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时刻

搜索文档
百亿级增量资金,即将入市
天天基金网· 2025-06-25 13:03
13只浮动费率新基率先成立 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13只产品已率先发布成立公告,募集规模总 额超126亿元。 其中,基金经理周云管理的东方红核心价值、 基金经理 刘健维管理的易方达成长进取、 基金经理 何杰 管理的平安价值优享募集规模暂列前三名,分别为19.91亿元、17.04亿元、13.22亿元。 截至6月24日,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已有13只宣布成立,合计募集规模超126亿元,东方红核 心价值、易方达成长进取、平安价值优享募集规模均超10亿元。 业内机构表示,此次发行的浮动费率基金 采用 管理费 分档计提规则 ,实施"奖优罚劣"机制。这一费率 机制 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督促行业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最佳利益 为核心的经营理念。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投资确定性 基金经理 王晓川管理的银华成长智选、 基金经理 贾腾管理的天弘品质价值、 基金经理 李涛管理的嘉 实成长共赢、 基金经理 孟杰管理的宏利睿智领航、 基金经理 卞正管理的汇添富均衡潜力优选募集规模 均超8亿元。 图片来源:Choice,统计截至2025/6/24,不作投资推荐 此外,多家 ...
浮动费率基金新军集结 百亿级资金蓄力入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6-25 04:47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情况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已有13只成立 合计募集规模超126亿元 [1][2] - 东方红核心价值(19.91亿元)、易方达成长进取(17.04亿元)、平安价值优享(13.22亿元)位列募集规模前三 [2] - 银华成长智选、天弘品质价值、嘉实成长共赢等8只产品募集规模均超8亿元 交银瑞安募集规模突破15亿元 [2] 基金管理人自购动态 - 东方红资管及员工合计认购东方红核心价值2024万元 天弘基金及员工认购天弘品质价值1434.35万元 [3] - 宏利基金及员工认购宏利睿智领航1033.27万元 交银施罗德等5家机构宣布自购旗下产品金额1000-2000万元不等 [3] 费率机制设计特点 - 采用分档计提规则:年化收益率跑输基准3%时管理费减半至0.6% 超额收益达6%时上浮至1.5% 基准费率1.2% [4] - 业绩基准设定以A股为主港股为辅 产品风格涵盖成长型(科技/数字经济)、价值型(金融地产/消费)及均衡型 [4][5] 基金经理投资策略 - 成长风格侧重科技/数字经济赛道自下而上选股 价值风格注重低估值ROE标的逆向布局 [5] - 黄鼎强调通过优秀企业基本面对抗波动 刘健维关注产业趋势与估值匹配度 [7] - 何杰采用左侧价值投资原则 孙彬聚焦企业出海/创新药等确定性方向 [7] 建仓与配置策略 - 何杰提出动态建仓策略:市场亢奋时放缓 悲观时加速 [8] - 王晓川重点关注AI/医药等成长板块 采取动态调整策略 [8]
全球股市关注下一个“DeepSeek时刻”
日经中文网· 2025-06-23 10:29
DeepSeek时刻概念 - "DeepSeek时刻"指源自中国的创新颠覆世界产业结构和主流技术的瞬间 该概念因深度求索公司开发的低成本生成式AI动摇美国AI主导权而成为全球股市话题 [1] - 该术语类比1957年前苏联发射人造卫星引发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象征技术主导权转移的历史性转折 [3] AI行业突破 - 深度求索公司2024年1月推出的低成本生成式AI技术 直接挑战美国在AI领域的技术霸权 [1] 生物医药行业进展 - 2024年5月辉瑞与中国三生制药签署癌症治疗药独家授权协议 标志美国制药巨头首次依赖中国企业技术 [3] - 三生制药股价在协议公布后较4月底暴涨70% 香港生物技术板块指数自2024年底累计上涨51% 显著跑赢恒生指数(17%)和标普500(1%) [3] 中国技术崛起趋势 - 除AI和生物医药外 中国在机器人 量子计算等领域持续技术突破 形成多领域挑战美国技术主导权的态势 [3]
一财社论:中国创新药“DeepSeek”时刻来临了吗
第一财经· 2025-06-16 21:32
