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撤单

搜索文档
排队多年未果甚至过会后撤材料,今年已有72家企业撤回IPO
第一财经· 2025-07-10 10:33
IPO撤单情况概览 - 2025年7月两家IPO企业突然撤单 双瑞股份已过会8个月 顺德农商行排队6年 [1] - 年内共计72家拟上市企业终止IPO 超四成原拟登陆深交所 [1][5] - 撤单企业中超20家是在过会后撤回 多家IPO排队超两年 [1][5] 重点撤单企业分析 - 双瑞股份2022年底获受理 原拟募资6.54亿元 2023年11月过会但未提交注册 关联交易与独立性受上市委质疑 [3] - 顺德农商行2019年6月申请获受理 2020年收到62项IPO反馈意见 2023年平移至深交所后未进入问询阶段 [4] - 其他长期排队企业包括德斯泰 广州银行和中国茶叶 均排队超5年 [6] 过会后撤单案例 - 北交所企业金康精工和博达软件2024年过会后撤单 [7] - 创业板企业长城搅拌2023年9月过会 2025年撤单 类似案例包括金智教育 佳源科技等 [8] - 北交所注册阶段撤单案例 图南电子和飞宇精密均在提交注册后撤回 [9] 现场检查影响 - 2023年首批IPO现场检查5家企业全部撤单 包括双瑞股份和海湾化学等 [12] - 中鼎恒盛因现场检查发现未披露重大内控缺陷等问题 被深交所处罚 中介机构遭处分 [13] - 2025年第二批12家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 9家处于已受理状态 [13]
排队多年未果甚至过会后撤材料,今年已有72家企业撤回IPO
第一财经· 2025-07-09 21:02
IPO撤单情况概览 - 2023年下半年初有两家IPO企业突然撤单,分别为双瑞股份(已过会8个月)和顺德农商行(排队6年)[1] - 年内至今共计72家拟上市企业终止IPO,其中深交所占比最高(29家,含创业板20家),上交所16家,北交所27家[3] - 撤单企业中超20家为过会后撤回,另有4家排队超5年(含顺德农商行、德斯泰、广州银行、中国茶叶)[3][5] 典型案例分析 - 双瑞股份:2022年底受理,2023年11月过会但未提交注册,关联交易与独立性受上市委质疑[1][2] - 顺德农商行:2019年6月受理,2023年平移至深交所后未进入问询阶段,62项反馈问题涉及股权稳定性等[2] - 中鼎恒盛:2023年7月被现场检查后撤单,因未披露内控缺陷和对赌协议遭深交所处罚,中介机构被追责[7] 撤单原因与监管动态 - 政策变化、行业盈利波动、经营问题或被举报为常见撤单诱因[1] - 2023年首批现场检查的5家企业(含双瑞股份)已全部撤单[6] - 2025年第二批现场检查新增12家企业,其中9家处于已受理状态,3家进入问询环节[7] 长期排队企业特征 - 德斯泰经历三轮问询后撤单,广州银行与中国茶叶未进入问询即终止[3] - 北交所案例中,图南电子与飞宇精密均在注册阶段撤回[5] - 创业板企业如长城搅拌设备2023年9月过会但仍于2024年撤单[5]
严把“入口关” 12家拟IPO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
上海证券报· 2025-07-08 02:06
IPO现场检查情况 - 2025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包含12家拟IPO企业,其中11家企业的IPO申请在2025年6月获得受理,仅长裕集团的IPO申请在5月获得受理 [1] - 12家企业计划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申报板块分布为沪市主板3家、深市主板3家、科创板5家、创业板1家 [1][3] - 从募资金额看,3家企业拟募资额超过20亿元(惠科股份85亿元、振石股份39.81亿元、未来材料24.46亿元),其余9家均低于20亿元 [3][4] - 2025年以来共计14家拟IPO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远超2024年全年的4家 [1] 被抽查企业情况 - 惠科股份为二次申报上市企业,曾于2022年6月申请创业板IPO拟募资95亿元,后于2023年8月撤回申请 [3] - 惠科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403.1亿元,归母净利润33.39亿元;振石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44.39亿元,归母净利润6.08亿元 [4] - 12家企业中7家处于IPO已受理状态,5家已收到交易所首轮问询函 [3] 监管政策与处罚 - 2025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对10家IPO"撤单"企业及相应机构作出纪律处分决定,"一案四罚"现象增多 [5] - 国宏工具因研发人员认定不准确、研发投入多计727.84万元等问题被上交所1年内不接受其发行上市申请 [6] - 中鼎恒盛因未披露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等问题被深交所1年内不接受其发行上市申请 [6] - 想念食品因阻碍现场检查、销毁证据材料等行为被上交所5年内不接受其发行上市申请 [7] 监管趋势解读 - 监管层对IPO的态度从"扩容"转向"提质",现场检查抽查数量增加反映注册制下审核理念的深化 [2] - 监管部门通过增加检查比例释放明确信号,严把"入口关",促进高质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4] - 现场检查兼具"倒查中介责任"与"加强全过程监管"意图,倒逼中介机构提升执业质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