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展览
icon
搜索文档
陕西文化在撒马尔罕“出圈”
陕西日报· 2025-06-03 07:07
文化展览活动 - 第二届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地方合作论坛陕西文化展在撒马尔罕开展,主题为"和合之美 文化陕西" [1] - 展览内容包括演艺互动、文创产品展示、非遗展示、"科技+文旅"产品展示等 [1] - 凤翔泥塑、华州皮影、茯茶、大熊猫"七仔"、耀州瓷等陕西元素亮相 [1] 非遗展示 - 华州皮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嘉效制作的皮影"中国龙"和华州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薛敬亚剪出的撒马尔罕雷吉斯坦广场吸引观众 [1] - 非遗传承人希望通过展示让外国朋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 科技+文旅展示 - "兵马俑奇妙夜"VR项目让体验者"穿越"至中国秦朝,与动画角色"秦勇"互动 [2] - "长安十二时辰"AI换装体验设备让乌兹别克斯坦女孩看到自己穿中国传统服饰的样子 [2] 文创产品 - 以大雁塔、钟楼、陕历博精品文物和大熊猫"七仔"等为原型的"陕西好礼"文创产品吸引参观者询价购买 [2] - 当地商家主动与陕文投西部传媒公司对接合作 [2]
机器人冲咖啡、AI机械臂理疗⋯⋯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闭幕,有哪些亮点值得一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21:07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于5月26日闭幕,展会为期五天,线下为主、线上同步举办 [1] - 展会规模创新高:共设置8个展馆,总展览面积达16万平方米,吸引65个国家和地区的6280家机构参展,较上届增加265家,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 [1][3] - 主会场、分会场及相关活动总参与人次达220多万,主要指标较上届大幅增长 [1] 科技与文化融合 - 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吸引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涵盖AI全应用场景呈现、科技演出及共创互动 [2] - 人形机器人展区受热捧,如"夏澜"机器人因拟人化外观和表情功能引发围观,众擎机器人发布"格斗赛事"提升观众体验 [2] -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VR展示敦煌莫高窟细节,数字修复摩崖石刻数据库,机器人手冲咖啡和AI机械臂理疗等应用凸显"科技+文化"趋势 [2] 交易成果与商业合作 - 实施22项促交易措施,覆盖场景、通路和服务升级,推动交易环节全面扩容 [3] - 文化产业招商会签约41个项目,推介35个招商项目,总成交额创新高,现场展示4000多个投融资项目 [3] - 上海氦豚机器人科技公司升级版咖啡机器人获国内外多笔订单,包括美国、哈萨克斯坦等市场 [3] 非遗与IP经济 - 非遗项目如蜀绣传承人陈红英展示《千里江山图》等作品,获近百位意向客户及澳大利亚参展邀请 [4] - 黄金珠宝分会场预计交易额提升超20%,IP打造和知识产权保护发布会助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4] - 世界IP经济发展大会强调IP融合对进入欧美市场的重要性,倡导通过IP讲好中国故事 [5]
敦煌缘何成为创新土壤(艺坛走笔)
人民日报· 2025-05-25 05:52
敦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 敦煌艺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吸收南亚、中亚、西亚艺术样式,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彩塑、壁画等 [1] - 敦煌美学蕴含的丰富性与创新性是敦煌艺术得以"长红"的密码 [1] -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作为第一任所长率领工作人员开始保护和研究工作 [1] 敦煌艺术的研究与应用 - 80多年来一代代美术工作者在敦煌美学滋养中推进艺术创新 [2] - 董希文将敦煌壁画与民间年画、西方油画结合创作《开国大典》等经典作品 [2] - 孙纪元创作敦煌标志性城市雕塑《反弹琵琶》 [2] - 敦煌研究院组织创作的洞库壁画采用敦煌矿物颜色并融入现代转化 [2] 数字化技术推动敦煌艺术传播 - 敦煌研究院每年在国内外举办数十场展览,数字化技术成为亮点 [3] - "如是莫高"展览实现9座洞窟无损复制与共享 [3] - 设计300米长沉浸式壁画长廊,汇集数百件经典壁画 [3] 敦煌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 常沙娜将敦煌元素运用于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建筑装饰 [4] - 敦煌艺术研究已涉及绘画、雕塑、装饰、服饰设计、音乐、舞蹈等领域 [4] - 刘元风团队设计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风尚的敦煌服饰作品 [4] - "云衣霓裳"展览展示敦煌壁画人物服饰临摹画和时装设计 [4]
专访上海天文馆刘健:陨石编磬为何在深圳文博会如此受宠?
