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运输辅助
搜索文档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高效保障“双十一”货运高峰
中国民航网· 2025-11-07 16:02
技能筑基,锻造保障"硬队伍" 为确保"双十一"货运高峰安全、顺畅,安保公司坚持"严守底线、技能当先"工作理念,以"三基"建设为 核心,多维度开展业务提升行动。一方面,通过组织业务技能对抗赛等形式,激发员工钻研业务、苦练 技能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依托货邮图像库资源开展新型违禁品、疑难物品识别专项培训,结合班前会 案例复盘、沉浸式现场教学等方式,强化员工风险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通过"体检式"定期检查、"突 击式"随机抽查、"互动式"全员自查的闭环管理,全面夯实员工业务基础,确保每一位安检员都能成为 守护空防安全的"火眼金睛"。 协同联动,凝聚保障"向心力" 为打通保障环节堵点,安保公司不断建立健全多方协同机制。一方面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依据员工技能 等级与货物复杂程度实施科学匹配,动态调整勤务班制,统筹人员休假与应急支援力量,实现人力资源 最优配置。另一方面通过深化外部联动,与各货运合作单位建立信息通报"快车道",明确检查对接流程 与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上级督导检查、突发情况处置等信息第一时间传递、高效协同。通过内外联动、 上下贯通的保障体系,形成"安全共守、效率共提"的工作合力,为"双十一"货运高峰保驾护航。下一 ...
不停航的“眼科手术”——华东空管圆满完成浦东塔台指挥层玻璃更换
中国民航网· 2025-11-04 18:27
项目背景与目标 - 对全国客流量最大的机场——浦东机场的空管塔台指挥层玻璃进行更换,以消除因玻璃使用年限较长导致的渗水、雾化等潜在安全隐患,确保航班起降安全高效 [1] - 更换工作必须在不停航状态下完成,以保障浦东机场航班运行的时刻顺畅 [1] - 塔台指挥层360度全景视野是管制员工作的先决条件,玻璃更换工程被喻为关键的“眼科手术” [1] 项目面临的挑战 - 工程面临四大核心难题:塔台位于机场特殊区域无法使用重型吊车、受建筑结构与外围空间限制无法搭设脚手架、指挥层内部空间狭窄增加运输安装难度、只能在凌晨航班较少时段施工压缩作业时间并增加安全风险 [2] - 施工需避开航班高峰指挥时期,选择凌晨作业,增加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与操作难度 [2] 创新解决方案与实施过程 - 项目团队创新引入“蜘蛛人+钢结构组件”方案解决无传统施工作业面难题,选用定制化、轻质化的钢结构模块单元,通过悬挂作业“蜘蛛人”的空中机动能力搭建平台,实现“零损伤、快进快出” [3] - 针对玻璃运输路径狭窄问题,首先对塔台指挥层出入口通道进行拓宽,拆除影响通行的吊顶与扶手 [3] - 为避免噪音干扰飞行指挥,团队选择深夜施工,将影响降至最低 [3] - 施工队伍于2025年8月13日至30日期间,由“蜘蛛人”在塔台顶部搭建支点,再通过钢结构组件拼装成环形钢平台,突破外围空间狭窄限制 [4] 项目成果与影响 - 工程自2025年9月15日起严格遵循“不停航”原则,利用每日凌晨4点至7点施工,最终于2025年9月29日完成全部30组玻璃更换,整个过程无一块玻璃破损 [5] - 项目计划工期110天,实际工期77天,提前33天完成 [5] - 该方案成功破解了塔台区域无法搭设传统作业平台的瓶颈,开创了复杂环境下完成外立面更换玻璃的新路径,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5] - 至2025年10月29日,整个项目圆满完成,团队有序拆除钢结构操作平台并恢复塔台内部设施,确保功能完全回归原状 [5]
青海空管分局全力保障2025年冬春季航班换季
中国民航网· 2025-11-03 10:20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通讯员韩青峰 报道:冬春航季是民航运行的关键窗口期,高原 地区复杂天气叠加航班量波动,对空管保障的严密性、精准性提出极高要求。为筑牢空中交通运行安全 屏障,民航青海空管分局管制运行部进近管制室以"零差错、零疏漏"为标准,通过深化思想引导、聚焦 风险防控、严格考核验收,系统性推进2025年冬春季航班换季工作,实现新旧航季无缝衔接,为高原天 路安全高效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冬春航季运行风险点多面广,唯有精准识别、靶向应对,才能守住安全底线。进近管制室结合本场实际 与往年经验,聚焦冬春典型风险,组建专项小组开展系统性培训,确保每一名管制员都具备"脑中有 策、手中有招"的实战能力。其中,规章建设小组深度复盘近期典型不安全事件,对照科室运行流程查 找薄弱环节,优化管制指令传递、航班协调等关键环节的操作规范,堵塞安全漏洞;资质建设小组梳理 换季后航班计划核心信息,针对早出港航班时刻调整、相似航班号识别、陌生航线布局等重点内容,编 制专项学习材料,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管制员快速掌握新航季运行要点;作风建设小 组则跟踪换季专项培训成效,结合理论学习进度,动态调整培训内容与形式 ...
