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con
搜索文档
微型创新生态系统搬进场馆
深圳商报· 2025-11-17 15:19
展会概况与定位 - 第二十七届高交会期间,“福田园区企业协同展示区”成为热门打卡点,现场观众络绎不绝,体验氛围热烈 [1] - 展示区定位为“微型创新生态系统”,将技术、场景、数据与企业实时联动在同一空间 [1] - 展示区由福田区政数局、深圳新一代产业园、数据要素全生态产业园和深博(福田)产业园联合打造,旨在呈现福田数据产业集聚高质量发展典范区形象 [1] 参展企业与产品亮点 - 开幕首日有27家先锋企业携超过100款创新产品亮相,覆盖AI、算力、智能制造、数据要素等前沿方向 [2] - 展品具有“可体验、可交互、可试用”的特点,例如北科瑞声的AI情感陪伴玩具具备声音复刻、情绪感知与肢体联动的多维交互功能 [2] - 加推科技SOON AI名片实现“一碰即通”和145种语言实时互译 [2] - 七彩虹禹贡展示的iGame Vortex海景房主机兼具创作与电竞双场景 [2] 核心技术领域与产业链展示 - 深圳新一代产业园聚焦智能终端与AI创新,构筑从“芯片—算力—应用”的完整技术闭环 [1] - 数据要素全生态产业园聚焦“数据资产化+政务数智化”,赋能公共治理与产业重构 [1] - 深博(福田)产业园聚焦先进制造业与新能源,为硬件智造构筑创新底座 [1] - 半导体与智能制造领域,宏芯宇、金百泽、华秋电子等企业展示了从芯片到PCBA的一体化能力 [3] - 智能感知与AI应用领域,微纳感知、卓世科技带来了声学雷达、行业AI模型等产品 [3] - 数据与政务场景方向,润达医疗、清雁科技展示了数据资产化与公共数据智能解析等方案 [3] 产业协同与发展模式 - 多赛道协同呈现了“技术底层—应用创新—行业场景”的完整产业链条 [3] - 福田区通过政企联动机制,推动创新要素跨园区流动,形成“技术研发—应用孵化—产业承载”的多层联动结构 [3] - 三大园区各展所长、共生共促,共同打造城市级创新生态系统 [3]
中国工业领域最新动态-Investor Presentation-China Industrials Update
2025-11-14 11:48
行业与公司 * 纪要为摩根士丹利关于中国工业板块的研究更新,涉及行业包括自动化、机器人、建筑机械、重型卡车、锂电设备、太阳能设备等[1][3][6] * 覆盖公司包括汇川技术、极智嘉、大族激光、双环传动、宏发股份、纽威股份、三一重工、恒立液压、中联重科、鼎力、潍柴动力、中国重汽、中国中车、无锡先导、杭可科技等[6][237]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整体周期与驱动因素 * 中国工业板块正处于由产业升级和替换周期驱动的上行周期[3][6] * 三大长期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向智能制造和设备扩散、先进设备本土化、以及出海全球化[3][6] * 机器人行业在人工智能赋能下进入新的繁荣时代,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在未来四年内(至2028年)翻倍,主要由无人机、移动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引领[56][58][68] 自动化与机器人 * 自动化市场处于温和复苏阶段,2025年前三季度市场需求同比持平,较2024年全年-2%有所改善,预计2026-2027年将进入温和上行周期[26][27][32] * 复苏动力包括2020-21年资本开支上行周期所售设备的替换需求启动、AI/具身智能应用创造新资本开支需求、受益于下游海外产能扩张并提升全球市场份额[27]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伺服市场同比增长+10%,低压交流驱动器市场同比持平,其中物流和包装领域表现优异[41][47] * 本土化持续推进,领先企业将继续获得市场份额,预计多个细分领域本土化率将从2024年水平显著提升至2030年,例如自动化(40%至60-70%)、工业机器人(45%至60-70%)[54] * 工业机器人2025年第三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7%,其中协作机器人增长约33%[73] * 机器人组件市场规模(BOM)预计将从2024年的400亿美元以2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8年的909亿美元,传感器(如3D视觉、力传感器、激光雷达)增长更快[78][80][81] * 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摩根士丹利全球团队预计到2050年年度收入将达4.7万亿美元,累计采用量约10亿台,其中92%用于工业和商业用途[82][84][85] 建筑机械与重型卡车 * 2025年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8月单月同比下降7.1%,房地产资本开支下滑加深,基础设施投资放缓[123][125][128] * 建筑机械利用率在2025年9月小幅下降至44%[132] * 国内市场需求受到替换需求、多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雅鲁藏布江水电项目、新藏铁路)以及电动化趋势支持,海外市场需求复苏且中国OEM/零部件供应商有机会凭借产品质量、销售渠道和海外制造能力提升市场份额[136][138][142] * 重型卡车2025年1-10月销售加速至91.4万辆,同比增长22%,受以旧换新政策、新能源重卡销售强劲和LNG重卡销售复苏推动,但预计2026年国内销售将出现个位数同比下降[143][144] * LNG重卡和新能源重卡渗透率持续提升,2025年1-10月新能源重卡销售同比增长178%至15.7万辆[148][151][154] 