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展览
搜索文档
杭州的新表达让千年文化“活”在当下
杭州日报· 2025-09-26 09:54
"吴越文化博物馆建设提升项目"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一批文化基因激活标志性项目,成为杭州市推进 文化基因转化利用的亮点工程。 与传统博物馆的叙事方式不同的是,吴越文化博物馆融合数字化互动、场景复原、学术解读等手 段,是国内首个关于吴越国历史文化的专题博物馆。馆内常设"吴越千秋——五代十国时期的东南乐 土"主题展览,其展出的350件(套)文物中,包含150件一级文物。特别是秘色瓷褐彩云纹熏炉,作 为"镇馆之宝",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罕见的品相,备受瞩目。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该馆接待观众突破35万人次,带动其所在的吴越文化公园单月人流量同比 增长90%。这恰好与"宋韵大秀场"通过精品内容吸引人流、激发消费活力的路径不谋而合。 吴越文化博物馆 当千年宋韵在直播间流淌,古城墙下唱响流行音乐,博物馆随处可见数字化互动,立足文化基因激 活工程,杭州正以新表达重塑城市吸引力。 去年10月,吴越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这座由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打造的文化新地标,凭借 其独特的建筑语言和沉浸式叙事,迅速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网红"。与此同时,由上城区精心打造的"宋 韵大秀场",通过"实景演艺+音乐现场"的多元融合模式,使宋韵化作可触可感 ...
“忆江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走进马耳他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9:30
原标题:"忆江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走进马耳他 日前,"忆江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浙江省文化广电 和旅游厅与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旨在通过非遗艺术搭 建中马文化交流的桥梁,推动文明互鉴。 本次展览以"忆江南"为主题,设有"逸趣""风雅""云华"三大板块,集中展示了包括宋代点茶、缙云 剪纸、东阳竹编、蓝印花布印染、漆扇制作等在内的20多项浙江非遗项目。开幕现场,五位非遗传承人 进行了活态展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互动。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徐晓表示,浙江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始终 重视与马耳他的文化交流。她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马耳他民众了解浙江非遗的独特魅力,并欢迎 他们亲身来到浙江,感受"诗画江南"的深厚文化底蕴。 展览期间,非遗传承人还将走进当地国际学校,以雅集形式让马耳他青少年近距离体验中华传统文 化的魅力。 浙江是中国非遗大省,拥有12项人类非遗代表作、241项国家级非遗及996项省级非遗。本次展览不 仅呈现了浙江非遗的精粹,也为中马两国在非遗领域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展览将持续至10月 底 ...
北京海淀: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首个常设展开放
北京商报· 2025-09-26 09:23
此次展览位于中心地下二层,300余件(套)海淀出土文物集中亮相,串联起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区域 文明长卷。本次展览以"历史珍品+数字体验"为特色,深度融合前沿科技。观众可通过MR技术"走进"文 物,细品肌理细节;AI数字人提供个性化讲解,让专业历史知识更易理解。这种沉浸式体验打破传统 展陈局限,成为"科技+文化"活化遗产的样板。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茜琦)9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坐落于北京海淀区原畅春园西花园旧址的三 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首个常设展"山水连城——海淀历史文物展"日前正式对公众开放。作为"畅春新 园"科技文化集聚区核心载体,中心以保护、研究、展示三山五园及海淀文化遗产为核心,致力于打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
“视角转换”萌生新意 多项展览亮相敦煌
新华社· 2025-09-23 14:45