深圳空管站运行业务楼正式启用,深圳三跑道空管工程已具备行业运行条件
中国民航网· 2025-10-31 18:47
项目启用与意义 - 深圳空管站新建运行业务楼于10月28日正式启用,标志着深圳机场三跑道空管工程已具备行业运行条件 [1] - 新运行业务楼的启用为年底深圳机场三跑道投运奠定了坚实基础 [4] 设施建设与工艺安装 - 运行业务楼建筑面积约9800㎡,于2022年4月25日动工,获2024年"深圳市优质结构工程奖" [2] - 项目于2024年6月20日进入工艺安装阶段,完成了航管工程、监视工程、导航工程等6大类13个分项的工艺安装及验收工作 [2] - 公司已完成仪表着陆系统、主备塔台自动化等21套系统建设,以及数字空管、气象报文编制与发布系统等21套系统搬迁工作 [4] 智慧运行与技术创新 - 一楼飞行服务大厅集成飞行服务、情报提供、通航服务等多项功能,大幅提升协同效率 [2] - 二楼设备监控大厅实现空管设备集中部署和管理,新建综合集中监控系统集合30余套系统运行状态,实现"资源一处管,状态一屏看,告警一处响" [3] - 四楼气象服务大厅将机场预报席与天气报告席融合设置,并设立"气象服务席"以统筹协调气象服务 [3] - 楼内新建管制模拟机培训中心、设备模拟操作实验室及三个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3] 业务迁移与安全保障 - 在日均计划航班1329架次的高位运行下,公司采取"分步切换、有序搬迁"策略,全力保障"业务零中断" [4] - 搬迁前公司详细制定方案,建立应急和回退机制,并经过安全评估和应急演练验证 [4] - 具体迁移时间线为:10月25日12时转报业务完成搬迁,10月28日00时气象METAR实况报文发布,10月28日09时45分飞行服务室完成业务切换 [4] - 为保障安全,公司累计修订手册140份,开展联合应急演练7次,专项安全评估16次 [4]
湖北机场集团航务公司气象预报运行模式再添新举措
中国民航网· 2025-10-31 17:08
核心观点 - 湖北机场集团航务公司正通过实施气象预报员异地轮岗工作 深化集中气象预报服务模式改革 旨在提升跨机场气象保障能力与整体服务效率 [1][5] 轮岗模式与目标 - 轮岗工作覆盖公司下辖的宜昌 襄阳 恩施 荆州四地机场 预报员需定期分赴各地进行沉浸式轮岗 [1] - 轮岗模式打破传统线上交流 要求预报员完全融入属地机场工作场景 全程参与气象观测 预报会商 特殊天气预警发布等全流程工作 [2] - 主要目标是将集中预报模拟运行中的理论知识与属地实际场景深度结合 帮助预报员精准掌握各地气候特征并建立异地服务情景意识 [1][2] 交流与能力提升 - 轮岗构建了双向学习交流机制 属地预报员向轮岗人员分享本地气候数据库 历史案例等一手资料 [3] - 轮岗人员通过现场交流观察 可指出属地工作的不足 并分享所在地机场的优秀经验做法 推动各地服务能力取长补短 [3] - 此举旨在实现全公司气象服务能力的整体协同提升 [3] 组织与保障 - 轮岗工作由公司主要领导谋划推进 在集中预报模拟运行领导小组主导下制定可行方案 [4] - 各相关职能部门与空管站高效协同 在艰苦条件下解决轮岗人员的住宿与就餐等后勤保障问题 [4] - 扎实的前期工作有效解决了一线员工异地工作的后顾之忧 是公司在降成本背景下坚持改革发展的实践 [4][5] 未来规划与行业意义 - 异地轮岗是公司探索中小机场集中气象预报工作的关键举措 为预报员搭建了实战练兵平台 [5] - 该机制打通了各地机场气象服务资源整合的壁垒 未来将持续优化并融入公司业务统一建设全链条 [5] - 最终目标是为湖北民航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气象力量 [5]
江西空管分局筑牢安全防线 精准保障航班换季
中国民航网· 2025-10-30 15:12