新能源设备 * 锂电设备需求预计在2026-27年持续增长,2025/26/27年同比增速分别为54%/35%/27%,驱动因素包括领先企业产能扩张且利用率提高、2020年扩产周期后的首个主要替换周期启动、以及固态电池商业化和全球电动车渗透率从2027年重新加速[174][176][181] * 太阳能设备预计在2026年仍处于周期底部,全球安装量增长疲软,产能过剩,企业正积极拓展非太阳能业务(如半导体设备)以平滑周期[182][183][185] 估值与盈利能力 * 多数子行业估值高于五年中位数,尤其是自动化、太阳能设备和锂电设备[13] * 各子行业净资产收益率趋势不一,锂电设备、自动化、建筑机械的ROE增长,而太阳能设备和工程建筑的ROE受到侵蚀,但预计2026年板块整体ROE将温和改善[19][21] 其他重要内容 * 会议纪要包含了详细的本土化率预测表格,展示了2023年总市场规模、2017-2023年复合增长率、2030年预测总市场规模、2024-2030年预测复合增长率、以及2024年和2030年的本土化率预测,覆盖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减速器、激光器、液压系统、建筑机械、X光机、锂电设备、太阳能设备等多个细分领域[54] * 纪要提供了人形机器人自2025年7月以来的订单公告汇总,显示 adoption 正在加速,并预计特斯拉的新更新将对中国供应链最为重要[91][92][93] * 对部分重点公司(如汇川技术、极智嘉、大族激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恒立液压、鼎力、无锡先导)的财务预测、市场地位、增长驱动因素和评级进行了分析[97][108][115][156][159][166][169][190]
"Smart" Guanshanhu and "Green" Qingzhen -- Guiyang's Dual-Wheel Driv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Globenewswire· 2025-11-01 00:00
文章核心观点 - 贵阳市以“工业强市”战略为指引,将智能制造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观山湖区与清镇市形成“双轮驱动”模式,共同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1] 观山湖区产业发展 - 观山湖区以新能源汽车和数字经济为双核心驱动,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成为其智能制造标杆 [2] - 吉利汽车自2018年落户后,通过“链主引领、链企跟进、集群发展”路径,已布局超过20家配套企业,形成覆盖电池、电机、智能网联系统的完整产业链,计划2025年实现年产值200亿元 [2] - 数字赋能振兴传统制造业,中安科技集团是贵州省首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线缆企业,其“5G+AI数字孪生”工厂实现实时数据上云优化,2025年营收目标为55亿元 [3] - 贵阳山居电池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每2分钟生产一个电池包,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数字化控制,电池生产到整车装配仅需45小时,2025年上半年产值达8亿元 [4] - 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总投资135亿元,已吸引21家企业入驻,重点发展机器人、半导体等高端装备;小蓝山数字文化生态村聚集45家数字企业,获评省级数字智造产业培育园区 [5] 清镇市产业转型 - 清镇市通过铝基新材料和绿色制造突破,振兴传统产业,龙蜀轻合金技术有限公司大型铝材挤压机每小时高效挤压9吨铝基新材料,工厂集成光伏薄膜发电及储能技术实现全流程低碳运营,航空航天级铝合金月订单达3000吨,部分出口至韩国、印尼等国 [6] - “富矿精开”铝产业战略成效显著,依托中铝贵州分公司等龙头企业,推动铝加工从初级产品向汽车轻量化材料、航空航天材料升级,2024年铝及铝加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265亿元,同比增长3829%,占贵阳市总额的7508% [7] - 配矿中心、脱硫脱硅生产线等项目加速推进,全部14座生产矿山已接入数字化系统 [8] - 绿色制造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关键词,贵州正和天筑科技有限公司是贵州省首家利用工业固废生产磷石膏、水泥基材等预拌粉料的民营企业,年粉料产能120万吨,2023年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9] 贵阳市整体工业成就 - 在“十四五”期间,贵阳市坚定不移将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2023年工业增加值超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4000亿元 [10] - 2024年贵阳市在中国101个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27位,在西部20个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4位,目前拥有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6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基础持续巩固 [10]