中国创新药行业崛起 - 2025年中国创新药进入厚积薄发时期 近期多点开花 包括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达成53亿美元战略合作 三生制药与辉瑞就抗肿瘤药物SSCJ-707达成交易 辉瑞支付12 5亿美元首付款 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百时美施贵宝拿下德国BioNTech的PD-L1/VEGF双抗BNT327 潜在交易总额111亿美元 BNT327是BioNTech以不到21亿美元价格从中国创新药企普米斯手中获得 [1] - 中国创新药板块表现强劲 截至6月13日 A股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7 34%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达61 96% 许多港股医药基金QDII收获大量失地 [1] 行业交易与国际化进展 - 自2021年开始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总交易金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80% 显著高于全球同期数据的10%左右 今年一季度中国药企参与的并购与授权交易金额为369亿美元 占全球总量675亿美元的一半以上 [2] - 中国创新药已在抗体偶联药物ADC 双抗等多个细分领域获得国际认可 模仿创新和跟随速度具有巨大国际竞争力 商业拓展BD交易持续增多 创新资本价值获国际社会高度认可 [2] 行业崛起核心驱动因素 - 海外市场开放准入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创新药生态链 海外市场能对创新资产进行有效估值和定价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 便于创新资产变现或贴现 海外医疗市场资源整合优势强 [3] - 中国创新药行业享受无事不扰的自由创新环境 临床试验等方面政策相对宽松 国内人才红利降低综合成本 客观上为行业营造"沃土" [3] - 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形成精细分工的集群化创新生态 从创新方向锚定到概念验证 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研究 各地生物医药园提供精细化分工专业服务平台 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降低创新成本 [3] 行业发展挑战与未来方向 - 出海对许多企业是必然要求 也是应对国内市场困境无奈之举 集采压力 资本市场承载力不足 热门靶点扎堆 同质化竞争构成行业发展核心痛点 [4] - 需解决创新药在国内市场的价值转化问题 使其惠及民众并实现创新引领 国内市场需发挥塔基作用 推动创新资产内外循环相互助推 集采需走出单纯低价策略 体制机制上为创新药打开国内市场空间 [4] - 上海出台《关于加强新时期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的实施方案》 组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生物医药领域开展多项产学研医融合项目 搭建新兴医药创新生态 降低创新成本 提高医疗成果转化率 [5] 行业持续发展关键 - 需持续营造并巩固让创新活力自由奔涌的环境 创新和治理的底层逻辑是道法自然 政府需少干预多服务 为创新发展提供无事不扰的自由拓展沃土 [6]
恒生生科指数1月以来涨超60%,中国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超过了AI
华尔街见闻· 2025-06-15 19:44
行业表现与市场热度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2025年涨幅超60%,显著超越AI板块17%的涨幅,显示创新药成为市场焦点[1] - 2025年Q1中国药企参与的并购与授权交易总值达369亿美元,占全球总量675亿美元的半数以上[3] - 港股IPO市场火爆,Duality Biotherapeutics上市首日股价翻倍,累计涨幅189%,江苏恒瑞制药首日涨25%后累计涨幅31%[4] 商业模式与盈利能力 - 中国创新药企打破"持续烧钱"刻板印象,百济神州2025年Q1实现GAAP盈利,全年收入指引49-53亿美元[7] - 信达生物2024年Non-IFRS净利润首次转正达3.3亿元,康方生物产品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EBITDA亏损收窄至2亿元[7] - BD授权收入常态化,恒瑞医药Q1利润增长主要源于BD首付款计入[9] 技术突破与交易动态 - ADC领域2024年中国license-out交易总额102.4亿美元,占全球交易额20%,科伦博泰与Merck&Co交易总额达94.75亿美元[15][16] - 双抗赛道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总交易额达50亿美元,普米斯生物PD-L1/VEGF双抗PM8002交易总额超10亿美元[17][19] - GLP-1减重药物全球销售额超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加速布局多靶点及口服小分子药物[19] 研发实力与全球地位 - 近10年中国原研创新药进入临床数量达4382个,超越美国的4009个,2024年704款新药进入临床全球第一[13] - 中国在新药研发数量上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药物创新的重要力量[13] 人才与政策支持 - 海外科研人才加速回流,显著提升国内研发能力,如Franklin Templeton指出的人才红利效应[23] - 中国药企与美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被视作服务提供商,受美国关税上调影响有限[23]
