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三号

搜索文档
潘建伟:量子技术产业化需要耐心支持和理性环境
科技日报· 2025-07-07 07:29
7月6日,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在北京召开。年会期间,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物理学家潘建伟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深入解读量子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路径。 专访中,潘建伟首先厘清了"量子技术"的概念。量子力学在传统信息技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比如集成 电路、导航、磁共振、手机存储等,这属于第一次量子革命。而当前备受关注的量子技术是指"量子信 息科技",其发展正在推动第二次量子革命。 量子信息科技主要涵盖三大领域: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或称"量子传感")。其中,量 子通信领域已形成广域网络和实用终端产品,量子精密测量则在导航、医疗等场景初显应用价值,量子 计算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今年3月,"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发布,实现了超导量子体系迄今公开发表的最强"量子计算 优越性"。但目前,所有量子计算系统的硬件水平距离产业化应用尚有差距。潘建伟解释,量子计算目 前主要的可能应用是与人工智能结合,辅助科学研究。 另一方面是不切实际的宣传。"部分企业出于商业利益或生存需求,过度宣传尚未成熟的技术。比如, 某企业推出的量子计算云平台,被宣称具备特殊能力,实际上与传统计算机能力相差不大。 ...
量子科技第一龙头,汇金重仓7641万股+外资抢筹11亿股,或将成为下一个妖股!
搜狐财经· 2025-06-25 14:09
全球科技革命浪潮汹涌澎湃,而中国正站在量子科技领域的最前沿,引领着这场革命性的变革。近年来,中国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重大进展。 中电信量子集团的"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与国家超算互联网的成功对接,潘建伟院士团队的"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性能比肩国际巨头谷歌的最新量子芯 片,以及中国量子专利数量跃居全球第一,这些成就无不彰显了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雄厚实力和领先地位。 历史证明,科技领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往往伴随着资本市场的蓬勃爆发。新能源时代的宁德时代、半导体行业的北方华创,都是科技革命浪潮中的佼佼 者,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如今,量子科技正孕育着新的投资机遇,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量子科技领域,以下四家A股公司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或将成为这场科技革命的核心受益者。 第一家,电科网安(002268)。作为国内网络安全领域的龙头企业,电科网安已经启动了量子密码前沿技术的研究、标准制定及产品落地工作。其量子加 密技术有望在金融、政务等关键领域率先得到应用,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汇金也持有该公司240万股的股份,彰 显出其对电科网安发展前景的认可。 ...
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创新答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壮阔实践
新华社· 2025-06-23 23:28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题: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创新答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壮阔实 践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张泉、徐鹏航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两院院士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对新时 代新征程科技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广大科技工作者矢志创新、迎难而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 自立自强。 为新征程科技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5月29日凌晨,天问二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这项任务周期10年左 右,是继探月、探火后,中国人在浩瀚星宇的又一次重要探索之旅。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总编辑玛格达莱娜·斯基珀说,中国正在为全球科研作出越来越具影响 力的贡献,值得其他国家关注和借鉴。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什么是科技强 国、为什么建设科技强国、怎样建设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 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擘画宏伟蓝图,提供科学指引。 "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 ...
集成度提高约10倍 我国首款千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完成交付
证券日报· 2025-06-17 20:41
6月16日,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我国首款面向千比特规模设计的超导量子计 算测控系统ez-Q®Engine 2.0(以下简称"ez-Q®Engine 2.0")正式交付使用。该设备由科大国盾量子技术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盾量子")等单位联合研制,将为多家科研及产业单位提供累计5000多比特 的测控服务。 国盾量子表示,这充分证明了千比特规模测控系统的性能,同时也为我国后续研发更大规模可纠错超导 量子计算机打下坚实基础。 据记者获悉,ez-Q®Engine 2.0是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之一,可类比经典计算机的主板,主要负 责对量子芯片上的量子比特进行操作,执行量子逻辑门操作和量子算法运算等工作。 此前,ez-Q®Engine 1.0已成功用于我国唯一实现超导量子计算优越性的"祖冲之二号"系列计算机。现 在,ez-Q®Engine 2.0也在我国"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研究中发挥作用,正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攻关。 "过去,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在规模化与工程一致性上难以兼得,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困境,而 今,我们攻克了相关技术难关。"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唐世彪对《证券日报 ...