马鞍山艾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24 10:20
公司成立信息 - 马鞍山艾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彭翠清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 [1] 公司经营范围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及技术推广 [1] - 业务包括液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以及机械设备研发 [1] - 业务涉及液气密元件及系统制造、智能仪器仪表制造和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 [1] - 公司提供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建筑工程机械与设备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及物业管理 [1]
浅谈智能工厂中的工业物联网
搜狐财经· 2025-10-20 15:55
智能工厂的构成维度 - 智能工厂由智能制造、智能产品和智能管理三个维度构成,通过合理利用数据支持实现三者互联互通 [1] - 智能工厂的关键通信设施包括服务互联网和工业物联网,服务互联网用于对接供应商并集成物流、资源及生产计划等信息 [1] - 工业物联网主要实现产品与设备间的交互,利用信息技术集成各个空间以达到互通互联的目的 [1] 工业物联网的价值体现 - 工业物联网价值体现在系统结构顶端的应用,包括实时跟踪生产设备运行情况和监控生产流程 [3] - 运用MES和ERP系统优化生产流程并合理配置资源,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成本的目的 [3] 工业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 工业生产基础是物联网体系结构的设备,利用总控收集工业环境全部数据并下达对应指令 [4] - 工业物联网拥有较多传感器,组网方式灵活且数据通信效率高,能与总线网络较好配合实现工业控制 [4] - 相比传统物联网,工业物联网配备各种系统及服务器,可提高控制命令下达保障决策及时性,并运用数据库向应用层实时传输底端数据 [4] - 依托互联网实现工业生产数据高效处理,通过全面系统监控实现设备信息实时跟踪,使工业生产各个流程得到有效缓解 [4] 智能制造对工业物联网的要求 - 智能工厂终端设备数量和种类较多,如手持PDA和移动机器人,这些设备移动能力较好并可针对加工需求进行固定 [5] - 随着生产节点变化,设备信道环境和业务模式需能相应调整,有必要建立节点以动态频繁切换网络状态,构建灵活网络系统 [5] - 需结合实际情况收集各节点信息并按重要性划分,工业数据传输实时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尤为重要,现场设备数据健康实效性须超过1秒 [5][6] - 工业互联网分布数量庞大传感器产生大量数据,工业物联网主要任务为收集数据并运用技术分析识别有价值数据以做出科学决策 [6]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加速国际化 链接韩日等海外创新资源
证券日报网· 2025-09-24 15:29
行业活动与国际合作 - IASP2025世界大会在北京举办 吸引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园区 领军企业及政府机构参与[1] -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与韩国首尔经济振兴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聚焦企业跨境落地服务 联合技术研发 国际市场拓展 园区运营管理经验互鉴四大方向[2] - 日本京都研究院实地考察园区 围绕园区运营 企业服务 技术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交流[2] 公司战略与定位 -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策源地 总规划面积达45万平方米[2] - 重点布局智能装备 能源电力 电子信息 航空航天四大核心领域[2] - 构建覆盖工业互联网网络 工业自动化 工业软件等七大细分领域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2] 业务进展与成果 - 园区一期于2024年11月正式开园 已引进49家优质科技企业[3] - 依托绿色智慧园区建设 政策红利释放 产业集群协同效应等优势扩大国际合作版图[3] - 联合北方工业大学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建共性技术平台与实训基地[3] 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 - 石景山区推行"一产业一链长"工作机制 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3] - 系统推进产业生态构建与链式协同发展[3] - 园区作为该机制下的核心载体与示范标杆[3] 未来发展计划 - 持续深化与海外科技企业 产业园区的合作 为中国科创企业搭建国际通道[4] - 总结园区建设经验 为全球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推广的中国智慧[4] - 助力构建开放 协同 共赢的全球创新生态[4]
探访江苏南京智能制造“未来工厂”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09:20
