽带和毫米波雷达技术 [11] 新兴企业与跨界产品 - 零部件企业占据4个独立展馆 参展数量超300家 其中50家为首次亮相 [13] - 智驾先驱Momenta首次作为独立展商参展 预测智能驾驶软件体验将呈指数级提升 达到两年提升10倍 4年提升100倍 6年提升1000倍的水平 [13] - 三星 索尼 英特尔等国际知名企业首次亮相上海车展 展示汽车与科技行业深度融合 [13] - 人形机器人 无人机等跨界产品成为新宠 万里扬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 开发谐波减速器和行星减速器作为机器人关节点核心部件 [15] - 亿纬锂能首创"原位升级"大圆柱电池方案 适配各种尺寸机器人及无人机 [15] 产业格局变化 - 零部件企业首次占据主场聚光灯 超过60%展台陈列激光雷达 域控制器 固态电池等硬核科技 参展企业 产品和发布会数量激增 [15] - 汽车产业价值链发生根本性位移 电动化完成"从0到1"突破 智能化 生态化与全球化推动"从1到100"质变 传统由整车企业主导的产业格局迎来变局 [15] - 英伟达芯片算力达3000TOPS 华为智能驾驶云平台每天处理数据量相当于10万部高清电影 亿纬锂能6C快充大圆柱电池充5分钟可行驶300公里 [16]
“东软方案”推动“人车共智慧”时代加速到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16:57
汽车智能化趋势 - 汽车产业正经历重大技术和产业变革,智能化进入新阶段,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快速迭代,市场加速渗透 [3] - AI技术深度渗透汽车全领域,改变产品本身及产业链结构和运作方式,重塑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 [3] - 行业关注点和竞争要素快速转变,加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向"软件主导、数据驱动、生态协同"演进 [3][7] 东软集团技术升级 - 发布三大产品矩阵:东软A³舱行泊产品平台、东软汽车行业NeuMind赋能体、OneCoreGo®全球车载智能出行解决方案6.0,推动智能出行进程 [2] - A³舱行泊产品平台通过单一芯片集成座舱、仪表、行车、泊车全功能,降低硬件成本,实现一芯多能、全域覆盖 [5] - 支持多域功能独立部署,提升软件迭代效率,搭载自研AI工具链,可快速迭代长尾问题 [5] - 解决传统架构中开发割裂、协同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统一硬件平台和软件架构实现深度集成,降低系统复杂度与通信延迟 [5] - 开发周期大大压缩,研发成本进一步降低,提供从底层设计到上层应用的全栈方案 [5] 东软A³舱行泊产品平台 - 解决车企智能化转型中开发成本高企与功能迭代速度需求、用户体验升级与技术普惠难度的矛盾 [7] - 推动智能出行快速革新,重构"用户-车企-供应商"价值链,车企获得高性价比智能化跳板,用户以更低成本享受智能出行体验 [7] - 以15万左右车型为目标开发,已取得定点,舱驾融合方案具备更好性能和更高性价比 [7] - 未来发展趋势为智能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深度融合,东软立足于舱行泊一体,以驾带舱加速车企产品规模化落地 [7] 东软NeuMind赋能体 - 集成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智能车身、车联网等关键模块,具备毫秒级实时响应 [8] - 通过自研AI中间件和开发工具链实现智能应用、感知决策算法快速迭代与OTA无缝升级 [8] - 深度融合大语言模型,支持AI原生开发框架,提供场景化智能服务引擎与个性化用户体验定制 [10] - 降低车企智能化转型技术门槛和成本投入,重构产业协作模式,推动行业智能化水平迈向新高度 [10] OneCoreGo®全球车载智能出行解决方案6.0 - 从技术产品向生态级智能出行平台跃迁,实现从单一功能升级到出行体验的全新跨越 [11] - 新增One Pay(车载支付中心)和One Mate(AI交互中心),实现"导航+支付+交互"全链路升级 [11] - 快速适配不同国家法规、生态、出行习惯,帮助中国车厂弥合本土化适配性鸿沟,助力出海 [13] - 已建立全球研发与交付网络,产品和服务应用于100多个国家的1800余款车型,服务于50+全球知名汽车厂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