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三号

搜索文档
对话“十四五”|中国制造,惠及全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4 12:54
中国制造业"十四五"成就与"十五五"展望 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在多个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包括国产大型游轮、C919客机、T800航空碳纤维等,打破外国垄断并降低"卡脖子"风险 [1] - 中国制造业研发水平、生产效率、供应链管理等综合竞争优势显著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 - 中国拥有全球最齐全工业门类,22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具备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 [2] - "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果如10米超大采高液压支架、量子计算原型机等为未来经济增添想象力 [3] 制造业全球地位 - 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拖拉机到高铁均能自主生产且质量优异 [2] - 中国制造体系规模大、韧性强,优质工业品不仅改善本国生活,还稳定全球产业链并降低各国发展成本 [2] - 中国制造业发展经验正带动更多经济体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 "十四五"基础与"十五五"方向 - "十四五"在新兴产业、供应链韧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领域取得成绩,但仍有内外矛盾待解 [3] - 未来需增强三大能力:把握技术变革机遇(如前沿技术研发)、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内涵式增长)、保障产业链安全(构建韧性供应链) [4][5] - 需推动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向技术研发转型,并通过制度型开放优化营商环境 [4][5] 技术创新突破 - 多个全球首个/唯一技术成果涌现,如"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东方超环"核聚变装置等 [3] - 技术突破使中国制造业从国际分工跟随者向主导者转变,部分细分领域已居世界最前列 [1]
我国首款千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正式交付使用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0 06:06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技术突破 - 我国首款面向千比特规模设计的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ez-Q Engine2.0正式交付使用,由中电信量子集团控股的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其他单位研制 [1] - 该系统将为多家科研及产业单位提供累计5000多比特的测控服务,证明千比特规模测控系统的性能,为研发更大规模可纠错超导量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1] - 测控系统是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之一,负责对量子芯片上的量子比特进行操作,执行量子逻辑门操作和量子算法运算 [1] - ez-Q Engine2.0单机箱最高支持128数据比特及256耦合比特,8台就能完成千比特操控任务,价格不到国外产品的一半 [1] 技术性能提升 - 新一代设备集成度提高了约10倍,核心元器件采用国产化设计 [2] - 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射频直采输出、大规模时钟同步等难题,实现了更低噪声、更强一致性,测控精度等指标得到提升 [2] - ez-Q Engine2.0已成功用于"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研究,并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攻关 [2] - 该系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电信量子集团等9家科研、产业单位交付使用 [2] 量子计算机研发进展 - 基于"祖冲之三号"同款芯片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正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国电信(安徽)大数据产业园内搭建,将成为首台商用化的"祖冲之三号"同款量子计算机 [2] - ez-Q Engine2.0在我国单台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504"上,其稳定性和精度得到了充分验证 [2] - 此前ez-Q Engine1.0已成功用于我国唯一实现超导量子计算优越性的"祖冲之二号"系列计算机 [2]
潘建伟:量子技术产业化需要耐心支持和理性环境
科技日报· 2025-07-07 07:29