年中展望 | 美国“例外论”的终结(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11 11:2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宏观经济最大的预期差是"美国例外论"被证伪,主要因素包括Deepseek时刻、特朗普关税冲击和美国财政约束 [2][8] - 下半年市场焦点将转向关税谈判反复、滞胀预期验证和《美丽大法案》落地,需关注短期交易节奏和全球资金再平衡趋势 [2][8] - 美国经济基准假设为"放缓但不衰退",通胀上行与经济下行压力基本对称,预计核心PCE通胀将在2025年四季度达到3.3%的高点 [5][71] 叙事切换:从"美国例外论"到"美国否定论" - 2025年1-3月全球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高于50荣枯线(50.1/50.6/50.3),但4月回落至49.8,商品贸易量价呈V型复苏 [2][8] - IMF将2025年全球GDP增速预测从1月的3.3%下调至4月的2.8%,其中美国从2.7%下调至1.8%,欧元区从1%下调至0.8% [2][23] - 大类资产表现分为三个阶段:年初至1月13日延续特朗普交易;1月14日至4月4日衰退预期升温;4月5日后出现"股债汇三杀" [3][27][30][35] 关税的经济冲击 - 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从2024年底的2.4%升至2025年5月的16%,4月9日峰值达27% [54][58] - 关税对经济影响遵循"进口价格-PPI-CPI"传导路径,预计核心PCE通胀将在2025年四季度达到3.3%的峰值 [71][75] - GTAP模型显示关税对美国短期GDP影响在-0.5%至-0.9%之间,长期影响在-0.2%至-0.5%之间 [81][83] 《美丽大法案》影响 - 法案80%内容为延长现有减税措施,20%为新增减税,预计未来十年将增加财政赤字3.1万亿美元 [89][90] - 2026年美债净发行量或达2.2万亿美元,显著增加长债供给压力 [103][108] - 即使加征全球关税带来2.5万亿美元收入,仍不足以弥补法案造成的3.3万亿美元赤字增加 [92] 美元-美债安全资产地位 - 美国进入"股债汇三杀"高发阶段,2025年已发生11次周频维度"三杀",远超历史同期 [115][121] - AI技术竞赛中美国领先优势从一年多缩短至不到三个月,科技股高估值面临挑战 [134][137] - "孪生赤字"(财政赤字6.8%+贸易赤字)不可持续,美元贬值周期或将延续 [137][139][144]
绷不住了!马斯克炮轰特朗普
搜狐财经· 2025-06-05 15:22
新消费今年以来在港股市场彻底疯狂!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毛戈平股价昨日齐创新高。截至6月4日,这4家公司总市值合计7982亿 港元,被市场冠以"港股四朵金花"的称号。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其中,泡泡玛特年内涨幅为174.4%。蜜雪集团3月3日在港交所上市,仅3个月其涨幅便达到134.9%。老铺黄金更是涨势锋芒,年内涨幅高达 324.2%。毛戈平年内涨幅127.4%。 爆火的新消费被奶崩了。老铺黄金盘中跌超9%,毛戈平盘中跌超8%,蜜雪集团盘中跌超7%。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悦己、社交、治愈、陪伴方式… 什么是新消费?看不懂的就是。。 1 有观点认为,马斯克公开抨击特朗普减税法案最直接的原因是,法案削减了对电动汽车行业,特别是特斯拉的税收抵免政策,这意味着特斯拉和 其他电动车制造商将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因为电动车的销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税收优惠。马斯克公开反对该法案,既是为特斯拉争取更 有利的政策,也是在保护电动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 马斯克炮轰特朗普 马斯克和特朗普迟早要分道扬镳,这事大家早有预期,不过来的这么快这么猛,还是超乎了市场预期。 马斯克绷不住了,呼吁美国民众 ...