航班运力增长 -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冬春航季日均计划航班320架次 同比2024年冬春航季增长5.6% [1] - 22家国内外航司在南昌执行74条航线 通航国内外66个航点 [2] - 新增温州、扬州、宁波、北海、大阪、澳门6个航点 加密南昌至北京大兴、成都天府等28条航线 [2] 空管保障措施 - 管制运行部开展针对性模拟机训练 聚焦大流量运行、复杂天气、英文航班等重点场景 [2] - 强化相似航班号识别专项训练 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规避指挥风险 [2] - 制定科学排班方案 优化早出港和晚进港航班的人员值守安排 建立弹性人员储备机制 [3] 季节性运行准备 - 开展低云低能见度、冰雪霜冻等不利天气的专项模拟机训练 重点演练积冰颠簸、大面积备降等情景 [3] - 气象部门针对雨雪、大雾、冰冻天气开展培训演练 加强天气趋势分析 [4] - 技术部门排查室外设备运行风险 开展自动化、雷达、导航、气象等设备的换季维护 [4]
华北空管局助推“空中国门”运行质效提升
中国民航网· 2025-10-23 10:09
运行模式优化 - 大兴机场独立平行仪表进近试验运行于10月22日正式启动,允许航空器在平行跑道上同时进近且无需配备规定的侧向间隔 [2][3] - 该模式是提升机场高峰时段容量的重要手段,此前已实现35L与35R跑道隔离运行以及取消01L/19R与11L跑道间的起降窗口约束 [3] - 推动该模式是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发展的必然选择,旨在现有空域结构下释放运行潜能并为未来流量增长预留空间 [3] 安全与筹备工作 - 试验运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期4周且对天气要求更严格,之后过渡到第二阶段 [3] - 筹备工作长达数月,完成了自动化系统NTZ区域划设与参数调试,并开展了覆盖全员的专项培训,人均受训达4小时 [4][5] - 项目组进行了两轮系统安全评估,通过设立DAIW告警区、强化间隔标准等措施将风险等级降至可接受范围 [5] 预期效益与成功案例 - 首都机场自2024年9月11日实施外侧跑道独立平行仪表进近后,向北运行平均小时保障架次从45架次/小时提升至50架次/小时,容量增加11% [6] - 该技术革新可减轻管制工作负荷、提高空管服务品质、缩短航班飞行时间并为航空公司节约燃油 [6] - 据《容量评估报告》预测,试验运行将为负责大兴机场落地航班指挥的五边扇区带来显著的静态容量提升 [6] 行业影响与推广 - 此次试验运行吸收了首都机场自2018年以来在特殊独立平行仪表进近方面积累的经验,验证了该模式在中国繁忙终端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6] - 终端管制室与成都终端就交叉跑道构型下的独立进近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实现了先进运行经验的跨区域融合 [6] - 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全国繁忙终端区交叉跑道机场推广独立平行仪表进近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 [7]
国产替代部件应用 深圳空管站完成34号盲降航向天线罩更换
中国民航网· 2025-10-13 19:05
在日均航班量超过1200架次的深圳机场,为了在不影响航班运行的情况下完成替换和验证工作,深圳空 管站结合定期飞行校验,利用单跑道停航时段进行天线罩更换,并无缝衔接校验工作。 10月10日凌晨,深圳空管站多个部门抽调人员,组成25人"突击队",分为5个小组,10个作业面同时工 作。技术人员按照既定分配任务精准接力,争分夺秒完成旧天线罩拆卸、国产天线罩安装、逐一密封、 信号检测及参数比对工作,用时3小时完成共20根天线振子合计280个天线罩的替换作业。随后进行的飞 行校验按照规范对航向设备空中参数进行细致检查,确保其稳定可靠。在获得合格结论后,34号盲降设 备开放运行。 此次国产替代部件的应用,是关键导航设备部件国产化替代试点工作的一环,通过实践验证了国产天线 罩在性能和质量方面都有较好适配性,大幅降低航向设备天线罩替代成本,提升设备维修的自主可控 (梁晓晴 / 摄) 性。将为后续深圳机场其他盲降设备,乃至全国同型号设备的国产部件替代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 验。(编辑:李佳洹 校对:许浩存 审核:程凌)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冯智君 通讯员杨健君、董思文 报道:10月10日凌晨1点,深圳机场 34号跑道 ...