量子技术概念与分类 - 量子技术分为第一次量子革命和第二次量子革命 第一次量子革命已在集成电路、导航、磁共振、手机存储等传统信息技术中广泛应用 第二次量子革命特指"量子信息科技"的发展 [1] - 量子信息科技涵盖三大领域: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或称"量子传感") 量子通信已形成广域网络和实用终端产品 量子精密测量在导航、医疗等场景初显应用价值 量子计算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1] 量子计算发展现状 - "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实现超导量子体系迄今公开发表的最强"量子计算优越性" 但所有量子计算系统硬件水平距离产业化应用尚有差距 [1] - 量子计算当前主要可能应用是与人工智能结合辅助科学研究 产业化应用预计还需10年至15年发展 核心瓶颈是缺乏适用于现阶段量子计算机的实用算法 2024年谷歌悬赏500万美元寻找实用算法但无人获赏 [2] 量子技术产业化挑战 - 传统领域阻力:量子技术进入传统领域面临既有利益格局阻碍 例如量子保密通信需通过严格标准安全测试 传统技术可能延缓新技术应用 [2] - 行业宣传乱象:部分企业过度宣传未成熟技术 例如量子计算云平台被夸大能力 实际与传统计算机差异有限 炒作会误导公众和投资者损害技术公信力 [2] 量子技术发展建议 - 需政府和民间持续投入与耐心支持 社会各界应形成共识给予技术成长时间和空间 [2] - 需培养既懂量子技术原理又能调试仪器设备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2] - 需支持电子束曝光机、分子束外延、稀释制冷机等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制 仪器设备是量子技术发展基石 [3] 量子技术未来展望 - 预计10年左右量子信息技术有望达到新高度 需抓住机遇推动技术稳健发展 [3]
集成度提高约10倍 我国首款千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完成交付
证券日报· 2025-06-17 20:41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技术突破 - 我国首款面向千比特规模设计的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ez-Q®Engine 2.0正式交付使用 由国盾量子等单位联合研制 将为多家单位提供累计5000多比特测控服务 [1] - ez-Q®Engine 2.0是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 可类比经典计算机主板 负责对量子比特进行操作 执行量子逻辑门和算法运算 [1] - 相比上一代产品 集成度提高约10倍 核心元器件采用国产化设计 是国内同类产品中体积最小性能最优的 [2] - 解决了射频直采输出 大规模时钟同步等难题 实现更低噪声 更强一致性 测控精度等指标提升 [2] 产品性能与市场应用 - ez-Q®Engine 2.0单机箱最高支持128数据比特及256耦合比特 8台即可完成千比特操控任务 [2] - 价格不到国外同类产品一半 已交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9家单位使用 [2] - 产品已应用于"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研究 并在"天衍504"超导量子计算机上验证了稳定性和精度 [2] 量子计算行业发展前景 - 量子计算正在接近拐点 预计可处理的逻辑量子比特数量将沿着每5年增加10倍 每10年增加100倍的路径演进 [3] - 量子计算具有解决经典计算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的潜力 广泛应用于金融 医药 材料科学 人工智能等领域 [3] - 全球量子计算产业规模在2023-2028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4.8% 到2035年有望达到8117亿美元 [3]
央企量子科技第一股!华为海思核心代工,中科院技术背书,机构狂扫300万股!
搜狐财经· 2025-06-14 06:05
量子计算行业进展 - 量子计算领域正处于技术拐点,全球突破性进展不断验证这一趋势[1] - 谷歌2023年展示首个逻辑量子比特,2024年Willow芯片达105量子比特,计算速度远超超级计算机[3] - 中国科大潘建伟团队同期推出"祖冲之三号",同样具备105量子比特[3] - 牛津大学实现单个量子比特控制精度新纪录,错误率低至0.000015%[3] 科技巨头布局 - 英伟达推出CUDA-Q开源量子开发平台,与多家量子公司合作并推动PsiQuantum投资谈判[3] - 微软发布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 1,IBM计划2029年交付容错量子计算机Starling系统[3] 中国量子计算发展 - 国盾量子积极布局,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本源悟空"超导量子计算机自2024年1月运行成绩斐然[5] - 量子计算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量智融合"新图景正在形成[5] 相关概念股 - 科大国创:参股国仪量子,布局量子精密测量与量子计算,技术协同延伸至量子通信[6] - 天融信:通过子公司参股问天量子,涉足量子密钥分发设备及网络安全解决方案[6] - 中航光电:产品应用于量子通信领域,提供高精度光连接器件,获军工认证[6] - 三力士:子公司如般量子拥有量子通信专利,参与量子干线网络建设,布局抗量子加密[6] - 未具名公司:与华为/国盾量子合作开发量子通信芯片,中科院半导体所联合研发,324家机构重仓[7]
交流合作,实现科技向善(钟声)
人民网· 2025-05-21 06:02
中美科技合作 - 中国国家航天局批准美国布朗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6国7家机构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成为中美科技合作的生动例证[1] -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美合作是全球科学进步的基石",两国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最重要力量[1] -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续签引发全球积极反响,过去40多年在叶酸革命、环境监测、流感追踪、疫苗开发等领域实现广泛互利共赢[1] - 英国《自然》杂志指出中美科研合作具有应对全球挑战的巨大潜力[1] 美国对华科技打压 - 近年来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实施封锁制裁,采取限制技术、阻断交流、供应链管控等组合手段[2] - 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指出终止与中国在量子材料合作将让美国"自废武功"[2] - 