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ABUBU系列盲盒
icon
搜索文档
LABUBU掀起抢购热潮,年轻人为何还在买单“饥饿营销”?潮玩行业合规发展路径探索
36氪· 2025-06-25 17:43
LABUBU爆火现象分析 - LABUBU系列盲盒在2024年实现营收30亿元 同比增长726.6% 占泡泡玛特总营收130.4亿元的23% [5] - 海外市场价格溢价明显 美国英国市场发售价比国内高出一倍以上 隐藏款在StockX平台炒至上千美元 [7] - 限量款毛绒玩具二级市场溢价达38倍 原价99元炒至3762元 同期黄金年化收益率仅5% [7] - 泡泡玛特市值达3288亿港元(3012亿人民币) 创始人王宁持股市值1467亿元 登顶河南首富 [7] 商业成功因素 - 明星效应推动破圈 Lisa自拍和蕾哈娜带货使LABUBU从兴趣圈层跃升为全民话题 [8] - 情绪价值设计巧妙 幼态特征激发保护欲 叛逆外形契合"丧文化" 形成情感共鸣 [9] - 饥饿营销策略奏效 限量发售搭配证书编号 属性向奢侈品靠拢 刺激炫耀性消费 [10] - 二级市场反哺效应 换装、鉴定、跨境代购等衍生业态形成商业闭环 [11] 市场乱象与挑战 - 高仿品泛滥 仿真度超90% 45%能通过正版验证 破坏IP价值和信用体系 [13] - 黄牛囤货严重 利用脚本抢购和雇人排队 隐藏款被批量"端箱"高价转售 [13] - 品控问题突出 用户投诉达16543件 涉及歪头、掉漆等制造缺陷 [15] - 国际销售受阻 英国因斗殴事件暂停实体店销售 印尼新店开业两天爆发争抢 [14] 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 IP内涵升级 建议参考迪士尼模式 通过多元内容构建文化叙事体系 [18] - 技术规则双管齐下 升级防伪技术 实行实名限购 打击高仿产业链 [19] - 引导理性消费 通过社区运营强化情感联结 避免过度投机 [20] - 完善监管体系 需明确盲盒销售规则 建立产品质量和售后标准 [21] 历史经验警示 - Bearbrick案例警示 IP热度可能骤降 联名款从22万元跌至千元难出手 [16][17] - 当前市场秩序已遭破坏 黄牛炒作和高仿泛滥威胁LABUBU长期价值 [17]
LABUBU大火!消费者应警惕文化消费的过度金融化倾向
搜狐财经· 2025-06-17 20:29
泡泡玛特LABUBU系列市场表现 - 泡泡玛特凭借创新的潮流IP和多样化产品形式在潮玩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旗下LABUBU系列以丑萌造型迅速走红,吸引国际明星在社交平台晒图,人气急剧攀升[1] - LABUBU盲盒、手办等衍生品在电商平台销量持续走高,热门款式长期售罄,供不应求现象显著[1] - 部分限定款在二级市场溢价明显,二手平台转售价达原价2-3倍,全球唯一薄荷色LABUBU在拍卖会以108万元成交创潮玩纪录[1] 二手市场交易与租赁服务 - 闲鱼等平台出现LABUBU租赁服务,适用于拍照、社交展示等场景,一代time to chill款日租30元,ZIMOMO大天使款日租50-80元[3][7][8] - 6月LABUBU相关商品搜索量较5月增长10倍,租赁成交量翻倍,带动改娃、娃衣定制、鉴定等周边服务兴起[10] - 租赁需求主要来自聚会拍摄和社交内容创作,消费者通过租赁降低尝鲜成本[10] 市场现象与消费特征 - 盲盒特殊性和黄牛囤货炒作导致二手交易活跃,消费者为特定款式转向二手平台[1] - 限量款溢价显著脱离实际价值,价格依赖短期流量,存在泡沫化特征[10] - 租赁服务缺乏统一卫生消毒与损耗赔偿标准,需规范押金退还和商品鉴定流程[10]
谁在坐收LABUBU渔翁之利
北京商报· 2025-06-12 14:28
泡泡玛特IP版权保护挑战 - LABUBU高仿市场火爆 高仿版一端(6盒)售价300-750元 含防伪码的高仿版甚至比正品594元/端更贵 [1][6][7] - 部分潮玩工厂同时生产正版和高仿版LABUBU 差异主要体现在防伪码和印刷细节 [1][7] - 二手市场正品隐藏款被炒至3580-10000元/个 加剧消费者转向高仿市场 [6][10] 高仿产业链运作模式 - 高仿产品分层定价 含防伪码版本750元/端 无码版435元/端 部分厂商自称拥有品牌授权 [7][9] - 渠道商日利润可达2000元 热门款如万斯联名LABUBU大娃拿货价1000元 转手差价超500元 [9][10] - 社交平台"LABUBU高仿"相关笔记超5800篇 消费者因正品稀缺主动寻求拼单高仿 [10] 监管与法律风险 - 义乌监管部门严打盗版 但仍有商家持续出货 案量较大可能移送公安处理 [10][11] - 宁波海关查获侵权商品包括盲盒2350个 毛绒玩具4410个 钥匙扣9400个 此前多地海关曾查获14万件侵权产品 [11] - 法律界指出高仿行为涉嫌著作权/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可能面临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14] 公司应对措施与行业影响 - 泡泡玛特2024年新增民事诉讼288件 查处11家假货工厂 配合公安打击22起案件 但维权面临鉴定成本高/刑事认定严苛等难题 [15] - LABUBU爆火导致供应链承压 月产能从20万只急扩至1000万只 公司同步加强产品复杂度审核 [15] - 行业建议动态调整供应策略 开发二创生态转化山寨产品为UGC内容 通过数据共享强化全球维权 [16]
存款5万送Labubu,网友吵翻了!隐藏款炒至2万元,收益率远超黄金,河南新首富换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08:09
银行促销活动 - 平安银行多家分行推出"存款送Labubu盲盒"活动,新客户存入5万元定期3-6个月可获泡泡玛特热门潮玩IP盲盒 [1] - 该活动针对"纯新客户"(未开立/销户满一年),Labubu盲盒因价值高且难抢购引发网络热议 [1] - 长三角某地金融监管部门下发通知,严禁银行通过赠送实物礼品等方式吸收存款,要求相关产品立即暂停并清理 [5] Labubu市场表现 - Labubu限量款在二手市场溢价达20-30倍,原价9000元的4只Labubu拍出22403元 [13] - 得物APP上Labubu与凡客联名款已炒至2万元 [4] - Labubu隐藏款去年收益率超300%,超越黄金 [15] 泡泡玛特财务数据 - 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系列2024年营收30.4亿元,同比增长726.6%,占总营收23.3% [15] - 泡泡玛特股价2024年初至今涨幅超11倍,年内上涨超180% [13] - 公司市值逼近3400亿港元,股价创历史新高至253港元/股 [7] 创始人动态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身家达203亿美元,取代牧原股份秦英林成为河南新首富 [10] - 王宁持有公司48.73%股权,表示要做"世界的泡泡玛特"而非"中国的迪士尼" [13] - 公司定位从渠道品牌转型为IP公司,王宁称IP生命周期非常长 [16] 行业现象 - Labubu新系列4月起全球引发抢购,从美国洛杉矶到英国门店出现排队和混乱 [6][13] - 市场对Labubu存在两极评价,部分质疑其稀缺性和持续热度 [2][15] - 泡泡玛特被部分基金经理增持,出现"减持茅台、增持泡泡玛特"的调仓现象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