国门安检:以匠心服务护航银发出行
中国民航网· 2025-10-12 16:17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 通讯员王珊珊 报道:重阳佳节将至,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以 下简称:安保公司)新近以"重阳暖程,伴老同行"为主题,聚焦老年旅客出行痛点,创新推出系列适老 化服务举措,不仅筑牢了安检环节的温情防线,更彰显了民航服务"真情、精准、便捷"的核心价值。 爱心通道精准赋能,打造全场景无障碍环境 考虑到老年旅客行动不便、对乘机出行流程不熟悉等情况,安保公司设立爱心安检通道,通过物理空间 优化与服务机制升级,有效解决老年旅客排队等候的难题。通道内创新推行"三帮扶"服务体系:即帮扶 指引、帮扶过检、特需帮扶,安检人员主动提供指引,协助老年旅客完成安检流程,对于行动不便或有 特殊需求的老年旅客,则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这种"硬件+软件"双升级的模式,让无障碍安检从"理 念"落地为"实景"。 为破解老年旅客"多头问询、流程迷茫"的痛点,安保公司构建起覆盖"维序-引导-开机-开包"的整体 服务链条:维序员负责爱心通道前置引领,引导员协助整理随身物品、讲解安检要求,开机员通过精准 查验减少开包频次,开包员则在检查后协助物品还原并指引登机路线。这种链条式协作机制,将原本分 散的岗位职能整合为"一路管 ...
家门口到登机口畅享便捷出行
北京晚报· 2025-10-10 14:53
京津冀空铁联运网络发展 - 大兴机场运营草桥、廊坊、天津西站3座城市航站楼,首都机场也在廊坊设置城市航站楼,两大机场航站楼覆盖京津冀三地 [1] - 三座城市航站楼自投运至今累计服务旅客超254万人次 [1] - 天津西站城市航站楼试运行三个月累计为7849位旅客办理业务,托运行李3303件 [3] 天津西站城市航站楼运营细节 - 天津西站城市航站楼位于车站候车大厅北侧,共有六个柜台,配备机场同款航班信息显示屏 [4] - 航站楼与高铁候车区无缝衔接,步行至检票口距离约50米 [4] - 托运行李通过高铁预留行包专用柜运输,由机场工作人员在站台接车后运至航站楼 [5] - 津兴城际铁路使天津西站至大兴机场高铁行程最快只需40分钟 [3] 廊坊城市航站楼服务优势 - 廊坊城市航站楼是华北最大跨省城市航站楼,可办理大兴机场、首都机场和天津滨海机场的值机托运 [6] - 航站楼提供免费大巴服务,班次密度达每半小时一班,至大兴机场全程约60分钟 [7] - 廊坊城市航站楼累计服务旅客约69.7万人次,托运行李6.2万件 [7] 北京草桥城市航站楼功能拓展 - 草桥城市航站楼与大兴机场同步于2019年9月25日投入使用,实现与地铁10号线、19号线的换乘 [8] - 从10号线、19号线换乘至大兴机场线的旅客比例可达80%,19分钟即可从草桥直达大兴机场 [8] - 2024年6月正式开通国际行李托运业务,成为国内首家海关远程监管下办理国际托运的城市航站楼 [9] - 投运6年来服务旅客140万人次,累计托运行李49.6万件 [9] 未来发展规划 - 丽泽城市航站楼位于丽泽金融商务区,将是北京唯一五线换乘交通枢纽 [10] - 雄安城市航站楼通过京雄快线实现30分钟抵达大兴机场,未来与雄忻高铁、地铁M1、M2线交会 [10] - 雄安与丽泽城市航站楼通过京雄快线连接,将实现京雄两地同城化 [11] 城市航站楼战略意义 - 城市航站楼被比喻为没有跑道的"支线机场",将机场业务前置到旅客家门口 [12] - 该模式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民航率先突破"的创新实践 [12] - 未来两大机场还将推动城市航站楼布局规划,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