央企量子科技第一股!华为海思核心代工,中科院技术背书,机构狂扫300万股!
搜狐财经· 2025-06-14 06:05
量子计算行业进展 - 量子计算领域正处于技术拐点,全球突破性进展不断验证这一趋势[1] - 谷歌2023年展示首个逻辑量子比特,2024年Willow芯片达105量子比特,计算速度远超超级计算机[3] - 中国科大潘建伟团队同期推出"祖冲之三号",同样具备105量子比特[3] - 牛津大学实现单个量子比特控制精度新纪录,错误率低至0.000015%[3] 科技巨头布局 - 英伟达推出CUDA-Q开源量子开发平台,与多家量子公司合作并推动PsiQuantum投资谈判[3] - 微软发布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 1,IBM计划2029年交付容错量子计算机Starling系统[3] 中国量子计算发展 - 国盾量子积极布局,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本源悟空"超导量子计算机自2024年1月运行成绩斐然[5] - 量子计算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量智融合"新图景正在形成[5] 相关概念股 - 科大国创:参股国仪量子,布局量子精密测量与量子计算,技术协同延伸至量子通信[6] - 天融信:通过子公司参股问天量子,涉足量子密钥分发设备及网络安全解决方案[6] - 中航光电:产品应用于量子通信领域,提供高精度光连接器件,获军工认证[6] - 三力士:子公司如般量子拥有量子通信专利,参与量子干线网络建设,布局抗量子加密[6] - 未具名公司:与华为/国盾量子合作开发量子通信芯片,中科院半导体所联合研发,324家机构重仓[7]
交流合作,实现科技向善(钟声)
人民网· 2025-05-21 06:02
事实证明,"小院高墙""脱钩断链"阻挡不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脚步。DeepSeek火爆全球科技圈,"祖冲之 三号"再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中国科技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展现出创新创造 的巨大能量。美国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此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在遏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方 面,美国的限制措施"不仅难以阻止中国长期的进步,反而更有助于刺激中国发展本土生态系统"。美国 咨询公司欧亚集团指出,"脱钩"不会削弱中国的科技行业,只是在"以伤害美国公司为代价减缓中国的 速度"。 科技发展既遵循"你追我赶"的竞争规律,更需要"美美与共"的合作智慧。当前,面对方兴未艾的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气候变化、流行病防控等各类全球性挑战,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 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中美作为两个科技大国,在科技领域各有优势,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秉 持科技向善的理念,不断加强交流合作,就能实现"1+1>2"的效果,为解决全球性挑战贡献更多新方 案。 正如嫦娥探月工程展现的开放姿态,中国始终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谋划科技创新,推 动国际科技合作。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为中美两国加强科技交流合作 ...