新浪财经· 2025-05-24 19:27
深圳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于5月22日开幕 汇聚6280家政府组团 文化机构及企业线上线下参展 覆盖全国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305家海外展商 吸引11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观众参与 [1] - 上海展区凭借核心主题 场馆设计和沉浸式互动体验成为焦点 以上海天文馆展陈为例 通过陨石编磬和纯陨铁金箍棒等创意展品吸引大量观众打卡 [1] 上海天文馆创新实践 - 上海天文馆与上海市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合作推出《行走的天文馆》项目 基于元宇宙技术整合超高清建模 天文垂类大语言模型 XR路径规划等技术 打破物理空间限制 重构数字化科普体验 [2][5][6] - 项目一期运行半年已推广至学校 社区及全国科技场馆 覆盖上海 云南 广东等地 未来计划开发更多版本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6] - 公司计划2024年7月推出"大器星成——上海天文馆陨石文化展" 展示全球首套大型陨石乐器 强化文化科普融合 [4] 科普教育模式转型 - 通过VR AR 互动装置等技术实现"技术沉浸与知识传递"的平衡 开发科普游戏 艺术装置及文化临展如《敦煌星空》《宇宙考古》等 [7] - 构建"两个中心一个平台"教育体系(天文教育资源研发中心 公众参与科学学习中心 天文教育工作者研修平台) 与中小学课标衔接 助力科学教育加法 [10] - 采用巡回展览 教育项目 讲座等形式将优质资源输送至偏远地区 因地制宜设计内容 如路边天文观测活动吸引近千名市民参与 [8] 数字化与区域战略 - 数字项目延续"多感官 超现实"体验 通过技术融合将晦涩天文知识转化为沉浸式内容 形成"知识探索+沉浸娱乐"双驱动模式 [11] - 公司正与头部企业合作推进元宇宙天文馆建设 探索天文数据可视化技术 提升数字化展示与教育能力 [11] - 作为长三角科普龙头 计划将"行走的天文馆"推向国际 加强临展输出与科普人才培养 提升行业引领力与国际影响力 [12]
DeepSeek、宇树科技等AI新秀与“悟空”“哪吒”顶流IP齐登场 还有满满国际范儿⋯⋯本届文博会还有哪些看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18:23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至26日举办,主题为"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 [1] - 共组织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 [1] - 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现场展示与交易,参展产品品类创历史之最 [1] 参展企业与亮点 - 吸引近300家国内国际头部品牌企业,其中60余家为首次参展,包括游科互动、深度求索、宇树科技、蓝色光标等 [4] - 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展示AI机器人矩阵及人机互动表演 [4] - 华为、腾讯、网易、中影股份、泡泡玛特等知名企业继续参展 [4]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 - 科技创新驱动文化产业,《黑神话:悟空》《哪吒2》等现象级文化IP持续"破圈""出海" [8] -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变量 [8] - 历届文博会累计成交额超过3万亿元,服务企业机构超4.5万个,展示展品超200万种,链接投融资项目超7万个 [8] 国际化与文创中国 - "文创中国"主展区面积从1300余平方米扩大至3000平方米,100余家国内机构、企业参展 [9] -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创新高,65个参展国家和地区中50多个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9] - 全球合作机构从60多家增加到70多家,覆盖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品类创历史之最 [9] 国际展商与文化交流 - 伊朗展商马迪第三次参展,带来藏红花和手工珐琅彩、陶瓷工艺品 [10] - 韩国忠清北道展商吴振周带来当地工匠制作的文化特色产品,兼具东方文化特色和当代审美价值 [11]
在辽宁遇见敦煌
辽宁日报· 2025-05-20 10:42