中国创新药,正让美国担心会是下一个DeepSeek、无人机、电动车
虎嗅· 2025-06-04 09:57
中国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 美国制药巨头正加大对中国创新药的投入,辉瑞以60亿美元总金额获得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海外权益,首付款12.5亿美元;百时美施贵宝以111亿美元总金额从BioNTech获得相同靶点药物共同开发权,首付款15亿美元 [1] - PD-1/VEGF双抗成为代表性领域,全球在研35款中中国占20款,临床进展最快的几乎都来自中国 [2] - 中国创新药海外权益交易总额近300亿美元,包括康方生物对Summit的50亿美元、Instil对宜明昂科的20亿美元、默沙东对礼新医药的32亿美元等 [3] 研发效率与成本优势 - 中国团队在已验证靶点研发上拥有2-3倍成本优势和约2倍速度优势,人工效率堪比美国AI辅助研发 [6] - 工程优化是当前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国内企业通过双抗/多抗及ADC等"饱和式"排列组合实现突破 [4] - 2025年Q1全球首付款5000万美元以上交易中37%来自中国企业,较两年前接近翻倍,在肿瘤领域占比达67% [7][10] 临床进展与全球占比 - ASCO年会上中国团队73项研究以口头报告亮相(10年前仅1项),国产ADC与双抗管线占比近半 [10] - 中国企业启动的临床试验占全球30%(美国35%),10年前仅占3% [10] - 中国创新药从同质化抗体转向多模式创新,未来五年将在各领域与美国全面竞争 [10] 细分领域竞争格局 - 中国在ADC、双抗、T细胞接合器及传统小分子药物领先,美国在细胞与基因疗法、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占优 [6] - 德琪医药比美国Pheast早两年推进CD24抗体临床,翰森制药口服GLP-1受体药物以20亿美元被默沙东收购,价格低于美国同类研发企业 [11][12] 交易价值差异与挑战 - 同一开发阶段的中国资产交易金额仅为海外的1/8至1/2,如普米斯生物近10亿美元交易与BioNTech超110亿美元的差距 [12] - 创新药仍依赖生物学机制突破,单纯工程优势可能面临商品化风险 [13][14]
国泰基金艾小军:今年中国军工业的DeepSeek时刻非常精准的概括了行业发展
新浪基金· 2025-05-24 16:29
2025基金高质量发展大会 - 大会由新浪财经主办 汇聚学术界顶尖专家 公私募基金领军人物 券商领袖及首席经济学家等业界翘楚 共话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1] 军工行业投资分析 - 军工行业投资历程被描述为"非常纠结和非常艰辛" 早期国内武器仅作展示用途 近年通过航展等平台展示先进装备 公众接触机会显著增加 [3] - 歼10C在印巴冲突中的实战表现成为行业里程碑事件 标志着中国军工从"望其项背"发展到"同台竞技"阶段 PD15E等装备成体系展现产业实力 [4] - 行业迎来"DeepSeek时刻" 订单拓展预期强烈 除传统合作伙伴外 新业务进展备受期待 [4] A股市场动态 - 市场情绪回升 牛股频现 政策利好推动反弹行情 开户数量呈现增长态势 [5]
策略周思考:挖掘“Deepseek时刻”扩散行业
国信证券· 2025-05-12 22:42
核心观点 - 中美关系缓和,政策呵护力度加大,市场关注度逐步回暖,上市公司积极回购释放乐观信号 [1] - 短期灵活配置与长期价值投资相结合,把握行业轮动机会 [3] - 中长期聚焦低估值、内需属性强的核心资产,短期关注高景气行业,警惕高涨幅行业与景气度背离风险 [4] - 重点布局“DeepSeek 时刻”扩散行业,科技与制造引领未来增长,消费板块均衡配置 [5] - 加大红利敞口,关注国央企分红情况及港股高性价比标的 [6][8] 中美关系缓和,政策呵护发力,市场关注度初起步 - 5月10 - 11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日内瓦举行,双方同意建立经贸磋商机制 [1][20] - 5月7日多部门协同出台一揽子金融政策,政策脉冲指数持续回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21] - 公众对A股关注度边际回暖,但仍低于过去一年半均值 [1][21] - 4月897家A股公司公告回购进展,实际实施回购总金额139.70亿元,环比增长71%,回购公司财务健康 [26][31] 短期策略和长期组合的均衡搭配实现收益目标 - 中长期战略配置聚焦低估值、内需属性强的核心资产,如金融、能源、材料等板块,历史表现跑赢大盘 [4][33] - 短期战术配置关注高景气行业,如非银金融、汽车等,以及国防军工等事件驱动型机会 [4] - 国防军工短期大涨但长期基本面待验证,非银金融基本面有望改善,汽车行业表现与预期匹配,部分行业存在短期波动与长期逻辑分歧 [34] 寻找“DeepSeek 时刻”扩散行业 - 制造业+科技板块关注具备技术壁垒的上游企业和下游应用场景明确的领域,内需板块关注消费升级趋势下细分赛道机会 [40][42] - 科技领域中北斗产业链、超级计算机、被动器件等行业有潜力出现“DeepSeek 时刻”,建议关注商业航天与卫星互联等板块 [45] 加大底仓配置敞口:全A分红全景更新 - 2024年全部央企已宣告分红总额破万亿,全A、全部央企、全部国央企分红比例分别达44.83%、38.67%和41.21% [50] - 2/3左右行业的国央企相对行业内部其他企业具备股息率优势,通信、环保、医药行业优势显著 [52] - 石油石化、食品饮料行业国央企股息率相较2023年报分红截面提升较大 [58] - 港股性价比较高的标的分布在非银、交运、建筑装饰、石油石化行业中,部分标的H股相对A股股息率优势在1.5pct以上 [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