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搜索文档
凯盛科技: 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20:1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65亿元,同比增长24.70%,归母净利润5150.74万元,同比增长23.70%,主要受益于显示材料业务向好发展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2.58亿元,同比增幅802.58%,反映营运效率显著提升 [2] - 公司聚焦显示材料和应用材料双核心业务,UTG柔性玻璃、车载显示、高纯石英砂等高端产品取得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 [3][4][6][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7.65亿元(同比+24.70%),营业成本23.12亿元(同比+23.83%)[2] - 研发费用1.45亿元(同比+25.76%),财务费用5323万元(同比+25.67%)[2] - 货币资金6.48亿元(较上年末+115.87%),短期借款27.63亿元(较上年末+47.56%)[15] - 国际化收入同比增长38.05%,显示业务海外拓展成效显著 [9] 业务进展 **显示材料板块** - UTG柔性玻璃与国内头部终端客户深度合作,通过工艺革新提升生产效率 [7] - 车载显示及3A业务获多个大尺寸项目订单,实现大尺寸喷漆、无边框等关键技术突破 [7] - 减薄业务进入三星显示供应链,完成产线认证并处于量产交付前期 [7] - 黄光AG防眩光盖板中试线建成,已向国内大客户交付样品 [9] **应用材料板块** - 氧化锆产品成功导入陶瓷过滤器和汽车刹车片行业,实现批量供应 [8] - 纳米氧化锆新增新能源正极材料客户,抛光粉销量大幅增长 [8] - 电子封装用球形粉体材料项目试运行,切入消费电子细分市场 [8] - 高纯合成二氧化硅项目(年产5000吨)已建成试产,产品可用于半导体器件 [6] 技术创新与产能建设 - 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1件,申请发明专利18件、PCT专利1件 [9] - UTG数字化提升项目获安徽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认证 [9] - 超薄柔性玻璃(UTG)二期项目累计投资7.50亿元,预计2025年10月达产 [15] - 洛阳龙海电子玻璃生产线于2025年8月引板试生产,累计投资4.84亿元 [15] 治理与激励 - 完成第九届董事会换届及高级管理人员聘任 [19] - 2024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完成首次授予登记工作 [19] - 对子公司担保余额4.98亿元,占净资产比例11.94% [22] 行业定位 - 显示材料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应用材料属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C30)[3] - UTG柔性玻璃是国内唯一覆盖"高强玻璃—极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全国产化产业链的产品 [3] - 电熔氧化锆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球形石英粉参与国家标准制定 [5]
*ST天微: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7:0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400.89万元,同比增长87.37%,主要因国家宏观政策推动整车任务进度加快,带动灭火抑爆系统订单显著增加 [6][7][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81.6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119.12%,主要因收入增长、信用减值损失转回及股份支付费用下降 [6][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932.76万元,同比下降198.35%,主要因到期票据减少导致解汇现金流减少 [6][7] - 基本每股收益0.3010元/股,同比增长1600.51%,反映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6][7] 产品与业务结构 - 系统类产品(军用灭火抑爆系统)收入6429.81万元,同比增长91.59%,占营收主导地位 [14] - 器件类产品收入1399.18万元,同比增长50.01%,包括航空放电管、特种熔断器等核心电子元器件 [14] - 军品销售集中于国防工业综合防护领域,客户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单位为主,客户集中度较高 [2][23] - 民品业务通过子公司天微智能布局,涉及风电火情预警、新能源锂电防护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16] 研发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1008.58万元,同比下降5.97%,主要因股权激励计划取消导致股份支付费用下降 [15]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123项,核心技术包括高可靠实时探测、多信息融合与智能控制等 [20] - 2025年通过GJB5000B-2021军工软件能力成熟度二级认证,提升软件研发管理能力 [15] - 在研项目涵盖三防采集驱动装置、航空火警探测系统、人工智能防护系统等,总投资规模8821.68万元 [20] 行业与市场定位 - 所属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细分领域为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C3983) [8] - 军用灭火抑爆系统在军方统型招标中配套装备型号数量排名第一,配套关系覆盖在产、更新改造及新研装备 [18] - 产品应用于装甲车辆、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2021年某型坦克防护系统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20] 军品审价与定价风险 - 主要产品军用灭火抑爆系统尚未完成军品审价,当前按暂定价格确认收入 [3][25] - 若审定价格较暂定价格下调5%,将减少收入346.73万元(占营收41.27%),减少净利润294.72万元(占净利润98.90%) [3] - 审价周期较长且最终价格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对未来年度业绩产生波动 [3][23] 退市风险警示 - 因2024年扣非净利润为-3482.76万元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2][32] - 若2025年财务数据再次触发上市规则相关条款,上海证券交易所可能启动退市程序 [2][32]