甘肃文旅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展格外受欢迎。面塑、陶瓷等各类文创产品,既保留了非遗的传统韵味,又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让观众纷纷驻足 购买。 将织物与九色鹿故事拼接、用手工纸艺展现沙漠景观、以绚烂油彩反映热闹夜市……日前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 化博览会上,多项展览通过"视角转换"让古老文化呈现新意。 夜幕低垂时,走进沙州夜市,只见灯火璀璨、人头攒动,一如千年壁画中酒坊食肆般热闹。这样的场景,被来自加拿大的艺术家捕捉,创作了布 面油画《夜市》。 这幅画作,正是"青山行不尽——我的丝路故事"中外艺术交流展中的作品之一。来自中国、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阿根廷等国的艺术家,将 丝路风光与自己的文化表达相碰撞,创作了一批充满"视角转换"意趣的艺术作品。 "今年8月,我们组织中外艺术家在甘肃河西走廊等地采风。这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风貌,带给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很多创作灵感。"中国美术学 院美术馆策展工作人员王洋说。 中外视角转换,古今视角联动。 与会嘉宾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甘肃文旅非遗文创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毛茸茸的土拨鼠玩偶、图案多样的手工包袋、配饰精致的布娃娃……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于10月15日在成都开幕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14:11
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 [1] - 本届艺术节将于10月15日在四川成都开幕,活动包括开闭幕式、艺术评奖、特邀剧目展演、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及线上展演等 [1] - 艺术节将呈现100余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74个群众文化作品,并展出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约1000件 [1] 活动亮点与创新 - 文化和旅游部特别策划“跟着演出去旅行”、“美术馆之夜”等精品文旅线路,旨在积极拉动文化和旅游消费 [1] - 将采用“互联网+演艺”模式,以创新赋能艺术,增强年轻群体参与感,打造“永不落幕的全民艺术盛会” [1] - 第十八届文华奖在奖项设置、申报渠道、评审条件等方面作了较大改革,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和科学合理的举措发挥文艺评奖的导向作用 [2] 地方承办与特色 - 四川省主要承办艺术节开幕式、文华奖(戏曲类、部分音乐舞蹈杂技类、节目类)与群星奖(合唱、音乐、戏剧)评奖、特邀剧目展演、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和惠民演出等活动 [2] - 四川省承办的各类活动被描述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 [2]
颐和园桂花将在国庆、中秋双节迎来盛花期
新京报· 2025-09-23 13:11
"文心雅韵"苏州园林文化艺术展今天也在颐和园耕织图水操学堂亮相,展期至10月12日。展览集中呈现 苏州古典园林的书条石拓片、苏派盆景和传统插花作品三大板块。 当天,《颐和园日历2026》正式和游客见面。日历以十二个月份对应谐趣园内十二个诗意盎然的区域, 每月主题源自谐趣园内建筑楹联、珍贵石刻或乾隆帝御制诗篇,让谐趣园闻名遐迩的"八趣"——时趣、 水趣、桥趣、书趣、楼趣、画趣、廊趣、仿趣一一跃然纸上。日历还融入颐和园古建彩画元素,读者只 需扫描页面上的专属二维码,便能聆听彩画背后的动人故事与园林营造的精妙之处。 据颐和园花卉园艺研究所所长刘伟介绍,花期控制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工作,为延迟桂花开放,今年 8月初,在桂花进入温室、花芽初步形成时,园艺师便及时采取高温控制措施,有效延缓花芽分化进 程。同时,通过严格湿度管理、及时清除积水、加强病虫害防治与通风,并科学补充微量元素等多项举 措,确保桂花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如期盛放。 颐和园"颐和秋韵"桂花文化展将持续至10月12日,桂花观赏点位于仁寿殿、乐寿堂、颐和园博物馆、耕 织图景区及主要门区沿线,游客将欣赏到包括百年古桂、中青桂及应季花卉在内的230余盆精品花卉。 ...
铭史承浩气 砺志为振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人民日报· 2025-09-23 06:21
吉林长春,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西侧,熙熙攘攘的观众,为一场展览而来。 长白巍峨,松江浩荡。"闯关东"的勇毅,东北抗联的顽强,建设新中国的豪情……观众为铭记历史而 来,更为凝聚共识、坚定信心而来。 9大展区、28个单元,展出1200余张历史图片、70余个数据图表、"杨靖宇支队"战旗等1000余件(套) 珍贵实物……开展一个月有余,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热度不减。"讲解都排满了,嗓子反复嘶哑。能讲述 这片土地的历史,值得!"讲解员崔玉卓中午休息时,还在捧着史料细读。 新时代以来,吉林省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奋斗精神。"铭记历史、开 创未来",这是展览的主题,也是观众的心声。 讲述白山松水的厚重历史 步入展厅,一件件展品、一张张地图,无声诉说着历史。 虽是近现代史展,这里却从1644年讲起,这背后有着策展团队的深入思考。 一张硕大的地图,清晰标注出清朝设立的柳条边墙范围。这道边墙,曾一度将吉林大部区域与外界隔 绝。 本次展览大纲编写团队的首席专家、吉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刘信君认为,清朝将吉林大部分 地区封禁百余年,造成人口空虚、建设落后,埋下了隐患。"从地图上看,吉林曾是拥有数千公里海 ...