经过仔细审阅,所提供的文档内容主要由不连贯的字符、数字、代码及碎片化文本构成,缺乏关于任何特定公司或行业的完整、可解读信息。文档中未包含可识别的新闻事件、财务数据、业务描述或市场动态。 基于当前内容,无法提取出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核心观点或关键要点。
Yuchai International(CYD) - 2025 H1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8-08 20:00
业绩总结 - 2023年收入为180亿人民币,预计2024年将达到191亿人民币,较2023年增长约5.6%[127] - 2023年毛利率为14.1%,较2022年的13.6%有所提升[136] - 2023年税后利润率为2.3%,预计2024年将提升至2.6%[136] - 2023年每股收益为0.98美元,较2022年的0.77美元有所上升[139] - 2023年每股分红为0.38美元,分红与每股收益比率为38.8%[139] 销售与市场数据 - 商用车行业单位销售量为100万辆,同比下降9.9%[20] - 重型卡车市场同比下降12.3%,中型卡车市场同比增长13.3%,轻型卡车市场同比下降9.4%[20] - 公交车市场重型和中型单位销售量分别同比增长95%和50%,轻型公交车销售量下降[24] - 2024年商用车总销售量约为200万辆,同比增长15%[24] - 2023年,Yuchai的在道路发动机销售量为155,271台,离道路发动机销售量为189,215台[30] - Yuchai的总销售量在2024年预计为344,486台[30] - 2023年销售的发动机单位为313,000台,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357,000台[127] 研发与技术 - Yuchai在2023年推出的新能量动力系统用于卡车、公交和越野机械应用[12] - 截至2024年,注册专利超过3000项,显示出公司在研发方面的强大能力[109] 财务状况 - 2023年现金及银行余额为60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49亿人民币有所增加[137] - 2023年总资产为258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241亿人民币有所增长[137] - 2023年总贷款为25亿人民币,保持稳定[137] - 2023年债务与股本比率为21.3%,较2022年上升1个百分点[141] - 2023年流动比率为1.59,较2022年上升0.07[141] - 2024年计划的债务与股本比率预计为20.9%[141] - 2024年流动比率预计为1.55[141] 股票回购 - 2024年回购了3,339,968股股票,总金额约为3980万美元[1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和流通的普通股为37,518,322股[142] - 2024年回购的股票中,3,339,968股被作为库藏股持有[142] 合资与合作 - Yuchai与MTU的合资企业自2019年以来一直盈利,已生产超过2000台MTU系列4000高马力柴油发动机[70]
“工业第一城”深圳蓄势卡位新兴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5:18
深圳上半年工业增长表现 - 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1] -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7.1% [1][10] - 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民用无人机增长59.0%、工业机器人增长38.0%、3D打印设备增长35.8% [1][6] 重点城市工业竞争格局 - 苏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无锡增长6.7%,重庆增长5.6%,上海增长5.0% [2][7] - 深圳面临明显追赶态势,需稳住"工业第一城"地位 [2][8] 智能制造与高技术制造业发展 - 2024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超5.4万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9.7% [3] -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稳步提升 [3] - 电子信息制造业连续4个月回升 [3] 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动态 - 华为展出昇腾384超节点,提供300 PFLOPs密集BF16算力,性能达英伟达GB200 NVL72系统近两倍 [3] - 优必选中标超9千万元机器人订单,推出全尺寸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 [1][4] - 比亚迪新能源客车出口2082辆,同比增长45%,市场份额27.29% [3] 机器人领域突破 - 深圳7家企业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数量全国首位 [4] - 优必选Walker S2实现3分钟极速自主换电 [4] - 众擎机器人攻克前空翻技术壁垒,乐聚实现100台"夸父"机器人量产交付 [4] 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 深圳集聚17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包括大疆创新、道通航空等研发制造企业 [4] - 丰翼科技、美团无人机、东部通航、中信海直等低空应用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4] 跨界创新与产业升级 - 影石推出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支持8K全景视频拍摄 [5] - 大疆发布首款扫地机器人"DJI ROMO"及全景相机产品 [5] - 创维XR发布全场景AI智能眼镜,雷鸟推出X3 Pro AR眼镜,LOHO推出AI智能眼镜"拍拍镜"A1 [5] 创新生态与企业梯队 -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占GDP比重近45% [1] - 形成"六个90%"创新特征:90%以上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研发资源企业集中度超90% [8] - 拥有1.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超千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8] 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 - 深圳42家企业入选《GEI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包括微众银行、荣耀、引望智能等 [9] - 独角兽企业多从腾讯、华为、华润等大厂产业生态中孵化 [9] 产业基础设施投资 - 长盈精密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10] - 创维光伏项目预计明年建成投产(一期) [10] - 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推出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举措 [10]
技术到产业全链路打通:会员单位与中关村论坛共建创新生态
环球网· 2025-07-11 20:55
中关村论坛定位与影响力 - 2025年中关村论坛成为全球科技界瞩目的前沿科技"风向标",展示科技创新领域最新成果 [1] - 论坛突破传统会议边界,承载"科技强国"使命,勾勒未来产业发展蓝图 [1] - 会员单位通过成果展示、场景应用、行业交流等方式深度参与论坛科技生态共建 [2] 会员单位构成与协同效应 - 会员单位横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多个前沿领域 [1] - 会员单位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如阿斯利康、腾讯)、独角兽企业(如智谱华章、强联智创)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金融机构如大华银行、蚂蚁集团为科技创新提供资本助力 [1] - 会员单位通过论坛协同机制实现技术深度融合、成果高效转化 [1] 前沿技术展示与成果 - 玻色量子展示全球领先的1000+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原型机,通过可编程量子计算真机演示展现量子优越性 [4] - 一轻控股旗下大豪科技、北冰洋、一轻研究院、星海钢琴展示智慧缝制、智能饮品调配、智能乐器演奏等融合创新科技与传统工艺的成果 [4] - 清飞科技、灵动天地、智谱华章、松延动力等企业以最新成果升级会务服务能级,实现品牌声量指数级增长 [4] 政产学研交流与合作 - 论坛汇聚全球顶尖学者、产业领袖与政策制定者,构建多层次交流平台 [4] -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专家解析脑机接口未来趋势,助力企业把握技术方向与市场机遇 [4] - 银河通用创始人分享人形机器人在生产力时代的探索与思考,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提供前瞻性洞察 [4] 企业合作与资源整合 - 银河通用与好饮科技通过论坛平台达成深度合作,攻克跨品牌机器人协同通信技术难关,研发通用"语言协议"并实现2天服务400位参会者的实战验证 [6] - 一轻控股依托论坛产业协同网络,高效链接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领域上下游企业及投资机构,加速科技化、智能化转型 [7] - 论坛推动会员单位链接上下游企业、挖掘潜在合作伙伴、高效对接投资机构,搭建"资源高速路" [6] 论坛活动与持续赋能 - 论坛打造"永不落幕"的赋能体系,会员单位可参与全年多样化活动,如研讨会、专题培训、考察走访、创新沙龙等 [7] - 活动包括"人工智能创新沙龙"、"科技开放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专题培训、"探寻新能源领域创新之路"考察等 [7] - 实地探访金风科技、小米汽车工厂等活动聚焦技术应用、合规风险预判及产业链重构 [7] 论坛的全球影响与行业价值 - 论坛展示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坚定决心,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事业发展 [9] - 会员单位在"技术攻关-产业落地-资源整合"的黄金三角生态中获得可持续增长动能 [9] - 论坛以开放包容姿态屹立于时代潮头,促进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高效整合与产业协同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