京东方取得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等相关专利
金融界· 2025-08-29 15:13
公司专利动态 -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获得"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控制器、车辆"专利授权 授权公告号CN 115871559 B 申请日期为2022年11月 [1] 公司经营概况 -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 注册资本894.14568亿元人民币 主要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 公司参与招投标项目274次 拥有专利信息5000条 行政许可438个 [1]
解析"人工智能+"行动路线,联想AI战略未来十年将获益
格隆汇· 2025-08-29 14:54
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规划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普及率超90% [1] - 政策框架包含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作六大重点行动,以及模型基础能力提升、数据供给创新、智能算力统筹等八项基础支撑 [2] - 强调普惠易用、经济高效、绿色安全的智能算力供给,鼓励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的算力云服务,并加大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发展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2] 联想集团混合式AI战略架构 - 公司提出"Smarter AI for All"混合式人工智能战略,与政策中"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愿景高度契合,涵盖个人智能、企业智能与公共智能的结合 [3] - 全栈式"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以终端设备为核心,解决数据隐私、网络延迟和本地化应用问题 [3] - AI PC具备五大特征:内置个人大模型、自然交互智能体、本地异构算力(CPU/GPU/NPU)、个人知识库、开放生态及数据安全保护 [4] 智能终端业务进展 - 2025/26财年第一季度PC出货量同比增长15.2%,市占率达24.6%,其中AI PC出货量占比超30% [4] - 中国市场具备五大特征的AI PC出货量占比达笔记本总出货量的27% [4] - 天禧个人智能体系统构建"一体多端"协同平台,连接AI PC、AI手机、AI平板和AIoT设备 [4] AI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 AI服务器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55%,液冷技术方案收入增长近30% [5] - 开发AI边缘计算、混合云及支持AI工作负载的服务器存储,提供全栈式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4][5] - 万全异构智算平台增强混合计算算力调度能力,第六代Neptune海神液冷系统降低数据中心功耗高达40% [5] 行业智能应用实践 - 推出制造领域智能体(生产运营智能体、产品质检智能体),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运输全链条 [5] - 企业智能体包括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销售智能体、全球供应链智能体iChain、百应智能体、营销智能体及智慧法务平台 [6] - 与新华社、福建武夷山、湖北宜昌、上海虹口、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达成战略合作,推动智慧城市4.0发展 [6] 财务表现与估值重塑 - 2025/26财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2%至1362亿元人民币,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同比增长22%达28.16亿元人民币 [8] - 非PC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47%,增长由AI服务和解决方案(SSG业务)驱动 [8] - 华尔街分析师重新评估公司价值,拉高市盈率估值,视为高增长高盈利的AI+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 [8] 资本市场反馈 - 华泰证券给予16.0港币目标价并维持"买入"评级,认为AI产品加速落地且全球PC份额创新高 [9] - 中金公司维持跑赢行业评级,指出新一代AI服务器(如英伟达GB300平台)将开启交付 [9] - 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上调目标价,看好AI电脑领先地位和服务器业务增长势头 [9] 产业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云基础设施、数据服务、AI工具链)成为政策推动最直接受益方向 [9] - 产业发展遵循"算力—云—基础设施—智能体"传导路径,智能终端与智能体普及将重构工作生活方式 [9]
