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外贸易
icon
搜索文档
“互利天下”的智慧:从广东外贸一千年看当下开放底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21:53
展览概览 - “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大展于10月15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启幕,展期一年,系统梳理自唐朝以来广东外贸发展脉络 [1][2] - 展览分为“市舶利邦”“商舶云集”“中西交汇”和“潮涌新章”四大篇章,呈现从制度萌芽到全球枢纽的演进历程 [2] - 展览汇聚全国文博机构超200件(套)文物珍品 [2] 广东外贸的历史优势与地位 - 广东发展海洋贸易具备运输与制造基础优势,海岸线狭长、港口众多,南海通航条件在全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 - 唐宋时期的潮州窑、佛山窑以及明清时期的广绣、广彩为外贸兴盛提供了丰富商品资源,形成“产运销”三合一的外贸优势 [2] - 截至2024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量首次突破9万亿元,连续39年位居全国第一 [2] 广交会的角色与演变 - 第138届广交会同期开幕,吸引来自218个国家和地区超24万名采购商,预登记人数增长10% [3] - 广交会自1957年创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38届,出口成交额翻了200多倍,从以中小商品为主转向以机电和高新科技产品为主 [4] - 广交会当前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搭建平台,促成国际经贸合作,其交易执行范围覆盖全国乃至全球 [3][6] 新时代的贸易枢纽定位 - 依托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片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广东不断探索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新路径 [6]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产业链协同,进一步强化广东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枢纽功能 [6] 历史制度与文明互鉴 - 唐代于广州设立市舶使,后由临时差遣发展为常设机构,宋代据此颁行首部市舶管理法规,元代修订形成完备法典体系 [8] - 明代广东推行“广中事例”等海上贸易新政策,拓展中外交往并显著增加外贸收入 [8] - 十七世纪粤海关与十三行制度及“一口通商”政策,使广东通过茶、瓷器等大宗商品获得巨额税收,并成为东西方文明对话的窗口 [9]
广东外贸一千年威水史:谁是初代“带货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14:41
展览核心信息 - 展览主题为“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于10月15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展期持续一年至明年10月15日 [1] - 这是迄今为止规格最高的广东外贸专题展,展品分为四个部分,通过制度和货物、技术两条线索展示广东外贸发展历史 [1] - 展览旨在反映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地位 [1] 展品内容与价值 - 展览共展出200多件展品,其中包括22件国宝级文物,包含故宫博物院的珍藏 [1] - 展品中包括广东重要的一级文物,如一枚可能为阿拉伯商人私章毛坯件的小印章,发现于南越国宫署遗址唐代地层,印证了唐代广州活跃的外商活动 [1] - 展览清晰展现了从唐代至明清,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广交会、广东自贸试验区平台的重要成果 [2] 历史脉络与意义 - 展览呈现了广东一千年的外贸历程,包括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贸易物证,以及外贸制度演进的物证 [2] - 历史脉络显示广东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具有持续重要意义,从唐代市舶司到明清十三行,再到现代广交会 [2] - 历史上十三行的行商中曾有两位一度登顶世界首富,体现了广东作为中外贸易窗口的重要性 [2]
完整呈现广东外贸发展历程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12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互利天下”,旨在梳理广东千年外贸发展轨迹,彰显中国保持开放定力的意志 [1] - 展览于2025年10月15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展期持续至2026年10月15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 [1] - 展览精心遴选超过200件(套)来自广东省博物馆及全国多家文博机构的珍藏文物 [1] 展览内容与结构 - 展览分为市舶利邦、商舶云集、中西交汇、潮涌新章四大篇章,完整呈现广东外贸发展历程 [1] - 内容涵盖从市舶初兴到法令渐备,从朝贡体制到“一口通商”,从广交会创办到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关键节点 [1] - 展品包括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唐牙雕人像、元青花人物图玉壶春瓶、梁庄王墓出土的明金锭、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等珍贵文物 [2] 展陈设计与互动体验 - 展览结合文献、图表、场景复原与多媒体互动,生动还原贸易场景,注重沉浸式体验与学术深度的融合 [2] - 对唐代市舶使设立、宋元市舶法规、明中期“广中事例”、清“一口通商”等关键节点,通过大字体、突出色彩与时间轴进行强化呈现 [2] - 配备触摸互动屏,以动画形式解读广东外贸历史,增强观展的趣味性与参与感 [2] 行业意义与时代价值 - 展览系统回溯了广东外贸史,彰显了其中开放和平、互利共赢等文化基因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2] - 广东始终是中国对外经贸的前沿和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枢纽,其探索开放契机的历程折射着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幻 [1][2]
商务部发布通告:中美昨日进行工作会谈,中方“打谈”金句引爆国际舆论!