美国智库研究显示对华AI限制措施难以阻止中国长期进步,反而刺激本土生态系统发展[2] - 欧亚集团分析认为"脱钩"不会削弱中国科技行业,仅以伤害美国公司为代价减缓中国速度[2]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 - "祖冲之三号"打破超导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DeepSeek产品火爆全球科技圈[2] - 中国科技创新展现出巨大能量,发展路径持续拓宽[2] 全球科技合作趋势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美美与共"的合作智慧,全球性挑战更依赖国际协作[3] - 中美科技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可实现"1+1>2"效果,贡献全球问题解决方案[3] - 中国通过嫦娥工程等开放举措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担当[3]
全球竞逐再度提速,我国发布第四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
选股宝· 2025-05-07 07:17
量子计算技术进展 - 本源量子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标志着我国量子计算产业具备可复制、可迭代的工程化生产能力 [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成功构建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1] 全球量子计算投资动态 - IBM宣布未来五年将投资1500亿美元研发制造费用,其中300亿美元用于推动量子计算机等制造 [1] 国家政策支持 - 国家层面连续三年递进式强化量子科技布局,从"开辟新赛道"升级为"建立投入机制",凸显其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的战略地位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和"培育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覆盖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支持 [1] 产业链发展路径 - 突破芯片、测控等核心器件与设备底层技术 [2] - 构建"量子+"生态,通过揭榜挂帅推动产学研融合,加速金融、医疗等场景落地 [2] 公司动态 - 国芯科技与参股公司合作研发的抗量子密码芯片新产品内部测试成功 [3] - 国盾量子为国内量子产业龙头 [4]
创新成势 澎湃向前(寰宇平)——中国科技创新突围的密码与担当
人民日报· 2025-05-04 05:31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正通过创新构建新竞争优势,有效应对保护主义冲击,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确定性力量;中国科技强国之路越走越宽广,其科技创新突围发展的经验昭示着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 [1] 分组1:中国科技创新突破现状 - 个别国家对中国进行科技封杀,但中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尖端突破密集涌现,越来越多源自中国的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焦点 [1] - 2012 - 2024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三十四位升至第十一位,成为10多年来进步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昭示中国科技创新之势全面形成 [1] - 国际舆论认为封杀中国创新不会得逞,中国正由技术使用者转型为全球创新领导者,有望重塑全球创新格局 [2] 分组2:中国创新之变的原因 - 创新之变源自顶层设计的科学谋划,2012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到突破3.6万亿元人民币,国家对创新重视贯穿战略定位等多方面,展现制度优势 [3] - 创新之变源自改革赋能的持续推进,如上海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改革推动登记技术合同量近3年年均增长264%,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成果转化 [4][5] - 创新突围源自创新生态的全面形成,如杭州科创大走廊和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创新发展,《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 [5] 分组3:中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 - 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辩证统一,中国秉持“科技向善”,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5][6] - 中国与多国开展科技合作,如巴基斯坦航天员将造访中国空间站,阿斯利康、宝马、空中客车等跨国企业与中国合作,中国作为世界研发实验室的作用日益增强 [6] - 中国提出多项倡议,在弥合全球科技鸿沟、完善全球科技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科技创新路上一以贯之的合作者、赋能者 [7]
中国科技崛起的“六大效应”
新华网· 2025-04-28 09:11
