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

搜索文档
亚马逊高管嘲笑微软的量子芯片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10 11:28
微软量子计算"突破"争议 - 微软宣布其最新量子处理器"Majorana 1"采用全新架构,声称可存储更多数据并执行更复杂计算,但亚马逊质疑其技术现实与营销宣传的落差 [1] - 亚马逊量子技术主管指出微软在《自然》期刊的论文仅表明处理器"可能在未来的实验中发挥作用",未真正证明突破性计算能力 [2][4] - 亚马逊内部Slack聊天记录显示,多名高管批评微软CEO纳德拉的"无稽之谈",认为其营销进展远超研发,并嘲讽微软"炒作和忽悠达到新高度" [6][7][8][9] 技术可信度与行业专家观点 - 专家指出微软论文缺乏同行评审,且研究人员承认未证明设备中存在马约拉纳零模,仅提出未来实验的潜在架构 [12] - 华盛顿大学教授认为微软技术"令人印象深刻"但实际意义有限,得克萨斯大学研究员批评其声明为"空头支票",技术尚未达到可扩展阶段 [11][12] - 微软回应称研究经过一年审查,计划未来发布更多数据以佐证成果,并强调科学讨论是研究过程的一部分 [14][15] 量子计算商业化时间表分歧 - 微软预测工业级量子计算机"几年内"可实现,而亚马逊认为商业化需10-20年,强调需重大技术突破 [16][17][18] - 量子计算初创公司Oxford Ionics CEO指出行业整体处于早期阶段,科技公司的公告普遍"模糊且缺乏实质内容" [18][19] - 行业关注度提升被视为积极信号,表明量子计算价值正被纳入未来发展规划,但技术先进性仍存疑 [19]
代表委员热议高科技产业技术突破:创新“尖兵”不断涌现,中国产业竞逐全球科技高地
证券时报· 2025-03-08 08:31
文章核心观点 科技创新是企业立足世界和国家掌握话语权的关键,今年两会“创新”成热门话题,AI和机器人等产业成创新“尖兵”,中国在多产业站到全球高地,但科技创新生态在资金、研发等方面存在痛点 [1][3][9] 分组1:两会聚焦创新 - 科技创新决定企业能否立足世界和国家话语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创新”出现40次 [1] - 今年中国科技突破不断,使“创新”成两会热门话题 [1] 分组2:AI和机器人成创新“尖兵” - 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成果显现,两会现场有人形机器人记者参与报道 [4] - 何小鹏认为中国具身智能5 - 15年将成巨大产业,在全球领先 [5] - 聂鹏举认为人形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发展是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支点” [5]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3次提“人工智能”,强调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5] - 齐向东表示人工智能会影响千行百业,带来跨越式发展 [5] 分组3:中国未来产业竞逐全球高地 - AI产业成中国冲刺全球科技高地“尖兵”,多个产品表现出色,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率达83%领先全球 [7] - 朱松纯认为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有大数据、产业门类和人才优势 [7] - 近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装载量超全球二分之一,预计2030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超200亿美元 [8] - 截至2024年底全国人形机器人企业近百家,30多家宣布2025年商业化量产,预计2025年国内上万台投入市场 [8] 分组4:创新生态建设仍存堵点难点 - 李东生认为中国科技制造业存在融资痛点,资本市场融资规则难匹配投资需求 [10] - 马新强表示现有体系缺乏对失败经验的包容,科研经费和资源存在“代际垄断” [10] - 高校学科评估周期难以及时响应新兴领域变化 [10]
中国科学家再破世界纪录!
券商中国· 2025-03-04 22:24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构建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处理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的速度比目前国际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1] - "祖冲之三号"包含105个可读取比特和182个耦合比特,多项关键性能指标大幅提升,完成83比特32层的随机线路采样[2] - 该成果比2024年10月谷歌公开发表的最新成果快百万倍,为目前国际超导体系中最强的量子计算优越性[2] 量子计算发展路径 - 量子计算优越性验证了量子计算机超越传统计算机的可行性,是量子计算具备应用价值的前提条件[2] - 国际学界主流观点认为量子计算发展需经历"三步走":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研制可操纵数百个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机、研制可编程的通用量子计算机[2] - 2021年潘建伟团队构建的66比特"祖冲之二号"比当时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快1000万倍以上[2] 未来研究方向 - "祖冲之三号"科研团队正在量子纠错、量子纠缠、量子模拟、量子化学等多方面加快探索[3] - 团队正在开展码距为7的表面码纠错研究,计划扩展到9和11,为实现大规模量子比特的集成和操纵铺平道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