搜狐财经· 2025-10-14 23:46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 - 中美双方于近期举行了工作层级的会谈,背景正值美方宣布对部分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之际 [1] - 当前中美关系呈现出“对话与对抗并存”的复杂态势,一方面两国保持必要工作沟通,另一方面贸易摩擦阴影挥之不去 [1] 中方立场与策略 - 中方表态“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展现出战略自信与开放合作态度 [3] - 中方明确对稀土等相关物项实施的出口管制是基于国内法和国际惯例的正当行为,并在出台前通过既有渠道向美方通报 [3] - 中方指出自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以来,美方持续推出新的限制性措施,严重破坏了双方互信基础 [3] - 中方实施相关管制前通过既有渠道通报,展现出遵守国际规则的负责任态度 [5] - 商务部发言人指出美方长期过度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不合理使用出口管制手段,对中美正常经贸往来造成严重干扰 [5] 中国贸易实力与韧性 - 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该数字较去年同期有显著提升 [7] - 中国通过多年努力建立的多元化贸易格局,在应对外部风险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拥有更多主动权和选择空间 [7] - 在稀土领域,近期出口量的调整显示出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在锂电池等新兴领域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管理措施 [7] 美方政策矛盾性 - 美方在推出新关税措施时,并未提前与中方进行充分沟通,其单边主义做法与国际社会认同的多边协商原则形成对比 [5] - 美方政策存在内在矛盾性,一方面表达对话意愿,另一方面又持续施加压力,反映出其对华战略的不确定性 [7] - 在中美马德里会谈后较短时间内,美方连续推出多项对华限制措施,引发对其诚意的质疑 [9] - 近期美方部分官员表态出现微妙变化,有高层官员公开表示之前威胁的关税措施“并非必然实施”,释放出相对缓和信号 [9] 国际影响与期待 - 从欧盟、日本到东南亚、拉美,世界各国密切关注中美关系走向,普遍期待两国能找到和睦共处、合作共赢的相处之道 [10] - 国际分析人士认为保持工作层级沟通渠道畅通对防止中美关系失控具有重要价值,只要对话大门敞开就有化解分歧的可能 [10]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国际贸易秩序正常运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两国能否建立建设性互动关系 [11]
“穿越”千年外贸史,粤博“广东外贸一千年”大展即将启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8:11
此展将遴选广东省博物馆及全国多家文博机构珍藏超200件(套)文物,通过文物实证与制度演进的双 重叙事,将千年来广东对外贸易及其制度演变娓娓道来,包括"南海I号"沉船出水的南宋金项饰、明梁 庄王墓出土的明金锭等。展览以时间脉络为主线,从唐代市舶制度到明清朝贡体系,从广州—澳门体系 到"一口通商"政策的推动,从改革开放突破到自贸区创新实践,聚焦制度创新对贸易发展的持续推动作 用。 在现代中国突破重围、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广东成为关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外贸环境相对封闭,为 了推动中国的出口,拓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广交会在广州诞生,并成为了中国对外展示产品 和进行出口贸易的重要平台。1978年后,广东凭借"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率先突破传统外贸体制,开 启了外贸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广交会已成为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全、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 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又将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展览面积达 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过3.2万家,都创立历史新高,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 (原标题:"穿越"千年外贸史,粤博"广东 ...