协创数据(300857.SZ)发布上半年业绩,归母净利润4.32亿元,增长20.76%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0:53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49.44亿元 同比增长38.1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2亿元 同比增长20.76%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亿元 同比增长18.59% [1] - 基本每股收益1.26元 [1]
国投证券保荐苏州天脉IPO项目质量评级B级 上市周期超两年
新浪证券· 2025-08-28 18:2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苏州天脉导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苏州天脉 代码301626 SZ [1] - 公司于2022年6月16日申报IPO 并于2024年10月24日在深证创业板上市 [1] - 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 IPO保荐机构及承销商为国投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孙海旺和郑云洁 [1] - IPO律师为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 审计机构为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 [1] 信息披露情况 - 被要求披露报告期内VMI模式下对应的主要客户情况 [1] - 被要求仔细校对申报材料并认真回复问询问题 切实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1] - 被要求说明发行人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 [1] 上市周期与费用 - 公司上市周期为861天 高于2024年度已上市A股企业629 45天的平均水平 [2] - 承销及保荐费用为4604 79万元 承销保荐佣金率7 50% 低于整体平均数7 71% [3] 市场表现与估值 - 上市首日股价较发行价格上涨455 68% [4] - 上市三个月股价较发行价格上涨314 60% [5] - 发行市盈率为16 31倍 行业均数31 49倍 公司是行业均值的51 79% [6] 募资与财务表现 - 预计募资4 64亿元 实际募资6 14亿元 超募比例32 33% [7]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 62%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 26%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 79% [8] 发行与评分情况 - 弃购率为0 21% [9] - IPO项目总得分为83 5分 分类B级 [9] - 影响评分的负面因素包括信披质量有待提高 上市周期超两年及弃购率0 21% [9]
2025民营企业500强报告 :企业研发费用与研发强度双增长
环球网· 2025-08-28 17:17
民营企业500强规模与门槛 - 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 [2] - 500强企业营收总额达43.05万亿元 其中105家企业营收超1000亿元 11家企业营收超5000亿元 [2] - 29家民营企业500强入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2]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500强企业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 平均研发强度2.77% [2] - 有效专利数量达72.16万件 同比增长8.23% 其中国内有效专利增长12.42% [3] - 研发投入前十企业为华为、腾讯、阿里巴巴、比亚迪、吉利控股、小米、蚂蚁科技、百度、美团、宁德时代 互联网公司占半数 [4] - 华为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15万件 在蜂窝通信及音视频编解码领域领先 [4] - 腾讯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8.8万件 授权专利超4.8万件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云技术及大出行领域 [4] - 研发费用超百亿元企业集中在计算机通信、互联网服务、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化学制品及软件六大行业 [4] 税收贡献与就业拉动 - 500强企业纳税总额达1.27万亿元 其中24家企业纳税超100亿元 占比4.80% [5] - 腾讯以591.87亿元纳税额居首 荣盛控股与比亚迪纳税均超500亿元 [5] - 腾讯2020-2024年累计纳税超2100亿元 近五年平均增幅20.1% [5] - 京东集团纳税164.85亿元 蚂蚁科技纳税118.53亿元 [5] - 500强企业吸纳就业总人数1109.12万人 户均2.22万人 48家企业就业人数超5万人 [5] - 前五大就业行业为汽车制造、互联网服务、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及黑色金属冶炼 合计就业523.61万人 占比47.21% [5]
招商证券保荐强达电路IPO项目质量评级B级 上市周期超两年 承销保荐费用率较高
