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版权保护

搜索文档
“三代裸娃500套共3000只,要的现在来!”Labubu仿冒工厂突然停工清货
第一财经· 2025-06-13 17:33
Labubu仿冒工厂停工事件 - 东莞两家Labubu仿冒工厂突然停工清货 6月9日工厂订单火爆需排队 6月12日降价至38元/只清仓 6月13日宣布停工并清货3000只库存 [1] - 工厂负责人未正面回应停工原因 但同步将微信朋友圈可见范围从"每天可见"调整为"半年可见" [1][2] - 社交平台上部分仿冒工厂账号已删除Labubu相关展示视频 [2] 监管部门与法律风险 - 义乌市监局明确表示生产销售Labubu需正版授权 对盗版行为采取严打态度 [2] - 律师指出仿冒品与正版高度相似 普通消费者易混淆 符合著作权法侵权认定条件 [2][3] - 仿冒行为损害消费者权益与正版品牌声誉 权利人可通过法律维权 监管部门可主动执法 [4] Labubu市场表现与商业价值 - 2024年Labubu系列收入同比暴增726.6% 成为泡泡玛特营收第一IP [3] - 二手市场价格飙升:原价594元盲盒涨至1800元 99元搪胶盲盒炒至460元 隐藏款"本我"达3000元 联名款Labubu vans交易均价13070.55元(原价599元) [3] - 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达130.38亿元 市值3368亿港元(6月9日数据) 成为"谷子经济"首只10倍股 [3]
独家|Labubu仿冒工厂突然停工,背后暗藏版权监管风暴
第一财经· 2025-06-13 13:51
Labubu仿冒工厂动态 - 东莞Labubu仿冒工厂6月初订单火爆 日产能仅上万只需排队采购 [2] - 6月12日起工厂突然停工清货 价格降至38元/只并紧急处理库存3000只 [4] - 多家仿冒工厂同步停产 社交平台删除仿品视频 朋友圈设置半年可见 [4] 监管与法律行动 - 义乌市监局明确要求Labubu生产需正版授权 对盗版行为保持严打态势 [5] - 律师指出仿品与正版高度相似 符合著作权法侵权认定的实质性相似标准 [6] - 权利人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监管部门可主动执法维护市场秩序 [1][7] Labubu市场表现 - 2024年Labubu系列收入同比暴增726.6% 成为泡泡玛特营收第一IP [6] - 二手市场价格飙升 原价594元盲盒涨至1800元 联名款交易均价达13070.55元 [6] - 带动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达130.38亿元 市值3368亿港元实现10倍增长 [7] 行业影响 - 潮玩市场火爆催生仿冒产业链 劣质仿品损害消费者权益与品牌声誉 [7] - Labubu作为头部潮玩IP 2024年隐藏款"本我"价格炒至近3000元 [6] - 仿冒行为对正版市场秩序形成冲击 行业亟需加强版权保护 [5][7]
谁在坐收LABUBU渔翁之利
北京商报· 2025-06-12 14:28
泡泡玛特IP版权保护挑战 - LABUBU高仿市场火爆 高仿版一端(6盒)售价300-750元 含防伪码的高仿版甚至比正品594元/端更贵 [1][6][7] - 部分潮玩工厂同时生产正版和高仿版LABUBU 差异主要体现在防伪码和印刷细节 [1][7] - 二手市场正品隐藏款被炒至3580-10000元/个 加剧消费者转向高仿市场 [6][10] 高仿产业链运作模式 - 高仿产品分层定价 含防伪码版本750元/端 无码版435元/端 部分厂商自称拥有品牌授权 [7][9] - 渠道商日利润可达2000元 热门款如万斯联名LABUBU大娃拿货价1000元 转手差价超500元 [9][10] - 社交平台"LABUBU高仿"相关笔记超5800篇 消费者因正品稀缺主动寻求拼单高仿 [10] 监管与法律风险 - 义乌监管部门严打盗版 但仍有商家持续出货 案量较大可能移送公安处理 [10][11] - 宁波海关查获侵权商品包括盲盒2350个 毛绒玩具4410个 钥匙扣9400个 此前多地海关曾查获14万件侵权产品 [11] - 法律界指出高仿行为涉嫌著作权/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可能面临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14] 公司应对措施与行业影响 - 泡泡玛特2024年新增民事诉讼288件 查处11家假货工厂 配合公安打击22起案件 但维权面临鉴定成本高/刑事认定严苛等难题 [15] - LABUBU爆火导致供应链承压 月产能从20万只急扩至1000万只 公司同步加强产品复杂度审核 [15] - 行业建议动态调整供应策略 开发二创生态转化山寨产品为UGC内容 通过数据共享强化全球维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