集纳最新研究成果、过半数展品为首次展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 铭史承浩气 砺志为振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人民日报· 2025-09-23 05:59
吉林长春,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西侧,熙熙攘攘的观众,为一场展览而来。 长白巍峨,松江浩荡。"闯关东"的勇毅,东北抗联的顽强,建设新中国的豪情……观众为铭记历史而 来,更为凝聚共识、坚定信心而来。 9大展区、28个单元,展出1200余张历史图片、70余个数据图表、"杨靖宇支队"战旗等1000余件(套) 珍贵实物……开展一个月有余,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热度不减。"讲解都排满了,嗓子反复嘶哑。能讲述 这片土地的历史,值得!"讲解员崔玉卓中午休息时,还在捧着史料细读。 新时代以来,吉林省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奋斗精神。"铭记历史、开 创未来",这是展览的主题,也是观众的心声。 讲述白山松水的厚重历史 步入展厅,一件件展品、一张张地图,无声诉说着历史。 虽是近现代史展,这里却从1644年讲起,这背后有着策展团队的深入思考。 展馆二楼一隅,5把日式军刀杂乱摆放,刀身泛着寒光。 这是今年吉林省在修缮丰乐剧场旧址时,在墙壁夹层中发现的一批军刀。吉林省博物院副院长张贺介 绍,这些发现,为日本侵略吉林的罪行再添新证。 一张硕大的地图,清晰标注出清朝设立的柳条边墙范围。这道边墙,曾一度将吉林大部区域与外界隔 ...
【文化中国行】传承红色基因 涵养家国情怀
央视网· 2025-09-22 20:43
红色文化活动的市场热度 - 今年以来 全国范围内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展览 文艺演出和电影作品持续引发观看热潮 [1] - 暑期以来 《南京照相馆》《东极岛》《山河为证》《731》等影片在国内外引发观影热潮 [7] 主题展览的运营表现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自今年7月推出抗战主题展览以来 总参观人数已接近90万人次 [3] - 各地红色展馆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等今年推出的抗战主题展览观众络绎不绝 [5] 文艺演出的内容形式 - 国家大剧院带来6场"胜利之歌"主题音乐会 [7]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山东省京剧院等演出团体分别通过话剧 京剧 杂技剧等不同题材作品吸引观众 [7] 文化载体的历史价值 - 抗战纪念馆专题展出的多件珍贵文物档案带领观众重温历史 如绣着"真相"的文件包是日本侵华的重要证据 [3] - 每一处遗址遗迹 文物文献 人物故事都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 [5]
【铜川】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在铜川举办
陕西日报· 2025-09-19 06:56
9月16日,2025年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暨全国青少年艺术体操冠军赛在铜川体育馆开赛。来自全国 各地的近300名艺术体操运动员齐聚于此,共赴这场力与美交织的艺术盛会。 此次比赛为期6天,设有成年组个人全能、集体全能及青少年组各年龄组别个人全能、集体全能等 多个项目。陕西队共派出25名运动员参赛。此次比赛不仅配备了专业的竞赛设施,还在场馆内展示铜川 特色农产品、民俗文化产品等,让观众在欣赏精彩比赛的同时,近距离感受铜川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次比赛是铜川市第二次举办全国艺术体操类赛事,铜川体育馆为本次赛事作了充分准备。由国家 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体操铸国 魂·艺术谱华章"2025年大体操文化艺术作品展在铜川体育馆同步开展,展品包括绘画、书法、雕塑等艺 术形式。展览通过展现体操运动的刚柔之美,为观众带来一场体育与艺术跨界融合的视觉盛宴。(记 者:王志辉) ...