敦煌文化特展概况 - 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敦煌文化展"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于5月18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展期3个月[4][5] - 展览分为"敦煌的历史与文化""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在辽宁""保护与传承"4个部分,展出260余件(组)莫高窟珍品[4][5] - 辽宁省博物馆与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旅顺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等机构支持[7] 展品亮点 - 辽宁地区收藏的110件(组)展品中90%以上首次亮相,包括藏经洞流散珍贵写本、李浴手稿及乌密风、周绍淼的敦煌壁画临本[3][5] - 敦煌研究院提供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并展示"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与"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成果[5] - 辽博新发现的《菩提达摩碑文》全本首次展出,该写本内容完整且保留标题,对佛教中国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7] 重点文物解析 - 辽博镇馆之宝《恪法师第一抄》以草书写就,融合章草与今草风格,笔法自然流畅,是敦煌写经中的草书经典[10] - 《老子道德经序诀》与法国国家图书馆藏P2596、P2435号敦煌写本原属同一文献,此次缀合可追溯藏经洞文献初始状态[8][9] - 圣历碑(李君莫高窟佛龛碑)残石证实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现存2600余字含武周新字,为国家一级文物[11] 文献收藏背景 - 辽宁省博物馆是国内敦煌文献收藏重镇,其藏品价值超越京津、江浙沪及甘肃地区[6] - 敦煌文献主要流散于中国北京、法国巴黎、俄罗斯圣彼得堡等全球多地机构[6]
应星控股(01440.HK):解决股权高度集中
格隆汇· 2025-05-16 12:06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聘请专业公关公司制定投资者关系计划,包括投资者电话会议及增加与国内外投资银行、证券商、机构投资者的互动 [1] - 公司加强治理措施,包括委任金融及银行业经验丰富的行政总裁,实现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分离 [1] - 公司通过增加独立非执行董事数量及性别多样性,增强提名委员会组成,并改善内部政策以优化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1] 业务拓展与战略调整 - 公司通过知识产权驱动的商品销售拓展国内消费渠道,并与多名着名知识产权持有人深入讨论长期合作,以提升产品差异化及品牌价值 [1] - 公司加强数码分销能力,以应对全球贸易模式根本转变,并在演变的商业环境中更好定位 [1] 文化项目与市场影响 - 公司将于2025年7月在K11 MUSEA举办「CR7®LIFE香港博物馆」,目前筹备按计划推进,门票已开始预售 [2] - 公司认为该项目将成为香港世界级体育及文化盛事,推动体育旅游及文化产业发展 [2] 股权架构与持股情况 - 公司采取多项行动维持多元化股权架构,并已维持与2024年11月15日水平相近的多元化持股架构 [2]
“看·见殷商”展有彩蛋,展出《哪吒2》电影文物原型
新京报· 2025-05-15 16:58
展览概况 - 展览名为"看·见殷商",全景呈现殷商文化面貌,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商代文明大展 [2] - 汇集全国28家考古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338件(套),展期自5月19日至10月12日 [2]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推出的首个收费特展项目 [2] 展品亮点 - 展品涵盖8处10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果,不少展品首次进京亮相 [1][2] - 集结河南安阳殷墟、陕西清涧寨沟、湖南宁乡炭河里、四川成都金沙等遗址代表性文物 [2] - 展出四川广汉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铜鹰形铃等"明星"文物 [2] - 殷墟青铜鸮尊与山东苏埠屯青铜亚丑钺实现出土后50年首次聚首 [2] - 特别设置《哪吒2》道具文物原型展示环节 [1][2] 展览策划与配套 - 前期组成国内权威商周考古专家组,七次论证内容,融入盘龙城、琉璃河等最新考古成果 [3] - 同步推出学者线上直播、专家讲座、策展人讲解等公众教育活动 [3] - 将出版展览图录作为专业资料 [3] 科技应用与创新体验 - 利用丝线光影艺术、AI活化历史人物等技术营造商都空间意象 [4] - 开辟"甲骨风云"XR沉浸空间,融合五感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历史场景 [4] - 全国首个融合体积视频+仿真体感地板+气味系统的VR技术,可体验殷都祭坛互动 [4] - 佩戴MR设备可虚拟"拿起"文物赏玩,体验古代铸造工艺 [4] 文创开发 - 首批上线文创产品达280余种,创北京单一展览文创数量之最 [4] - 包括饕餮纹岩画3D礼纸、立体折纸青铜人像等特色设计 [4] - 针对年轻观众开发手工gelato冰淇淋等创意食品 [4] 文旅联动 - 凭展览票根可免预约参观北京20余家博物馆 [5] - 