中国科技创新六大效应 一、国运提升效应 - 中国在战略高技术前沿取得突破,"东数西算"工程贯穿全国,"嫦娥六号"首探月背,"地壳一号"挺进地心,"奋斗号"探寻万米深海 [2] - 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领跑,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占全球1/2 [2]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中国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2] 二、资产重估效应 - 高盛预测人工智能应用将每年提升中国每股收益2.5%,带来超2000亿美元投资组合资金流入 [4] - 2025年一季度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2600多家同比增长4.3%,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达786亿元 [4] - 奔驰宣布未来5年在华研发投入翻倍,宝马过去十年在华投入超1160亿元,苹果追加300亿元投资中国研发中心 [4][5] 三、创新飞轮效应 - 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与AI基础设施,腾讯推进人工智能战略"深水区",宁德时代加速全固态电池量产 [6] - 中国每年理工科毕业生超500万,9000多万科研人员推动创新,DeepSeek打破"西方创新垄断"神话 [6] - "杭州六小龙"现象背后是创新型城市培育体系,"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措施完善创新生态 [7] 四、铁幕销镕效应 - 美国科技封锁倒逼中国突破,网民戏称"西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已不剩几颗" [7] - 美国半导体行业若完全脱钩将失去18%全球市场份额,减少1.5万至4万个高技能岗位 [8] - 英伟达总裁黄仁勋在H20芯片禁令后紧急访华,表态"坚定不移服务中国市场" [8] 五、技术平权效应 - DeepSeek开源模式打破美国AI算力垄断,开启"AI民主化进程" [10] - 嫦娥六号月壤样本与全球50多家机构共享,北斗服务覆盖半数以上国家,"中国天眼"向全球开放 [10] - 中国光伏电池、华为智慧教室、杂交水稻技术惠及70国,推动全球科技普惠 [10] 六、霸权拆解效应 - 国产大飞机冲击波音市场,中国生物制药贡献全球23%创新管线,华为鸿蒙重塑万物互联生态 [11] - 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招工困难,富士康威斯康星项目烂尾,美国制造业产值份额或降至11% [11] - 科技霸权动摇导致美元大跌、美债爆雷、股市低迷等连锁反应 [11]
中金 | AI进化论(7):新计算范式——曙“光”初现、前途有“量”
中金点睛· 2025-03-24 07:33
量子及光子计算发展潜力 - 量子及光子计算相较传统计算具备强大计算能力,在AI计算推理需求指数级增长背景下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1] - Google、IBM等全球领先企业持续投入研发,国内本源悟空、九章三号、祖冲之三号等量子计算机陆续问世,商业化有望加速落地 [1] GTC大会"量子日"活动 - 英伟达首次在GTC大会推出"量子日"活动,邀请12家量子计算公司CEO探讨量子优越性争议、技术路径成果及量子赋能AI方式 [3][7] - 英伟达宣布在波士顿建立量子计算研究实验室NVAQC,与哈佛大学、MIT等顶尖学府合作 [3][9] - 英伟达推出CUDA Quantum平台,支持GPU加速量子模拟,汇丰银行已利用该平台开发量子机器学习应用,可模拟165个量子比特 [7] 量子计算原理与优势 - 量子计算以量子比特为基本单元,利用干涉、叠加、纠缠等特性,在特定问题(如大数分解、量子化学模拟)上实现指数级加速(如谷歌Willow芯片53量子比特对应2^53计算维度) [3][11] - 量子比特可同时处于0和1叠加态,实现并行处理大量信息,战略意义重大 [11] 光子计算原理与优势 - 光子计算利用光子偏振/路径自由度编码量子比特,具有高信息容量(可见光频率5*10^14Hz vs 电子10^10Hz)、皮秒级响应速度、良好空间相容性等优势 [14] - 光子是玻色子,无电荷且不易相互作用,适合长距离量子通信,但低能条件下难以执行双量子比特门操作 [14][21] 技术路径发展现状 - 主要技术路径包括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光量子、半导体、拓扑计算等,超导量子计算目前最主流 [4][18] - 超导量子计算代表产品:Google Willow(105量子比特)、IBM Condor(1121量子比特)、祖冲之三号(105量子比特) [4][19][54] - 光量子计算代表产品:九章三号(255光子)、PsiQuantum的FBQC方案 [21][56] - 离子阱技术代表企业:IonQ(Harmony/Aria/Forte系列)、Quantinuum,保真度达98%-99% [23][26] - 中性原子技术:中科酷原汉原一号(100+量子比特,保真度>0.999) [27] - 半导体技术:Intel Tunnel Falls(12量子比特,保真度99.9%) [28] - 拓扑技术:微软Majorana1全球首款拓扑量子芯片 [29] 产业链与市场规模 - 上游设备包括稀释制冷机(Bluefors、Oxford Instruments)、测控系统(Keysight、Zurich Instruments) [35][36] - 量子云平台推动市场增长,2024年全球产业规模50.37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2199.8亿美元 [38] 海外企业研发进展 - Google:Willow芯片105量子比特,纠错能力突破,计划将物理量子比特提升至10^6量级 [40][44] - 微软:推出首款拓扑量子芯片Majorana1 [47] - IBM:Condor芯片1121量子比特,规划2033年实现十万级量子比特 [48][49] - IonQ:专注离子阱技术,2024年收入4310万美元(2021-2024年CAGR 200%) [51] - Rigetti:超导量子计算企业,2025年计划推出108量子比特处理器 [52] - D-Wave:量子退火技术领先,2024年订单同比增长128% [53] 国内产业动态 - 祖冲之三号:105量子比特,单比特门保真率99.9%,双比特门保真率99.62% [54] - 九章三号:255光子,刷新光量子计算优越性纪录 [56] - 本源量子:"本源悟空"搭载72比特"悟空芯",国产化率超80% [57] - 中科酷原:汉原1号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100+量子比特,保真度>0.999)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