新浪证券· 2025-08-28 17:1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深圳市强达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强达电路 证券代码301628 SZ [1] - 公司于2022年6月21日申报IPO 2024年10月31日在深证创业板上市 [1] - 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 IPO保荐机构为招商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吴茂林和刁雅菲 [1] - IPO承销商为招商证券 律师为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 审计机构为中汇会计师事务所 [1] 执业评价情况 - 公司未披露外协厂商相关情况 被要求详细分析并说明创新 创造 创意特征及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 [1] - 公司被要求说明关于江西强达扩充产量表述的准确性 [1] - 公司上市周期为863天 高于2024年度已上市A股企业平均天数629 45天 [1] - 公司承销及保荐费用为4715 49万元 承销保荐佣金率8 88% 高于整体平均数7 71% [2] - 公司弃购率为0 44% [6] 市场表现 - 公司上市首日股价较发行价格上涨387 93% [2] - 公司上市三个月股价较发行价格上涨245 28% [3] - 公司发行市盈率为24 98倍 行业均数33 94倍 公司是行业均值的73 60% [4] - 公司预计募资5 31亿元 实际募资5 31亿元 [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11 19% [6]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23 70% [6] - 2024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14 95% [6] 总体评价 - 公司IPO项目总得分为87分 分类B级 [6] - 影响公司评分的负面因素包括信披质量有待提高 上市周期超两年 发行费用率较高 弃购比例0 44% [6] - 公司短期内盈利能力较好 但信披质量有待提高 建议关注业绩表现真实性 [6]
广发证券保荐慧翰股份IPO项目质量评级B级 上市周期超两年
新浪证券· 2025-08-28 17:0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慧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慧翰股份 证券代码301600 SZ [7] - 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7] - 公司于2022年7月15日申报IPO 2024年9月11日上市 上市板块为深证创业板 [7] - IPO保荐机构及承销商为广发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蒋迪和杨华川 [7] - IPO律师为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审计机构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7] 上市过程与周期 - 公司IPO申报至上市周期为789天 高于2024年度已上市A股企业平均天数629 45天 [3] - 公司属于多次申报类型 [4] 发行与募资情况 - 公司承销及保荐费用为5230 13万元 承销保荐佣金率7 48% 低于整体平均数7 71% [4] - 发行市盈率为22 57倍 行业均数为30 45倍 公司市盈率为行业均值的74 12% [9] - 预计募资6 99亿元 实际募资6 99亿元 [10] - 弃购率为0 74% [11] 股价表现 - 上市首日股价较发行价格上涨53 69% [5] - 上市三个月股价较发行价格上涨208 73% [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 68%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 54%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 04% [11] 执业评价与监管 - 公司被要求说明前次申报文件与本次申报材料是否存在重大差异及其原因 [2] - 公司被要求说明相关股权纠纷事项是否构成本次发行上市障碍 [2] - 公司被要求说明技术服务业务包括的具体内容及主要客户情况 [2] - 监管处罚情况不扣分 舆论监督不扣分 上市周期扣分 [8] - 公司IPO项目总得分85 5分 分类B级 主要负面因素包括信披质量有待提高 上市周期较长 重复申报及弃购比例0 74% [11]
武汉:以产业能效指南领跑“双碳”新赛道——科技赋能构建绿色工业新范式
中国发展网· 2025-08-28 16:44
政策与指南发布 - 武汉市发布华中地区首部综合性产业能效指南《武汉产业能效指南(2025版)》,覆盖全市150个工业行业、94类产品及1107种型号设备 [1] - 指南创新构建“基准值+引导值”与“准入水平+节能水平+先进水平”三级能效评价体系,为企业提供从设备选型到工艺优化的全周期绿色导航 [1] - 该指南被确立为全市工业领域的“绿色通行标准”,推动能效管理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升级 [1] 技术赋能与应用成效 - 武汉市开发“能碳通”AI交互模块,依托腾讯元宝大模型,将传统耗时数小时的人工能效对标流程压缩至1分钟完成,效率提升超300倍 [2] - 在武汉电气智慧园区应用后,光伏发电利用率从75%提升至85%,日均新增发电量800度,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26吨 [2] - 通过淘汰老旧高耗能设备,新采购的一级能效空压机每年可省电1万度,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3吨 [2] 产业转型与经济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24.6% [3]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1% [3] - 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大幅增长:锂离子电池同比增长98.9%,工业机器人增长84.3%,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77.3%,平板电脑增长22.4% [3] 行业节能改造成果 - 自指南发布以来,武汉钢铁行业吨钢能耗较2020年下降11% [2] - 光纤、锂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能耗水平稳居国内领先地位 [2] 未来发展规划 - 武汉市以指南为核心抓手,全力构建“965”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用能单位开展设备能效水平填报与对标工作 [4] - 下一步将构建“宣贯+智能+产业”三位一体推进体系,通过专项培训、升级AI工具、指导能效诊断等方式,重点探索构建碳效评价体系,力争形成可复制的“武汉标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