“Q世纪:量子物理百年科普展”在中国科大展出
环球网资讯· 2025-05-09 21:19
量子物理百年科普展 - 展览开幕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是庆祝"量子百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展览分为三大板块:"我们的超导量子计算机"、"量子物理的百年飞跃"、"神奇的量子世界",涵盖薛定谔的猫、量子纠缠等标志性概念 [3] - 展览首次向公众展示"祖冲之二号"超导量子计算机1:1模型,并允许观众通过显微镜观测超导量子芯片核心结构 [5] 展览创新形式 - 策展团队将抽象量子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艺术形态,包括"量子音乐实验室"(真实量子实验室声音重组为量子舞曲) [3] - 采用"寰宇全图"技术史地图,以山水笔墨手法展现科技发展视角 [3] - 量子期刊封面墙通过科学理论艺术化呈现,提供观察量子科技变迁的新视角 [3] 中国量子科技进展 - 观众可通过裸眼3D光栅屏沉浸式观察"祖冲之三号",体验中国科学家在超导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突破 [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中国科学家对量子力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未来量子力学发展开启新可能 [5]
全球竞逐再度提速,我国发布第四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
选股宝· 2025-05-07 07:17
新华社5月6日报道,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 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标志着我国量子计算产业已具备可复制、可迭代的工程化生产能 力,为百比特级量子计算机量产奠定产业化基础。 国盾量子:国内量子产业龙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目前量子计算正在成为全球竞逐的下一个技术制高点。科技巨头对于量子技术的投资也有升温趋势。当 地时间4月28日,IBM宣布未来五年将投资1500亿美元研发制造费用,其中300亿美元将用于推动量子计 算机等的制造。 国内方面近期也催化不断。今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导的中国超导量子团队科研人员 成功构建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 发表。 华创证券指出,国家层面连续三年递进式强化量子科技布局,从"开辟新赛道"升级为"建立投入机制", 凸显其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的战略地位。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 制"和"培育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覆盖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支持。 该机 ...
创新成势 澎湃向前(寰宇平)——中国科技创新突围的密码与担当
人民日报· 2025-05-04 05:31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正通过创新构建新竞争优势,有效应对保护主义冲击,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确定性力量;中国科技强国之路越走越宽广,其科技创新突围发展的经验昭示着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 [1] 分组1:中国科技创新突破现状 - 个别国家对中国进行科技封杀,但中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尖端突破密集涌现,越来越多源自中国的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焦点 [1] - 2012 - 2024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三十四位升至第十一位,成为10多年来进步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昭示中国科技创新之势全面形成 [1] - 国际舆论认为封杀中国创新不会得逞,中国正由技术使用者转型为全球创新领导者,有望重塑全球创新格局 [2] 分组2:中国创新之变的原因 - 创新之变源自顶层设计的科学谋划,2012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到突破3.6万亿元人民币,国家对创新重视贯穿战略定位等多方面,展现制度优势 [3] - 创新之变源自改革赋能的持续推进,如上海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改革推动登记技术合同量近3年年均增长264%,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成果转化 [4][5] - 创新突围源自创新生态的全面形成,如杭州科创大走廊和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创新发展,《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 [5] 分组3:中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 - 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辩证统一,中国秉持“科技向善”,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5][6] - 中国与多国开展科技合作,如巴基斯坦航天员将造访中国空间站,阿斯利康、宝马、空中客车等跨国企业与中国合作,中国作为世界研发实验室的作用日益增强 [6] - 中国提出多项倡议,在弥合全球科技鸿沟、完善全球科技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科技创新路上一以贯之的合作者、赋能者 [7]
“深交所·创享荟”专题交流活动在京举办:量子科技“叠加”资本赋能 促融资升温、产业化提速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7:43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运营官(COO)马寅持类似观点,他将目前量子科技领域的 科研进展总结为"多轮沉淀之后的厚积薄发"。马寅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此前量子科技行业以科研为 主,但近期行业将有一些差异化的应用落地。 作为未来产业布局和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我国在近年来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方 向均取得重大突破。今年3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团队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研制的超导量子计 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正式对外发布,再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纪录。 过去一年,全球量子科技相关企业数量以及融资金额持续增长且增速加快。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 据,截至2024年末,全球量子科技相关的重点企业合计超600家,融资超百亿美元。 从科研进展看,量子科技领域尚处于襁褓期,其距离应用层面的突破却并不遥远。蓝驰创投投资人孙登 科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不同于其他技术,量子科技领域呈现出科技研究、工程实施与应用探索一体化 推进的特点。实际上,作为量子科技基础的量子力学理论已经在过去百年间持续稳定发展,使得当前量 子科技在一些工程中应用成为了可能。 4月29日,"深交所·创享荟"举办"知量无穷、知时无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