与首旅集团、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等机构合作推出"展览+展览"联票及文艺演出 [5][6] - 与国家大剧院、"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等推动联票落地 [6] - 与地铁公司合作开发首博地铁联名卡,与大运河文旅集团推出"展览+游船"联票 [6] - 计划与体育场馆合作推出"展览+赛事"联票及联名IP形象 [6] 商业推广 - 在重点商圈设置殷商主题拍照打卡点,使用青铜纹样等设计素材 [6] - 商圈会员及周边居民可通过手机获取线上平台叠加优惠 [6]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下周在深圳开幕:将展出超12万件文化产品,首设人工智能展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4 20:16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共组织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65家,其中线下参展企业3300家(增加224家),线上参展企业2980家(增加41家)[1][6] - 展会吸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另有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与[1] - 展会将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进行展示与交易[1][6] 文化产业经济数据 - 深圳市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达3754家,实现营业收入12875.08亿元,占广东省51.5%、全国9.1%,同比增长12.1%[7] - 文化新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863.99亿元,同比增长12.2%[7] - 历届文博会累计成交额超过3万亿元,服务企业机构超4.5万个,展示展品超200万种,链接投融资项目超7万个[7] 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 - 本届文博会新设人工智能展区,全馆预计有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1][8] - 参展AI企业包括优必选、影石创新、乐聚机器人等,将展示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机器人及多形态双足机器人[8] - 展期将举办超过120场新品发布会,包括全国首个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模型和国内首家对话式开发者AI大模型[8] 国际化与特色展区 -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达50多个创历史之最[9] - "文创中国"展区面积从1300余平方米扩大到3000平方米,汇集100余家机构企业参展[9] - 吸引300余家海内外头部品牌企业参展,其中60余家为首次参展的新企业[8] 重点参展企业与项目 - 首次参展企业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游科互动(《黑神话:悟空》制作公司)、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8] - 重点项目包括湾区之眼、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等多个首次亮相项目[8] -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华为、腾讯、茅台集团等"老朋友"继续参展[8]
首届“国网生活节”超3万人次参与,跨界点燃消费热潮
新京报· 2025-05-05 18:33
活动概况 - 首届"国网生活节"为期5天,入园人数超过3万人次,以"网球+美食+假期"为主题,涵盖赛事竞技、潮流市集、AI网球互动、文化展览等内容 [1] - 活动探索了城市假日经济的新可能,通过多元化内容实现"美食+音乐+社交"的沉浸式体验闭环 [1] 赛事与AI学练中心 - 赛事活动为核心板块,5天进行超过800场比赛,包括钻石杯青少年挑战赛、国网会员邀请赛、战神杯等,吸引全国青少年球员和业余高手 [1] - "AI学练中心"搭载全球首款网球垂直领域AI智能系统,提供发球角度、挥拍速度等20余项数据反馈,5天累计接待体验者超1100人 [1] - 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郑洁评价该系统能精准定位技术短板,适合初学者快速入门,并通过游戏化设计提升训练趣味性 [1] 北京塔可节 - 北京塔可节为期两天,吸引30余家京沪人气塔可品牌,搭配限定特调饮品及拉美风情演出,入园超2.5万人次,其中近半数为外籍人士 [1] - 活动设置露营打卡区、亲子互动游戏及宠物友好空间,强化"舌尖上的墨西哥"主题体验 [1] 文化与历史展示 - 生活节通过中网历史文化展、国网探秘活动回溯中国网球发展历程,参与者跟随专业讲解了解中国网球发展脉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