报告:中国对外贸易多元化格局持续深化 贸易伙伴结构更趋均衡
中国新闻网· 2025-10-10 11:50
贸易伙伴格局变化 - 2025年1月-8月,中国对东盟、欧盟贸易顺差有所扩大,对美国、东盟、墨西哥、欧盟、金砖国家近两年基本保持贸易顺差 [1] - 同期,中国对东盟、欧盟、日本、加拿大出口份额占比呈现正增长,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 [1] - 金砖国家从“动荡型伙伴”转为“发展型伙伴”,墨西哥和加拿大则从“发展型伙伴”转为“动荡型伙伴”,韩国为“平稳型伙伴” [3] 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 第16类(机电)、第17类(运输设备)、第18类(光学医疗设备)三类代表出口转型升级的产品,除第17类产品对金砖出口有所下降外,其余产品对欧盟、东盟、金砖出口均大幅增加 [3] - 商品结构中,第16类(机电)、第14类(珠宝贵金属)和第18类(光学医疗设备)的贸易波动指数增幅最大 [3] - 出口总额首位的第16类商品,在东盟、金砖和欧盟市场的波动尤为明显,反映了增长驱动下的结构优化 [3] 贸易波动与供应链研究 - 东盟、澳大利亚、欧盟位列贸易波动指数前三 [3] - 研究报告基于1200万条外贸和供应关系数据的量化分析,选取2023年9月至2025年8月共计24个月份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数据 [2] - 指数体系具备多维性、科学性、灵活性和及时性的核心特点,旨在实时、精准监测出口贸易与供应链动态 [2]
持续提升长三角外贸韧性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9-26 06:07
长三角地区外贸表现 - 今年前7个月进出口总值9.59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7.3%,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 [1] - 该区域以不足全国4%的国土面积贡献了超过全国三分之一的外贸份额 [1] - 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值5.35万亿元,同比增长9.5%,占进出口总值的55.8% [1] 外贸结构与质量 - 外贸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1] - 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 [1] - 民营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外贸中"挑大梁"的作用愈加凸显 [1] 未来发展举措:市场与体系 - 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等贸易伙伴的合作 [2] - 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推进"一照多址""一证多址"等改革 [2] - 深化长三角地区海关一体协同工作机制,依托自贸试验区等平台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2] 未来发展举措:服务与金融 - 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专业高效服务 [2] - 深化并扩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服务功能向全链条拓展 [2]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合作组建银团支持外贸业务 [3] - 引导金融机构推进跨境资金池业务,创新汇率避险方案和外贸融资产品,重点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 [3]
焦点访谈丨产业兴、动能新、活力旺 新画卷正在新疆徐徐展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5 09:44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巍巍天山、壮美昆仑,见证三山两盆间70年沧海桑田。上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发布,以丰 富的史料和翔实的数据,展现了新疆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看到70年来,尤其是党的 十八大以来,新疆高质量发展跑出的加速度。 金秋,新疆大地五彩斑斓,又到了收获的季节。收获时节,农民们的笑脸是新疆人民今天幸福生活的写照。白皮书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2024 年,新疆粮食单产达每亩1049.7斤,跃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量由2012年的303.5亿斤增至2024年的466亿斤,增长53.6%,新疆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粮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 许建英: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对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有极大的贡献。它是新疆总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缩影。新中国 成立以来,新疆各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根本遵循,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始终心系新疆各族人民。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 ...
郑州航空港外贸企业突破1000家
河南日报· 2025-09-22 17:41
做优全周期服务。郑州航空港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抓手,创新上线外贸"一类事"窗口服务系 统,通过整合多部门资源、简化办事流程,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自2024年11月试运行以来,该系 统已累计为企业提供帮办服务及业务办理280余次,14个高频事项实现"一窗通办",市场化、法治化、 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发展更省心、更安心。 河南日报讯(记者 杨凌 赵同增 通讯员 李建良 马凌霄)9月12日,记者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 区管委会获悉,该区备案外贸企业数量正式迈过千企大关,企业活跃度同比提升44.12%,外贸发展实 现标志性突破。 数据见证发展活力。今年以来,郑州航空港新增备案外贸企业152家,同比增长39.45%。1—7月, 郑州航空港区进出口总额达2296.81亿元,同比增长40.2%,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交出亮眼"成绩单"。郑 州海关所属新郑海关与郑州航空港区口岸管理局、区招商工作部、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等多部门协 同发力,通过持续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政策落地见效,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全方位助力外贸企业实现 规模与质量"双提升",让内陆腹地的开放优势持续释放。 打通开放"主动脉"。依托新 ...
为何日本硬刚美国,拒绝对华加税?对中国依赖高,无法承受加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9-17 18:38
根据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中日双边贸易总额高达2064亿美元,其中中国自日进口1034亿美元,对日出口1030亿美元。中国现为日本 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五大进口来源国及第四大出口市场,两国经济已形成深度绑定格局。 美国近期在对外经贸策略上展现出典型的"两面派"作风。 一方面,派出财政部长贝森特率团赴西班牙与中国就经贸问题展开谈判;另一方面,却在G7线上会议上鼓动盟友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中国、印度征收100% 惩罚性关税。 然而,这种试图孤立中印的"小算盘"并未得到广泛响应,至今未有任何盟友听命于美国,均选择沉默应对,其中日本更以罕见强硬姿态直接回绝。 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于9月16日明确表态,称"将关税提高至50%以上对日本而言不可行,是难以做到的",这番直指美国施压的回应引发关注。 深究日本此次"硬气"背后的逻辑,实则是基于现实经济利益的理性抉择。作为外贸依赖型经济体,日本与各主要贸易伙伴维持良好关系是其经济命脉所在。 要求盟友冲锋在前,自身却置身事外,这种"小弟当炮灰"的策略彻底暴露了美国的自私本质。日本政客虽对华态度复杂,但在经济利益面前选择"装傻"而 非"犯傻"——毕竟牺牲本国企业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